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讲课时提升作业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高作业 ( 四)
(40 分钟100 分)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5 分,共 60分)
1.(2013 ·皖南八校模拟) 右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构造表示图,
对该图的描绘切合史实的是()
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
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地区区分单位
C.城市商业功能附属于其政治功能
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
2.唐初《唐六典》记录:“凡市,以日中敲鼓三百下而众以会。


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晚唐《夜看扬州市》描绘:“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繁。

”对此最合理的解说是()
A.二者互相矛盾,所以不可以判断唐朝能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拥有威望性,能够判断唐朝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少可信度,不可以证明唐朝出现“夜市”
D.两则资料时间不一样,唐朝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3.(2013 ·汕尾调研 ) 明朝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钱币,与此没关的是()
A.是“经世致用”思想推进的结果
B.是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跟当时的对外贸易相关
D.与新航路的开拓、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相关
4.清初《扬州竹枝词》中写道:“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

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零落少人行。

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识名。

”资猜中反应的经济现象有()
①商业繁华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地区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④乡村市集出现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 ①②③④
5.(2013 ·汕头模拟 ) 清雍正帝朱批谕旨说:“山右( 今山西 ) 大概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
营伍,最下者方令念书。

朕所悉知,风俗殊可笑。

”这反应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扔掉
C.重抑商政策并无获得施
D.念因追求富而改
6.(2013 ·江研 ) 以下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外易的法,正确的选项是()
A.期行开放的外政策
B.主要目的是取最大的利益
C.政府外事基本不论
D.外税收成政府主要收入根源
7.(2013 ·梅州期末 ) 有学者剖析到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封建代,四封以内,难道王土,食土
之毛,难道王臣,土地封建族所有。

” 一土地制度是指()
A. 井田制
B. 地主私有土地
C. 君主私有土地
D.均田制
8.(2013 ·汕 )17 世此后中国人口激增的原由不包含()
A. 耕的繁华
B. 政局的相定
C. 高作物的引
D.科技水平的提高
9.(2013 ·广州模 ) 《氏春秋·上》:“民舍本而事末其,其迁移,迁移,国家
有患,皆有志,无有存心⋯⋯”段的中心思想是()
A. 民君
B. 重抑商
C.实行德政
D.关国
10.(2013 ·湛江模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大富民者,国之司命( 掌握国家命脉 ) 也。

” 体了当 ()
A. 重抑商的要求
B. 商品展的要求
C. 工商食官的要求
D. 克制土地吞并的要求
11.(2013 ·深圳期末 )1567 年,明朝隆皇帝朱垕同开放了“海禁”和“ 禁”,令“朝野上下率
-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
用”,此后中国开始了大模的白口。

据,自16 世中叶至19 世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
平洋,菲律运到中国的白,占新大白量的3/4 。

由此可,当()
A. 本主世界市开始形成
B. 中国和西班牙断了世界易
C. 中国的航运和外易达
D. 中国是商品高度达的国家
12.“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季,他能够住在广州的十三行,完了,他必
到澳去冬⋯⋯他在十三行住的候,照法律不可以随意出游。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 表示清
政府()
A. 严禁外国商人来
B. 重外商利益
C. 加沿海事防守
D.格限制外交往
二、非( 本大共 2 小,每小20 分,共 40 分 )
13.(2013 ·莆田模 ) 资料,回答以下。

资料一某中学史学小展开研究性学了一与地名相关的文字资料:“两共109 坊,一、永、永宁、曲池、敦化、安仁等54 坊,一善和、通化、丰、昌明、安、、醴泉、
昭行、宁等55 坊。


资料二“其他坊巷街市,关扑,酒楼歌,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将,其有趁早市者,
复起开。

无四皆然。


—— ( 宋 ) 耐得翁《国都》“梦里曾作南柯守,少元是陵侯。

今朝半醉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 宋 ) 游《》“ 雨晚潮急,市腥。

一生佳句,今海冥冥。


—— ( 宋) 知柔《次海上亭村》
资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正式生的年月,大量的手工者、商人、小主组成了宋朝的中。

他富裕,又
有自己独立的价追求。

市民的富饶暇生活及美兴趣和生活情味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华,曲、技、音、歌、
小等都在宋朝高度繁华展。

——詹子《中国古代史参照料》
资料四“若近世史从什么候开始?当是宋此后⋯⋯宋朝生了商革命⋯⋯北宋此后可谓近代史。

”“‘二程’之
‘洛学’出,复古学,方使‘千不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复代知人的自不无相像之。


-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
——内藤湖南
但中国史和世界史而言,最重要的事是,宋朝的名副其的商革命,毫未中国社会生爆炸性的影
响,而西方与此相的商革命却西方社会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斯《全世界通史》(1)依据资料一,达成以下表格。

(4 分)
研究主据原由
资料波及的代最晚可能
资料一所波及的史料
是什么期
(2)依据资料二,归纳宋朝城市格局和功能所拥有的特色。

(4 分)
(3)合资料三,述宋朝展的主要影响。

(6 分)
(4)比资料四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斯宋朝史地位的异同。

(6 分)
14.(2013 · 云港模 ) 以下资料:
资料一康熙元年 (1662 年 ) 令海民悉徙内陆五十里,以接台湾之患。

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
地,空其人⋯⋯自有粤以来,生灵之,莫惨于此。

—— ( 清 ) 屈大均《广新》
资料二康熙五十五年 (1716 年 ) 下国外有宋、葛喇巴等,常留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之薮也⋯⋯洋可使
易,若南洋,商船不行令往。

