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96724---精品管理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0
1。
1 编制依据 0
1.2 编制原则 0
2、工程简介 0
2。
1 工程概况 0
2.2 环境条件 (1)
2。
3 设计标准及工程量 (2)
2。
4 工期要求 (6)
2.5 工程建设特点、难点 (6)
3、施工总体部署 (7)
3。
1 施工管理机构 (7)
3。
2 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9)
3。
3 工程进度目标及进度计划 (9)
3。
4 驻地建设及临时场地建设 (9)
3。
5 施工部署 (11)
4、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 (12)
4.1 路基及附属工程 (12)
4.2 桥涵工程 (43)
4.3 隧道工程 (80)
4.4 路面工程 (110)
5、工期的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26)
5。
1 工期的保证体系 (126)
5。
2 确保工期的管理措施 (128)
5。
3 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131)
5。
4 特殊季节工期的保证措施 (132)
6、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34)
6.1 工程质量的管理体系 (134)
6。
2 保证措施 (135)
6。
3 控制和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144)
6.4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147)
6.5 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147)
7、安全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48)
7.1 安全保证体系 (148)
7。
2 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150)
7.3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156)
7。
4 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167)
7.5 工程保险保障措施 (175)
7。
6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75)
7.7 风险管理 (177)
8、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方案 (182)
8.1 交通组织安全管理措施 (182)
8。
2 交通安全管制措施 (182)
9.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83)
9.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 (183)
9.2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原则 (183)
9。
3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制度 (183)
9.4 环保水保体系及组织机构 (186)
9。
5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187)
10、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90)
10。
1 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90)
10。
2 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92)
11、冬季施工方案 (193)
11.1 气象特征 (193)
11.2 冬季施工安排 (193)
11.3 冬期施工组织机构 (193)
11。
4 冬季施工方案及措施 (195)
11.5 冬季施工物资储备方案 (204)
11.6 冬期施工安全教育及培训 (204)
11。
7 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205)
11.8 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 (206)
12、雨季施工措施 (207)
12.1 雨季施工总体要求 (207)
12.2 施工准备 (207)
12。
3 雨季施工安排及措施 (208)
12.4 材料、设备的存放及防雨措施 (212)
12.5 施工机械的防雨、防雷及施工现场的用电 (212)
13、农民工工资及为农民工创收保证体系及措施 (212)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 编制依据
1、依据收到的业主签发的所有文件、有关资料编制而成;
2、本项目的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含技术规范及有关附件);
3、现行的国家、行业、及自治区级有关公路施工、检测技术规范、规程等;
4、其它相关技术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及验收方法等;
5、我公司各种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等;
6、我公司可供抽调的人员、设备、资金等综合施工资源;
7、我公司在从事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1。
2 编制原则
1、突出应用“四新”技术,提高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确保全标段达到制定的工程质量目标;
2、强化组织管理,满足业主总进度控制要求的原则;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重视环保的原则;
4、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制订有效措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
1.3 编制范围
本合同段所有工程项目以及完成这些工程所需建的临时工程。
2、工程简介
2。
1 工程概况
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公路改造工程林芝至工布江达段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和工布江达县.本工程的建设是加强和实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加快西藏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项目区域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是西藏“三纵、两横、六通道”公路主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建设将落实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公路交通发展规划,加强和完善公路网结构、促进交通事业发展。
由我公司承接林拉5标路线起点结岗村K4324+400~K4356+000,短链23.365m,里程31。
577Km。
设结岗村大桥跨尼洋河至北岸,然后设仲莎尼洋河特大桥沿尼洋河河谷前行,再设仲莎尼洋河大桥跨越尼洋河,经仲莎乡,至比久村,设置工布江达服务区,向西至扎西哲布村,设工布江达互通立交,抬坡至尼洋河二级台地,设工布江
达隧道,经朗麦村、帮嘎岗村,终到金村.
