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糖基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

合集下载

生物类似药糖基化相似性评价中的审评思考

生物类似药糖基化相似性评价中的审评思考

生物类似药糖基化相似性评价中的审评思考糖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造成了蛋白类药物分子结构上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对有效性、安全性和药动学性质都有重要影响。

糖基化是生物类似药和参照药相似性评价的难点之一。

本文以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例,介绍蛋白类药物糖基化表征的常用方法以及审评工作中生物类似药糖基化表征的技术考虑,为研发单位开发生物类似药以及监管机构对糖基化相关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近年来,蛋白类药物由于在肿瘤、关节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适应证上,显示出了作用靶点特异、疗效突出、安全性好等优点,极大满足了病患需求,已经成为药物研发的最重要领域之一[1]。

然而,蛋白类创新药物由于巨大的研发成本,且价格高昂,严重影响了药物的可及性。

各国监管机构纷纷出台政策法规指导和鼓励生物类似药的研发。

2015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后,国内迎来了生物类似药的研发热潮,目前已陆续有相关产品获批上市。

蛋白类药物由于多数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细胞内存在着复杂的翻译后修饰和酶类反应,造成了表达产物在糖基化分子结构的多样性,生产工艺和细胞株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目的蛋白糖修饰基团结构上的明显差异,因此,生物类似药基本上无法做到与原研产品在糖基化分子结构上完全一致[2-3]。

相对于小分子药物,现有科学研究对单抗等大分子蛋白药物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认知仍然存在局限。

目前对大分子药物之间的相似性评价方面往往需要综合药学、动物和人体等试验数据,结构和质量的相似性研究的深度和程度决定了开展人体临床评估的必要性和程度。

各国监管机构鼓励研发企业采用最新的分析技术手段对原研药和生物类似药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证明与原研药的“相似性”。

蛋白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造成了蛋白药物糖基化修饰分子结构上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蛋白糖基化对蛋白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有重要影响[4],被普遍认为是治疗性蛋白药物最重要的关键质量属性( CQA) 之一。

糖基化终末产物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糖基化终末产物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硫胺焦磷酸盐(ha ieprp op a , P ) 而 T P可降低 ti n yoh sht T P , P m e
噬细胞清道夫受 体 , D 6 氧化低 密度 脂蛋 白受 体一( O . C3 , 1 L X 1 等。其 中 R G ) A E作 为 免疫 球蛋 白超 家 族 中 的一 员 , 与 A E 修饰蛋 白有高亲 和性 , A E 介 导 的病 变 中起 主要 Gs 在 Gs
zl i e vte )该药没有 降低血糖 的作用 , odn d r avs , i e i i 却可 明显 降 低糖尿病动物循环血液 中 A E G s的水平 和肾脏组织 中 A E Gs 的沉积 , 可抑制糖 氧化及 脂质 氧化反应 。可降低 自发 并 性 高血压大 鼠的收缩期 血压 , 降低氧化应 激水 平 , 加 内皮 增 细胞 e O N S的表达 , 并可抑制颈动脉球囊损 伤后 的内皮层增
症, 血栓 因子 和 活性 氧 激 活 , 强 R G 增 A E介 导 的 氧应 激。 R G A E的激活可 以活化前炎症 转化 因子 N .B 后者可 以促 Fx , 进一 系列炎症 因子 的转 录- 。 o R G A E能调节细 胞的激活 、 生长相 关的介质及 细胞的增 殖, 从而影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在高糖血症时 , G s A E 生成 增 加 , 肾脏基底膜非 特异结合 并改变 其特 性。A E 造成 与 Gs 肾脏 的普遍病理损 害是 。 肾小球硬化 、 间质纤维化以及 肾小管 肥 大。敲除 R G A E基因或封 闭 R G A E受体可 预防糖尿 病性 肾小球结构 和功 能的损伤 , 而针对 R G A E的治疗则可 以防止
糖 尿病 肾病 的 发生 。A E G s和 R G A E已经证 实 是糖 尿病

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症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2), 1302-1307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2179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症的研究进展邓文斌,黄仕琼,禹莉莎,李利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大理收稿日期:2023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1月28日;发布日期:2023年2月6日摘 要近年来,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节制、锻炼少等因素,已经成为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症的主要诱因。

对此,联合国设立了“联合国糖尿病日”,希望能够以此来提升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

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引发胰岛素抵抗,从而进一步罹患糖尿病;高血糖并发症一般体现在心、脑、肾和眼等方面,例如青光眼、视网膜病变、冠心病、心肌病变、脑出血等。

本文将针对性地从影响因素、症状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风险评估等方面,对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症的研究进行论述,旨在梳理当今学术界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让人们能够真切地认识到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症对自身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心脏病,脂代谢紊乱,纤溶系统异常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mplicated by Diabetes MellitusWenbin Deng, Shiqiong Huang, Lisha Yu, Lihua L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Received: Jan. 3rd , 2023; accepted: Jan. 28th , 2023; published: Feb. 6th , 2023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ast pace of life, uncontrolled diet, and low exercise have become the main caus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In response, the United Nations estab-lished the “United Nations Diabetes Day”, hoping to raise awareness of diabetes. As a metabolic disease, long-term hyperglycemia triggers insulin resistance, which leads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the complications of hyperglycemia are generally in the heart, brain, kidney and eyes, *通讯作者。

蛋白质糖基化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蛋白质糖基化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蛋白质糖基化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修饰方式,指的是蛋白质与糖类之间的共价结合。

这种修饰方式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糖基化的机制及其在某些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一、蛋白质糖基化的机制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涉及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分子。

通常情况下,蛋白质糖基化的反应需要糖类和蛋白质分子参与,同时还需要催化剂的作用。

一般而言,葡萄糖是糖基化反应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在人体中,一旦糖类被转化成葡萄糖,那么它们就会开始与蛋白质结合。

蛋白质糖基化的机制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糖类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非酶催化的酰胺反应(非酶催化醛糖与氨基基团间的反应),其次是酰胺链的移位,形成氧化的还原性酮糖,此时酮糖可逆向与水解还原成醛糖。

这个反应在机体内是不可逆的。

二、糖基化对蛋白质的功能影响及机制糖基化会影响许多蛋白质的功能,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影响及机制:1. 糖基化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糖基化使蛋白质的稳定性下降,随着糖基化程度的不断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会显著降低。

这是因为糖基化使得蛋白质的静电作用发生变化,从而大大影响了蛋白质的稳定性。

2. 糖基化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许多蛋白质的活性受到糖基化的影响。

这是因为糖基化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例如,糖基化如果改变了蛋白质的活性中心,那么就会影响蛋白质的催化活性和结构稳定性。

3. 糖基化对蛋白质的信息传递的影响: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一些酪氨酸和丝氨酸残基,这些残基可以通过糖基化来影响蛋白质的信息传递。

