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ESD病理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80%以上的上皮内瘤变可进展为浸润性癌。事 实上,已存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但无明确肿块的 患者可能已存在浸润性癌 •胃肠上皮化生的范围与上皮内瘤变有关,也与癌 进展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第44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在西方国家,当增生成为一个外观呈独立且突出 生长的病变时,用腺瘤一词来表示。而在日本, 腺瘤包括所有肉眼类型(扁平型、隆起型、凹陷 型)。 •胃腺瘤占全部胃息肉病变的10%
•我国是消化道癌的高发区,但早癌检出率 小于<10%,美国约20% •在日本,因有国家癌症筛查项目,检出的 早癌占比达70%。 •内镜检查用于普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物力,且由于其是侵入性检查,很多无症状、 低发病风险的患者难以接受
第1页/共76页
•即使日本也无法对全体人群进行内镜普查。 只有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的筛查,即便如此, 也是世界上少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日本人口一亿两千万,内镜检查人次每年 接近两千万
第19页/共76页
病理取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尽量不要将重要病变断开,并且要最大限 度保证重要区域的完整 •第一个切片部位选择病变边缘距离标本水 平切缘最近处 •随后的切片按照间隔2-3mm的要求与第一 个切片平行切割
第20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记下取材数量,如果标本较大,还要划线 标记分区 •标本由技术员交接并放入脱水盒,记录装 盒方向、每盒数量及摆放顺序和方向
第9页/共76页
•ESD适应证 •胃: •(1)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2)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30 mm,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3)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30 mm,无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sm1黏膜下癌 •(4)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0 mm,无合并溃疡存在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 •(5)大于20 mm的胃黏膜上皮内高级别瘤变 •(6)EMR术后复发或再次行EMR困难的黏膜病变; •(7)高龄、或有手术禁忌证、或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拒绝手术者可视为 ESD相对适应证。
第21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为了重建肿瘤在黏膜层伸展的范围以及浸 润的深度,应该为带有切线的固定标本进 行肉眼下的再次摄影。
第22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第23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特制脱水盒标记组织块顺序 •染料标记组织块包埋面 •组织块上下两面海绵包裹放入脱水盒
第24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第25页/共76页
第14页/共76页
ESD术后标本的处理
•观察、测量并记录新鲜标本的大小、形状、 黏膜病变的肉眼所见(大小、形状、颜色、 硬度等),标记口侧、肛侧、前后壁或左右 壁,留取白光内镜、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图 像,
第15页/共76页
ESD术后标本的处理
•摄像后将标本全部浸没于10%中性缓冲福 尔马林溶液中固定 •把标本送达病理科的同时,发送电子版标 本图片,注明可能的肿瘤最近切缘以及建议 的标本取材第一刀位置。
第49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日本与欧美国家病理医师对消化道早癌的 诊断差异
第50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一直以来,日本和欧美国家的病理医师在 消化道上皮内瘤变及早癌的病理诊断标准 上存在争议。
第51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以上提到的垂直浸润深度使用的是带有目镜测微 尺的显微镜。 •如果因为溃疡或者溃疡瘢痕导致黏膜肌层难以确 认,可以划一条虚线链接两侧相邻的黏膜肌表示 完整的黏膜肌层,然后从它开始测量垂直浸润深 度。 •使用抗肌蛋白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对于确认黏膜 肌层有用。
第37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国际抗癌联盟(IARC)于2000年版《消化系统肿 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把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引 入胃肠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
第2页/共76页
•83%的内镜配置在床位小于20张的诊所 •中小规模医疗机构完成大部分内镜检查 •日本食管癌每年新发病约2万例,胃癌约10 万例,结直肠癌约10万例
第3页/共76页
•早期癌是指病变浸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癌, 局限于黏膜层的称黏膜内癌 •早癌肉眼大体分型: •隆起型(I型) •浅表型(II型) •凹陷型(III型)