主要施工内容有:路基土石方3292。
955Km3;排水防护砌体工程314.73Km3;共设桥梁3842m/11座(含主线上跨分离式、互通主线桥),占路线总长度的12.17%,其中特大桥1447m/1座,大桥2233m/8座,中桥162m/2座;隧道1267.5m/1座;涵洞共57座,其中盖板涵26座、圆管涵4座、通道27座;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1处(工布江达互通),服务区1处(工布江达服务区)。
2。
2 环境条件
1、气象
林芝地区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小气候复杂多样,有“一年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征。
气温垂直变化特征明显,年无霜期156 天,年日照时数2016 小时,昼夜温差大于10℃.多年平均气温8.3℃,最热月(7 月)平均温度15.85℃,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为-0。
4℃,极端最高气温26.9℃;极端最低气温-19。
7℃。
多年平均降水量640。
1mm,年最大降水量808.3mm(1996年),日最大降水量45。
2mm(1995 年),小时最大降水量16.5mm(1990 年),每年11 月至次年4 月为旱季,6~9 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75%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1359。
6mm;空气相对湿度64%,区内与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坍)塌、积雪等。
2、水文
项目区水系为雅鲁藏布江水系,沿线地区地表水十分丰富,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河沟流量随季节变化大,洪水期与枯水期的流量相差悬殊。
路线主要沿雅鲁藏布江一级支流尼洋河布置,河流不通航。
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果拉冰川湖,由西向东流经工布江达和林芝县,于林芝县的格则村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286公里,落差2080米,平均坡降达7.27‰,其源头为古冰川作用的围谷,海拔5000米左右,流域面积1。
78万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550立方米每秒.从河源至工布江达为上游段,长124km,落差1580m,平均坡降12。
74‰,谷宽一般0。
1~0.5km,阶地发育,无漫滩分叉现象,两岸支沟支流较多,冲积扇及松动斜坡体较发育;工布江达至八一镇为中游段,长130km,落差420m,平均坡降3。
23‰,河谷进一步展宽为1~3km,河段为复式河槽,并散布有江心洲,阶地发育,各支流汇合处分布冲积扇及台地;八一镇至河口为下游段,长32km,落差80m,平均坡降2。
5‰,河谷宽度一般在4km以上,最宽处可达8km,
形成宽广的河谷平原。
3、地形地貌
路线区属尼洋河中下游的宽谷地貌,河谷宽2~4km。
路线基本沿尼洋河两岸展线,大部路段处于河流一、二级阶地,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的砾砂、圆砾、卵石土,沿岸山体出露二长花岗岩。
线区地形平坦,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本段位于百巴镇-工布江达县构造段,该路段断裂构造较为分散(F1~F6),主要分布于巴河镇以西,断裂带为一系列近东西向断裂组成,断裂带内节理发育、岩层陡倾、岩石破碎、地貌上常形成线性负地形。
断裂通过公路的位置,岩石脆性程度高、破碎、易形成落石,对拟建公路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项目区内的褶皱构造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百巴镇—工布江达县构造段及工布江达县—墨竹工卡县构造段2个构造段内,其中百巴镇-工布江达县构造段内多为NW走向的线状或长轴状向斜及背斜集中发育带,主要分布于拟建线路河谷走廊带的南北两侧;工布江达县—墨竹工卡县构造段内多为近EW走向的线状或长轴状向斜及背斜集中发育带。
2.3 设计标准及工程量
2。
3.1 设计标准
2。
3。
1.1 路基工程
根据设计速度80km/h,本标段标准路基宽度为:
K4324+400—K4344+543。
796和K4347+507。
878-K4356+000段为双向四车道整体式路基,路基宽度为21。
5m,断面组成为:0。
75m土路肩+1。
5m硬路肩+2×3.75m 行车道+0.5m内侧路缘带+1m中央分隔带+0。
5m内侧路缘带+2×3.75m行车道+1。
5m 硬路肩+0.75m土路肩。
ZK4344+543.796—ZK4347+484。
513和YK4344+543。
796-YK4347+477。
370段为分离式路基,分离式路基宽度为11。
25m,断面组成为:0。
75m土路肩+1.5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75m硬路肩+0.75m土路肩。
路基中央分隔带采用混凝土隔离墩。
为抢险急救和维修方便,中央分隔带设开口;路肩一般采用波型护栏,险峻路段设置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
路基中央分隔带表层硬化其下填土。
开口端部采用半圆形,路基开口段长30m,开口间距原则按2km控制,受桥隧限制,部分开口间距适当放大。
一般路段行车道及硬路肩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处标高。