具体来说,糖基化可以影响蛋白质上的磷酸化修饰,使得蛋白质的功能受到影响。

4. 糖基化对蛋白质稳定化的影响:糖基化也会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

由于糖基化会增加水溶性,所以某些蛋白质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

三、糖基化在某些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在医学领域中,糖基化的研究主要与以下疾病相关:1. 糖尿病:糖基化与糖尿病的关系已经被广泛研究。

心血管内科课题研究进展与展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心血管内科课题研究进展与展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心血管内科课题研究进展与展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其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因此,心血管内科课题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一、基础研究进展1. 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氧化应激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可导致内皮功能受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病理过程。

近年来,许多研究关注氧化应激相关的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寻找新型的抗氧化治疗靶点,并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炎症介质能够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病理改变。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与炎症相关的分子机制,并探索了抑制炎症反应的新型治疗策略。

3. 心脏再生与修复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心脏再生与修复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心肌再生药物等多种手段正在得到深入研究。

虽然目前仍存在许多挑战,但心脏再生与修复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临床研究进展1. 个体化治疗策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正朝着个体化方向发展。

基因检测、分子影像学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遗传特征、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2.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心血管内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随着对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不断涌现。

这些药物能够更好地平衡血栓形成和出血的风险,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3. 心血管介入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等介入手段已经成为处理冠心病、动脉闭塞等疾病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用 的研 究 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此 外 ,AG s R E与 肾素 一血 管 紧 张 素 系 统 (e i—a — E - AG rnn n
goe s y t i ni sse t n m,RA ) 及 活 性 氧 簇 (eci x g n se S rat eo y e p — v c s R )存 在 密 切 关 系 ,三 者 可 通 过 互 相 促 进 ,相 互 诱 i , Os e 生 ,共 同导 致 靶 器 官 的损 伤 _ 。 5 ]
子 以共 价 键 形 成 交 联 结 构 ,AG s的 过 度 交 联 可 导 致 细 胞 外 E 基 质 蛋 白如 胶 原 、层 黏 连 蛋 白等 弹 性 下 降 ,进 而 出 现 心 肌 顺 应 性 下 降 和 僵 硬 度 增 加 ,导 致 心 肌 舒 张 受 限 而 增 加 了舒 张 性 心 力 衰竭 的 风 险 。此 外 ,AG s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急 性 ] E 在 冠 脉 综 合 征 等 心 血 管 疾 病 中 也起 到 了 重 要 的 病 理 作 用 。
基 金 项 目 : 建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0 0 1 2) 福 2 1J 17
AG E受 体 ( AG R E,1 9 9 2年 由 S h t 先 发 现 ) 被 ci 首 md
认 为 是 介 导 AGE s对 心 血 管 系 统 损 伤 反 应 的 主 要 受 体 。 R E具 有 多 种 配 体 ,但 其 中最 主要 的是 A s 多 结 构 中 AG GE 众
E 5 Ki F x Ne rslswi vba ie [ ] E r Her , 2 3 m o . w eut t ia rdn J . u atJ h
20 0 9, 1 ( up lD): D2 D7 1 s p 一 .

糖基化终末产物在心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糖基化终末产物在心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竭逐渐积 累于循环组织 中的性质各异 的分子 。A E 形成 于还原糖 的羰基和靶蛋 白活性氨基 的聚合 ,这种毒 性分子与特 Gs
异性受体相互作用可诱 导体 内多种病理过程。越来越 多的证据表 明 A E 参与 了心血 管病的发病过程。弄 清 A E 在心 Gs Gs
血管疾病 中的作用机 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干预 ,将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重要 作用。
成 。A E 所致 的 E M增 加也 可启 动 A G s C S病 变 ,如 胶 原 一 A E致血栓形 成倾 向增加川 ,动脉壁 E M 中的黏蛋 白可致脂 G C
11 9 2年法 国化学家 Ma l dL ia C发现 ,在 还原糖存 在的情 lr 况下加 热 氨基 酸得 到 了 一种 黄 灰 色 物质 ,这个 过 程 被称 为 M iad反应。Malr alr l iad反应 是 蛋 白质 的糖 基化 过程 ,它 是一 l 种翻译后的蛋白质修饰 ,其 特征是还原糖 的羰基和靶蛋 白的赖 氨酸残基之间在无酶条件下 发生 的缩合作用 。首先生成不稳定
目前研究证实 A E 主要通 过两个 途径发 挥生物学 效应 : Gs
质沉 积等 。对糖尿病大 鼠模型用 A E 生成 的抑制剂 氨基胍治 Gs 疗 ,发现可使 血管 壁弹性增 加 ,说 明糖 尿病 患者 中 ,内皮下 A E 的聚集对 A Gs S的早期的发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近期研究发现 A E G s以剂量依赖 的方式 明显刺激 N H 3 3 I / T
的 sh 碱 ,由于该结构 不稳定 ,可 自行 发生 A a o 重排而 ci f m dr i
生成稳定的酮胺 , m dr产物经过进 一步脱水 、环 化、氧化 A ao i 和重组最终生成一种具有荧 光性 、棕黄色的不可逆 产物 A E 。 G s 目前结构 已经明确的 A E 有 :戊糖 苷素、交联素 、羟 甲基 赖 Gs 氨酸 ( M ) C L 、3一脱 氧 葡 萄 糖 酮 酸、咪 唑 咙、 乙二 醛 等 。 A E 的代谢是通过与巨噬细胞的特异 性受体结合 , 巨噬细 Gs 被 胞 降解 为 小 的 可 溶性 多 肽 后 被 释 放 ,经 肾 脏 清 除。 因 此 , A E 的有效清 除依赖 正 常的 肾功 能 ,肾功能 的降 低将 导 致 Gs A E 在体内的堆积。糖化 的过程要经 过几个星期 的时间 ,因 Gs 此它影响的主要是长寿蛋白质如胶原蛋 白,晶状体蛋白等 ,也 可通过影响脂质和核酸 来导致机 体损伤 。M iad反应 的早 alr l 期是糖浓度依赖性的 ,因此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加速 了糖化的 进程 ,使得体 内 A E 升高 , Gs 继而对心血管系统 造成 损害 。

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王梦荷;郑路;孟领航;王佳佳
【期刊名称】《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37)1
【摘要】蛋白质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GlcNAc)修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O-连接的单糖修饰,其通过β-糖苷键将GlcNAc与细胞质或核蛋白上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结合。

O-GlcNAc糖基化修饰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调节信号转导、参与免疫保护和细胞代谢等生理过程,其异常表达与某些疾病相关,如糖尿病、癌症、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明确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位点对阐明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O-GlcNAc修饰是一种动态、化学计量的修饰,质谱检测信号响应低,导致位点鉴定困难。

