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2021-2023真题分项精编—二力平衡(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2021-2023真题分项精编—二力平衡(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抛绣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拿在手中的绣球具有惯性B.抛离手后的绣球没有惯性
C.下落的绣球速度越来越小D.离手的绣球速度保持不变
【答案】A
【详解】A.无论任何运动状态下的绣球都具有惯性,故A正确;
B.无论任何运动状态下的绣球都具有惯性,抛离手后的绣球也具有惯性,故B错误;
C.下落的绣球在重力作用下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C错误;
D.离手的绣球先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慢;再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故D错误。

故选A。

2.(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21日,中国羽毛球队发扬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第十三次捧起苏迪曼杯,如图所示。

在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羽毛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是因为球拍发生了形变
B.羽毛球被击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在空中飞行的羽毛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的作用
D.静止在场地上的羽毛球受到的支持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详解】A.球拍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对羽毛球产生弹力。

所以羽毛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是因为球拍发生了形变。

故A正确;
B.羽毛球被击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B错误;
C.在空中飞行的羽毛球运动到最高点时仍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因此除了受到重力的作用外,还会受到空气的阻力。

故C错误;
D.静止在场地上的羽毛球受到的支持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不同,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故D错误。

故选A。

3.(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小浩站在滑板车上不断蹬地让车沿水平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断蹬地说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
B.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C.停止蹬地后车不会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运动中的车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详解】A.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如果我们不再蹬地,由于阻力滑板车会停止运动,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能说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故A错误;
B.如果我们不再蹬地,由于阻力滑板车会停止运动,因此滑板车在做减速运动,不是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
D.运动中的车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它的速度将不会改变,因此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4.(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B.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C.发生形变后的弹簧对手指产生弹力
D.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
【详解】A.用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即用力使弹簧形状改变,所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弹簧受到拉力成正比,所以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对弹簧有力的作用,所以发生形变后的弹簧对手指产生弹力,故C正确,不会符合题意;
D.手对弹簧的拉力的受力物体是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的受力物体是手,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在2023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决赛中,中国队以3:0力克对手取得胜利,实现了三连冠。

如图,是比赛的精彩瞬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羽毛球在下落的过程中,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B.羽毛球离开球拍后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羽毛球受到惯性力
C.羽毛球上升到空中最高点时,不受重力
D.羽毛球对球拍的力和球拍对羽毛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详解】A.羽毛球在下落的过程中,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A正确;B.羽毛球离开球拍后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羽毛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故B错误;
C.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羽毛球上升到空中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作用,故C错误;D.羽毛球对球拍的力和球拍对羽毛球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6.(2022·江苏南京·统考中考真题)以下情境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图中,直开机上升时所受升力和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B.乙图中,回形针受到细线的拉力和磁铁对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C.丙图中,用剪刀将细线剪断,小球下落,说明物体只有受力才能运动
D.丁图中,摆球摆到最高处B时,若它所受力都消失,摆球将静止在B处
【答案】D
【详解】A.升力和重力都是直升机受到的,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因此直开机上升时
所受升力和重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回形针受到磁铁对它向上的吸引力,向下的重力和向下的拉力,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回形针受到细线的拉力和磁铁对它的吸引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用剪刀将细线剪断,小球只受到重力作用,小球下落,说明力可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错误D.当摆球摆到右侧最高点B时,此时小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为零,若不受任何外力,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7.(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物体不受力,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C.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D.此定律是在实验和大量事实基础上推理得出的
【答案】C
【详解】A.力可以改变物体多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运动状态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加推理基础上得出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2·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1所示,物体M静止在电梯底部,其上表面通过轻质弹簧与电梯顶部相连。

M对电梯底部的压力用F表示,忽略M和电梯的形变,0~t1内,电梯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t1时刻后电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

0~t4内,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则()
A.t1~t2内,电梯可能向上运动B.t2~t3内,M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C.t3~t4内,电梯一定做加速运动D.t1~t4内,弹簧对M的拉力不变
【答案】D
【详解】A.物体M静止在电梯底部,弹簧处于伸长状态,0~t1内,电梯静止,物体也处于静止,受力平衡,则受到重力G,地面的支持力F和弹簧的拉力T,由于压力与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则有
G=F2+T
当t1~t2内,压力变为小于F2的F1,弹力和重力不变,此时
G>F1+T
则物体受力不平衡,由静止变为运动,速度变大了,则运动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说明电梯是向下加速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t2∼t3内,压力恢复到静止时的大小,说明受力平衡,因而是匀速下降,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t3∼t4内,压力F3大于F2,此时
G<F3+T
如果电梯向下运动则是减速运动,如果向上运动,则是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忽略M和电梯的形变,因而弹簧的长度始终不变,形变大小不变,因而弹簧的弹力保持不变,t1∼t4内,弹簧对M的拉力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多选题
9.(2021·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B.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拔河比赛中,胜利方受到的拉力与失败方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天和”核心舱,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BC
【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的结论,不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故A错误;B.物体运动方向改变,则运动状态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且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拔河比赛中,胜利方对失败方的拉力与失败方对胜利方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
D.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天和”核心舱,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则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受非平衡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BC。

三、填空题
10.(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处由静止释放,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相同的速度,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所受的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先后在水平面上铺设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
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答案】相同高度
重力距离
【详解】[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应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所以让小车从斜面的
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