除特殊设计外,一般填方平台宽度2m;填方护坡道宽度为2.0m;挖方碎落台宽度为2m;挖方平台宽度取2m。
所有平台均设置3%向外的横向坡度。
2。
3.1.2路面工程
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设计轴载BZZ-100,路面结构为:
1、主线路面(一般路段,沥青混凝土路面)
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中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下面层: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基层:32cm4。
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主线;互通匝道一般路基)
20cm4.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硬质岩挖方路段)
底基层:20cm级配砂砾
抗滑面层沥青采用90号A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2、主线路面(结构物间路基短于100m;中短隧道的路段,复合式路面)
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6cm)C40水泥混凝土面板
基层:(厚20cm)C20混凝土基层、调平层
3、桥面铺装层(沥青混凝土路面)
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防水层采用SBR乳化沥青+SBS改性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底(1cm)
4、连接线;G318(沥青混凝土路面)
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推荐水泥剂量4.5%
底基层:20cm级配砂砾
5、三级路(沥青混凝土路面)
面层:4cm沥青表面处治
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推荐水泥剂量3%)
垫层:15cm砂砾
6、等外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面层:20cmC35水泥混凝土
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推荐水泥剂量3%)
垫层:15cm砂砾
7、等外路(粗砂路面)
面层:1cm粗砂
基层:20cm泥结碎石
沥青层间设喷洒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基层顶设喷洒煤油稀释沥青透层,沥青层与基层间采用1cm厚SBS改性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
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前应对表面做抛丸处理,清除浮浆。
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前喷洒.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2。
3.1。
3桥梁工程
上部构造:桥梁上部构造选用标准跨径为20m、30m组合T梁,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
下部构造:桥台主要采用桩柱式桥台、肋板式桥台配桩基、承台分离式桥台配桩基础等桥台形式;桥墩采用柱式桥墩,桩基础。
2。
3。
1。
4隧道工程
本路段隧道按山岭区一级公路分离式断面设计,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断面形式为:
1、分离式隧道
隧道净宽:0。
75+0。
5+2×3.75+0.75+0.75=10.25m
隧道净高:5。
0m
2、紧急停车带:
净宽:0.75+0.5+2×3.75+2.75+0.75+0。
75=13。
0m
净高:5.0m
3、车行横洞
净宽:0.25+4。
0+0.25=4.5m
净高:5。
0m
4、人行横洞
净宽:2.0m
净高:2.5m
2。
3。
2主要工程量
2.3.2。
1路基工程
本标段路基土石方3292.955Km3,排水防护砌体工程314.73Km3。
2。
3.2.3路面工程
本标段路面底基层631.37千平方米,基层599。
46千平方米,沥青混凝土面层638.04千平方米。
2.3。
2。
3桥涵工程
本标段主要桥涵工程如下表:
桥涵工程一览表
2.3。
2。
4隧道工程
本标段设隧道一座,详细情况见下表:
隧道一览表
2。
4 工期要求
本合同段合同工期为两年,计划开工日期为2013年8月,完工日期为2015年6月.
2。
5 工程建设特点、难点
本工程建设特点有:
一是年有效施工较短,工期紧张。
本工程设计工期两年,工程内容包括路基、桥涵、路面、隧道施工,工程量大且结构物种类繁多。
因为2015年6月要通车,2015年须进行路面施工,因此要求2014年年底主要结构物、路基等基本成型连片,为路面施工提供条件,工期非常紧张;
二是施工难度大.线路桥梁多次跨越尼洋河,尼洋河走向多变,且水量随降水变化大,流速快,桥梁施工难度较大.其施工方法的选择及施工组织对工程进展影响较大,需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及合理的施工组织;再加上工程均位于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对
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及施工机械的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环保要求严。
所经地区植被丰富、水体污染小,环境敏感点多,山体、水体与河道防护任务重,建设和运营期间环保要求高.
