加固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固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1、粘钢一般工艺:
基层表面处理→基层隐蔽验收→定位放线→钢板制作、除锈、打磨→使用化学螺栓安装钢板→配胶→注胶施工→养护固化→施工质量检验→防腐防火处理→成品保护→转入下一施工段。
2、粘钢施工流程:
1、在施工部位准备好移动式操作脚手架。
2、基层处理,包括两部分:
混凝土粘贴面处理,原有混凝土表面面层用角磨机和钢丝刷磨去混凝土表面浮浆层,用毛刷蘸丙酮刷拭表面,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控制在5mm。
3、表面处理
1、首先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夹渣、剥落、疏松、蜂窝、麻面、腐蚀等劣化混凝土,可利用錾子和小铁锤对混凝土表面原有浮浆层及抹灰层进行剔除。
对较大的混凝土缺陷按设计要求进行修复处理。
2、混凝土表面被粘贴部位采用角磨机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出露混凝土结构新面。
必要时用环氧树脂砂浆或1:2水泥砂浆将表面修复平整,并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灌缝或封闭处理。
3、混凝土表面必须平整、坚实、无杂质,作业期间内保持表面干燥。
要求使用含水率测定仪检测,混凝土表面含水率不宜大于4%,且不应大于6%。
4、施工时对钢板粘钢面处理,对于钢板粘贴面有轻微锈迹,需用角磨机、砂轮、喷砂、或高压水射流进行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钢板应打磨的粗糙程度应以喷砂效果为准,打磨的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而后用丙酮刷拭钢材表面。
5、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要求对需要粘钢加固部位及化学螺栓位置进行准确放线定位。
6、钢件下料制作:钢箍、钢板压条等钢板型材应应在现场按被加固梁修整后外围尺寸进行制作,当在钢部件上进行切口或预钻孔洞时,其位置、尺寸和数量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用等离子切割机或者气焊下料,
尺寸偏差在3mm以内;按设计图纸要求,在钢板上放出孔位置,用台钻成孔,孔径应比螺栓外径大1~2mm。
7、粘钢部位的混凝土上成孔:混凝土表面处理验收合格后进行植栓施工,则将混凝土部件按设计图纸要求用水钻成孔。
1)、钻孔:先根据设计要求,按图纸间距、边距定好位置,在基层上钻孔,孔径、孔深必须满足设计及产品说明书要求。
2)、清孔:用空气压力吹管等工具将孔内浮灰及尘土清除,保持孔内清洁。
8、钢构件安装前,应在需要粘钢的混凝土找平后的表面上,每隔一定距离粘帖小垫片,使钢构件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留有2mm~3mm的缝隙,以备压入粘钢胶。
9、安装钢板:将下料好钢板贴在对应放线位置,对齐钢板成孔位置与混凝土成孔位置。
10、置入药剂管:将药剂管插入洁净的孔中,插入时树脂在手温条件下能象蜂蜜一样流动时,方可使用胶管。
11、钻入螺栓:用电钻旋入螺杆直至钢板与先前混凝土面上粘帖的小垫片顶紧为止。
电钻一般使用冲击钻或手钻,钻速为750转/分。
这时螺栓旋入,药剂管将破碎,树脂、固化剂和石英颗粒混合,并填充锚栓与孔壁之间的空隙。
同时,锚栓也可以插入湿孔,但水必须排出钻孔,凝胶过程及硬化过程的等待时间必须加倍。
12、所有外粘钢板构件的缝隙边缘,应在注胶前用密封胶封缝,封缝时,应保持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注胶通道的畅通。
同时,须在规定的注胶位置钻孔,粘贴注胶嘴底座,并在适当位置布置排气孔。
待封缝胶固化后,进行通气试压。
若发现漏气处,应重新封堵。
13、粘钢胶调制:应按照生产产家提供的工艺条件或产品说明书上提供的数据、方法及注意事项配制。
胶在配制过程中应避免杂物混入容器,混合容器内不得有油污与水。
14、注胶设备及其配套装置在注胶施工前应按该产品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进行适用性检查和试运作安全检查,其检查结果须合格。
对加压注胶全过程应进行实时控制,压力应保持稳定,且应始终处于设计规定的区间内。
当排气孔冒出胶液时应停止加压,并以环氧胶泥堵孔。
然后再以较低压力维持10min,方可停止注胶。
15、固化养护:注胶施工结束后,应静置72h进行固化过程的养护。
养护期间,被加固部位不得受到任何撞击和振动的影响。
养护环境的气温应符合灌注材料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若养护无误,仍出现固化不良现象,应由该材料生产厂家承担责任。
16、验收:根据施工规范和设计规范的要求,锚固区粘结面积不小于90%,非锚固区粘结面积不小于70%。