[2]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受到重力作用在小车上,受到的支持力也作用在小车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实验中运用转换法,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转换为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所以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1.(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套有扎紧的气球,管中装有适量水,处于竖直静止状态(图甲)。

手握管子突然(向上/向下)运动时,气球突然变大(图乙),此时手对管子竖直向上的力(大于/等于/小于)管子总重,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具有惯性。

【答案】向上大于水
【详解】[1]手握管子突然向上运动时,由于惯性,管内水保持原来状态静止,但相对管子向下运动,进入气球,所以气球突然变大。

[2]管子突然向上运动时,由力与运动关系知,管子所受合力向上,故此时手对管子竖直向上的力大于管子总重。

[3]手握管子突然向上运动时,气球突然变大。

管子受力运动,管内水保持原来状态静止,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水具有惯性。

12.(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的“复兴号”动车组具有高速、平稳等运行特点。

如图所示,某乘客将一枚硬币立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窗台上,由于硬币具有,它能与动车一起继续向前运动:“纹丝不动”的硬币受到的重力与窗台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答案】惯性平衡力
【详解】[1][2]某乘客将一枚硬币立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窗台上,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硬币受到的重力与窗台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

13.(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留下了属于中国的第一道印记。

登月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测试时,月球车匀速行驶45m ,用时15min ,则月球车行驶的速度为
m/s ;月球车的质量为135kg ,若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2倍,则月球车的牵引力为
N 。

(g =10N/kg )
【答案】0.05270【详解】[1]月球车匀速行驶45m ,用时15min ,则月球车行驶的速度为
45m 0.05m/s 1560s
s v t ===⨯[2]月球车的质量为135kg ,则在地面的重力为
135kg 10N/kg 1350N
G mg ==⨯=月球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为
0.20.21350N 270N
F F
G ===⨯=阻牵引14.(2022·辽宁·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两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描述了南北方耕种时的不同之处。

甲图“北盖种”描述北方播种后,用驴拉石陀压土埋麦。

驴拉石陀的力与石陀拉驴的力是一对(填“平衡”或“相互作用”)力;乙图“南种牟麦”描述南方播种后用脚压土。

土地上留下脚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答案】相互作用形状
【详解】[1]驴拉石陀的力与石陀拉驴的力同时作用在石陀和驴上,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土地上留下脚印,说明了脚对土地施加了作用力,土地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5.(2021·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伸得越长,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的重力为N,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力,此时,若物体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

【答案】大小 2.6平衡处于静止状态
【详解】[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拉力越大,弹簧就被拉得越长,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6N,物体受到的重力是2.6N。

[3]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对它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属于一对平衡力。

[4]此时,若物体所受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四、实验题
16.(2023·贵州·统考中考真题)汽车在通过起伏路段的凸起路面时,经验丰富的司机往往慢速平稳适过。

若快速通过会让乘客有“腾飞”的感觉,且安全隐患很大,这一现象是因为凸起路面与车之间竖直方向的相互作用力在变大吗?
小明猜想:汽车通过凸起路面时的速度越大,可能路面与车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他选用小球(模拟小车)、轨道、弧面支架(模拟凸起路面)、电子秤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释放位置A B C D
F/N 1.56 1.51 1.47 1.38
(1)先测小球静止时对电子秤的(选填“压力”或“摩擦力”)来反映小球与弧面顶部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

他将小球置于水平放置的电子秤上时,示数为0.17kg,则力F=N(g取10N/kg)。

(2)在秤上安放弧面支架并调零,将小球从轨道的A点由静止释放,沿轨道经弧面运动到右侧轨道,记录小球通过弧面顶部O点时小球与弧面的作用力F,再依次将小球从高于A点的B、C、D点由静止释放,目的是逐次增大小球通过O点时的,各次实验F的大小记录如表,分析数据可知小明的猜想(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理:若小球速度足够大,通过弧面顶部时,电子秤的示数将显示kg。

进一步推理:当汽车通过凸起路面顶部的速度足够大,若路面前方突发状况,结合本实验判断是否可以紧急刹车避让并说明理由:。

【答案】压力 1.7速度不成立0不可以,理由:压力减小为0,摩擦力减小为0,不能改变汽车的运动状态
【详解】(1)[1]电子秤显示了上方压力的大小引起的示数变化,先测出小球静止时对电子秤的压力来反映小球与弧面顶部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

[2]他将小球置于水平放置的电子秤上时,示数为0.17kg,压力等于物体质量等于示数时受到的重力
F=G=mg=0.17kg×10N/kg=1.7N
(2)[3]依次将小球从高于A点的B、C、D点由静止释放,由于小球释放位置升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增大,下滑后获得动能增大,速度逐渐变大,故目的是逐次增大小球通过O点时的速度。

[4]从表格数据可知,速度越大,电子秤而对应的示数逐步减小,说明压力逐渐减小,因而小明的猜想不成立。

(3)[5][6]根据上述实验知,速度越大,路面与车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小,当速度足够大时,相互作用力减小为0,则压力为0,显示的示数为0。

因而汽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为0,不可以紧急刹车避让,容易出现危险。

五、作图题
17.(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画出图中悬停在空中的无人机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
【详解】无人机悬停在空中,受到了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升力,故过重心竖直向下画一条线段,并在末端标上向下的箭头和G,即为重力,过重心向上画一条等长的线段,并在末端标上向上箭头和F,即为升力,故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