本工程建设难点有:
我标段线路范围内大多数桥梁位于尼洋河河谷中,其中结岗村大桥、仲莎尼洋河大桥跨主河道,主河道河流湍急,河流改道工程量大,施工异常困难;帕朗沙村大桥位于水流冲刷严重位置,对桥梁的防护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西哲布村1#桥位置山体陡峭,跨V字形山谷,其左线为挖方路基,施工机械进入困难,施工难度大;工布江达隧道V级围岩较长,隧道进口处在路基挖方段,挖方深度约8米且村民聚居区内。
出口存在偏压浅埋段,出口处路基填高达7米,隧道施工难度大.
因此本工程重难点工程有:结岗村大桥、仲莎尼洋河大桥、帕朗沙村大桥、扎西哲布1#桥、工布江达隧道及高填方路段。
3、施工总体部署
3.1 施工管理机构
我单位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于2013年8月28日即派遣人员到达工地,着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于9月1日成立了中交二公局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公路改造工程林芝段第五合同项目经理部.
根据合同文件的要求,由公司范围内组织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施工骨干力量,设置了相应的职能部门,包括工程部、质检部、合同部、安环部、机务部、材料部、财务部、工地试验室、测量队、经理办公室,共计十个部门。
主要人员于2013年9月份全部到达施工现场。
具体管理机构图设置见后附表。
根据路线工程数量及施工工期要求,全线划分为三个工区,一、二工区在沿线适当位置建立驻地,三工区设置在项目经理部。
全线共设立四个路基作业队,六个桥梁作业队,10个涵洞、通道作业队,一个隧道作业队,二个路面作业队,五座水泥混凝土搅拌站,两座水稳拌和站,一座沥青拌合站,负责本标段各项工程的施工。
由于全线工程项目多,为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可控,各工区具体负责本工区所辖范围内的全部事务,每一个工区均设立技术、质量、安全专职人员,由经理部统一领导。
各施工队与工区、工区与经理部之间建立完整的通讯系统以便统一协调,统
一指挥。
工区及作业队划分如下:
一工区:K4324+400—K4342+000,主要工程有结岗村大桥、仲莎尼洋河特大桥、仲莎尼洋河大桥、仲莎中桥、仲莎大桥等;管辖1#、2#拌和站。
下辖施工队有:
路基施工1队:负责K4324+400-K4336+000段路基及防护等施工;
路基施工2队:负责K4336+000-K4342+000段路基及防护等施工;
桥梁施工1队:负责结岗村大桥施工;
桥梁施工2队:负责仲莎尼洋河特大桥施工;
桥梁施工3队:负责仲莎尼洋河大桥、仲莎中桥、仲莎大桥施工;
涵洞作业1、2、3队:负责一工区所有涵洞及通道施工。
二工区:K4342+000-K4347+000(工布江达隧道出口),主要工程有帕朗沙村大桥、扎西哲布村1#、2#大桥、中桥及工布江达隧道、工布江达服务区、工布江达互通立交等;管辖3#、4#拌和站.
下辖施工队有:
路基施工3队:负责K4342+000—K4347+000(工布江达隧道出口)段路基及防护等施工;
桥梁施工4队:负责帕朗沙大桥施工;
桥梁施工5队:负责扎西哲布村1#、2#、3#大桥、中桥施工;
涵洞作4、5、6、7队:负责二工区所有涵洞及通道施工;
隧道作业队:负责工布江达隧道施工;
路面施工队:负责全线路面施工。
三工区:K4347+000(工布江达隧道出口)—K4356+000,主要工程有金村大桥等;管辖5#拌和站.
下辖施工队有:
路基施工4队:负责K4347+000(工布江达隧道出口)—K4356+000段路基及防护等施工;
桥梁施工6队:负责金村大桥施工;
涵洞作业8、9、10队:负责三工区所有涵洞及通道施工.