本文将基于O-GlcNAc的生物学功能,对O-GlcNAc糖蛋白的富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O-GlcNAc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总页数】10页(P92-101)
【作者】王梦荷;郑路;孟领航;王佳佳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Tau蛋白 O-GlcNAc糖基化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2.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3.O-GlcNAc转移酶介导的Kruppel 样因子5 O-GlcNAc糖基化修饰调控细胞周期素D1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实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他汀类药物就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就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就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进展陈亮(四川省雅安市德仁医院内科,四川雅安625000)摘要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可归纳为内分泌代谢类疾病,且伴有多种慢性并发症㊂心血管病变则属于该类并发症中最为典型的病类之一㊂大量研究考证,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引发心血管病变的关键因素㊂而上述慢性并发症也正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率不断攀高的原因,严重威胁着该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健康㊂而他汀类药物则是目前临床总结治疗糖尿病合并一级㊁二级心血管疾病的关键药物,其应用于糖尿病疾病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脂㊁血糖水平,减轻疾病对机体心血管功能的损伤,疗效显著㊂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血管保护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351(2020)10-0191-02随着我国社会人群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㊂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高发国家之一,且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㊂可靠研究资料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至2025年可剧增至3.30亿人次㊂高血脂症是糖尿病主要临床特征之一,若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加重患者心血管疾病负担,还会导致病情恶化㊂据调查显示,未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仅为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一半,且多数患者死于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这严重影响了患者健康㊂遗传因素㊁胰岛素抵抗㊁血小板活化㊁凝血系统功能异常㊁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高胰岛素血症等因素均可加大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㊂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水平,调节患者血脂水平,达到稳定斑块㊁抗炎抗氧化的效果[1]㊂近年来大量经验表明,该类药物对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㊂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就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归纳,总结如下㊂1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据调查显示,亚临床期的糖尿病患者即存在血脂代谢异常问题,其机体内极低密度脂蛋白(V L D L)㊁血浆三酰甘油(T G)水平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和游离脂肪酸(F F A)水平显著下降,经用餐后其L D L-C及高血脂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升高,S L D L和H D L水平也轻度增加㊂1.1 T G脂蛋白(T R L)代谢紊乱G脂蛋白包含中密度脂蛋白(I D L)㊁V L D L和乳糜微粒等㊂患者T G脂蛋白代谢紊乱后因V L D L数量增多和清除障碍作用,其血浆T G水平将显著升高,是临床常见的血脂异常问题㊂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作用不足的问题,用餐后胰岛素对抑制脂肪细胞释放F F A的作用受限,小肠和肝脏过量生成的T R L,导致肝脏过度分泌V L D L,影响脂蛋白脂酶(L P L)的正常激活动能,减轻了V L D L颗粒的清除作用㊂1.2 H D L颗粒结构及数量变化异常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浆H D L-C水平低下的血脂异常问题,该异常现象与T R L代谢紊乱息息相关㊂研究证实,当机体循环血液中T R L浓度增高时,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 E T P)发挥显著作用,致使胆固醇酯与T G交换过度,进而导致H D L-C水平异常降低,而H D L内T G含量增多,H D L颗粒糖基化明显,降低胆固醇逆转运功能中H D L的作用,从而引发H D L颗粒结构和数量变化异常㊂1.3 L D L颗粒结构及数量变化异常L D L颗粒结构及数量变化异常是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之一㊂而引发L D L结构改变的主要元素是糖尿病患者肝酯酶活性增加㊁血浆内T G水平升高所致㊂当患者血浆内T G数量增加时,其浓度随之增高㊂机体内肝酯酶活性增强,机体内L D L颗粒的T G分解加速,分解为颗粒较小的S L D L㊂由于疾病影响导致L D L结构改变,其与L D L受体的亲和力显著下降,进而减弱清除功能㊂同时,S L D L易氧化,加大了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㊂2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与血脂水平异常目前,糖尿病病发已呈现逐年增加且不断年轻化的严重趋势㊂由于糖尿病极易导致众多并发症,不仅治疗难度较大,患者的恢复也不容乐观㊂而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导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原因不仅有血糖㊁血压升高的影响,还与血脂异常息息相关㊂因此,要严格控制患者血脂水平,减轻血脂异常所致的动脉内皮功能受损等问题,进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㊂众所周知,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往往会引发其他并发症㊂其中,心肌缺血坏死等严重病变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㊂受动脉硬化影响,患者冠状动脉处是常见病变部位㊂血流受阻,糖尿病病心血管患者的微血管循环功能受阻,血液运输能力进一步下降㊂糖尿病患者因疾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其病情状况将更为严重㊂研究证实,血脂代谢异常㊁血糖异常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是导致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㊂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以把控血糖㊁血脂和减轻细胞受损,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为治疗理念㊂3他汀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3.1基于降脂效应的治疗作用糖尿病血脂异常不仅会促使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还会导致病情恶化㊂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见降血脂类药物,应用于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防治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动脉硬化斑块内的脂质沉淀,逆转或延缓斑块的形成作用,从而降低病变风险㊂目前,有关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实验逐渐得到重视及深入研究㊂在S h e n g X的研究中,根据是否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㊂实验追溯T C 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㊂结果显示,无C V D患者和C V D患者的T C水平均降低,且T C每下降1m m o l/L 可使突发的心血管事件及复发心血管事件分别减少37%㊁39%㊂同时,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有效减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避免出现中风问题㊂实验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心血管病变风险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保护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有效性㊂研究证实,经4年随访调查,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心血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结局获得了绝对优异的效果㊂张婷婷在其研究中将患者分为2组,即他汀类治疗组(观察组)和未用他汀类药物(对照组)㊂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甘油三醇㊁总胆固醇水平㊁L D L-C水平等方面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效果显著,可减轻缓解期脂质代谢异常问题,调节血脂水平趋于正常,进而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㊂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L D L-C水平呈正相关性,L D L-C每降低1mm o l/L,患者死亡率减少9%㊂严格控制L D L-C水平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促使血脂水平趋于正常,维护患者心血管功能㊂因此,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并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能有效平衡患者机体内的血脂水平,安全性更高,疗效更优[2]㊂3.2基于降脂效应外的治疗作用3.2.1抗氧化应激作用近年来,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R O S)水平异常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㊂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血糖水平较高,多种信号途径激活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 A D P H)氧化酶的活化,导致活性氧生成速率加快,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加大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性㊂他汀类药物具有较优的抗氧化应激效果㊂V e c c h i o n e C等学者经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管R a c-1活性和氧化应激反应,以达到保护血管内皮的效果㊂氧化应激反应和内皮损伤不仅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共同致病机理,也是阿托伐他汀的治疗靶点㊂氧化应激反应发生后,氧自由基数量升高,经与细胞膜上的脂质发生氧化反应后会大量消耗体内S O D等抗氧化物质并产生M D A㊂在马海滢学者研究中指出,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 O 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而M D A水平则显著低于治疗前㊂E T-1和N O是调节内皮功能的一对分子,E T-1是缩血管因子,能够造成内皮损伤,N O是舒血管因子,能够保护内皮功能㊂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 O含量显著升高,而E T-1含量显著降低㊂研究证实了塔托伐他汀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内皮损伤中的显著效果㊂3.2.2抗炎症作用糖尿病属于低度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炎症机制不仅加剧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还促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㊂张晶露在其研究中指出,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紊乱问题,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动脉硬化问题㊂同时,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处Y K L-40蛋白活性,抗炎症作用明显㊂近年来,有研究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h s-C R P)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是临床诊断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在糖尿病风险预测及临床诊治中应用价值显著㊂而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C R P水平,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达到改善病情,保护机体心血管的效果[3]㊂3.2.3改善心功能由于糖尿病患者凝血水平较高,其游离脂肪酸水平也较高,进而引发血脂代谢问题㊂同时,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其代谢水平会进一步受到影响,血脂水平日益增高,若得不到及时控制和治疗,则有发展为冠状动脉硬化的可能㊂而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冠心病㊁心绞痛等症状,进而保护患者心血管功能㊂4总结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很大的关联性,2种疾病的发病相辅相成,更易造成叠加效应,增加患者病情㊂而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因脂质代谢紊乱,心血管系统受损,大大加重了其死亡风险㊂而他汀类药物在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硬化进程方面作用显著㊂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血管病变问题有所缓解,抗炎抗氧化作用明显㊂他汀类药物在预防患者病情加重,改善心血管功能方面临床价值显著㊂参考文献[1]刘思宁,田学峰,王政,等.不同品种他汀类药物对非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14(2):41-44.[2]张荣,杨鑫泉,王大新.他汀类药物致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及线粒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3(9):991-993. [3]林德洪,陈漠水,杜子君,等.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4): 413-416.作者简介:陈亮(1981-),男,汉族,四川雅安人,主治医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糖尿病㊂。

