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旧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8efb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c.png)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旧版教师作为社会的重要一员,其职业道德规范一直备受重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旧版是我国教师规范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其内容丰富、具体,对于引导教师规范行为、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职责使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旧版中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职责使命。
作为教师,其首要职责是肩负起教育教学的重任,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需要秉承着教书育人、独立负责、严谨治学的原则,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
教学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旧版就教学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树立平等教育观念,不得歧视任何学生。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恪守科学、严谨、公正的原则,不得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学伦理。
与家长沟通教师还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旧版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家长的权利和观点,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共育,实现家校合作的良好关系。
师德建设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师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旧版强调,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具备高尚的精神品德和职业素养。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以更好地为学生和社会服务。
职业发展在教师职业生涯中,职业发展是持续不断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旧版倡导教师要不断学习、进取,不停止追求更好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
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拓展专业视野,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旧版凝聚了广大教师的共识和智慧,对于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当牢记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0084b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a.png)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引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师表,是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
本文将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 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教师的师德要求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应尊重学生和家长的人格尊严,敬重学生的人权,敬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
同时,教师要秉承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道德规范,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和引导。
2.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其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教师应了解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大纲,熟悉学科内容和教材,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关注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3. 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作为教育的从业者,应担负起教育育人的重任。
教师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在学校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专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 教师的诚信与正直教师的诚信与正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表现。
教师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言行举止符合社会公共道德要求。
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得收受或索取财物和礼品。
教师要以身作则,坚守个人的职业操守,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始终维护教育公平和学生的利益。
结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包括教师的师德、专业素养、责任与义务以及诚信与正直。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人〔2011〕11号)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人〔2011〕11号)](https://img.taocdn.com/s3/m/618c1c67f78a6529647d53e6.png)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人〔201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科文卫体(教育)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工会,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制定并实施《规范》,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但也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条件下,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有的要求不严,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
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规范》是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学习贯彻《规范》作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完整)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完整)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997e46f71fe910ef02df8e8.png)
(完整)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1 年 12 月 23 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公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就贯彻落实《规范》相关工作发出通知。
这是继 2008 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从头订正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后,初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从爱国守纪、敬业爱生、教书育人、谨慎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要求:一、爱国守纪。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戴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戴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
恪守宪法和法律法例,贯彻党和国家教育目标,依法执行教师职责,保护社会稳固和校园和睦。
不得有伤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建立崇敬职业理想,以人材培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
恪尽责责,甘于奉献。
终生学习,勤苦研究。
诚心关爱学生,严格要修业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良友。
不得伤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
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
按照教育规律,实行素质教育。
着重学思联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停提升教育质量。
严慈相济,教课相长,不厌其烦。
尊敬学生个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
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课工作的兼职。
四、谨慎治学。
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究,追求真谛,修正错误,千锤百炼。
脚踏实地,弘扬民主,团联合作,共同创新。
秉承学术良心,恪守学术规范。
尊重别人劳动和学术成就,保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
诚实守信,力戒烦躁。
果断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
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兴盛、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服务。
流传优异文化,普及科学知识。
热情公益,服务大众。
主动参加社会实践,自觉肩负社会义务,踊跃供给专业服务。
果断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六、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7e6956c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5.png)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学是“人学”教师则要做“人师”。
为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共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师德在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我国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项要求。
综合起来有以下四方面:1.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对教师职业社会定位的认同及其表现--敬业意识。
教师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认同和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是职业道德观念的核心。
如果一个从教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认同,就不会有热爱和忠实于职业的敬业精神,而认同的方面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敬业态度。
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环节,是要从职业认同人手培养敬业意识。
人民教师崇高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无限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劳动。
对教育劳动之于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个人的前途和未来的伟大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当教师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看到它的伟大历史作用,产生工作的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的时候,他才能以其忘我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尽善尽美地完成自包的工作。
@教师职业目标理懋的确立及其表现一乐业意识。
通过职业追求什么洋的目标和理恿,选择什么洋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职业道德观念的进一步表现。
教师在职业岗位上是否能够做到敬业而安心,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追求,取决于他能否从教师的工作中我至1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乐趣。
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是教师乐业的基础和最高表现。
