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第八册年末试卷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数学第八册年末试卷解析
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试卷答案
一、填空(共24分)
1、2.305的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 )位,3表示有三个( )。
2、0.4里面有( )个0.1,0.025里面有( )个0.001。
3、4.50202用简便写法记作( ),保留整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4、69克=( )千克5元6角7分=( )元
5.关于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试卷答案:1米=( )分米1千克500克=( )克
5、比较大小,在○填上或=。
4.720. 99○4.72
5.430.82○5.43 1271○127
6、在三角形中,A=60,B=30,C=( )。
7、一个工地用卡车运土,每车运x吨,一天上午运25车,下午运20车,那个工地上午运土( )吨,这天一共运( )吨。
8、盒子里有6个球,1个白球、2个黄球、3个红球,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白球可能性是( ),红球是( )。
9、平行四边形是有( )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0、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是75,另一个底角的度数是( )。
11、把12.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 ),与原数相比,( )到原先的( )倍。
二、判定(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两个乘数同时扩大10倍,积一定不变。
( )
2、小数一定大于整数。
( )
3、12+7X8是一个方程。
( )
4、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10倍,所得的积就扩大1 00倍。
( )
5、用3㎝、4㎝、7㎝长的小棒一定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大于0.6而小于0.7的小数有( )
A、9个
B、99个
C、许多个
2、妈妈今年a岁,爸爸比妈妈大了5岁,再过n年后,爸爸比妈妈大了( )岁。
A、a+5
B、5
C、5+n
3、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差不多上60度,那么那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4、一个数除以0.8,商是0.125,那个数是( )。
A、0.001
B、0.1
C、1
5、4.7与4.70比较( )
A、大小不等,计数单位相同
B、大小相等,计数单位相同
C、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四、运算(32分)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1、直截了当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6分)
0.130.2= 1-0.9= 0.322= 0.85=
0.90.1= 3.11+2.22= 0.360.4= 12.5+12.57=
8m-6m= 1.62-0.62 5.9+4.4= 0.053100=
2、竖式运算(每小题2分,共8分)
2.7+9.26 30.2-12.8 4.80.15= 6.210.3=
3、用你喜爱方法运算(每题3分,共9分)
70.8-1.25-1.75 (8+0.8)1.25 9.4[0.96(5.40.9)]
4、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6分)
12+7X=26 5X=13.5 3X+2X=4.5
五、动手操作。
在方格纸上画出你看到的图形(4分)
正面右面
六、解决问题(共30分,每题5分)
1、四年级的丽丽同学买了两本书,分别是一本童话故事和一本海底世界,一本童话故事12.36元,一本童话故事比一本海底世界多4.25元,丽丽共付给售货员多少钱?
2、超市里有两桶食用油,甲桶2.5千克,售价72元;乙桶4.4千克,售价1364元,哪种油廉价一些?
3、四年级两个班各有40名学生,一班平均每人为期望工程捐款16.5元,二班平均每人为期望工程卷17.3元,这两个班共捐助多少元?
4、某厂有职工360人,其中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的3倍少40人。
那个厂的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列方程解)
5、小力在文具店买了2支钢笔和5个文具盒,共用去74元,已知一支钢笔5.75元,求一个文具盒多少元?(列方程解)
6、小华用下面的转盘设计了一个游戏:指到红色、甲胜;指到黄色,乙胜,你认为那个游戏公平吗?什么缘故?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千分位十分之一或0、1 2 、4 25 3、4.502(02循环) 5 4.50 4、0.069 5.67 51 1500 5、= 6、90度7、25X 45X 8、六分之一六分之三或二分之一9、2 10、75度11、127 比原数扩大了10倍
二、判定
三、选择
C B C B C
四运算
1、直截了当写出得数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0.130.2= 0.26 1-0.9= 0,1 0.322=0.16 0.85=4
0.90.1= 0.09 3.11+2.22=5.33 0.360.4=0.9 12.5+12.57=100
8m-6m= 2m 1.62-0.62=1 5.9+4.4= 10.3 0.053100=5.3
2、竖式运算
2.7+9.26=11.96 30.2-12.8=17.4 4.80.15=0.72 6.210.3=20.7
3、用你喜爱方法运算(每题3分,共9分)
70.8-1.25-1.75=67.8 (8+0.8)1.25=11 9.4[0.96(5.40.9)]=15.04
4、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6分)
12+7X=26 5X==13.5 3X+2X=4.5
X=2 X=2.7 X=0,9
六、应用题
1、12.36-4.25=8.11(元)8.11+12.36=20.47(元)
2、722.5=28.8(元) 13644.4=30(元)
3、16.540=660(元) 17.340=692(元)692+660=1352(元)
4、(3X-40)+X=360
X=100
“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男职工有100人女职工有260人
5、5.752+5 X=74 X=1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