糖尿病防治的策略转变_从关注糖化血红蛋白到着眼心血管事件

糖尿病防治的策略转变_从关注糖化血红蛋白到着眼心血管事件

临床决策研究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年4月第30卷第4期总第379期糖尿病防治的策略转变———从关注糖化血红蛋白到着眼心血管事件夏城东①② 殷惠军②3 陈可冀②摘要:通过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观察,更多的临床证据提示,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应该以减少心血管事件为主。

糖尿病防治从策略上发生了两个转变,即以血糖为中心转向以防治心血管事件为中心的多危险因素综合防治策略;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作为血糖评价的金标准转向以血糖量、质、时程控制的全面评价策略。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策略转变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9)4-0004-04The Ch anges of Strategy in Diabetes—from Focus on G lycosylated H emoglobin to Avoiding C ardio2vascular Events X IA Cheng2dong,Y I N H ui2j un,C H EN Ke2j i.De partment of Endocrinolo2g y,Cardiovascular L aboratory,X i y uan Hos pital,China A cadem y of Chinese Medical S ci2 ences,B ei j ing100091,ChinaAbstract:Several recent trials have led to contradictory outcomes in relation to the issue of glycemic control and cardiovas2 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Ⅱdiabetes.The major target of diabetes treatment is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e2 vents.Only relying on th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s the“gold standard”of the maintenance of tight glycemic control should be changed.A multi-pronged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tot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s imperative.The best practice model for glycemic goals should include the quantity,quality and time course of glycemic exposure.K ey Words:diabetes,glycosylated hemoglobin,cardiovascular events,total risk factors,strategies changes 美国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DCCT)[1]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 udy,U K2 PDS)[2]确立了血糖控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奠定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血糖评价的金标准。

蛋白糖基化修饰和疾病研究进展

蛋白糖基化修饰和疾病研究进展

蛋白糖基化修饰和疾病研究进展摘要:糖类、蛋白质、核酸是构成生物体的三类大分子物质。

糖类除了供能和作为结构物质基础,还在细胞和蛋白质功能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多种多样的生物过程中,从胚胎发育,细胞分裂,到蛋白质结构调控,糖基化都发挥作用。

在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疾病过程中,多种不同蛋白质的糖基化状态发生显著变化。

因此,检测蛋白质糖基化的实验,有助于疾病预后和治疗目的的研究。

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丰度高、结构类型特别复杂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类型,具有很强的宏观不均一性和微观不均一性。

据估计,细胞表达的蛋白质有50%以上为糖蛋白。

但目前为止,只有不到20%的蛋白质糖基化得到了实验证实。

蛋白质的糖基化酶促反应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过程。

通过对蛋白质进行复杂而精确的糖基化修饰,细胞内可以产生丰富的蛋白质类型;通过对各类糖基化信号途径的精密调控,细胞中蛋白质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丰富多样的糖蛋白在细胞内/间的信号转导、免疫调控、蛋白质稳定性维持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蛋白质糖基化主要类型与特点蛋白质糖基化修饰是在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糖链分子与蛋白质氨基酸侧链活性基团反应生成糖苷键,从而使糖链连接到蛋白质上。

根据糖基化发生的化学键类型,可将蛋白糖基化修饰主要分为N-糖基化和O-糖基化。

(一)N-糖基化修饰N-糖基化修饰发生在肽链的天冬酰胺(Asn)上,是最常见的糖基化修饰类型。

N-糖基化具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个是具有位点特异性,N-糖基转移酶能识别特定的氨基酸基序Asn-X-Thr/Ser,(X可以是除脯氨酸之外任何氨基酸)进行修饰。

第二个是五糖核心,N-糖基化糖链都包含一个五糖核心,该核心由2个乙酰葡糖胺和3个甘露糖组成,五糖核心可进一步被修饰上其他糖,形成复杂的N-糖链结构[1]。

这两个特点为N-糖蛋白/糖肽的解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O-糖基化修饰O-糖基化修饰通常发生在肽链的丝氨酸/苏氨酸(Ser/Thr)上,糖链与Ser/Thr侧链羟基在酶催化下产生O-糖苷键。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进展:糖尿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策略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进展:糖尿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策略

性 糖 尿病 研究 ( K D ) 2型糖 尿 病 患者 平 均 随 U P S对
访 l. O7年显 示 H Al 降低 l ,糖 尿病 相 关 死 b c每 % 亡 降低 2 % , 1 心肌梗 死 降低 1 %。 于 I T患者 给 4 对 G
2 o ~ O 1 加拿 大社 区健康 调查 参 与者 的 资料 , O 0 2O 年
予 阿卡 波 糖 治疗 也显 示 了较对 照组 降低 心 血 管 事
件 , 善颈 动 脉 内膜 中层 厚 度 , 且 新 发 高血 压 的 改 并 发 生率 显 著 降低 。 因此 对 于糖 代 谢 异 常者 应 强 调 生 活方 式 干预 及 药物 治疗 ,控 制 餐前 血 糖 在 5 ~ . 0
致 死率 。为 了达到 这一 目标 , 关键 在 于需 要早 期全
而 控制 心血 管危 险 因素 。
早 期 发 现并 预 防糖 尿病 十 分 重要 。大 量 证据
表明 , 即使 患者 血 糖水 平 未 达糖 尿 病 的诊 断 标 准 , 尚处在 糖 耐 量 受损 (G 和 空腹 血 糖 受损 (F 阶 I T) I G) 段, 高血 糖 对机 体的 损 害就 已经开 始 。由于没 有症