只有当一个教师把教师工作当做他一生追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时,他就可以摆脱任何困难、挫折、痛苦和懊悔等的困扰,摆脱人生虚荣的累赘和患得患失的浮躁,而心情畅快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乐在业中乃至到欲罢不能、欲弃不忍的境地。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2011)
![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2011)](https://img.taocdn.com/s3/m/5309ca67caaedd3383c4d390.png)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导论1.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的本质:(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跟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关系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④道德又具有其相应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
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2)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其主要表现为:①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具有特殊的规范性: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c.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规范只有在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内心自愿”时,才能加以遵守得到实施。
②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如何理解)。
a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b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
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35480e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d.png)
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条例,旨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维护教育环境的卫生有序,重新树立学生[和家长]对教育者的尊重与信赖,更好地推动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九部分内容:
一、遵守法律,注重职业道德。
二、讲求学校教育主义,坚持诚信缜密。
三、重视职业技能,积极学习提高。
四、严格遵守文明礼仪,恪守师德师风。
五、教育学生尊师重道,以身作则以德引领。
六、严禁违反当今社会道德,规范公共行为。
七、坚守专业规范,重视安全教育。
八、尊重学生的文化创造,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九、提高职业素养水平,立足社会奉献,发挥社会功能。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在
教育过程中积极权威,坚持正确教育引导学生,违背学生家长、
滥用教育权力和犯罪行为;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学术研究、教育教育等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
规定;要尊重社会公序良俗,提倡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邪教、迷信等有害思想;要崇尚文明,坚守教育伦理,
遵守教师道德规范;要多当师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课外
文化教育;要接受社会的监督,表现自我,为加强管理作出可靠
和积极的贡献。
将教师服务和专业行为作为自身终身学习的责任,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更好的教育学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ff566472e3f5727a5e962cb.png)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1年修订版)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丁大寺小学2012年9月1日。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d004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9.png)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前言中小学教师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的关键环节。
为了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育部特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本规范以遵循教育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为中心,着重点不仅在于加强教师的职业修养,更在于引导教师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与职业道德,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
第一章教育理念中小学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目标。
教师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四位一体的任务,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章教师行为准则第一节秉公对待学生1.教师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2.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不让学生承受超过其年龄能力的压力和负担。
3.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不侮辱、欺负或者羞辱学生。
### 第二节尽职尽责4.教师应该认真备课,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5.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进展,积极与学生和家长沟通,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6.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和考试,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与指导。
###第三节互相尊重7.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不侵犯学生的隐私。
8.教师应该尊重同事之间的差异,不谩骂、攻击、抹黑同事。
9.教师应该尊重家长的角色与权利,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 第四节学习创新10.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关注教育前沿,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11.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2.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 第五节纪律与廉洁13.教师应该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违反纪律,不收受贿赂。
14.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职业形象,不从事与教育职业不当相关的工作。
15.教师应该自觉遵守教育机构和党委政府的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df5eb9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b.png)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的基本依据,是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体现。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一、立德树人1. 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品德高尚、道德榜样的形象影响学生;2. 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其提供科学准确的教育,引导其全面发展。
二、热爱教育事业1.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投身于教育事业;2.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3. 教师要关注教育教学前沿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三、尊重学生1.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正面引导学生的行为和情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问题,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3. 教师要公正对待学生,不歧视、不偏袒,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四、教书育人1. 教师要用心备课,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2. 教师要讲课有序,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3.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五、科学评价1. 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遵循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给予学生真实有效的评价;2.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3.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六、自我约束1. 教师要遵守法律法规和教育纪律,保护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2. 教师要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严禁收受礼品、贿赂等利益;3. 教师要保持精神饱满,诚信教学,不得有欺骗、作假、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以上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教师应该时刻以此为准则,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并为建设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59068c580216fc710afd8a.png)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人[201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科文卫体(教育)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工会,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制定并实施《规范》,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但也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条件下,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有的要求不严,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
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规范》是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学习贯彻《规范》作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教师职业道德(第四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第四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27528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b.png)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二、 为人师表原则
(一) 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
1. 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作为教师 职业道德原则是由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书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主要是通过语言传授。而育人,虽也可以且必 须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但其主要方式则是通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道德品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实践过程,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经常性的、 直接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 原则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反映社会主义道德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二)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
