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倪瓒家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倪瓒家世
作者:郑煜川
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4期
画家倪瓒,又名埏1,字元镇,别号众多,有“荆蛮民”“净民居士”“朱阳馆主”“箫
闲仙卿”“云林子”等。
“云林,多用于题诗画,故尤著”2。
根据周南老《元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记载,倪瓒是汉御史倪宽的后裔。
“十世祖硕仕西夏,宋景祜间使中朝,留不遣。
徙居
淮甸,占籍都梁,为时著姓。
建炎初,五世祖益挈其家渡江而南,至常州无锡,侨梅里之祗陀,爱其地胜俗淳,遂定居焉。
厥后族属寝盛,赀雄于乡。
高祖彼,曾大父淞皆厚德长者,隐而弗耀,大父椿,父炳勤于治生不堕,益隆3。
另见明何良俊也这样评价倪瓒家世:“东吴富家,唯松江曹云西,无锡倪云林,昆山顾玉山,声华文物,可以并称,余不得与其列’4可见倪瓒出生于无锡富豪之家。
笔者在撰写毕业
论文时专门到无锡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查阅了倪瓒族谱,把倪瓒这段家世弄清楚了,下面把笔
者从倪宽到倪瓒及倪瓒后三代这一支系排列出来以供研究倪瓒的美术史家和美术史论家参考。
(倪宽之前,家谱中没有记载,故以倪宽为第—代):
第一代(倪瓒之三十三世祖):倪宽,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为左内史,元封
元年(公元前1 10年)为御史大夫。
子一,缵。
第二代(倪瓒之三十二世祖):倪瓒,子一,洪绪。
第三代(倪瓒之三十一世祖):倪洪绪,子一,皓。
第四代(倪瓒之三十世祖):倪皓,字宝玉,朝举试科拜枢密院使封郑国公。
子二,朋、努。
第五代(倪瓒之二十九世祖):倪朋,字会元,拜监察御变,后拜中书令……(这里只列
倪瓒的嫡系宗祖,旁系宗祖后代省略不记,下同。
)
倪訇,字子元,太子洗马。
子二,演、溶。
第六代(倪瓒之二十八世祖):倪演,
倪溶,子一,承祖。
第七代(倪瓒之二十七世祖):倪承祖,字季常,为广平太守。
子二,应照,应辰,居歙州。
第八代(倪瓒之二十六世祖):倪应辰,……
倪应照,子三,日安、日新、日章。
第九代(倪瓒之二十五世祖):倪日安,子一,纲。
倪日新,为御史中丞……
倪日章,……
第十代(倪瓒之二十四世祖):倪纲,字希文,官至著作郎秘书监。
子一,梦良。
第十—代(倪瓒之二十三世祖):倪梦良,子二,颞,颂。
(yi)。
第十二代(倪瓒之二十二世祖):倪颞,子一,晦。
倪颈,……
第十三代(倪瓒之二十一世祖):倪晦,子二,峤、岘
第十四代(倪瓒之二十世祖):倪峤:字仲岩,官杭州教授。
子一,若水。
倪岘:……
第十五代(倪瓒之十九世祖):倪若水:字子泉,官汴州刺史,认为刑部朗中。
子一,有书。
第十六代(倪瓒之十八世祖):倪有书,子二,实、定。
第十七代(倪瓒之十七世沮):倪实,子一,宗愈。
倪定,……
第十八代(倪瓒之八十六世祖):倪宗愈,子一,责。
第十九代(倪瓒之十五世祖):倪,子一,炅。
第二十代(倪瓒之十四世祖):倪炅,子一,节。
第二十—代(倪瓒之十三世祖):倪节,子一,诩。
第二十二代(倪瓒之十二世祖):倪诩,子一,千八
第二十三代(倪瓒只十一世祖):倪千八,子一,硕。
第二十四代(倪瓒之十世祖)倪硕:仕西夏,官翰林,宋景裙(宋仁宗年号,1034年-
1037年)间使中朝,留不遣,因居淮甸,占籍都梁,子一,涛一。
第二十五代(倪瓒之九世祖)倪涛一:字百龄,号九思,—号九畴,官拜司员外郎。
生于
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壬戌三月,卒于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甲申正月,寿八十二,配郭氏。
子三,处仁、处义、处礼。
第二十六代倪瓒之八世祖:倪处仁,字明善,号文伯,生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
乙未二月,卒于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四月,配王氏。
子三,允清、允澄、允济。
倪处义,字明节,号乐和……
倪处礼,字明德,号道安……
第二十七代倪瓒之七世祖:倪允清,字观澜,号可珍,官枢密院提使,风姿潇洒,有挈行,
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卒于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乙丑五月。
配胡氏,子三,景祥、景瑞、景祯
倪允澄,字观海……
倪允济:字观润……
第二十八代(倪瓒之六世祖):倪景祥,字国麟,号靖明,生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甲寅九月,卒于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乙巳五月,配朱氏。
子三,师道、师文、师章。
倪景瑞,字鸣凤……
倪景祯,……
第二十九代(倪瓒之五世祖):倪师道,字士诚,号怡然,靖康元年召为宣提使,建炎二
年(公元1 128年)护驾南渡居杭州,生于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甲戌二月,卒于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戊子五月,寿七十五。