——《清圣祖》
资料三南洋未禁之先,广家足,游手无亦欲富所,尽入番,有在家寒窃劫非之患。

即禁以后,百不通,民生自蹙( 窘况 ) 。

居者苦能之罔用,行者至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
洋艘,系朽蠹于断港荒岸之⋯⋯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者困,工商游手,游手盗耳。

—— ( 清) 鼎元《南洋事宜》
回答:
(1) 依据资料一,康熙帝行“海禁”政策的原由和影响。

(4 分)
(2)依据资料二,康熙帝行“海禁”的主要目的。

里的“海禁”与资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一样?(6 分)
(3)依据资料三,指出“开海”的极影响。

合所学知,“海禁” 中国社会展生的悲观影响。

(6 分 )
(4) 合上述资料,由“开海”与“海禁”的频频,指出清代治者政治决议上的根本出点。

(4 分)
答案分析
-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
1. 【分析】选 C。

资猜中的图表显示了秦汉至唐初期间,“城”与“市”仍旧是分别的,城市与乡村间道路
相通,更多的是政治角度便于统治。

所以,此期间城市的商业功能是附属于政治功能的。

2.【分析】选 D。

题干资猜中的两则信息反应了唐初和晚唐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从中能够看出,唐初商
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晚唐时部分城市的夜市已比较兴隆。

A、B、 C 都与题干资料信息不符。

3. 【分析】选 A。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是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相关,综合剖析B、C、 D都正确, A 与此题没关。

4.【分析】选C。

依照资料重点信息“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识名”能够看出,清初扬州商业繁华,
地区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②④结论没法从题干资料信息中得出。

5.【分析】选 D。

此题考察学生对明清期间人们经济观点的演变的正确认知能力。

在山西,人们的择业观
点首选商贾,最后才是念书当官,反应了传统观点因追求财产而改变。

【变式备选】“凝集力量,成就将来”是首届“时代徽商顶峰论坛”的主题思想。

这也是400 多年前古徽商的“徽骆驼”精神的表现。

形成该精神的根根源因是
()
A. 皖南地区优胜的地理条件
B. 明清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C. 徽商拥有丰富的经营之道
D. 宋朝对外贸易发展快速
【分析】选 B。

明清期间跟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地区性的商业集体,徽商是其中之
一。

由此可知,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徽商精神形成的根根源因,故答案为B。

6. 【分析】选 A。

中国封建社会长久以来是推行开放的外贸政策,到明清期间渐渐转向闭关锁国,B、C、D 均不切合史实。

7.【分析】选 A。

由“四封以内,难道王土”能够看出,这类土地国有制度是指井田制。

8.【分析】选 D。

17 世纪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这一期间人口激增,其原由则主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
和政治环境, A、 B、 C切合, D 不切合。

9. 【分析】选 B。

由资猜中“民舍本而事末”“国家有患”等信息可判断,资料重申的是重农抑商。

故 B 正确。

10.【分析】选 B。

富豪大贾成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人,表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11. 【分析】选 D。

由资猜中“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 ”能够看出,在中国封建社会
末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12.【分析】选 D。

资料描绘了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情形,建立广州十三行对外
贸易,可是对对外交往进行严格的限制,应选D。

-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
【变式备选】1832 年 6 月,一艘英国商船驶抵宁波,对中国地方官提出了通商要求。

联合时代特色判断,
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中国人对英国造船技术感兴趣并效仿
B. 地方官因宁波非泊船之所而命其驶离
C. 船上商品经过宁波合法转售到内陆
D. 地方官因《南京合约》而赞同其恳求
【分析】选 B。

此题考察的是近代清代对外政策演变的过程。

1842 年中英《南京合约》签署前,清代推行
闭关锁国政策,只建立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3.【分析】此题以宋朝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为主题,考察学生阅读资料及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 (1) 题,要经过“坊”的设置判断其最晚所属的时代;第(2) 题,要立足资料二三段内容分别归纳;第(3)题,要环绕资料信息,从社会阶层、文化及生活观点的变化等方面剖析影响;第(4) 题,注意联合资料信息对照剖析。

答案: (1) 结论:唐朝。

(2 分 ) 原由:唐朝推行坊市制度,而宋朝开始打破了坊、市的界线。

(2 分 )
(2)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扩大;(2 分 ) 饮食、服务、娱乐设备比较齐备,城市经济职能加强。

(2分 )
(3)促进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乞降社会生活方式;(3分 ) 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华。

(3分 )
(4)同样:都以为宋朝出现了商业革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的发展。

(2 分 ) 差别:前者以为宋朝开始具备近
代世界的特色。

(2 分 ) 后者以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2 分)
14.【分析】第(1) 题联合资料“尽夷其地”“生灵之祸”作答;第(2) 题依据“海贼之薮”即沿海商人与海盗
的相勾通作答;第(3) 题由“家给户足”“民生自蹙”进行归纳;第(4) 题由任何政策的实行,其最后目的都在
于保护封建统治得出答案。

答案: (1) 封闭台湾 ( 或光复台湾需要 ) 。

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害。

(4 分)
(2)消除海贼 ( 防备沿海商人与海盗勾通 ) 。

资料一:完整严禁;资料二:限制。

(6 分 )
(3) 踊跃:人民富裕、社会平定。

悲观:阻挡了中外经济文化沟通,延缓了中国发展步伐。

(6 分)
(4) 保护封建统治。

(4 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