专题 笔谈 ・
测 空腹 血 糖 及餐 后 2小 时 血 糖 ,有 条 件则 行 糖 耐 量 测 定 ( GI , 建议 每 半 年 随 访 一 次 , 时 诊 O ' ' 并 T) 及 断 糖 尿病 及糖 尿 病前 期 , 早 控 制 多重 危 险 因素 。 尽 现 今 治疗 糖 尿病 的 口号 应 该是 “ 越早 治疗 , 果 越 效 好 。糖 化血 红蛋 白( b c 越低 , 尿病 并发 症 的 H Al ) 糖 负 担越 轻 ” 。 糖 尿 病患 者应 努 力 控 制 血糖 达 标 。英 国前 瞻

多糖纳米材料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多糖纳米材料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 。 阻断细胞周期进程,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 此外, 还有一些多糖对心血管类疾病如动脉粥样 硬化有一定的影响, 能通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 成参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还能够通过识别动脉粥样 硬化相关的生物分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因此以 多糖为基础的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 6 ] 。 疗和成像 [ 1 2 ㊀纳米材料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特性 ㊀ 纳米材 . 1 1 0 0n m 范围内, 小到足以与受体靶点 料一般在 0 相互作用, 大到足以在传载药物的同时避免肾消除作 用, 并且具有可以被巨噬细胞吸收、 高通透性和滞留效 应的被动定位等特点, 从而可以影响血管渗漏区域如 7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吸收 [ 。
天津药学㊀T i a n j i n ㊀P h a r m a c y ㊀2 0 1 8年㊀第 3 0卷要特点是网状内皮细胞系统 R E S ) 。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和表面特 的快速识别 ( 性, 在静脉注射时, 会在血液中迅速清除, 因此, 纳米材 料很不适用于需要长循环时间的药物。在这种情况 下, 可以应用纳米涂层技术从而使纳米系统具有一定 的隐蔽性, 并且可以控制并调整包覆剂的给药速度, 特 别适合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药物载体。另外, 纳 米材料所具有的 R E S功能, 对于炎症性疾病如在动脉 粥样硬化疾病中所产生的巨噬细胞也有一定的意义。 例如, 持续释放的肝素对于介入后减少血管内膜增生 是相当理想的。再例如, 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被包裹于纳米粒子中, 使该纳米系统具有一定的隐蔽 性, 可以保护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不被血浆抑 制剂灭活, 延长了半衰期并且可以控制并调整组织纤 9 ] 。 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的给药速度 [ 将多糖运用于纳米涂层技术制成的多糖纳米材 料, 不仅具有纳米材料所具有的全部优点, 而且还能获 得多糖的识别特性。多糖的识别特性提供了纳米颗粒 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重要的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 用的能力, 这些重要的生物分子包括前面提到的 P- 选择蛋白、 胆固醇和抗凝血酶。这使得纳米粒子在心 血管疾病处理中具有高度靶向药物传递特异性和分子 成像特异性。 多糖纳米材料的主要优点包括: 发挥纳米材料的 隐蔽性; 增强纳米粒子的黏附性; 与裸露颗粒相比, 多 糖涂层的纳米粒子能够通过减少表面能来防止聚集; 具有高度靶向传递药物的特异性和分子成像特异性。 例如, 多个环糊精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能同时与多个 胆固醇分子连接, 具有高的胆固醇结合力以便于磁共 1 0 ] 振成像检测 [ ; 肝素修饰的纳米材料, 通过血液相容 性实验显示肝素化纳米材料复钙时间全血凝血时间明 显延长, 能够增加纳米粒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 1 1 ] 。这 重要物质如凝血酶的特异性, 改善抗凝血性能 [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成像具有重要意义。 2 ㊀多糖纳米材料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多糖纳米材料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检测中扮演 多种不同的角色, 如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控制释放、 具 有识别功能, 也能为化学修饰提供结构框架, 以便使靶 [ 1 2 ] 向配体功能化 。尤其是多糖的识别特性提供了纳 米颗粒与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 能力, 这使得多糖纳米材料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和诊断 中具有 高 度 靶 向 特 异 性 并 使 其 得 到 广 泛 的 研 究 和 1 3 ] 。 应用 [ 目前可用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的多糖包括: 唾液 酸化的路易斯寡糖 -X 、 肝素、 透明质酸、 岩藻依聚糖、

o-glcnac糖基化修饰nav1.5蛋白参与糖尿病心肌损伤所致心律失常

o-glcnac糖基化修饰nav1.5蛋白参与糖尿病心肌损伤所致心律失常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研究背景: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并且其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性心脏损伤(diabetic heart injury,DHI)是糖尿病的常见心血管并发症,其定义为在无冠状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疾病情况下,单纯由糖尿病长期发展而诱发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DHI早期的临床表现以心肌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晚期以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

长期不可逆的DHI最终导致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室性早搏(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甚至心源性猝死。

上述疾病进程中的详细分子机制以及涉及的相关信号通路十分复杂。

DHI诱发的心律失常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如下:内质网应激、细胞内钙稳态失衡和细胞内离子稳态的离子通道功能及表达异常等。

尤其是离子通道蛋白和功能在其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最新研究显示,O-GlcNAc糖基化通过参与调控心肌细胞内代谢和细胞的昼夜节律,从而促进了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增加。

我们前期结果发现,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HI 表型中的心肌细胞胞浆内钠离子通道蛋白Nav1.5表达增加,蛋白的O-GlcNAc 糖基化水平升高。

然而,O-GlcNAc糖基化Nav1.5蛋白在DHI诱导的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其具体分子机制尚未阐明。

研究目的:尽管研究发现O-GlcNAc糖基化在DHI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在DHI诱导的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

为了研究O-GlcNAc糖基化及钠离子通道蛋白Nav1.5在DHI诱导的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在体动物和离体细胞实验证实O-GlcNAc糖基化Nav1.5参与DHI诱导的心律失常,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将来防治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干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动物实验所采用实验方法包括:血糖和无创血压测定、超声心动图中文摘要(Vevo2100)、心电图(ECG)采集与分析(TA11CTA-F40)、程序性电刺激实验(Model 2352 Programmable Stimulator)、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免疫荧光标记和组织学染色等。

