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roup限制cpu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论点
“产教融合”模式下
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王彬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系,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是开展校企合作,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校企合作开展资源共建共享,实施企业与学校“双主体”联合培养。

本文从现实需求、建设内容和实施思路方面入手,提出了“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双主体”办学
1现实需求
1.1国家政策导向和职业院校内涵建设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制订相关配套的政策与文件,鼓励、支持、指导相关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各地方职业院校自身追求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纷纷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区域内制造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1.2破解校内专业人才培养乏力的问题
(1)校内资源设备不足。

多数地方职业院校,因资金有限,存在投资分散、建设水平低等情况。

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实训资源共享,与企业共建共享高起点、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不二选择。

(2)校内培训力度不足。

校内实训基地在对接行业、岗位就业标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学生“职业人”意识方面培养乏力。

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学研一体化,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2建设内容
2.1依托共建实训基地,实施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
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以产品设计开发、加工设备操作、产品质量检验等完整的产品加工流程为主要方向,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试点,校企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考核考评,探索建立校企双主体一体化体制机制。

2.2建设“互聘互用、协同育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
建设“互聘互用、协同育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形成双导师制。

加大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

2.3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
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合作制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育人的系列规章制度,构建特色的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

3实施思路与方法
3.1校企合作共建共用共管生产性实训基地
(1)学校教学需要,在企业内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购置必备的教学设备,设备所有权归属学校。

(2)企业在厂区内提供场地和实习实训岗位,开辟学生专用实习生产线,企业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维修。

(3)企业在学校内设立企业文化室和产品陈列室,定期进行企业文化宣讲和指导学生拆装练习。

3.2校企联合制订激励办法,确保工学结合顺利实施
(1)执行实习生优惠政策。

实习期间,企业对实操理论考核合格、进入生产实践的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发放生活补助。

经学校和企业考核合格的学生,毕业后不需经过试用期,可直接成为正式员工,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2)企业安排车间主任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企业工作内容,并享受指导津贴。

企业根据实习生在实践环节的技能掌握程度、人身安全、设备安全、量刃具损耗及报废情况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

(3)评选并奖励先进试点班、优秀指导教师和实习生。

校企联合设立工学结合试点工作专项奖励,对在试点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专门的奖励。

学院对工学结合活动的优秀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或评优时,予以优先考虑。

3.3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1)根据工学交替教学特点,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确保学生能够以2~3个月为一个实习周期到实习基地开展工学交替。

(2)加强过程管理。

校企共同制订《工学结合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安全措施与违纪处理办法》。

根据实习生培养需要,科学安排实习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生实习津贴等合理权益,落实实习生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3)建立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学生评价考核办法》,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实习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4建议
(1)企业应当转变观念,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当积极承担自身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主动为学校相关专业提供先进实习实训条件,热情接纳职业院校实习生。

(2)学校及老师应当更新观念,主动求变。

面对校企合作教学的挑战,教师要坚信挑战也是自身发展的机遇,只有依靠不断的努力,才能提高自己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水平。

校企合作不仅是要完成学校育人的任务,同时也应满足企业自身宣传、选拔人才、合作研发、生产运营等方面的需求。

(3)学生与家长要转变陈旧观念,不能好逸恶劳,不能对工学结合存在偏见,甚至抵触。

要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规律,理解“厂中校”的巨大意义。

(4)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应以多种形式支持和参与校企合作,为本地区职业院校提供政策支持、物质资助、优质服务。

5结语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成,其切入点就是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构建起“双主体”办学机制,是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途径。

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用之后,相信职业教育必将更进一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王彬(1987-),男,汉族,安徽池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机电工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教学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编号:2016jyxm01)研究成果。

2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