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优势与模式路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房山区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优势
与模式路径选择
Abstract The paper briefly review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ine industry abroad and domestic wine market development trend,elaborate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Fangshan District advantage conditions of wine industry and the existing obstacles combining with literature data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n the w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was put forward around seven themes of wine culture including environment,varieties,technology,brands,drinks,culture and tourism and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layout of ‘one belt,two circle’. Simultaneously at the same time explored the model of whole industry chain of wave dragon fort chateau and the main cultural creative park model of Long Xi fort winery,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build highend wine industry cluster of Fangshan District and provided some reference to promote appropriate win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pattern in suburb of large cities.
Key words Wine industry;Mode path;Industry chain;
Leisure tourism;Fangshan District
國内外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葡萄酒(wine)一词起源于希腊语“oinos”,葡萄酒最初是公元前5 000~公元前6 000年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生产的,是世界最古老的商品之一。

当前,葡萄酒的生产国分为“旧世界”和“新世界”2个集团。

旧世界代表着有100年以上酿酒历史的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新世界代表的是一些新兴的葡萄酒生产国家,如美国、澳洲、新西兰、智利及阿根廷等葡萄酒新兴国家。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发布的《2013年世界葡萄酒行业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葡萄种植面积为752.8万hm2,比2000年的784.7万hm2减少31.9万hm2。

世界范围内,我国葡萄种植面积排名第四位,仅次于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图1),已由2000年的30万hm2扩展到2013年的57万hm2。

1980~2013年,全球葡萄种植面积和葡萄酒产量一度呈下滑的趋势,但我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保持年均2万hm2的增加势头(图2)。

按现有发展速度,再过5~7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66.67万hm2,产量将突破1 000万t,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生产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12月我国生产葡萄酒1.745亿L,同比增长40.44%,全年葡萄酒产量达13.8亿L,同比增长16.9%;其中:山东省葡萄酒2012年度产量达4.67
亿L,同比增长6.49%,占全国总产量的33.81%,居全国首位。

图*****年世界葡萄种植面积排名前4位图*****~2013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变化趋势我国葡萄酒生产的产业基础较低,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均以年增10%~14%的速度迅速发展。

统计资料显示,2002~2012年我国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从0.25 L上涨到1.31 L,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8.4%(图3)[3,5]。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费潜在市场,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葡萄酒文化和知识的普及,低酒精度的葡萄酒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将继续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上升,未来10年内时尚、健康消费观将使葡萄酒消费量大幅提升。

我国葡萄市场将保持持续较快地增长,中高档优质葡萄酒将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

我国现已形成东北产区、胶东半岛产区、昌黎产区、沙城产区、天津产区、清徐产区、宁夏产区、甘肃武威产区、新疆产区、黄河故道产区、云南产区等11个较大规模的葡萄酒产区。

葡萄酒生产分布于26个省、市、自治区,产量居前5位的为山东、河北、天津、吉林、河南,占全国总产量的87.44%;葡萄酒生产企业约500家,“张裕”、“长城”、“王朝”和“威龙”4个品牌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1.87%。

图*****~2012年中国葡萄酒人均消费量趋势2房山区葡萄酒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2.1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2005年以来,北京市房山区充分利用山前暖区的特有气候条件,借鉴波龙堡酒庄的成功发展经验,确定将葡萄酒产业作为浅山丘陵地区的主要替代产业。

房山区“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建最纯正的酒庄葡萄酒产区,打造全市乃至全国红酒文化全产业链交流、交易、传播中心。

截至2014年,房山区签约酒庄33家,土地流转1 533 hm2,葡萄种植1 000 hm2;主要栽培有“赤霞珠”、“霞多丽”、“西拉”、“马瑟兰”等十余个优良酿酒葡萄品种。

目前在建酒庄20家,酿酒及试酿酒酒庄13家,共安置劳动力5 000余人,国际红酒城已开工建设,葡萄酒文化保税园已顺利开园。

房山区的国际葡萄酒庄产业以“一樽一盏一心海,一房一山一世界”为主题,以青龙湖镇为核心起步区,带动城关、韩村河、周口店、大石窝、张坊、十渡、河北等10个浅山丘陵区乡镇发展酒庄葡萄酒产业。