配吴氏。
子二,子云、子虹。
倪师文,……
倪师章,……
倪景祯:……
第三十代(倪瓒之四世祖):倪子云:字时瞻,号雪松,初为杭州路总管兼劝农事,再为
吴县监丞,生于宋绍兴六年(公元1 136年)丙辰正月,卒于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乙亥六月,寿八十。
配吴氏。
子一,假。
始家吴县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徙居无锡梅里之祗陀。
倪子虹:字时沾,号贞固……
第三十一代(倪瓒之高祖父)倪假:字起元,号桂月,百万中郎,生宋淳熙二年(公元1 175年)乙未十二月,卒宝祷元年(公元1253年)癸丑八月,寿七十九。
配孙氏。
子一,淞。
第三十二代(倪瓒之曾祖父)倪淞:字寿元,号九五,理宗朝授承事郎,生于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戊辰正月,卒于德祜元年(公元1275年)乙亥二月,寿六十八。
配吴氏。
子三,万一、万四、万八。
葬惠山新阡。
第三十三代(倪瓒之高祖父):倪万一,即倪椿,字弥昌,号友梅。
生于宋淳裙四年(公
元1244年)甲辰三月,卒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乙丑正月,寿八十二。
配邓氏。
子二,
重一、重二。
葬惠山。
倪万四,字弥远,号云耕……
倪万八,字弥大,号介轩……
第三十四代(倪瓒之父):倪重一,倪焕,字尧章,又字振初,号冰祥……
倪重二,即倪炳,字仲文,又字当一,号冰蘖。
生于宋咸淳二年
(公元1266年)丙寅七月,卒于元到顶三年(公元1332年)壬申正月。
配蒋氏,继严氏。
子三,明一(倪昭奎)、明六、明七(倪瓒)。
葬惠山。
第三十五代:倪明一,文光,字昭奎,号泉心,又号真逸元贞……
倪明六,……
倪明七,即倪瓒,元镇,号云林,配蒋氏。
子二,孟羽、季民,孟羽嗣明一为后。
第三十六代(倪瓒之子):倪季民:字国珍,号蓬居,亦号逸耕,修家乘传芳录,生于元
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戊辰十二月,卒失考。
配钱氏。
子一,敬。
葬芙蓉山。
第三十七代(倪瓒之孙)倪敬:字友恭,号竹泉,洪武朝辟进义校尉寻拜朝奉郎,生于元
至正丁酉(公元1357年)三月,卒于永乐乙酉(公元1405年)四月,配华氏。
子二,公燧(sui)、公铭。
第三十八代(倪瓒之曾孙):倪公缱,正,号云溪,生于洪武癸酉(公元1393年)二月,卒于景泰庚午(公元1450年)七月。
配张氏。
子三,恺、悌、慎,悌出家洞虚宫。
倪公铭,殇。
周南老《元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中说倪瓒“十世祖硕仕西夏,宋景祜间使中朝,留不遣。
徙居淮甸,占籍都梁,为时著姓……”《宋史,仁宗本纪》记载,景祜元年“十二月癸酉,赐
西平王赵元吴佛经”。
赵元昊,即西夏王元吴。
“赵”是宋代皇帝赐给元吴的姓。
这—记载告
诉我们,西夏“使中朝”的具体时间是景佑元年十一月、十二月,是西夏王元昃带领领他的臣
子们“使中朝”的。
倪瓒的祖先就可能是这次随元昊—起“使中朝”的。
那么,究竟是倪瓒的
第几世祖随元吴一起“使中朝”的呢?我们从上面排列的倪硕、倪涛一的一些资料中发现,倪
涛一的卒年为,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甲申正月,寿八十二。
如果向前推至宋仁宗景祜元年(公元1034年),倪涛—也已经七十一岁。
假设倪涛一的父亲倪硕比倪涛一长二十岁,宋景祜间倪硕最少也已九十一岁。
元吴会带上—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出使宋朝吗?这样看来,宋景
祜间“使中朝”者绝对不会是倪硕,而可能是倪硕的儿子,或倪硕的孙子。
倪硕的孙子倪处仁
生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到宋仁宗景祜元年(公元1034年)是四十岁,四十岁的年龄作为使臣出使中朝就完全可能了。
再者他对他的父亲的生卒年代应该是熟悉的,而对他祖父的生卒年代可
能记不太清楚,所以由他续写的家谱,对他父亲的生卒就写得清楚了。
关于这—推测,与周南
老所说也不矛盾。
周南老是把倪硕仕西夏和景裙间使中朝的两件事情连在一起来写,“使中朝”究竟是谁,他并没有说,但他也并没有说使中朝者就—定是倪硕。
或者,也可能是倪涛一出使中朝的。
如果是倪涛一在宋仁宗景祜元年出使中朝,那个时候
他虽然已经七十—岁了,但由于他的身份和职位,出使中朝是比较合适的人选,所以还是有可
能让他出使中朝。
由于他的年龄太大,行动不方便,所以他要求让儿子等家人陪同,西夏王也
就应允了。
到了中朝,办完公事,再考虑回西夏有可能把老命丢在路上,这样才取得了元吴的
同意留了下来,“徙居淮甸,占籍都梁。
”当然,也可能是出于外交上的需要留下来的。
1元虞集.道园学古录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校刊本,P343.(下用同一版本)
2纪昀等.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20-P318.(下用同一版本)
3同上.1220-P323
4同上1220-P353 【郑煜川,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