关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述

关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述

al Fibrillation Model^J].Korean Circ J,2016,46():335—342.[38]Yang D,Shao J,Hu R,et al.Angiotensin II promotes the anti­coagulant effects of rivaroxaban via angiotensin type2receptor signaling in mice.Sii Rep,2017,7(1):369.(收稿日期:2019—04—16)关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述李爽,梁梅花摘要: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死亡率较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本文对DCAN的临床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新的降糖药物对DCAN治疗的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胰高血糖素样肽1文章编号:10080074(2021)02-219-04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007420210224Overview of latest advances for 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LI Shuang,LIANG Mei-hua//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c Diseases,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He—longjiang,150081,ChinaCorresponding aul^hor:LIANG Mei-hua,E-mail:151****3366@Abstract: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is one of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It fo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creases and its mortality is high,which seriously affects patients'prognosis.The present article makes an overview about progress in clinical related factors,pathogenesis of DCAN and DCAN treat-mentbynewhypoglycemicdrugs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Diabetic neuropathies;Glucagon-like peptide11背景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rdiovas-cularautonomicneuropathy,CAN),是1型(Type1diabetes me l itus,T1DM)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 l itus,T2DM)的常见并发症,导致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T2DM患者中CAN的患病率为12.2%〜22.1%,在不同的研究和人群中表现出广泛的差异[]。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RAGE 可诱导蛋白激酶(MAPK)p38、p44 /42 和 转化成泡沫细胞,沉积在受损的血管壁上造成脂斑
ERK1 /2 的活化,进而激活反应通路下游的核因子 形成。而泡沫细胞局部堆积及AGEs 促进局部NF
κB(NFκB),引发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 KB 表达诱导产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及趋化
动脉炎症、降低冠状动脉顺应性、增加冠脉脂质堆积、加重心肌损伤、促进心肌纤维化等多种机制造成冠状动脉内
皮及心肌细胞的结构改变和功能紊乱,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心肌细胞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266X. 2018. 33. 029
机体老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代谢性疾病、 2 AGEs 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缺氧、氧化应激等因素均会导致血清和组织内内源 2. 1 诱导冠状动脉炎症 AGEs 直接修饰冠状动
性AGEs 的累积增多[2]。外源性AGEs 存在于日常 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线粒体蛋白,抑制其修复,导致线
饮食中,如富含碳水化合物和含脂肪较多食物均含 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进而激发线粒体产生一系列
够通过ROS 和ERK/ NFκB 的活化刺激RAGE 在 脉粥样硬化进展,形成恶性循环[13]。
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增加,诱导RAGE 在炎 2. 4 加重心肌损伤 机体老化、糖尿病、胰岛素抵
症反应中的正反馈,加重冠状动脉损伤。
抗、肥胖、缺氧等因素导致AGEs 在心肌内堆积,促
2. 2 降低冠状动脉顺应性 AGEs 与血管壁细胞外 进局部NFKB 和MAPK 信号通路表达,诱导ROS,
三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可溶性晚 导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ROS 爆发,而ROS 通过

糖基化终产物与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糖基化终产物与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糖基化终产物与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糖基化终产物是一种在体内产生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糖基化终产物是一类由糖类和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物质。

这些反应通常是非酶促反应,也就是说它们是不需要酶进行催化的。

在这些反应中,糖类会与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的氨基、氧基或硫基发生连接,形成糖基化终产物。

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生理过程,它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来形成。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会自然地生成这些产物,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的细胞保护自身免受外界的损伤。

然而,如果这些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量过高,甚至是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大量的糖基化终产物,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糖基化终产物与肥胖的关系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由于身体脂肪过多而导致的。

肥胖往往带来许多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已有研究表明,糖基化终产物与肥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肥胖者血液中的糖基化终产物含量比非肥胖者高。

高水平的糖基化终产物可以引起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细胞膜结构的改变、蛋白质的脱氨基和断裂,从而产生许多毒性代谢物,甚至能和人体细胞内的DNA发生化学结合,损伤基因的稳定性。

这些反应会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病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另一项研究表明,糖基化终产物会干扰一些激素的正常功能。

这些激素是人体各种机能的调节因子,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泌乳素、生长激素、睾酮等。

这种糖基化终产物和激素之间的干扰可能导致肥胖者的机体代谢能力降低,从而使他们更容易增加体重。

糖基化终产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由于心脏或血管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糖基化终产物与心血管疾病也被研究人员发现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项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糖基化终产物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所释放一些介质的改变。

血管内皮细胞所释放的介质包括一些调节血管张力、血压和血管内皮通透性的物质,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

博士生揭示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博士生揭示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博士生揭示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们逐渐发现,DNA甲基化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中,我们将探讨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博士生在这方面取得的重要发现。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通过在DNA分子的CpG位点添加甲基基团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在正常情况下,DNA甲基化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当这种甲基化过程异常时,就可能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心血管疾病。

博士生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他们发现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组织中存在着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这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此外,博士生还发现,一些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基因在DNA甲基化过程中发生了异常改变,进而导致这些基因的表达异常。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DNA甲基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首先,异常的DNA甲基化可以导致一些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的紊乱,进而影响心血管功能。

例如,博士生发现,DNA甲基化异常可以抑制一些关键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如Wnt和MAPK通路,从而影响心血管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其次,DNA甲基化的改变还可以影响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例如,博士生在研究中发现,DNA甲基化的异常可以导致一些关键基因的过度沉默或过度表达,从而影响心血管组织的正常功能。

另外,博士生还探索了一些可能的治疗策略,以调控DNA甲基化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例如,他们发现使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以恢复心脏组织中的DNA甲基化平衡,从而减轻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

此外,博士生还研究了其他一些调控DNA甲基化的技术,如非编码RNA和CRISPR-Cas9技术,以期望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结起来,博士生们的研究揭示了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蛋白质修饰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

蛋白质修饰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

蛋白质修饰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的首要致死疾病之一,其危害不言自明。

虽然人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尽力预防和治疗,但是相关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中。

近年来,蛋白质修饰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此深入探讨。

蛋白质修饰是指在蛋白质分子中加入特定的化学基团或者改变其三维结构,从而影响蛋白质在关键细胞生理过程和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蛋白质的修饰种类十分繁多,包括糖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等等。

这些修饰通常是由一系列酶协同作用产生的,并紧密关联着许多重要的调节信号通路。

糖基化是蛋白质修饰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指糖分子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分子。

糖基化过程中,糖链往往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此外,糖基化也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氧化损伤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最终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磷酸化也是蛋白质修饰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影响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信号转导过程。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磷酸化修饰的蛋白质种类较多,包括细胞粘附分子、肌动蛋白、含钙蛋白等。

上述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可导致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然后影响相关的心血管生理过程。

乙酰化和甲基化是蛋白质修饰中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乙酰化是指在蛋白质分子中加入乙酰化基团,主要调节细胞内泛素化的过程。