根据统计资料,房山区10个葡萄主产乡镇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长阳镇、琉璃河镇、良乡镇和青龙湖镇(图4)。

青龙湖镇依山傍水,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为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房山区葡萄酒庄产业的起步区和核心区,青龙湖国际红酒城项目的启动成为房山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及行业价值的新标杆。

图*****年房山区各葡萄主产乡镇葡萄产量2.2葡萄酒产业发
展优势
2.2.1资源区位优势。

房山区位于39°30′~39°55′N,全区有10个乡镇的3 333 hm2土地处于北纬40°酒用葡萄种植黄金线,被誉为“最适合种植酒庄葡萄的地方”。

房山区内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 035 m,最低28 m,其地形有利于提高酿酒葡萄的品质。

通过对土壤pH、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分析,房山区土壤养分及所含矿物质成分非常适合酿酒葡萄的种植。

房山区是北京南部地区的重要空间和门户通道,距市中心20 km,距北京西客站15 min车程,距天津塘沽港120 km。

京广、京原等多条铁路、京石高速、107国道、108国道等多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

轨道交通房山线与地铁九号线起点站衔接,京石第二高速修建使房山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2.2.2历史文化优势。

房山是北京根祖。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距今已有50万年,以“北京人的发祥地”著称;3 000多年前的西周燕都遗址,称为“北京城的发源地”;1 300多年前的佛教圣地云居寺,保存着世界上仅存的1 122部、3 572卷、14 278块石刻大藏经,被誉为“石经长城”;国宝汉白玉的产地并且具有2 000多年开发、雕刻历史的大石窝,堪称北京之基、石文化的故乡;房山区拥有107座历代古塔,占北京地区古塔总数的1/2以上;战国的乐毅墓、唐代的贾岛墓、金代的皇家墓群等302处遗迹遍
布房山境内,构成了房山绵延不断的历史画卷[8-9]。

2.2.3市场发展前景。

2013年我国葡萄酒市场零售额超过900亿元,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将呈现出产区资源全球化、葡萄酒文化本土化、消费高端化3大趋势。

国内葡萄酒产业将快速发展,葡萄酒市场迅速扩大,工厂酒仍占有较高的生产集中度,更多资本将进入葡萄酒产业。

我国的葡萄酒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东南沿海市场相对成熟,中西部内陆地区相对滞后,消费者行为地区差异较大,加大了葡萄酒市场开拓的难度。

据专家估计,2020年中国人均葡萄酒会达到 2 L,许多葡萄酒预测机构甚至认为到2018年中国人均消费葡萄酒将达到3 L,位列世界第一。

房山区葡萄酒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应对国外葡萄酒对中国市场的不断抢占,应坚持原产地、高标准、高端酒庄酒的发展方向,坚持发展本土特色葡萄酒产业,建设功能多样化的高端酒庄集群,打造本土特色葡萄酒品牌,开拓国内外高端红酒市场。

2.2.4政策扶持优势。

房山区政府为扶持葡萄酒产业发展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推广优良品种,强化技术支撑。

依托房山区酿酒葡萄苗木良种技术推广站,成功引进优质、纯系酿酒葡萄20余种,年繁育达120万株;通过杂交手段,进行抗寒抗病性葡萄品系的筛选,希望可以满足房山浅山丘陵地区的不埋土防寒的需求。

二是成立行业协会,实行规范管理。

协会制定了系列地方标准,对房山产区进行规范。

该系列标准是国内首个酒庄酒系列地方标准,《酒庄酿酒葡萄园建园规范》于2014年1月1日正
式发布实施,《房山葡萄酒葡萄苗木》、《房山葡萄酒酿造技术规范》、《房山葡萄酒葡萄生产技术规范》于2015年1月1日发布实施。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房山区政府出台《关于高端葡萄酒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及实施細则,从政策层面提出未来5~10年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国际化、产业化、品质化和集聚化发展方向及产业定位。