第31页/共76页
复原图
第32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 •病理分型比较常用的为Lauren分型和WHO 分型,其中我国在诊断病理领域大多遵循 WHO分型方案。
第33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WHO分型中胃癌包括以下常见组织学类型: 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 胞癌、腺鳞癌、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 其中管状腺癌还可进一步分成高分化、中分 化、低分化腺癌。此外尚有少见类型或特殊 类型胃癌。 分类:肠型、弥漫型、混合型。
第40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然而分子异常并不能固定反映出存在细胞学/结 构的不典型性。 •因此,上皮内瘤变包括形态学上可识别的具有不 典型性的病变(如炎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和 无不典型性的病变(如广基锯齿状腺瘤)。
第41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定义的关键在于:所有病变均具有可 辨识的形态,具有恶变倾向且无浸润。 •对于定义可以这样理解,即某些上皮内瘤变可能 并不具备异型增生的形态特点,但它存在特定的 组织学形态,仍可称为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早癌浸润深度分类
•SMC又可分为 SM1(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上1/3) SM2(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中1/3) SM3(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下1/3)。
•对于胃黏膜切除标本,SMl-c是指癌组织浸润黏 膜下层的深度小于500 um。 食管200um,结直肠1000um
第36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第16页/共76页
病理科取材
第17页/共76页
日本病病理理取科材取材
•取材前摄像 •取材时间30分钟 以上 •日本医护比1:4
第18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取材前仔细观察标本,精心设计标本,找 出最显著的病变和最重要的病变,或者内 镜医生最关切的病变并确定第一刀的位置 进行高清度摄影 •确定标本方向及距离病变最近的切缘,然 后决定取材方向,按照脱水盒尺寸设计标 本的走行和断开
第8页/共76页
•ESD适应证 •食管:
•(1)大于15 mm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2)早期食管癌:结合染色、放大和EUS等检查,确定病变的 范围和浸润深度,局限于m1、m2、m3或sm1且临床没有血管 和淋巴管侵犯证据的高-中分化鳞癌; •(3)伴有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Barrett食管; •(4)姑息性治疗:侵犯深度超过sm1、低分化食管癌和心肺功 能较差而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或拒绝手术者,需结合术 后放疗。
第38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 形态学上:细胞学和结构学异常 遗传学上:基因克隆性改变 生物学行为上:易进展为具有侵袭和转移能
力的浸润性癌
第39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通常表现为细胞学或组织结构存在改 变 •这些改变被发现可以反映出那些能够引发浸润性 癌的潜在分子异常。
第45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大肠癌诊断WHO指出,肿瘤必须穿透黏膜肌至 黏膜下 •如果肿瘤组织学形态符合腺癌,但只位于粘膜内, 即使突破基底膜也适用“高度异型增生”,“黏 膜内癌”也可使用。
第46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然而WHO特别指出,日本结直肠癌协作组关于 《结直肠癌治疗导读》中,“腺癌”被常规使用, 且附有治疗建议。 •但WHO仍然认为,活检标本中,如果没有癌浸 润到粘膜下层的证据,而细胞学组织学形态上已 符合大肠癌的标准,不宜直接诊断黏膜内癌,应 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做好沟通
第42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分为二级,即低级别(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CIN)。 •LCIN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HGIN相当于 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第4页/共76页
•浅表型(II型)又分为: •浅表隆起型(IIa型) •浅表平坦型(IIb型) •浅表凹陷型(IIc型) •凹陷型被证明预后更差。
第5页/共76页
•1984年日本首次报道EMR手术,1997发明 IT刀,开始普及。1999年,普及ESD手术 •EMR/ESD在美国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欧洲推荐参考日本治疗指南。 •英国指南认为EMR/ESD可根除早癌,证据 等级B级。
第10页/共76页
•ESD适应证 •结直肠: •(1)无法通过EMR实现整块切除的、大于20 mm的腺瘤和结 直肠早癌。术前需通过抬举征、放大内镜或EUS评估是否可 切除; •(2)抬举征阴性(non-lifting sign positive)的腺瘤和早期结直 肠癌; •(3)大于10 mm的EMR残留或复发病变,再次EMR切除困难 的病变; •(4)反复活检仍不能证实为癌的低位直肠病变。
第11页/共76页
•结直肠ESD操作因其难度高、风险大,需要更严格 的培训。 •食管ESD因其操作空间小、且受食管蠕动和心脏 搏动的影响,难度更高,需在熟练掌握胃和结直肠 ESD后开展。
第12页/共76页