3。
2 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1、管理方针:
雕塑品牌工程筑就现代文明
2、项目管理目标:
a.标段工程交工验收质量评定:合格
b.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优良
c.重大工程质量、安全、环境污染责任事故:0案次
d.工期履约率:100%
e.顾客满意率:100%
f.千人重伤、死亡率:0
h.严重职业病危害事故:0案次
i.施工噪音排放达标,社区居民无投诉
j.控制施工扬尘、废物排放,确保排污符合规定标准
k.筑路选择,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3。
3 工程进度目标及进度计划
确保合同工期,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全部合同工程。
具体进度计划见后附表.
3。
4 驻地建设及临时场地建设
驻地建设:
项目经理部驻地设置在工布江达县公路养护段,租下一栋独院,进行改造、装修。
项目经理部办公区中间部分采取大面积绿化,树木和灌木及草皮相结合,起到美化办公环境.正对大门20米设宣传墙,设置公司标志、国旗和公司旗帜,两侧设宣传醒目标语。
院内设项目部工地试验室,建设面积400㎡,设有办公室、资料室、力学室、混凝土室、土工室、沥青混合料室、沥青室、化学分析室、集料室、水泥室、现场检测室、留样室等。
临时场地建设:一工区驻地设混凝土拌合站、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二工区设混凝土拌合站、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和沥青拌合站等,驻地房屋建设全部采用自建框架式彩钢板房,建设标准按标准化建设的相关要求进行,具体布置见后附工区布置图。
全线混凝土拌和站5处、预制场4处、水稳拌合场2处、沥青拌合站1处,共占地合
具体临时场地建设详细情况如下:
1、一工区(1#预制场)
一工区(1#预制场)位于结岗大桥(K4325+986—K4326+683,23*30m)与仲莎尼洋河特大桥(K4328+186—K4329+633,48*30m)之间1500米路基段位置,具体桩号为K4326+800—K4327+350,占地160亩。
该地段毗邻318国道,位于帮格村与仲村之间的宁得农场,主要用作混凝土拌和站、采石厂、水稳拌和站及预制场用地。
预制场预制结岗大桥、仲莎尼洋河特大桥T 梁,计710片。
该地段在地图上位置为:
2、2#预制场
2#预制场位于仲莎乡西南侧二级台地上,具体桩号为:K4333+200—K4333+350,该段图纸设计为挖方路基及取土场(取—1,K4333+400),设计挖方及取土约76万方。
挖方后用作2#预制场场地,该场地预制仲莎尼洋河大桥、仲莎中桥、仲莎大桥T梁,计280片.该地段在地图上位置为:
3、二工区(3#预制场)
二工区(3#预制场)位于帕朗沙村西北侧工布江达互通立交所在的河滩地上,该段为为填方路基(K4340+400—K4341+100)。
临时用地位于路基北侧,占地220亩。
该地段位于尼洋河南岸,距工布江达县城约4公里,有地方道路直接通往318国道,主要用作混凝土拌和站、沥青拌和站、采石厂、水稳拌和站、预制场及中心实验室用地。
预制场预制帕朗沙村大桥、扎西哲布村1#、2#、3#及扎西哲布村中桥T 梁,计311片.该地段在地图上位置为:
4、4#拌和站
4#拌和站位于朗麦村东侧工布江达隧道出口处(K4347+000—K4347+150),该段为填方路基。
临时用地位于隧道口填方路基北侧,占地40亩。
隧道口临时用地位于朗麦村,毗邻318国道,距工布江达县城约2公里,主要用作施工便道及混凝土拌和站用地,供主要隧道施工所需混凝土。
弃渣场位于318国道北侧,上路桩号为K4347+200。
该地段在地图上位置为:
5、4#预制场
4#预制场位于金村东侧,该段为为挖方路基。
临时用地位于路基北侧,占地30亩。
该地段位于金村,毗邻318国道,主要用作施工便道、混凝土拌和站、预制场用地。
预制场预制金村大桥T梁,计80片)。
该地段在地图上位置为:
3。
5 施工部署
根据项目工程量,全线三个工区,一工区主要侧重于桥梁、二三工区主要侧重于路基施工.施工前期根据沿线道路布设情况,依据现有道路进行便道布置。
全线道路情况较好,小部分路段需进行修葺后可行罐车等施工车辆.对于三工区工布江达隧道无既有便道,则新修便道通往G318,以便施工。
三工区路基利用红线范围内边缘,打通便道。
根据工区布置情况,一工区位于结岗村大桥与仲莎尼洋河特大桥之间,拌和站先行建设,建设完毕后,依据施工便利条件,先进行这两座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并同时利用国道318的运输条件,进行仲莎尼洋河大桥下部结构施工;待仲莎乡挖方段施工大致完毕后,建立2#预制场,上部结构T梁预制等。
二工区先进行工布江达互通M匝道施工,施工后可直通二工区驻地,可避免再修临时便道。