3房山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3.1葡萄酒产业空间格局需进一步整合房山区葡萄酒庄园产业带已具雏型,但在实际发展中以葡萄种植园及酒庄为核心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及对社会经济资源的整合仍存在差距。

葡萄酒庄开发中各乡镇缺乏协作和维护整体利益的观念,产业带内的休闲旅游产品高度分散,各家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独自对外,集聚效应不明显,具有全区组合特色的休闲产品集群尚未形成。

葡萄种植园旅游开发强调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景观,将特色种养业、精深产品加工业等社会经济资源纳入旅游开发范畴不足,因而特色不明显、亮点不突出。

以酒庄为节点的旅游景区分布较为分散,尚未在每个镇域范围内形成点线相连、连线成片的整体空间格局。

3.2区域葡萄酒地理标示品牌亟待建立房山区独特的气候、土壤及地质特点造就了独特的酒用葡萄产地环境,创立国际知名葡萄酒品牌是未来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目前,房山区已具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识,并制定了地方标准为今后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做准备,但由于房山酿酒葡萄产区尚在形成阶段,申请
条件仍不成熟。

房山区未来应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宣传力度,强化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管理,提高企业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意识,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和标识使用的市场监管力度,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葡萄酒知名品牌产品奠定基础。

3.3基础性保障政策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房山区葡萄酒产业发展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集中表现在以下3方面:一是酒庄审批手续进展缓慢。

葡萄酒庄选址在远离城镇中心的建设规划区,一般没有建设用地指标。

企业要在荒地或矿区内建设酒庄,必须进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设指标调整,其审批难度大、周期长,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地方财政支持能力有限。

地方财政很难对产业形成长期、有效的支持,制约了葡萄酒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是旅游开发的保障制度不健全。

房山区尚未出台指导葡萄酒庄旅游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在项目审批、市场监管、标准制定、奖惩措施等各方面无法可依,特别缺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葡萄园及酒庄的开发及个人投资的优惠政策,难以实现全区葡萄酒产业整体开发、系统开发及高端开发。

3.4从业人员的素质及管理需大幅度提高葡萄酒休闲旅游业发展无论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导游解说都需要专业人才。

目前,酒庄的开发及运营各个阶段都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更趋规范。

然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不同程度影响了房山区葡萄酒产业快速有序发展。

由于多数服务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服务过程中对于旅游者服务需求
心理揣测不够,服务礼仪不够周到,餐饮水平不够档次,推销方式过于直白,从而大大削弱了旅游者参与休闲娱乐活动的热情。

因此,房山区葡萄酒产业急需加强人才培训,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服务品质。

4房山区葡萄酒产业模式路径选择
4.1总体思路与产业定位房山区葡萄酒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应围绕“境(环境)、纯(品种)、精(工艺)、正(品牌)、品(饮品)、鉴(文化)、赏(旅游)”7大酒文化创意主题,营造“燕都佳境、紫气袭人、玉液琼浆、佳酿天成、优雅馥郁、杯酒西风、清韵绵长、品味人生”的葡萄酒及葡萄酒文化体验“仙境”。

通过葡萄酒特色产业与第三产业完美结合,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的跨越性转变;打造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创造具备纯正的品质价值、正统的文化价值、体贴式服务价值的本土葡萄酒品牌;着力培育成为国内顶级的葡萄酒特色旅游文化胜地和国际著名酒城;发展成为环境优美、酒香怡人、服务上乘、管理规范的都市休闲农业新兴接续产业和朝阳替代产业。

葡萄酒全产业链网发展模式框架如图5所示。

波龙堡酒庄模式的特征:一是形成葡萄酒全产业链闭合型模式(图7)。

从上游的基地运作模式,到有机葡萄园管理;从中游的红酒酿造模式,到窖藏和设计包装;从下游的市场销售模式,到酒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能与国外顶级葡萄酒庄媲美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是以葡萄酒产业价值链增值为特征,尽可能地向上游
延伸或下游拓展葡萄产业链(图8),前向产业链包括葡萄园种植基地、残体处理基地、产品加工基地及科普教育基地;后向产业链包括残渣饲料加工、精深加工制品、副产品服务开发、景观美化设计等。

