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藏玉雄健瑰丽的汉晋玉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博藏玉雄健瑰丽的汉晋玉器
第四部分
雄健瑰丽的汉晋玉器
(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
两汉玉器在继承战国玉器的基础上有了更大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除神灵动物外,还流行云纹、乳钉纹等纹样。
在社会厚葬观念的驱使下,上层贵族使用葬玉的规模超过以往。
葬玉中玉晗多为蝉形,玉握则多为伏豚、雌豚简练刚劲。
受神学影响,辟邪类玉器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政治上分裂,征战频繁,交通阻塞,西域的玉材来源亦受到限制,琢玉也逐渐走向低调,玉制品甚少。
汉代的玉器延续了一些以前的形制,比如玉璧、玉带钩、玉觽、玉韘,还有玉具剑。
汉代是带钩制作、使用的鼎盛时期。
这件玉带钩白玉质地,满沁褐色,抛光莹润。
其钩首琢成回首鸭式样,带钩表面只简单地雕刻几条线,象征翅膀和尾翼,形象生动。
《鸭首带钩》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鸟纹璧》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龙纹觽》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蟠螭纹韘》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这个橱窗展示了一把铁剑以及一些装饰品,在古代上层贵族所佩的剑上,会用玉做装饰,这种用玉来装饰的剑叫做“玉具剑”。
玉具剑最早被发现于西周晚期,随后一直延续至两汉,两汉以后便不再流行。
《玉具剑》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玉具剑由4件玉饰物组成,一个是在柄的首部,呈扁圆形,称之为剑首。
《谷纹剑首》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而在剑柄和剑身之间的菱形饰玉叫剑格。
《兽面纹剑格》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在剑鞘的上部有一件长方形突出的饰玉,称之为剑璏(音卫)。
《兽面云纹剑璏》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在剑鞘下端的一个梯形饰玉,被称为剑铋(音必)。
有了这四件玉器装饰的剑就是玉具剑。
《螭纹剑珌》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汉代的玉器也更加成熟精美了。
你看这件鸟形佩饰与以前的玉鸟
相比更具动态美,线条更流畅了,雕琢的有了一些层次,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鸟形佩》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这里还展示了一些汉代的葬玉,汉代人很讲究厚葬。
此件玉献食人可能为丧葬用玉,也可能是为主人祈福延寿用的。
玉人手捧类似于豆的器物,作献食状。
她的发式、服饰都接近于西汉孝文帝窦太后陵从葬墓出土的陶俑。
长发、垂髻、深衣等皆为典型的汉代样式。
《献食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这里还有两件葬玉“玉蝉”。
蝉在汉代是一种很流行的葬玉,它主要的用途是放于逝者口内,用于象征逝者再生复活,因为蝉成虫的现象是脱壳而生,古代人就认为蝉是再生复活的。
古代人在逝者的九窍都要塞玉,蝉是塞在人的口部,其他的窍里也要塞玉。
《蝉形琀》东汉(公元25年~220年)
《蝉形琀》东汉(公元25年~220年)
除了塞玉以外在逝者的手里也要握玉,汉代人握玉的主要东西是握猪,称之为猪形握,二手各握一个。
在古代,猪是财富的象征,所以逝者握猪就象征财富随他而去,可以在阴间里继续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
《猪形握》东汉(公元25年~220年)
中的《刚卯》和《翁仲》,这两种器物在汉代较为流行,由于汉代社会非常讲究迷信,所以当时每个人身上大都要带件护身符,这种护身符主要就是刚卯和翁仲。
刚卯是四面刻字、中心处有贯孔的长方形柱状玉器,刻字内容主要讲述这件器物勇猛无敌,一切妖魔鬼怪不敢来侵扰,当时的人将它作为一种护身符挂在身上用以避邪,天子带玉,平民带桃木。
《刚卯》东汉(公元25年~220年)
翁仲是传说中秦始皇手下的一个大将,叫阮翁仲,其勇猛无敌,匈奴人来侵犯时,见到翁仲则避而逃之。
于是汉代人就把翁仲这个神话人物做成一个玉雕小像戴在身上,用来辟邪。
《翁仲》东汉(公元25年~220年)
这个翁仲非常简洁,不仅没有一丝纹饰,就连五官也省去了。
虽然简单到了极致,但造型对称,显得威严庄重。
《翁仲》东汉(公元25年~220年)
中还有一件买地券,古代一般的买地券大都是用其他物质所作的,如竹木、铅石等等,而用玉做的仅此一件。
并且这件买地券明确记载了是在建初六年某某年谁买了谁一块地,东西南北的长度,中间人以及成交以后大家去喝酒,很有意思。
当时的买地券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土地买卖合同,但是这个买地券买的是古代的葬地。
《买地券》东汉建初六年
在古代,方位、四时、节气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深入人心。
其中“四灵”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有辟邪压胜,避除不详的意思。
这件《四灵纹胜》中就刻有四灵,它们分别是玉器上中央上端雕的“朱雀”,下方龟蛇相交的“玄武”,外侧两边各琢刻的“青龙”和“白虎”。
隔柱上还浅刻了“长宜子孙,延寿万年”篆书八字。
《四灵纹胜》东汉(公元25年~220年)
这件《蟠螭环》上的龙好特别,它是汉族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它叫螭。
蟠螭纹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玉器、青铜器上的装饰。
螭是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战国时期。
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蟠螭环》东汉(公元25年~220年)
汉代玉器可谓是古典玉器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
汉代以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低谷。
在橱窗中有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龙纹鲜卑头》,这是流传下来的一件珍品。
它由一块和田羊脂白玉琢成,上刻一条龙,四面边框有很多孔,是用来将其缝制在衮带上的。
龙身上还有些小孔,原来用于镶嵌宝石,而如今宝石已经遗失。
此件玉器最为珍贵之处在于背面有46字铭文,从中可知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所制的御用之物。
玉质为羊脂白,玉晶莹光润,又有铭刻,是传世品中仅见的孤品。
《龙纹鲜卑头》南朝宋(公元430年)
END
来源:文章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机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