•ESD术后标本处理
第13页/共76页
ESD术后标本的处理
•ESD术后将整块切除的标本展平、黏膜面 朝上用标本固定针固定于平板上 •注意组织标本要充分展开,尤其是边缘不 能卷曲,这样对于水平切缘的判断至关重要 •标本固定针要要尽量插在水平切缘的断端 上(边缘1mm内),把卷曲的粘膜肌拉伸展开, 注意力度适中。
第34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早癌浸润深度分类
•早癌根据其浸润的层次又可细分为黏膜内癌( Mcarcinoma,MC)和黏膜下癌(SM-carcmoma.SMC)。 •MC又可分为
Ml(上皮内癌和/或黏膜内癌仅浸润固有膜表层) M2(癌组织浸润固有膜中层) M3(癌组织浸润固有膜深层或黏膜肌层)
第35页/共76页
第47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伴慢性炎性肠病的结直肠癌自然史与伴腺瘤的结 直肠癌不同 •这些差异不但表现在形态上,还表现在类型上和 遗传改变上
第48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存在慢性结肠炎的状况下,发展成上皮内瘤变的 时间与发展成癌的时间明显不同。因为显示相对 温和的形态学变化的上皮内瘤变可发生浸润 •因此在结肠炎中根据异常来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 变的标准就比腺瘤中的诊断标准要放宽些。
第6页/共76页
•我国近十年开始逐渐推广EMR/ESD手术, 目前,能否进行ESD手术已成为衡量一家 医院内镜水平高低的标志。 •日本ESD手术前不常规做活检病理,根据 内镜下标准诊断早癌,手术后送病理检查
第7页/共76页
•EMR/ESD疗效评估: •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病变在内镜下一次 性被整块切除。 •完整切除(complete resection/ R0 resection):整 块切除标本在病理学水平达到水平切缘和垂直切 缘均阴性。 •治愈性切除(curative resection):无或低淋巴结转 移风险的完整切除。例如,胃部完整切除病变黏膜 下浸润深度低于500 μm且无血管淋巴浸润者,为治 愈性切除。
第29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为判断是否达到根治性切除,病变是否伴 有溃疡或溃疡瘢痕的评估非常重要 •病变内溃疡的定义是:“组织病理学外观 类似良性溃疡或瘢痕,溃疡基底极少或没有 癌组织”。 •不包括表浅狭小的活检所引发的溃疡。
第30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可使用特殊染色评价是否存在脉管浸润, •CD34对判断血管有用,D2-40对判断淋巴 管有用。
病理包埋
•将包埋盒编号侧向左 放置 •将第一组织条向内翻 90度立包埋 •将其余组织条向外翻 90度立包埋
第26页/共76页
病理制片
第27页/共76页
病理制片
第28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病理报告:须描述肿瘤的大体形态、部位、 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 切缘情况、病变距水平切缘最近距离、是否 有淋巴管和血管浸润,是否有溃疡,周围黏 膜情况,绘制复原图,以确定内镜下切除是 否达到完全切除或还需要补充治疗。
病理诊断
•80%以上的上皮内瘤变可进展为浸润性癌。事 实上,已存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但无明确肿块的 患者可能已存在浸润性癌 •胃肠上皮化生的范围与上皮内瘤变有关,也与癌 进展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第44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在西方国家,当增生成为一个外观呈独立且突出 生长的病变时,用腺瘤一词来表示。而在日本, 腺瘤包括所有肉眼类型(扁平型、隆起型、凹陷 型)。 •胃腺瘤占全部胃息肉病变的10%
•我国是消化道癌的高发区,但早癌检出率 小于<10%,美国约20% •在日本,因有国家癌症筛查项目,检出的 早癌占比达70%。 •内镜检查用于普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物力,且由于其是侵入性检查,很多无症状、 低发病风险的患者难以接受
第1页/共76页
•即使日本也无法对全体人群进行内镜普查。 只有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的筛查,即便如此, 也是世界上少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日本人口一亿两千万,内镜检查人次每年 接近两千万
第19页/共76页
病理取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尽量不要将重要病变断开,并且要最大限 度保证重要区域的完整 •第一个切片部位选择病变边缘距离标本水 平切缘最近处 •随后的切片按照间隔2-3mm的要求与第一 个切片平行切割
第20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记下取材数量,如果标本较大,还要划线 标记分区 •标本由技术员交接并放入脱水盒,记录装 盒方向、每盒数量及摆放顺序和方向
第9页/共76页
•ESD适应证 •胃: •(1)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2)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30 mm,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3)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30 mm,无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sm1黏膜下癌 •(4)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0 mm,无合并溃疡存在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 •(5)大于20 mm的胃黏膜上皮内高级别瘤变 •(6)EMR术后复发或再次行EMR困难的黏膜病变; •(7)高龄、或有手术禁忌证、或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拒绝手术者可视为 ESD相对适应证。