二工区先进行工布江达互通施工,待拿巴萨村、扎西哲布村、帕朗沙村拆迁完成后,再进行剩余路段路基施工;
三工区拆迁较多,三电迁改量大。
先进行路基清表等工作,选取标尾作为突破点,先进行标尾4公里挖方约60万方,填方约41万方的路基施工,施工完成后前段拆迁也接近尾声,再进行前面路基段施工。
4、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
4。
1 路基及附属工程
4.1.1施工准备
1。
开工之前现场恢复和固定路线,其中包括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
2.开工之前应进行施工放样,现场放出路基边缘、坡口、坡脚、边沟、护坡道、借土场、弃土场等位置,标明其轮廓.
3。
土质试验
应在开工前对工程沿线及借土场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按JTJ051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天然密度、含水量、液限、塑性指数等试验;用于填方的土样,应测定其最大干容量、最佳含水量。
4。
试验路段的施工
路基施工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做试验段,长度为200m,通过试验来确定不同的施工机具压实不同的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方式、碾压遍数以及最佳的机械组合和施工工序组合获得最佳的施工工艺。
试验路段施工完成后,通过对有关指标、数据的检测及分析总结,编制试验路段技术总结报告,以指导全线路基施工。
5.开工前,应清除红线内各类现有建筑物、障碍物,清除路基范围的树根、草皮等植物根系,挖除各种不适用材料,并将清除的表土和不适用材料移运至路基两侧备
用或指定的弃土场堆放.
4.1.2填方路基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路基填方边坡坡率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确定,经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察,本路段除部分路段为软土路基外,其余地质条件较好。
一般路堤边坡坡率为:当路堤边坡高度H≤8。
0m时,其边坡坡率采用1:1。
5;当路堤边坡高度8.0m<H≤20.0m时,在8m处设宽度为2m的平台,其上部8.0m高度范围内边坡坡率采用1:1。
5,以下部分采用1:1。
75。
路基基底视地形、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填方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一般路段,清除表层30cm 厚的耕植土并在填前进行夯实;清除的耕植土用于碎落台花坛培土、边坡平台花槽培土和翻晒利用。
地面横坡陡于1:5 时,先将原地面开挖成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2%-4%的台阶后,再填筑路基。
临河路堤,以“设计水位+浪高+0.5m安全高度”为控制线,控制线以下范围内填水稳性好的碎石土。
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超过全重70%的土石混合土。
控制线以下路基边坡一般采用M10浆砌片石铺砌防护,对于有冲刷的路段,使用片石混凝土基础护坡,对于冲刷较深的路段使用C25钢筋混凝土深基础护坡。
在受河水冲刷或因河流使路基边坡受到限制时,采用C15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加护坦防护,以保证路基稳定.
雨季施工时可能会出现过湿土,影响路堤填筑,因此建议在施工前对低洼雨水易汇集处提前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及时排除汇水;对已经出现过湿土路段,可在其中掺入质量比6%的石灰进行处治或采用换填进行处治。
本合同段路基填料大部分来源于挖方,施工采用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即装、运、推铺、平整、碾压、测试采用配套机械设备,按“四区段、八流程"作业程序组织施工,做到施工正规化、标准化.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含水量及填料质量,以灌砂法检测为主,含水量快速测定仪,确保最终压实度,当填土运距在100m以内时采用推土机施工,运距在100m以上时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
路堤填筑采用推土机初平,压路机碾压密实,人工配合机械修整边坡的方法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