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京津冀地区建筑类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京津冀地区建筑类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摘要:本文是在广泛实地调研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建筑业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作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京津冀建筑类高职教育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建筑业;人才;现状;高职;教育
一、京津冀建筑业现状及特点
(一)经济指标总量与人均位次不成正比
京津冀是一个建筑行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大的地区,从总量上看,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均在全国10名内:年从业人员在全国排名第6,建筑业增加值排名第7,总产值排名第8,利税总额排名第10.但从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上看则位次后移;人均房屋竣工面积仅排名第26位,人均利润排名第22,劳动生产率排名第13。

分析其原凶,主要是投资额低,单位工程造价高;技术装备老化,装备翠低,装备率在全国仅排名第20,建筑业从业人数相对过剩;开拓国(省)外市场力度不够。

(二)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基本结束
从2001年7月1日开始,按照建设部的统一部署,京津冀开展了建筑业资质重新审查就位工作。

截止日前,全省己经有234l家企业获得了建设部和省建设厅颁发的新建筑企业资质证书,其中特级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3家,一级企业133家,二级企业559家,三级企业16家,其他企业22家。

建筑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基本结束。

(三)企业改制正在进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项目施工法的颁布实施.京津冀建筑业中涌现了一批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包袱轻、核算快、管理活,在当今建筑市场如鱼得水.有很好的效益。

同时,计划经济中一统天下而今却负重前行的国有和集体建筑企业也纷纷改制,多半成立股份制公司,以减员增效、兴利除弊等综台配套改革方案,即改制与改革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使企业焕发新的生机,极大程度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四)京津冀建筑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形势的整体好转和企业改制的推进,京津冀的建筑业正在走向低谷,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并建筑企业也都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

l、改革不够深入,改制不够彻底
许多企业虽然改制了,但却依然没有走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的模式,有些企业从方向到思路,从施工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僵化、封闭、武断、责任心小强、积极性小高等。

有些企业虽然”金蝉脱壳”了,但却没有获得新生,相反,却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这便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2、企业多半吃不饱
有许多大、中型建筑企业有很强的施工能力,但却达不到预计产值,有些企业还面临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局面,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3、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
甲方拖欠工程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性问题,也是令施工单位苦不堪言的问题。

现在.各行各业都是买方市场,建筑业就更为明显,甲方一再压低取费,乙方好不容易揽到一个没有太多利润的工程,还要理所当然地按比例垫付工程款,然后由垫付到拖欠,许多“本小利薄”的企业在拖欠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直至倒闭。

4、工资待遇低,人才留不住
由于以上多重矛盾,导致了建筑业与其它同行业相比,工资待遇普遍偏低的现状。

一个大学毕业生在施工企业只能挣到月薪五、六百元,这些收入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

所以,许多单位便经常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人才大量外流。

京津冀建筑业人才分布和需求特点
京津冀是个人才大省,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建筑业也不例外,全省建筑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545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7623人。

(一)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不平衡
l、地域分布不平衡
从全省各市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拥有量来看,中南部多,北部少;东部多,西部中小城市少。

2、分布不平衡
从职称上看,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呈递减趋势。

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极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又太大。

主要是因为
施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自正规高校的毕业生很少,很多人员来自中等院校,学历低,晋职称难,实力也难以提高。

3、不同类型企业人才分布不平衡
由于历史的积淀,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实力雄厚,而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人才实力则相对比较薄弱。

4、能力分布不平衡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计划经济下“一个萝卜_一个坑”的理念影响,建筑业普遍存在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的特点,这种形式不适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人才需求特点
未来8年,京津冀建设战线人才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

未来五年人均用地将达到75平方米。

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极大地拉动其它城市的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建筑业先行,届时,京津冀建筑业人才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的提升。

那么建筑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1、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毕业就能顶岗的技术人员
2,企业需要综合素质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需要能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人才
4、园林绿化人才奇缺
三、发展京津冀建筑类高职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校企结合.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1、建立名誉院长制,开辟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省内外规模大、管理好、效益佳、热心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施工企业法人为学院名誉院长,并请求将名誉院长所在企业确定为实习基地。

请企业老总参与学校的管理,从用人单位和生产实践的角度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献计献策,为学校培养模式的定位提供决策服务。

让他们走进学校,了解学校,关心学校,为学校的实习,实训提供广阔方便和稳固的现场基地,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保证学校的教学科研与企业紧密结合
建筑类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的需求,从施工企业一线人员中,选拔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又具有丰富施工现场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与其他少量专家学者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可以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建设与发展、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内容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二)提高办学层次,试办高职本科
为了满足大中型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要努力创造条件试办高职本科班,使职业技术教育趋于相对独立和完整,以逐步健全京津冀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三)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针对“2+l”教育模式,调整计划,整合课程,注重文理渗透,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要坚持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以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改革为重点,强化素质教育意识,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

(四)放眼未来,拓展高职教育功能
要加强高等职业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等非学历教育方面的多种功能。

要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使高职教育由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着眼于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兼顾,创业就业培训与专职培训并重,形成多种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多种需求。

(五)强化就业意识,培养就业能力
学校要生存,必须抓住两条生命线,一是招生,二是就业。

学校必须按照企业要求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适应企业的需求。

1、坚持实行多证书制
学校要按照建筑业的需求,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组织教学,实行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多种证书制度,学生学完后,既能得到学历证书.
又能参加相应考试.合格后得到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2.要开设就业指导与培训课
开设就业指导与培训课,讲授书法,自我介绍、自我推荐、演讲、辩论以及就业心理定向、就业观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并现场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即扩充了知识,又提高了素质,更拥有了能力。

(六)适应新形势,开设新专业
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智能楼宇、消防工程、园林绿化等专业、及时引进上述专业教师,装备上述实习场地做好教学准备。

同时加大装饰装修专业的教学投入,扩大招生,把这一方兴未艾的专业做大做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