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墩遗址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收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星墩遗址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收获
七星墩遗址位于华容县东山镇东旭村12组大荆湖西南一隅,遗址所处位置实为一-四面环水的岛屿,面积约30000m。

该遗址在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后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普查队员又在大荆湖周边调查发现了近10处同时期遗址。

随后,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组织业务人员在大荆湖周围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专项普查,连同“三普”调查在内,我们在大荆湖周边地区共调查发现了32处遗址,其中新石器时期遗址27处、东周遗址5处。

由于这些遗址均分布在大荆湖的西、南、北三面临湖台地和山坡岸边,且时代集中在新石器晚期的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且以石家河文化遗存为主。

经初步观察分析,在新石器晚期,大荆湖一带应该生活着一支规模比较大的部落族群或人类文化共同体,其生活居住场所就成为-一个大的古文化遗址聚落群。

而七星墩遗址极有可能就是这个部落族群或遗址群的中心或城址。

因此,保护并研究七星墩遗址的文化性质及所代表的功能、地位以及学术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 1年5至7月,为配合水毁工程的修复建设,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七星墩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共开探方6个,发掘面积150m7。

共发现大型夯土台基房子建筑三
座,墓葬四座,灰坑六个,沟形遗迹二条,红烧土祭祀遗两处。

出土了大量的陶、石器标本。

从出土的陶器时代特征的情况来看,大致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即下层出土的陶器主要以泥质黑灰陶或泥质皮陶为主。

器型较小,主要器类有双折腹豆、簋、小鼎、罐等。

以素面为主,少见有绳纹、缕孔等。

其特征明显属于屈家岭文化的范畴,上层出土的陶器主要以夹砂红陶为主,器型较大。

主要器类以缸、鼎、釜、助主,纹饰以篮纹、方格纹为主,其时代特征明显,应属于石家河文化的范畴。

另外在上层的地层或遗迹中还出土了较多的磨制石器,主要器类有钺、斧、锛(有段)、凿等。

从这次试掘的情况看,其收获有 :
①、七星墩文化堆积层深厚,最深处可达3米以上。

②、遗迹丰富,从目前试掘情况看,我们发现有大型夯土建筑遗存以及夯土台基上建筑有大型的木骨建筑房基三座。

房子建筑排列有序,规模宏大,我们这次所发现的经夯土筑的红烧土柱础遗存是目前江汉平原、澧阳平原同时期遗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遗存,红烧土柱础排列有序,规模较大,有的红烧土柱础深达1.2米,直经0.6- 1.0米。

园形红烧土祭祀遗存两处,另外我们在房基面上还发现有瓮棺葬、窖藏等遗存。

③、从地层堆积、遗物的时代特征方面看,时代特征明显,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较大的段落, 即下层为屈家岭文化时期,.上层为石家河文化时期。

④、从这次试掘、勘探的情况看,七星墩不仅具有城的特征和功能,而且还具有内、外城的防御体系。

即我们从内外城残存的土墩断面上,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夯土层堆积。

⑤、以七星墩为中心的环大荆湖分布有密集的同时期的遗址27处,遗址分布不仅密集,而且多数遗址分布的范围较大,文化堆积层较厚,文化内涵丰富。

七星墩遗址是大荆湖新石器遗址核心,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遗物非常丰富。

特别是遗址上发现并清理了面积较大、红烧土烧结面规整成片、柱洞排列极具规律的房屋基址;房屋基址内出土了没有使用痕迹且数量较多的石器和纺轮以及权力象征的石钺;环遗址周边的土墩有发现有明显的夯筑痕迹等等,所有这些发现都表明该遗址具有中心聚落遗址的地位和城址的功能。

这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洞庭湖东岸地区人类文化的性质、特征、地位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