加固尺寸与实际尺寸有出入时,以实际尺寸或洽商为准。
3、增大截面一般工艺:
搭设砼梁支撑架及卸载支撑→原结构面层凿除及砼浇注孔的剔凿→钻孔→钢筋制安及植筋→焊接→模板制安→浇筑微膨胀细石砼→养护砼→拆模→施工质量检验→转入下一施工段。
4、施工流程:
1、在施工部位的底部搭设砼梁支撑架及卸载支撑。
2、将新老砼接触面凿毛,并按设计要求剔除箍筋焊接部位;剔砼浇筑孔及
砼施工槽。
剔除见附图。
3、按图中标注钢筋绑扎。
4、制安模板。
5、支撑模板时预留浇料口。
6、浇筑C35微膨胀细石砼。
5、植筋一般工艺:
定位→钻孔→清孔→焊接→钢材除锈→锚固胶配制→植筋→固化、保护→施工质量检验
6、植筋施工流程:
1、定位
(1)梁植筋定位:按各梁钢筋数量确定植筋区域,在钻孔位置剔除砼,露出钢筋,避开梁、柱主筋确定孔位后,再钻孔。
孔深按设计要求。
(2)板植筋定位
梁上定位:首先在需加厚的砼板底35mm处弹出一条水平线,在线上按新增配筋间距标出钻孔间距。
2、钻孔
(1)在已定好位的部位用冲击电钻成孔,如遇钢筋应调整位置重新钻孔,若调位过大,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才能钻孔(梁、柱应先剔
除钢筋保护层)。
(2)钻孔宜用电锤或风钻成孔,如遇钢筋宜调整孔位避开。
禁止用水钻(取芯机)成孔,钻孔内碎屑应用洁净水冲洗净。
钻孔直径必须按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有关规定,(3)所用主要器具:电锤与风镐。
3、清孔
(1)、钻孔完毕,检查孔深、孔直径合格后将孔内粉尘用压缩气吹
出,然后用毛刷、棉布将孔壁刷净,再次压缩空气吹孔,应反复进行3-5次后再用炳硐清洗,直至孔内无灰尘碎屑,将孔口临时封闭。
若有废孔,清净后用植筋胶填实。
(2)、钻孔孔内应保持干燥。
(3)、所用主要器具:空压机、毛刷。
4、钢材除锈
钢材锚固长度范围的铁锈、油污应清除干净(新钢筋的青色氧化外也应除去),并打磨出金属光泽,采用角磨机和钢丝轮片速度较快。
所用主要器具:角磨机、钢丝轮片。
5、锚固胶配制
a)植筋胶为A、B两组份,配胶宜采用细钢筋棍人工搅拌。
b)取洁净容器搅拌约5~10分钟左右至A、B组份混合均匀为止。
搅拌
时最好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
c)胶应现配现用,本工程每次配胶量为3kg。
d)所用主要器具:搅拌器、容器、衡器、腻刀、手套。
6、植筋
(1)、水平孔植筋可用φ6细钢筋配合托胶板(干净木板)往孔内捣胶,
也可让施工人员戴好皮手套,将配好的胶搓成团,塞、捣进孔内。
(2)、倒垂孔植筋选用高触变型植筋胶,该胶不流淌,可成团塞、捣入孔。
(3)、钢筋可采用旋转或手锤击打方式入孔,手锤击打时,一手应扶住钢筋,以避免回弹。
(4)、锚固胶填充量应保证插入钢筋后周边有少许胶料溢出。
(5)、所用主要器具:手套、细钢筋、托胶板、手锤。
7、固化、保护
(1)、植筋胶有一个固化过程,植筋后夏季12小时内(冬季24小时内)不得扰动钢筋,若有较大扰动宜重新植。
(2)、植筋胶在常温、低温下均可良好固化,若固化温度在25℃,2天内即可承受设计荷载;若固化温度在5℃左右,4天即可以承
受设计荷载,且锚固力随时间延长继续增长。
8、检验
植筋后3~4天右随机抽检,检验可用千斤顶、锚具、反力架组成的系统作拉拨试验。
一般加载至钢材的设计力值,检测结果直观、可靠。
9、用胶前检查工作及配胶时的注意事项
(1)、结构胶添加了纳米防沉材料,但每次使用前检查包装桶内胶有无沉淀,用细棍重新搅拌均匀即可。
冬季气温低时,A组份偶有结晶变稠现象,
只需对A胶水浴加热至50℃左右,待结晶消除搅匀即可,对胶性能无
影响。
(2)、孔内尘屑是否清净、钢筋是否除绣、胶配比是否准确、是否搅拌均匀、孔内胶是否密实决定了锚固效果的好坏。
(3)、推荐的搅拌时间应予以保证,A、B胶配胶工具不得混用。
(4)、锚固构造措施尚宜满足《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的有关规定。
(5)、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0℃,可采用碘钨灯、电炉或水浴等增温方式对胶使用前预热至30~50℃左右使用。
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5℃,
建议对锚固部位也加温0℃以上,并维持24小时以上。
(6)、结构胶完全固化后也不易清除,所以施工人员应注意适当的劳动保护,如配备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
人体直接接触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
(7)、周围环境温度越高,每次配胶量越大,可操作时间越短。
预估适用期内的每次配胶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8)、结构胶宜在阴凉处密闭保存,保质期8个月。
10、钢筋安装
将制作好的钢筋检查,合格后及时按植筋方法植入清洁的孔内,然后进行绑扎,检查合格后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