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效果不好?可能有这几个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浮效果不好?可能有这几个原因!
气浮法是向废水中通入细小而匀称的气泡使难沉降的固体颗粒或细小的油粒等乳状物带到水面上来形成浮渣而被去除。

气浮法可从废水中分别出脂肪、油类、纤维和其他低密度的固体污染物,可用于浓缩活性污泥处理法排出的污泥以及化学混凝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絮状化学污泥等。

一、混凝预处理对气浮净水效果的影响
良好的混凝效果对气浮工艺极为重要,混凝预处理的效果可通过絮体颗粒大小、搅拌强度、反应时间等进行掌握。

1、气浮对颗粒大小的要求
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差不多,需要数百微米甚至更大尺寸的絮体颗粒。

微气泡和絮体颗粒的大小差不多时,它们之间的粘附效率最大,气浮工艺中所使用的微气泡的直径一般在 10~100μm之间,所以我们所使用的絮体颗粒的粒径在几十微米至100μm就能够满意要求。

2、气浮对搅拌强度的要求
在整个气浮处理过程中,大尺寸的絮体颗粒基本不使用,所以我们可以提高反应搅拌的强度(提高G值),这种做法已经被许多专家的试验所验证。

通过讨论我们发觉,应用在气浮工艺里面的最佳 G 值的依靠混凝剂类型FeCl₃为 70s-1 ,铝盐为70~80s-1 ,PAC 的G值大于30s-1 。

假如 G 值在 10~50s-1范围内,通过气浮工艺对颗粒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特别好,高能量的输入能够有效的降低小颗粒(<50μm)的数
目,所以能够更好的保证气浮的净水效果。

3、气浮对反应时间的要求
在欧洲,早期的水处理中沉淀和气浮两个工艺都用相同的时间来絮凝,一般都是 45 分钟。

也有专家指出,气浮工艺的过程只要15~20 分钟就够了,所以许多水厂都是两级絮凝并且絮凝的时间一般都是
20 分钟。

二、化学药剂投加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一般状况下,疏水性或亲水性的物质都需要加入化学药剂来对颗粒的表面性质进行转变,使颗粒和气泡能够更好的进行吸附。

1、混凝剂
混凝剂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种高分子混凝剂,它能够使得污水中细小的颗粒絮凝成大的絮状体,增加颗粒的上浮速度。

还可以把污水中悬浮颗粒的亲水性进行转变。

2、浮选剂
浮选剂有石油、松香油、硬脂酸盐、表面活性剂等,亲水性悬浮颗粒的表面吸附了浮选剂的极性基之后,非极性基就会朝向水中,这样亲水性物质就转化成了疏水性物质,进而跟微细的气泡进行粘附。

3、助凝剂
助凝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悬浮颗粒表面的水密性进行提高,进而把颗粒的可浮性提高,比如聚丙烯酞胺。

4、抑制剂
抑制剂主要的作用就是把一些物质所具有的的上浮性能给抑制掉,
并且不会影响需要去除的杂质,比如硫化钠和石灰。

5、调整剂
调整剂最主要的作用是对污水的pH值进行调整,从而对气泡在水中的分散度和与悬浮颗粒的粘附力量进行调整,如各种酸和碱。

三、微气泡特性对气浮净水效果的影响
气浮工艺中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大量微气泡的形成,微气泡的特性对气浮净水的效果有特别大的影响。

1、微气泡大小
近年来,大量的试验表明微气泡并不是越小越好,主要缘由如下: 1. 微气泡假如很小,絮体颗粒在上浮的过程中就会需要许多的气泡,要想让絮体颗粒粘附特殊多的微气泡还是有肯定的困难。

2. 微气泡是通过耗费能量产生的,越小的气泡就会需要更多的能量。

3. 微气泡假如特别小,很简单跟随着水流进入到下一个滤池,简单造成气阻。

4. 分别区表面的负荷也能影响到微气泡的大小。

当气浮池表面负荷增大时,泡絮结合体在水中的停留时间缩短,这时只有增大其上浮速率才能浮至水面。

明显,粘附肯定数量的小气泡比粘附同样数量的较大气泡具有更大的表观相对密度和更小的上浮速率,因此不利于增大气浮池表面负荷。

2、微气泡表面特性
通常状况下,水中微气泡优先吸附某些负离子而带负电,相应其
表面电位为较高负值。

测量结果表明,气浮工艺中微气泡表面电位一般在-100mv左右,而絮体颗粒表面电位通常也为负值,因此它们在相互靠近时会存在静电排斥作用而对其碰撞粘附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原水水质及吸附的离子种类、数量不同则微气泡强度、表面憎水性能及电性等也有所不同。