1. 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做好学生的 表率,必须在各方面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必须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各种法规,严 格遵守各方面的道德规范。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勿 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要严格要求自己,就必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特别是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发现 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严格要求自己,就必须努力学习。向先进同志学习,学 习其他教师的先进之处。教学相长,还应向学生学习。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dc132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1.png)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规范,旨在指导、规范和约束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爱岗敬业:教师应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勤奋工作,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2. 培养学生:教师应关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3. 科学教学:教师应尊重教育规律,科学设计课程,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4. 严谨治学:教师应严谨治学,注重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改进,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5. 建设和谐班级:教师应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 讲求教育公平: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严禁歧视和虐待学生,保障每个学生的平等发展权利。
7. 诚实守信:教师应诚实守信,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总体来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教师个人素养、教学行为、班级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目的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dddef1a59eef8c75fbfb3c0.png)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范围内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和职业要求。
教师道德主要是以行为原则和规范的形成表现出来的。
由于教师长期从事教学活动,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着共同职业训练,因而有着共同的职业习惯和传统的职业心理。
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为人师表,从而产生了特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⑴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的表现。
它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这是说,只有首先具备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履行其他师德规范,为人民教育事业尽责尽力。
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
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上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年累月默默辛勤耕耘,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因为如此,人民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和赞扬。
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用知识雨露浇灌幼苗并使之茁壮成长的“园丁”;比做吐尽最后一口洁白明净的纤丝,一心一意为人类谋幸福的“春蚕”;还比做将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照亮了青少年心灵的“红烛”。
如果说科学、技术事业及其他事业需要有人梯,那么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就是这部人梯的最初几级;人们常常赞美大厦的高大、壮观、但却忽略了根基,没有大厦的根基,大厦就会倒塌,而且根本不会有大厦。
这“园丁”、“春蚕”、“红烛”、“根基”、“人梯”,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种热爱教育事业,以献身教育为乐、甘为人梯的精神,正是高尚师德情感的表现。
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国古代早有“师表”的提法。
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
孔子作为教师,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感悟范文10篇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感悟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aa84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e.png)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感悟范文10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感悟范文1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但教师的职业更为神圣,在平日教书育人中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精力、时间,但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
给予学生足够的爱,能产生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
许多教育学家在谈到他们的经验时都说,其实仅有一个字:“爱”。
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的班级,爱你每一个学生。
教师既要爱又要善爱。
对学生的爱要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要持之以恒,更要一视同仁。
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爱还要因材施爱、因时施爱。
既要关爱各类问题学生的细微处,也要关爱优等生细微处,更要关爱广泛层面上的“默默无闻”的学生细微处。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仅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教师应用自我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
教师仅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仅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德是人的素质的核心,也是人健康成长的一个动力。
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教师的师德是调动教书育人进取性、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首要的问题是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而这一切的实现,强化师资队伍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
经过短短的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令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漫长的育人之旅,还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貌,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为人师表、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育原则。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人师”,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我在教育中,想想过去,对照此刻,展望未来,查找自我存在的问题。
现结合自我教学生涯认真剖析自我:一、存在的问题1、重教书,轻育人。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教师职业道德知识
![教师职业道德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9fb4c4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e.png)
教师职业道德知识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是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
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以下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知识:
1. 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它包括思想要求、政治要求和职业内部活动的道德要求。
其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其中的“义务”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重要范畴,道德范畴的义务是由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支持的。
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
2.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时的情感体验。
当教师将职业道德认识付诸职业实践时,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付出的要求,也在道德实践时感受到这种情感付出后的满足感。
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其重要范畴是“爱”——“教师爱”。
3.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行为上的体现。
教师的行为自觉地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标志。
其基本范畴是“责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4bd01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1.png)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行为和道德规范,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保护学生的权益和健康发展。
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教师应本着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精神,担负起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责任,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教师的师德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尊重学生和家长,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益,严守职业道德底线,不得有侵害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的行为。
3. 教师的学术道德要求:教师要遵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不得抄袭、篡改他人成果,不得以捏造、歪曲事实的方式教学和科研,保持学术诚信。
4. 教师的言行举止要求: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到思想言论正确,不散布谣言,不传播不良信息,不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言行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行为和道德规范,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健康发展。
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主体,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尊重学生和家长,严守职业底线,不侵害学生权益。
同时,教师还要遵守学术规范,保持学术诚信,不得有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也要符合道德规范,言行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贯彻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承担的具有一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