第21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为了重建肿瘤在黏膜层伸展的范围以及浸 润的深度,应该为带有切线的固定标本进 行肉眼下的再次摄影。
第22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第23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特制脱水盒标记组织块顺序 •染料标记组织块包埋面 •组织块上下两面海绵包裹放入脱水盒
第24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第25页/共76页
第14页/共76页
ESD术后标本的处理
•观察、测量并记录新鲜标本的大小、形状、 黏膜病变的肉眼所见(大小、形状、颜色、 硬度等),标记口侧、肛侧、前后壁或左右 壁,留取白光内镜、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图 像,
第15页/共76页
ESD术后标本的处理
•摄像后将标本全部浸没于10%中性缓冲福 尔马林溶液中固定 •把标本送达病理科的同时,发送电子版标 本图片,注明可能的肿瘤最近切缘以及建议 的标本取材第一刀位置。
第49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日本与欧美国家病理医师对消化道早癌的 诊断差异
第50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一直以来,日本和欧美国家的病理医师在 消化道上皮内瘤变及早癌的病理诊断标准 上存在争议。
第51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以上提到的垂直浸润深度使用的是带有目镜测微 尺的显微镜。 •如果因为溃疡或者溃疡瘢痕导致黏膜肌层难以确 认,可以划一条虚线链接两侧相邻的黏膜肌表示 完整的黏膜肌层,然后从它开始测量垂直浸润深 度。 •使用抗肌蛋白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对于确认黏膜 肌层有用。
第37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国际抗癌联盟(IARC)于2000年版《消化系统肿 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把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引 入胃肠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
第2页/共76页
•83%的内镜配置在床位小于20张的诊所 •中小规模医疗机构完成大部分内镜检查 •日本食管癌每年新发病约2万例,胃癌约10 万例,结直肠癌约10万例
第3页/共76页
•早期癌是指病变浸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癌, 局限于黏膜层的称黏膜内癌 •早癌肉眼大体分型: •隆起型(I型) •浅表型(II型) •凹陷型(III型)
第31页/共76页
复原图
第32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 •病理分型比较常用的为Lauren分型和WHO 分型,其中我国在诊断病理领域大多遵循 WHO分型方案。
第33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WHO分型中胃癌包括以下常见组织学类型: 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 胞癌、腺鳞癌、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 其中管状腺癌还可进一步分成高分化、中分 化、低分化腺癌。此外尚有少见类型或特殊 类型胃癌。 分类:肠型、弥漫型、混合型。
第40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然而分子异常并不能固定反映出存在细胞学/结 构的不典型性。 •因此,上皮内瘤变包括形态学上可识别的具有不 典型性的病变(如炎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和 无不典型性的病变(如广基锯齿状腺瘤)。
第41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定义的关键在于:所有病变均具有可 辨识的形态,具有恶变倾向且无浸润。 •对于定义可以这样理解,即某些上皮内瘤变可能 并不具备异型增生的形态特点,但它存在特定的 组织学形态,仍可称为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早癌浸润深度分类
•SMC又可分为 SM1(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上1/3) SM2(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中1/3) SM3(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下1/3)。
•对于胃黏膜切除标本,SMl-c是指癌组织浸润黏 膜下层的深度小于500 um。 食管200um,结直肠1000um
第36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第16页/共76页
病理科取材
第17页/共76页
日本病病理理取科材取材
•取材前摄像 •取材时间30分钟 以上 •日本医护比1:4
第18页/共76页
病理取材
•取材前仔细观察标本,精心设计标本,找 出最显著的病变和最重要的病变,或者内 镜医生最关切的病变并确定第一刀的位置 进行高清度摄影 •确定标本方向及距离病变最近的切缘,然 后决定取材方向,按照脱水盒尺寸设计标 本的走行和断开
第8页/共76页
•ESD适应证 •食管:
•(1)大于15 mm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2)早期食管癌:结合染色、放大和EUS等检查,确定病变的 范围和浸润深度,局限于m1、m2、m3或sm1且临床没有血管 和淋巴管侵犯证据的高-中分化鳞癌; •(3)伴有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Barrett食管; •(4)姑息性治疗:侵犯深度超过sm1、低分化食管癌和心肺功 能较差而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或拒绝手术者,需结合术 后放疗。