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对心肌细胞的生长和凋亡以及心血管炎症反应的调节方面。

甲基化则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它是通过甲基转移酶与蛋白质分子间的作用实现的。

最新的研究表明,甲基化可能导致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厚。

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目前仍存在很多未知之处,其具体的贡献和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然而,相关研究的前景很是广阔,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研究者的不断努力,蛋白质修饰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必将在未来掀起更大的波澜。

Corin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Corin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Corin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张超;程文俊【摘要】Corin是在心脏中高表达的丝氨酸蛋白酶,可抑制利钠肽系统的调节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到降低血压,抗心肌肥厚及改善心功能等生物学功能.细胞中Corin以无活性单链酶原形式存在,在激活位点被切割成3种可溶性片段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可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方法检测出血浆Corin.Corin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新的生物标志物.目前,Corin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仍处在基础研究阶段,缺乏临床大样本研究.【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24【总页数】5页(P4819-4823)【关键词】心血管疾病;Corin;心钠肽;脑钠肽【作者】张超;程文俊【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呼和浩特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人口老龄化加剧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患病年龄也不断提前。

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病死率高于城市居民[1]。

一项基于我国冠心病政策模型预测我国未来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的研究显示,到2030年仅由于人口增长及老龄化因素,我国每年心血管疾病事件上升将超过50%,若不控制到203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增加2 130万,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将增加770万[2]。

心脏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故需寻找高特异度、高灵敏度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及判断预后。

目前,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疗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有脑钠肽、肌钙蛋白T和同型半胱氨酸等。