向水中添加电解质能转变微气泡的上述特性而影响气浮效果。

气浮法是向废水中通入细小而匀称的气泡使难沉降的固体颗粒或细小的油粒等乳状物带到水面上来形成浮渣而被去除。

气浮法可从废水中分别出脂肪、油类、纤维和其他低密度的固体污染物,可用于浓缩活性污泥处理法排出的污泥以及化学混凝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絮状化学污泥等。

一、混凝预处理对气浮净水效果的影响
良好的混凝效果对气浮工艺极为重要,混凝预处理的效果可通过絮体颗粒大小、搅拌强度、反应时间等进行掌握。

1、气浮对颗粒大小的要求
气浮工艺与沉淀工艺差不多,需要数百微米甚至更大尺寸的絮体颗粒。

微气泡和絮体颗粒的大小差不多时,它们之间的粘附效率最大,气浮工艺中所使用的微气泡的直径一般在 10~100μm之间,所以我们所使用的絮体颗粒的粒径在几十微米至100μm就能够满意要求。

2、气浮对搅拌强度的要求
在整个气浮处理过程中,大尺寸的絮体颗粒基本不使用,所以我们可以提高反应搅拌的强度(提高G值),这种做法已经被许多专家的试验所验证。

通过讨论我们发觉,应用在气浮工艺里面的最佳 G 值的依靠混凝剂类型FeCl₃为 70s-1 ,铝盐为70~80s-1 ,PAC 的G值大于30s-1 。

假如 G 值在 10~50s-1范围内,通过气浮工艺对颗粒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特别好,高能量的输入能够有效的降低小颗粒(<50μm)的数目,所以能够更好的保证气浮的净水效果。

3、气浮对反应时间的要求
在欧洲,早期的水处理中沉淀和气浮两个工艺都用相同的时间来絮凝,一般都是 45 分钟。

也有专家指出,气浮工艺的过程只要15~20 分钟就够了,所以许多水厂都是两级絮凝并且絮凝的时间一般都是
20 分钟。

二、化学药剂投加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一般状况下,疏水性或亲水性的物质都需要加入化学药剂来对颗粒的表面性质进行转变,使颗粒和气泡能够更好的进行吸附。

1、混凝剂
混凝剂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种高分子混凝剂,它能够使得污水中细小的颗粒絮凝成大的絮状体,增加颗粒的上浮速度。

还可以把污水中悬浮颗粒的亲水性进行转变。

2、浮选剂
浮选剂有石油、松香油、硬脂酸盐、表面活性剂等,亲水性悬浮颗粒的表面吸附了浮选剂的极性基之后,非极性基就会朝向水中,这样亲水性物质就转化成了疏水性物质,进而跟微细的气泡进行粘附。

3、助凝剂
助凝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悬浮颗粒表面的水密性进行提高,进而把颗粒的可浮性提高,比如聚丙烯酞胺。

4、抑制剂
抑制剂主要的作用就是把一些物质所具有的的上浮性能给抑制掉,并且不会影响需要去除的杂质,比如硫化钠和石灰。

5、调整剂
调整剂最主要的作用是对污水的pH值进行调整,从而对气泡在水中的分散度和与悬浮颗粒的粘附力量进行调整,如各种酸和碱。

三、微气泡特性对气浮净水效果的影响
气浮工艺中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大量微气泡的形成,微气泡的特性对气浮净水的效果有特别大的影响。

1、微气泡大小
近年来,大量的试验表明微气泡并不是越小越好,主要缘由如下: 1. 微气泡假如很小,絮体颗粒在上浮的过程中就会需要许多的气泡,要想让絮体颗粒粘附特殊多的微气泡还是有肯定的困难。

2. 微气泡是通过耗费能量产生的,越小的气泡就会需要更多的能量。

3. 微气泡假如特别小,很简单跟随着水流进入到下一个滤池,简
单造成气阻。

4. 分别区表面的负荷也能影响到微气泡的大小。

当气浮池表面负荷增大时,泡絮结合体在水中的停留时间缩短,这时只有增大其上浮速率才能浮至水面。

明显,粘附肯定数量的小气泡比粘附同样数量的较大气泡具有更大的表观相对密度和更小的上浮速率,因此不利于增大气浮池表面负荷。

2、微气泡表面特性
通常状况下,水中微气泡优先吸附某些负离子而带负电,相应其表面电位为较高负值。

测量结果表明,气浮工艺中微气泡表面电位一般在-100mv左右,而絮体颗粒表面电位通常也为负值,因此它们在相互靠近时会存在静电排斥作用而对其碰撞粘附过程产生负面影响。

原水水质及吸附的离子种类、数量不同则微气泡强度、表面憎水性能及电性等也有所不同。

向水中添加电解质能转变微气泡的上述特性而影响气浮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