第38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 形态学上:细胞学和结构学异常 遗传学上:基因克隆性改变 生物学行为上:易进展为具有侵袭和转移能
力的浸润性癌
第39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通常表现为细胞学或组织结构存在改 变 •这些改变被发现可以反映出那些能够引发浸润性 癌的潜在分子异常。
第45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大肠癌诊断WHO指出,肿瘤必须穿透黏膜肌至 黏膜下 •如果肿瘤组织学形态符合腺癌,但只位于粘膜内, 即使突破基底膜也适用“高度异型增生”,“黏 膜内癌”也可使用。
第46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然而WHO特别指出,日本结直肠癌协作组关于 《结直肠癌治疗导读》中,“腺癌”被常规使用, 且附有治疗建议。 •但WHO仍然认为,活检标本中,如果没有癌浸 润到粘膜下层的证据,而细胞学组织学形态上已 符合大肠癌的标准,不宜直接诊断黏膜内癌,应 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做好沟通
第42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上皮内瘤变分为二级,即低级别(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CIN)。 •LCIN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HGIN相当于 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第4页/共76页
•浅表型(II型)又分为: •浅表隆起型(IIa型) •浅表平坦型(IIb型) •浅表凹陷型(IIc型) •凹陷型被证明预后更差。
第5页/共76页
•1984年日本首次报道EMR手术,1997发明 IT刀,开始普及。1999年,普及ESD手术 •EMR/ESD在美国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欧洲推荐参考日本治疗指南。 •英国指南认为EMR/ESD可根除早癌,证据 等级B级。
第10页/共76页
•ESD适应证 •结直肠: •(1)无法通过EMR实现整块切除的、大于20 mm的腺瘤和结 直肠早癌。术前需通过抬举征、放大内镜或EUS评估是否可 切除; •(2)抬举征阴性(non-lifting sign positive)的腺瘤和早期结直 肠癌; •(3)大于10 mm的EMR残留或复发病变,再次EMR切除困难 的病变; •(4)反复活检仍不能证实为癌的低位直肠病变。
第11页/共76页
•结直肠ESD操作因其难度高、风险大,需要更严格 的培训。 •食管ESD因其操作空间小、且受食管蠕动和心脏 搏动的影响,难度更高,需在熟练掌握胃和结直肠 ESD后开展。
第12页/共76页
•ESD术后标本处理
第13页/共76页
ESD术后标本的处理
•ESD术后将整块切除的标本展平、黏膜面 朝上用标本固定针固定于平板上 •注意组织标本要充分展开,尤其是边缘不 能卷曲,这样对于水平切缘的判断至关重要 •标本固定针要要尽量插在水平切缘的断端 上(边缘1mm内),把卷曲的粘膜肌拉伸展开, 注意力度适中。
第34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早癌浸润深度分类
•早癌根据其浸润的层次又可细分为黏膜内癌( Mcarcinoma,MC)和黏膜下癌(SM-carcmoma.SMC)。 •MC又可分为
Ml(上皮内癌和/或黏膜内癌仅浸润固有膜表层) M2(癌组织浸润固有膜中层) M3(癌组织浸润固有膜深层或黏膜肌层)
第35页/共76页
第47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伴慢性炎性肠病的结直肠癌自然史与伴腺瘤的结 直肠癌不同 •这些差异不但表现在形态上,还表现在类型上和 遗传改变上
第48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存在慢性结肠炎的状况下,发展成上皮内瘤变的 时间与发展成癌的时间明显不同。因为显示相对 温和的形态学变化的上皮内瘤变可发生浸润 •因此在结肠炎中根据异常来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 变的标准就比腺瘤中的诊断标准要放宽些。
第6页/共76页
•我国近十年开始逐渐推广EMR/ESD手术, 目前,能否进行ESD手术已成为衡量一家 医院内镜水平高低的标志。 •日本ESD手术前不常规做活检病理,根据 内镜下标准诊断早癌,手术后送病理检查
第7页/共76页
•EMR/ESD疗效评估: •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病变在内镜下一次 性被整块切除。 •完整切除(complete resection/ R0 resection):整 块切除标本在病理学水平达到水平切缘和垂直切 缘均阴性。 •治愈性切除(curative resection):无或低淋巴结转 移风险的完整切除。例如,胃部完整切除病变黏膜 下浸润深度低于500 μm且无血管淋巴浸润者,为治 愈性切除。
第29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为判断是否达到根治性切除,病变是否伴 有溃疡或溃疡瘢痕的评估非常重要 •病变内溃疡的定义是:“组织病理学外观 类似良性溃疡或瘢痕,溃疡基底极少或没有 癌组织”。 •不包括表浅狭小的活检所引发的溃疡。
第30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可使用特殊染色评价是否存在脉管浸润, •CD34对判断血管有用,D2-40对判断淋巴 管有用。
病理包埋
•将包埋盒编号侧向左 放置 •将第一组织条向内翻 90度立包埋 •将其余组织条向外翻 90度立包埋
第26页/共76页
病理制片
第27页/共76页
病理制片
第28页/共76页
病理诊断
•病理报告:须描述肿瘤的大体形态、部位、 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 切缘情况、病变距水平切缘最近距离、是否 有淋巴管和血管浸润,是否有溃疡,周围黏 膜情况,绘制复原图,以确定内镜下切除是 否达到完全切除或还需要补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