研究发现,血浆跨膜丝氨酸蛋白酶Corin大量表达于心肌细胞,主要通过激活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系统中的心钠肽前体(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Pro-ANP)和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发挥其维持水钠平衡和调节心功能等生物学功能[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尘堡!坠查笪痘盘查!!!!生!旦笠竺鲞笙!塑垦!i!』g!型i!!:丛!些!Q!!:y!!:竺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288) 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通信作者:洪葵,Emml:hotIgkui88@163.con
万方数据
272・
生堡!坚血笪痘苤查!!!!生!旦筮竺鲞箜!塑£!也』堡!旦i!!:坠!丝!垫!!:∑!!:坐塑!:! 效改善心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和增加存活率H”…。 炎症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越来越多的资 料表明O一糖基化修饰可以有效减少炎症。动脉粥样硬化是 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在其发生、发展和演变过 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证实血管内膜损伤与O一糖基化 修饰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在体动物颈动脉损伤模型中,增加 O一糖基化水平可显著减少白细胞渗出、减少急性炎症介质释 放和抑制内膜新生。3…。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仍 不清楚,临床并无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不过,糖基化可能 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靶点。 四、O一糖基化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损伤效应 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心肌组织 内蛋白质O.糖基化水平持续升高,通过抑制糖基化水平可 以减缓疾病进展。在血管内皮的研究中发现,糖基化水平升 高可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O.糖基化修饰在心血管疾病 中也存在着损伤效应。 1.糖尿病性心肌病:近年来,伴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 年升高,继发于糖尿病的心肌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 要原因。目前糖尿病心肌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 过高0一糖基化水平导致心功能不全,降低细胞内O一糖基化 水平可以改善钙循环和心功能旧…。之后,进一步研究证 实,高糖(30 mmol/L)处理的心肌细胞线粒体蛋白的O一糖基 化水平升高,导致氧化呼吸链功能障碍和三磷酸腺苷(ATP) 合成减少‘3 3I。也有研究发现控制血糖可以恢复胰岛素对犬 的缺血再灌注心脏保护效应,并且体外实验证实DON抑制 减低O一糖基化水平可以改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34。此 外,异常的心肌肌丝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肌钙蛋 白I)存在O一糖基化,并且过高的O一糖基化水平可减少钙敏 感性,提示糖基化水平增加可引起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口5|。 并且发现糖尿病患者和小鼠模型中,高血糖可导致0一糖基 化修饰的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ll)增多,最终 引起心律失常一…。在小鼠糖尿病模型中发现,抑制CaMKII 的O一糖基化修饰可有效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长期的高血糖可提升蛋白糖基化水 平,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和离子通道功 能异常,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心肌病。因此,糖基化为阻断 糖尿病心肌病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为优化临床 治疗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2.高血压和心肌肥厚:临床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 者很普遍,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预后不良。长期持久的 高血糖会刺激血管,持续改变血管和内皮活性,增加血管收 缩敏感性,最终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出现高血压。近年来,随 着糖基化研究的深入,发现高血压鼠模型中蛋白的O一糖基 化水平升高可通过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激活 损伤血管舒张功能。3“,而且内皮素一1(endothelin一1,ET一1)可 以通过抑制OGA表达和增加O一糖基化水平,促进血管收 缩,并通过一系列转录因子诱导产生炎症、氧化应激最终导 致组织坏死p“。通过抑制OGT活性减少O一糖基化水平,可
史堡!尘鱼筻瘟盘查!!!!生j旦筮丝鲞筮!塑些i!』堡垒型i!!:丛垒婴!!!!!:∑!!:竺盟!:!
.综述.
o-糖基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过O.糖苷键连接 丝/苏氨酸羟基而形成糖蛋白。过去一直认为O一糖基化修 饰只发生在膜蛋白上,近30年研究已证实O一糖基化修饰广 泛存在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内等1 000余种蛋白 质‘1。2。,与磷酸化修饰相类似,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 饰方式,通过调节基因转录、信号转导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 作用,在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粘附、凋亡及自噬中均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有关O一糖基化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主要包 括两方面,一方面认为O一糖基化水平的慢性升高对心肌组 织产生不利影响,其与心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的发生密切 相关,另一方面,O一糖基化水平升高对心肌和血管具有保护 作用。由于O一糖基化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存在着损伤和保 护的双重效应,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本文主要阐述 O.糖基化修饰如何影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并证实 其在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功能中的关键作用。 一、O-糖基化修饰过程及其关键调节酶 参与调节O.糖基化合成和更新的主要成分及已糖胺生 物合成过程(HBP)中关键酶包括6一磷酸果糖氨基转移酶 (GFAT)、O一糖基化糖基转移酶(OGT)和O一糖基化糖苷酶 (OGA)。首先,GFAT将果糖一6一磷酸转换为葡萄糖胺_6一磷 酸。接下来,葡萄糖胺-6-磷酸在乙酰转移酶(Eme932)的作 用下,利用乙酰辅酶A转换成N一乙酰葡萄糖胺毛一磷酸。然 后,利用葡萄糖磷酸变位酶(mutase)使其转变为N一乙酰葡 萄糖胺.1一磷酸。最终,焦磷酸化酶催化尿苷酸核苷酸结合 至UDP—GlcNAc上,形成O-糖基化供体二磷酸尿苷一N一乙酰 葡萄糖胺(UDP—GlcNAc)。葡萄糖、谷氨酸盐和乙酰CoA等 是已糖胺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原料,与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 谢和核苷酸代谢相关。1994年,美国学者发现HBP过程中 的限速酶为GFAT,其在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存在2种不同 亚型,即GFATl和GFAT2,GFAT2主要表达于心脏和神经系 统.通过增加UDP—GlcNAc的合成促进蛋白的O-糖基化修 饰‘5 J。McClain等m o运用谷胺酰胺氨基转移酶抑制剂 (DON)抑制GFAT活性,降低O一糖基化水平,改善胰岛素 抵抗。 单糖的B—N.乙酰葡萄糖胺在OGT的催化下,由O一糖苷
应底物等使心肌细胞内的O一糖基化水平升高可以减轻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钙超载、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稳 定线粒体跨膜电位,促进线粒体抗凋亡蛋白表达,从而减少 心肌细胞凋亡一“”。。通过增加OGA或抑制OGT下调O一糖 基化水平,则可以取消上述保护作用。最新研究发现,缺血 预处理及远端缺血预处理可以通过增加O一糖基化水平发挥 抵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1“”。。然而,心肌在缺血或缺 血预适应中O—GlcNA修饰水平升高发挥保护效应的明确机 制仍不明确。2014年,Wang等四。报道未折叠蛋白反应促进 拼接x盒结合蛋白1(XBPl)激活和糖基化水平升高。在心 肌缺血再灌注的小鼠模型中,XBPl蛋白通过转录激活 GFATI,增加HBP的合成,促进蛋白的O一糖基化修饰,并且 通过转基因技术增加XBPl蛋白表达,可以增强O一糖基化依 赖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2.心力衰竭:通过野生型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 型发现O一糖基化水平和OGT表达升高,OGA表达明显下 降。通过转基因技术特异性敲除小鼠心肌中OGT的基因 后,OGT缺乏引起的低水平O.糖基化明显加重了梗死后心 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心脏收缩功能明显下降, 死亡明显增多,提示OGT敲除所致O一糖基化水平下降可加 重梗死后心力衰竭、增加病死率旧“。此外,通过小鼠心肌梗 死模型也证实,增加小鼠心肌线粒体蛋白质的O—G|cNA修 饰可以有效抵抗钙离子导致的线粒体肿胀,减少心肌损伤, 改善小鼠心功能。2“。最新基础研究显示,小鼠心力衰竭模 型中微小RNA-539上调抑制OGA表达而增加O一糖基化水 平,提示微小RNA639可能在心力衰竭代偿中发挥重要作 用。2…。最新临床研究发现,在急性失代偿的心力衰竭患者 中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糖基化水平下降,然而N末端 B型利钠肽(NT—BNP)明显升高,进一步说明糖基化可能在 心力衰竭代偿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2“。 3.心律失常:心肌细胞内的离子通道蛋白被高度糖基 化,多种离子通道蛋白中多糖结构高达30%。糖基化可以 通过修饰电压门控型钠和钾通道蛋白影响通道功能,进一步 发现唾液酸协助O一糖基化修饰从而调节钾离子通道的开 放。2’”4。KCNQl一KCNEl(Kv7)钾离子通道的O一糖基化修饰 在调节心脏I。通道电流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2 7。201 1年,美国学者首次提出0一糖基化修饰参与调 控心肌细胞代谢和生物昼夜节律,而生物昼夜节律可以通过 神经和内分泌等因素调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2“。目前已有 研究表明,心血管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具有昼夜节律 性,这很可能与通道蛋白0-糖基化修饰的快速改变有关。 4.其他心血管保护效应:严重的损伤如创伤失血性休 克等常会增加应激激素表达,外周葡萄糖吸收增多从而引起 体内高糖血症。目前,应激性高糖血症在创伤中作用还存在 争议。应激诱导高糖血症可为重要器官能量代谢提供必需 的葡萄糖供应。29 J。而有研究证实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小鼠模 型中0一糖基化水平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葡萄糖的摄 取和抑制OGA活性从而提升蛋白的O一糖基化水平,可以有
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6.03.017
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007年,有研究显示通过葡萄 糖胺直接增加乳鼠心肌细胞HBP,上调蛋白质的O一糖基化 水平,可以有效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随后通过在 体和离体研究发现,通过抑制OGA或增加O—GlcNA修饰反
键从底物UDP—GlcNAc供体转移并连接至蛋白质丝/苏氨酸 残基的羟基上,从而增加O-糖基化水平。Gross等"o通过高 通量筛选出OGT抑制剂rIrr04、TY40和Alloxan,但由于3340 水溶性极低限制了其应用。其他研究小组发现rIrr04和 Alloxan可抑制OGT活性,降低O一糖基化水平"…。除了直 接催化O一糖基化修饰的酶OGT,还有一种水解O一糖苷键的 OGA。OGA将O一糖基化从蛋白质丝/苏氨酸残基的羟基上 去除,水解GlcNAc使蛋白质的O一糖基化水平降低。1…。OGT 和OGA本身也可作为O一糖基化修饰的底物,提示O.糖基化 修饰的过程可能存在反馈机制。1“。 二、O一糖基化修饰的生物学效应 生理或化学刺激常激发信号转导事件,产生信号分子和 调控蛋白,以抵消有害信号通路的激活。蛋白质的磷酸化参 与这种应激引起的信号转导通路。2004年有研究第一次被 提出0一糖基化修饰可能参与了应激介导的信号通路¨“,该 研究发现当细胞受到不同刺激(高温、化学、紫外线、缺氧以 及氧化应激等)时,0.糖基化水平迅速增加,并且0一糖基化 修饰与这些应激呈剂量依赖关系。蛋白质的0.糖基化修饰 与磷酸化修饰都属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过改变被修饰蛋 白的功能发挥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调节凋亡等作用。 已有很多研究证实这两种修饰可发生在蛋白质的同一丝/苏 氨基酸残基位点,因此二者存在空间结构上的竞争抑制。这 两种修饰还表现出协同作用013]。0一糖基化修饰常被认为是 蛋白的最终修饰,但是在大鼠脑组织中还发现了磷酸化修饰 的0一糖基化蛋白(0一糖基化一P)。1“。因此,0一糖基化修饰与 磷酸化修饰问的关系十分复杂,二者间相互调节,共同介导 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三、0一糖基化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保护效应 糖基化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有关 0.糖基化修饰在急慢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 分子机制的研究。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证实0・糖基化修 饰在急性应激(缺氧、缺血、氧化应激)所致的心血管损伤中 发挥着保护作用。从压力负荷所致心肌肥厚和心肌梗死后 心力衰竭的患者及动物模型中发现,0-糖基化水平的升高可 能起了重要的代偿作用。0一糖基化修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 损伤、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中具有重要的保护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