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拟题人孙守让审题人柳冬生2012 年12 月22 日
一、(18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瞅(ch oU 着呆滞(zh》歼(qi a n )灭龌龊(w ochu o)
B.膻(sh a)味牝牡(p n m u)鬈(qu岔)发痉挛(j nglu m)
C.拾掇(du o)沮(j d丧铁箍(k u)踯躅(ch c h d)
D.肖(xi aO 像攒(z a)钱撇下(pi e)晕眩(y u nxu 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安祥龌龊凋敝风弛电掣卷帙浩
繁
B . 凋零斑斓浮浅屈尊枉顾名符其
实
C . 惦念圆椎贬骨气喘吁吁直冲云
霄
D . 振撼暴燥缥缈大汗淋漓纡尊降
贵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炼金术士》是一部以事件辅佐人物成长的小说,它讲述的是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埋着一批宝藏,在吉卜赛老妇人和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和抵达梦想。
C .虽然大家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 .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
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 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5.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小说《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的“硬汉” 形象。
他也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B.雨果,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旗手,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C.高尔基,苏联作家,被列宁认为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堪称是他最优秀的小说。
D.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00多年的
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7—9题。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
物的辅佐性。
在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
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
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做一体看待的。
两
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
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
正大光明面人物就是一身正
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
这_
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
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
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
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弥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妒冲
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
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被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
底层的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
他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
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
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
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的反抗精神。
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
这是由他
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
那里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
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
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
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中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
关汉卿笔下的人物最后陷入悲
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及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
所以,他会安排
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
公的悲剧。
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
莎士比亚则相反。
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
负责。
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7•下列对“这种人物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 一句话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8•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
下面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的
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戏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出自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这种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造成人物的悲剧命运,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
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的色彩。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描绘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窦娥冤》中的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对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武
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及卫律所
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
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单于
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
乃死,重负国。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
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
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欲因此时降武。
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当死。
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
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缩写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A.虞常果引张胜弓I: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
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
B.其一人夜亡
C.单于壮其节
D.欲因此时降
武
12.下面对文早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
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四、(24分)
13.翻译和断句
(1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4分)
(2)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3分)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
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
(节选自《沧浪诗话》)14.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8分,每小题4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
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历来为人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15.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小题1分)
(1)人生如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怀古》)
(2)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定风波》)
(4)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 。
(李清照《醉花阴》
(5)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其中一句是:想当年,_______ 、_____________ 。
五、(18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文后题目。
浮冰上的两者
[丹麦]哈夫?B?卡威,
①饿到第三天的晚上,诺尼想到了尼玛克。
在这座漂浮着的冰山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
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②冰块裂开时,诺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甚至失去了他的小刀。
冰山上只
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一一尼玛克。
现在,他们两个卧在冰上,睁大眼睛注视着对方一
—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诺尼对尼玛克的爱是真真实实的一一就像这又饿又冷的夜晚和他
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
但是,村里的人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不就毫不迟疑地杀犬充饥吗?
③“尼玛克饿久了也要寻觅食物的。
我们当中的一个很快就要被另一个吃掉。
”诺尼想。
空手他可杀不死尼玛克,这畜牲身强体壮,现在又比他有劲,所以,他需要武器。
④诺尼脱去手套,解下了伤腿的绷带。
在几个星期以前,他摔伤了腿,用两块小铁片和
绷带捆扎固定。
他跪在冰上磨着铁片,尽量不去想磨铁片干什么。
铁片的边缘磨薄了,天亮
时分,小刀磨好了。
诺尼从冰块中拔出小刀,用拇指轻轻拭着刀锋。
太阳光照在小刀上,折
射到他眼里,使他一时看不见东西。
⑤诺尼硬起心肠来。
“来,尼玛克。
”他轻声叫犬。
尼玛克迟疑地看着他。
“过来。
”诺尼
叫道。
尼玛克走上前来。
诺尼从那畜牲盯着自己的眼神里看到了恐惧,从它的喘气声中和缩
头缩脑的样子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
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
尼_
玛克越走越近,它已经意识到了诺尼的意图。
诺尼感到喉咙梗塞,他看到犬的眼里充满了痛
苦。
好!这下是动手的时候了!
⑥一声痛苦的抽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
他诅咒小刀,紧闭两眼,摇摇晃晃地
把刀子扔得老远。
然后,他张开空空的双手,蹒跚着扑向尼玛克,他倒下去了。
⑦犬围着诺尼的身体打转,嗥叫着。
这下诺尼感到极度的恐惧。
他已经扔掉了小刀,解
除了武装。
他太虚弱了,再也不能爬过去取刀子。
现在只有听任尼玛克的摆布了,而且尼玛
克也非常饥饿。
犬围着他转,然后从后面扑了上来。
诺尼可以听到这畜牲喉咙里的吞咽声。
⑧诺尼闭上眼睛,祈祷犬的攻击快一些结束。
他感觉到犬的爪子踩着他的大腿,犬呼吸
时喷出的热气冲击着他的脖颈。
他随时都要放声尖叫。
⑨然而,他感觉到犬滚烫的舌头直舐他的脸。
⑩诺尼睁开眼睛。
他张开手,抱住尼玛克的头。
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
(11)一小时后,一架直升飞机出现在北边天空。
飞机上一个海岸巡逻队的小伙子俯视着下
面,他看到了漂移着的冰山,发现冰山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
(12)这是太阳光折射在什么东西上面,而且一闪一闪的在动。
他让飞行员降低飞机,看到
冰峰的阴影下,有一个黑而不动的像人一样的黑影。
怎么,还有两个黑影?
