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CFO制度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CF O制度调查
发布日期:2010-04-24 14:15:02
一、CFO的任职关系
主要从CFO以往的工作经历来看他们的任职情况。

在809名CFO中,有336名曾经在股东公司工作占总人数的41.53%,这336名CFO可能是代表大股东来监督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所谓财务“总监”。

58名CFO,即总人数的7.17%仍在股东公司任职。

由于信息的获得性问题,本文只能判断出有259名CFO 曾经就职于关联公司或者子公司,占总数的32.01%,说明这些CFO可能会在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或者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集团之间轮岗。

2007年年报显示,有139名CFO目前在“其它公司”兼职,而“其它公司”一般都是上市公司的关联公司。

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2002年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人员应独立于控股股东。

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财务负责人、营销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在控股股东单位不得担任除董事以外的其它职务。

”但有58家公司的CFO同时在股东单位任职,占样本总数的7.17%。

其中有18人在第一大股东担任除董事之外的职务。

CFO在股东单位任职的公司ROA比CFO不在股东单位任职的公司的BOA高;在比较过两类上市公司的ROE和EPS后,本文发现CFO不在股东单位任职公司的表现均好于CFO在股东单位任职的公司,不同业绩指标比较后得出了相反的结果。

在ROA和ROE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出两类公司资本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二、CFO的持股
经统计,在作为样本的809家沪市上市公司中,持有公司股份的CFO有147人,占18.29%;而持有公司股份的总经理有189人,占23.36%。

说明在激励措施上,企业对总经理的激励因素与业绩挂钩更加紧密,对CFO的激励措施尚需改进。

CFO的持股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公司上市时给高管人员配股、公积金转增、个人二级市场购入、公司实行激励政策的股票奖励或年终奖励。

依照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CFO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和持股数进行了分行业统计可以看出,CFO持股比例最高的是建筑业,其次是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

信息技术业是相对比较新的行业,在这些行业中高管人员激励机制发展的程度要先进一些,所以CFO的持股比例较高。

而制造业竞争激烈,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按市场规则运行的可能大,所以制造业企业CFO持股比例也较高。

CFO持股比例较低的行业有采掘业、社会服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些行业的公司通常历史悠久,受到较多国家行业政策扶持与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播与文化产业公司没有CFO持股。

三、CFO的薪酬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披露了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内从公司领取的税前报酬总额。

在809家样本公司中,有6家上市公司以商业秘密不宜透露之类理由拒绝披露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只披露年薪分布区间;11家上市公司的CFO没有被列入高级管理人员名单,因此无法得到公开披露的年薪信息;另外有77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在报告期内从公司领取的报酬总额”由于CFO在年中入职并领取薪酬,或者不在上市公司领取报酬,或只领取一部分报酬,以及公司披露税后报酬等因素,年薪信息与其它上市公司CFO的年薪不具有可比性。

有11名CFO不在上市公司领取任何报酬,而是在母公司、控股子公司或者最终控制人处领取薪酬。

显然,这些CFO不由上市公司考核,薪酬也不与上市公司的业绩挂钩,他们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应该是控股方或者实际控制人委派的监督者。

这也说明股东单位和上市公司之间没有建立独立的经济和人事关系,CFO和上市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潜在利益冲突。

对获得可比年薪信息的715名CFO按照证监会标准行业分类后,比较了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

金融、保险业在2007年全球金融市场达到鼎盛时,利润大增,管理层获得大量现金及期权形式的报酬,中国的金融、保险亦如此,以平均年薪465.93万人民币高居榜首,是排名第二位的交通运输、仓储行业的近10倍,收入最高的是中国平安的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张子欣,为4770.4万人民币。

社会服务业CFO 薪酬也比较高。

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CFO平均收入最低,为19.37万元,制造业CFO平均年薪受市场竞争激烈和利润率逐渐摊薄的影响,排在倒数第二位,为23.84万元。

除金融保险行业外,其它各行业CFO的年薪都在50万元以下,高低依次顺序为: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采掘业、批发和零售贸易、房地产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传播及文化产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业、综合类、制造业、农林牧渔业。

四、CFO是否是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在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所披露的809名CFO中,有11名是企业中层管理者,名字不在公司所披露的高级管理人员之列;有1家上市公司由监事担任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8家公司由没有行政职务的董事甚至董事长行使CFO职能;97.5%的CFO是所在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说明绝大多数公司把财务负责人设定为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岗位。

在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789名CFO中,又根据他们的职位、工作经历、学历背景等情况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
总经理/总裁兼任CFO:指包括公司总经理、总裁、执行总裁、CEO、银行业的行长在内的公司管理层最高领导担任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

其它副总兼任CFO:根据工作经历、学历、职称等个人背景情况来看,这类担任公司副总的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没有会计专业学历、职称、专业协会会员资格,没有企业会计部门工作经历。

CFO兼任副总:这类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有会计专业学历、职称、专业协会会员资格,曾经或者正在企业会计部门工作,之后被提拔或者由股东单位派遣担任上市公司的副总。

普通高管担任CFO:这类CFO有会计专业学历、职称、专业协会会员资格,曾经或者正在企业会计部门工作,只是在称谓上只有“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并不担任公司副总。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21.7%的CFO是公司总经理、总裁兼任;18%的CFO具有会计专业学历、职称、注册会计师专业资格,或者是在担任CFO之前就从事财务工作,之后被提拔或者由股东单位派遣进入公司担任副总;有4.7%的CFO是由非会计专业背景的其它副总兼任;超过半数(55.6%)的CFO或者主管公司会计工作负责人仅仅是普通高级管理人员,在这439名普通高管中,有165名排在高级管理人员名单的末位,说明这些CFO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中的地位依旧不高,无法在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话语权”和决定权。

五、CFO是否进入董事会
理论上讲,CFO同时肩负监督与管理职能。

我国法定的公司治理机构设置了监事会为监督机构,履行监督职能,而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只要求不低于l/3即可,因此,可以判断我国的董事会主要行使管理职能。

如果CFO能够担任公司董事,就有机会参与董事会战略决策过程。

按照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情况对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类,并统计在各种情况下CFO 进入公司董事会的人数和比例。

排除了唯一一家因公司资产重组,公司登记的法定代表人既不是总经理也不是董事长的公司,从总体上看,有342家公司的CFO担任董事,占42.3%。

三种分类下,法定代表人是总经理的公司中,CFO进入董事会的比例略高于其它两类上市公司。

六、下属会计机构负责人设置
CFO兼任公司副总的情况下再兼任会计机构负责人的比例是9.2%,说明这类公司在设置CFO时,考虑了担任副总这类较高职位的CFO不仅要负责公司财务会计工作,还要在更高层次的公司运作中发挥作用;而担任普通高管的CFO中则有16.2%兼任会计机构负责人,说明这类CFO即使在高管名单中出现,还是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应该由中层管理者负责的日常会计工作中。

未被列入高管名单的11名CFO中,有1名兼任会计机构负责人,在处于这种分类下的上市公司中。

包括CFO在内的财务人员在管理层中的地位较低。

总之,如果CFO兼任会计机构负责人,就要负责有关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的具体工作,参与其它方面经营决策和监督工作的精力和机会必然会减少,这种CFO制度在理论E要落后于两者分任的公司。

来源:财会文摘作者:杜胜利周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