职业的特点:(社会性)、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特殊性等。
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2答:教师的职业劳动是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社会劳动。
一、长期性和复杂性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③教师劳动的效果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验证。
①教师的劳动任务相当复杂②对象存在差异③工具日益复杂④过程具有二、延续性和艰苦性三、艺术性和创造性。
艺术性:①表现在课堂教学艺术上②在德育工作具有艺术性四、主体性和示范性示范性①由学生具有模仿天性所决定②人的认识规律也是教师劳动具示范性的原因五、个体性和群体性3答: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②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③教师是一代新人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④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
①教育部门上虽然是不物质生产部门,却同物质生产紧密相关②教师的劳动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扶持三、教师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
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4特征:第一、内在的稳定性;第二、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第三、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特殊属性:①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深藏于习性之中②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性的。
③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④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的5:一、意识水平高层性二、道德境界高尚性三、道德意识自觉性四、行为举止示范性五、道德影响深广性六、道德内容先进性最基本作用)①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②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③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④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③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判情趣具有促进作用④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三、导向作用①激励②控制③调整④矫正四、促进作用①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②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③有利于社会公告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教师职业理想\态度\义务\技能\纪律\良心\信誉\作风。
6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以造就四有新人为目标,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谦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为具体内容要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师德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7联系:教师职业生产自救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的特殊表现;道德是社会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是师德的来源和基础,是与师德相一致的。
总之,道德和师德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区别:①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的情况有所不同,道德先于师德。
②道德随社会整体发展而发展,师徒是在教师职业领域中形成发展的③二者适用范围不同,道德具有广泛性,师徒只适用教师职业,具有专业适用性第二章8★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品质提出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居于主导地位。
基本原则:一集体主义原则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三、教书育人原则四、乐教勤业原则五、教育民主原则六、教育公正原则七、人格示范原则八、依法执教原则依据:求。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要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不断发展完善集体利益,以逐步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②集体主义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③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之中;④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根本标志。
1)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3)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①尊重他人②主动关心他人③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4)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爱教育者教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在此基础上,注意发挥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角色作用,以完善价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在些基础上,注意发挥教育者作为过程文体的角色作用以完美价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特殊性③对于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参与者来说都有一个如何才能在这一过程中调节好自我与其他参与者关系的问题1、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2、真诚地与其他教育者合作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职业化。
他调教育过程参与者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并为这些关系规定原则与规范。
二者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①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了教师这一行业是教书育人的行业。
②教书育人也是教师基本职责的概括,提出了教书育人是为师从教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向世人表明: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③自古以来,教书育人一直就是徇和判断教师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也自然成为指导教师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育人是目的,是根本,教书是形式、手段○2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树全面育人的意识。
乐教勤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动力,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核心③乐教勤业,也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内因)1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2勤业精业,勇于探索。
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尊严、有个性、有独立自主性、有受人尊重的需要,有发言的权利。
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1、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2、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3、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个体得其应得,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好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依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1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2、因材施教;3、赏罚分明。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①人格示范是一咱重要的教育力量②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的教育因素1、教育者先受教育;2、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3、要有良好的仪态。
(教师应具备的仪态是:健康的体格、整洁的登记表安详的举止、适当的礼节、愉快的表情和文雅的风度。
)动,保证教育活动的合法性、正确性、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依法执教,做奉公守法的模范;2、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3、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4廉洁自律,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第三章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差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良心、公正、义务、荣誉、威信)学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1对教师行为选择起着主导作用;○2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3对教师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
第一、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形成的;第二、它是对教师道德关系的自觉反映。
第三、它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产物。
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公正的最基本的内容。
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2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4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到:①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辨别能力②敢于抵制不良风气,恪守公正立场③自觉培养公正之品行①教师公正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制约;②教师公正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③教师公正的确立取决于教师觉悟的提高。
总和;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至社会以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
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1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2履行教师义务,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3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答:一、教师义务根源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教育劳动的内在关系;二、教育义务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决定的。
对一定义务和相应行为具有的道德价值所表示的肯定性判断和态度。
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第二、无私的职业特性;第三、崇高的人格形象;第四、丰厚的劳动回报。
1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2要处理好自尊和谦逊的关系。
信誉;狭义而言,是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
一方面教师的道德威信是教师人性的光辉,是教师人格的力量,是教师能力的整合。
另一方面它是社会苦苦是教育环境中的人,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地位、道德影响力的自学承认、褒扬、赞赏,是教师社会价值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