(13)他把飞机降落在一块较平的冰面上,然后上了冰
山,黑影是两个一一一个小男孩和一
条爱斯基摩雪橇犬。
小男孩已经昏了过去,但还活着。
那条犬无力地哀叫着,已经衰弱得一
动也不能动了。
(14)吸引了飞机上巡逻队员注意力的闪光物质是一把粗糙的小刀,刀尖向下插在不远的冰
上,在风中摇曳着。
16.第一段简洁的场景描写有何作用?(4分)
17•结合小说的基本模式,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4分)
18.文中划线的文字频繁地更换“畜牲”“犬”“尼玛克”分别体现了主人公诺尼怎样的情感?
(4分)
19.文中多次对小刀进行描写,请问有什么作用?(6分)
六、(12分,每小题4分)
20•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文学创作异彩纷呈,有些生活哲理和思想情感穿越时空而经久不衰,如“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等,会反复出现在小说的主题中。
这些反复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类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通常被称为“母题”。
根据你的阅读,写出下面母题的相关作品各两部。
(1)爱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战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不同的作家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艺术手法清晰或隐晦地表现对母题的阐述与发挥,从而出现同一母题下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
根据你的阅读,写出下面不同作品的母题。
(3)《丹柯》、《老人与海》、《水浒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山飞狐》(金庸)、《哈姆雷特》:
21.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
例:翻开《水浒传》,林冲说:“英雄要有血性。
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
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
”
翻开《史记》,苏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开《莎士比亚全集》,哈姆莱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潜台词即是言外之意,弦外有音。
通过潜台词我们往往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
性格特点。
从品读下面的一段台词,体会下面加点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
(4分)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雷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
其基本内容如
下:晴雯美丽能干、风流灵巧,是大观园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笔
者认为: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
她与平级同事袭人比地位,她与下级丫头麝月、小红、
芳官在宝玉面前争宠,她还与跨部门的上级领导黛玉、宝钗比聪明……她的拌嘴吵架、争强好胜,多源于这种比较。
总在比较中生活,难怪晴雯不快乐,动不动就恶语相向……
但“比”也有另一面,比,展示了青年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比,展现了
泳坛名将菲尔普斯在水立方的雄姿;比,展示了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场上学子的风采……
你对“比”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以“比”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主题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城关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语文答题卷
1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
14.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人生如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怀古》)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其中一句是:想当年, ______ ____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1)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争:《 ________________ 》、《》
(3)《丹柯》、《老人与海》、《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
(4)《雪山飞狐》(金庸)、《哈姆雷特》:___________________
20. 翻开《史记》,苏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开《莎士比亚全集》,哈姆莱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A项中的歼灭(qi 0!)改为歼灭(ji oi); C铁箍(g u)>踯躅(zh i zh d;)D肖像(xi a o)撇下(pi e)]
2.B . [A安详、风驰电掣;C.圆锥砭骨;D.震撼暴躁]
3.C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讲述的是缺中心语“的经历” ;D
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
4.B ( A 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形容对象错了。
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
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褒贬不当。
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形容对象错了。
)
5.B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6.C “左传”应为“春秋”。
二、7. B “充分体现”的说法在原文中无根据,也不符合对题干中原话的理解。
& D据原文可知,“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与“具有宿命论色彩”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9.A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的说法在文中没有根据。
C关
汉卿戏剧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所以“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并不是窦娥悲剧
的原因。
D据原文,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人物设置上采用了相同的手法。
10.0解析:D.阴:暗地里。
11. A.膏:名词作动词。
A o留军壁邺:让军队停留在邺地驻扎。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B、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C、壮,意动,以……为壮。
D降,使动,使……投降。
12.B
13.(1)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为什么要看看见你?
(2)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
(3)(3分)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每两处1分,多画1处扣1分)
(参考译文)写诗要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这和多读书没有什么关系;写诗要有一种特殊意趣,这和人情事理也没有什么关系。
而古人没有不多读书、不多通晓人情事理的,但是(他们)不沉溺于理论逻辑,不落入语言的束缚(而能有言外之意),这才是上等的。
诗,是吟咏内
心情志的。
盛唐的诗人(作诗)只讲求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迹可求。
所以他们诗歌的美妙之处清莹澄澈,玲珑剔透,(使人)难以接近。
14.(1)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准确地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它反映了恋人分别时的凄凉心情,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基调。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
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 ”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
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难怪它历来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15.
16. 一、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二、为下文故事发展作铺垫。
17.故事发生:诺尼及其狗尼玛克遇险,被困于浮冰上饿了三天;故事发展:诺尼磨刀欲杀犬充
饥,后来放弃;故事高潮:尼玛克在诺尼身边徘徊,忍饿忠心护主;故事结局:人狗脱险。
18.通过称谓的变化,反映出“我”看对方的心态变化,营造了人狗对峙的紧张氛围。
称“犬”说明把它当做一种动物,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称“尼玛克” 说明把它当朋友看待,人与狗关系亲密;称“畜牲”说明把它当敌人,突出了狗兽性的一面,与下文尼玛克忍饿护主形成对比。
19.一、渲染气氛,烘托心理
二、推动情节发展三、象征作用,深化作品主旨
20.(1)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2)战争:《三国演义》、《伊利亚特》(3)
英雄(4)复仇
21.【参考答案】苏武说:英雄需要忠诚。
虽然我被困北海,但当我拒绝劝降的诱惑,最终回到汉朝时,我就是英雄。
哈姆莱特说:英雄需要有仇必报。
虽然我曾犹豫绯徊,但当我将毒剑刺进仇人的胸膛,灵魂飞向天堂时,我就是英雄。
22.鲁侍萍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险些脱口而出说出真相,又急忙利用同音词语巧妙地加以掩饰,(2分)台词集中表达了鲁侍萍的愤恨、痛苦、失望、悲哀……,真是百感交集。
(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