三是致力打造本土化地标性高端葡萄酒品牌。

波龙堡酒庄秉承尊贵、传统之美,追求珍贵、诚信之髓;炼就闪耀全国、享誉世界的著名葡萄酒品牌。

图7波龙堡酒庄全产业链闭合型模式框架图8波龙堡酒庄葡萄种植产业链延伸物质循环流程波龙堡未来应重点开发以下休闲游新模式:①种植基地观光游,葡萄种植园内建设专供观光采摘的风景葡萄园,园内配套“咖啡屋、休闲时光、园中憩”等餐饮服务小屋,建设鸟瞰全庄园的最佳经典区。

②酿酒工艺科普游。

开发以感知酿酒设备和过程,学习酿酒文化和工艺,体味重塑和生命艺术为主题旅游产品;开放针对商务白领和青少年游客的科普游系列。

③酒窖城堡探险游。

酒窖幽暗的环境和神秘气息非常适合营造小朋友喜欢的科幻探险乐园,因此可以考虑适当开放小部分窖藏区或建设酒窖仿真区,让孩子们去揭开葡萄酒女神神秘的面纱。

④佳酿品尝奢华游。

品尝到国际著名葡萄酒是每位游客的梦想,一支窖藏许久的红酒,仿佛从幽深时光隧道翩跹而来的老故事,在宁静中体味恒久的味道。

5房山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1产地环境保护和品牌培育相结合,开创葡萄酒地理标示品牌房山区政府应在税收、贷款、科技开发、产业政策等方面给
予扶持。

首先,财政支持方面,财政预算支出中安排必要的葡萄酒地理标志专项经费,用于地理标识产品的申请、认证、保护、监督等费用;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葡萄酒品牌,在产品通关、市场准入、信息发布、能源保障、建设投资等方面给予便捷服务。

二是保护模式方面,借鉴国外商标法保护和专门法两套不同的保护管理模式,制定出与之相配套的详尽的地理标志使用法律规章;设立保护和管理地理标志的分级保护机构,做好地理标志的行政管理、标准制定、法律援助等工作。

三是营销理念方面,政府应把地理标志产品特色经济发展提高到整体营销的角度,进行深度的政府营销工作。

5.2葡萄酒产业本土化与国际化并举,培养本土葡萄酒消费文化本土化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房山区应加快推进3个方面工作:一是培养“雅俗共赏”的葡萄酒文化方向。

逐步引导消费者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纠正只有正式场合才适宜饮酒的片面观念,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和葡萄酒文化品位。

二是调查消费者偏好细分葡萄酒消费市场。

依据消费者偏好调查,运用科学的指标和统计学方法细分市场细分。

如:根据地域差异,饮食习惯,文化背景的划分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依据产品的知识、态度、使用及反应不同将市场划分为婚宴市场、节庆市场和喜庆市场等。

三是汲取先进发展理念走与国际化接轨道路。

逐步实现生产模式的国际化、产业标准的国际化及营销模式的国际化,通过葡萄酒市场的扩张、国内外企业的合作营销等方式,打造高端
葡萄酒产业集群。

5.3政策保障与法律规范相结合,健全葡萄酒产业支持保护制度房山在葡萄酒产业支持和保护制度建设上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以土地流转为突破,营造庄园旅游环境条件。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土地有序流转;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入股。

二是以政策引导为核心,创新金融支撐与促进机制。

集成替代产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劳动力就业等政策,捆绑使用,对于建设葡萄酒庄项目,区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

三是通过项目带动,确保基础设施配套到位。

按照葡萄酒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由政府全额投入水源、电源、主路等基础设施。

四是以宣传推介为手段,搭建产业市场运作平台。

区政府统一策划宣传推介,通过新闻发布会、招商会、品鉴会、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