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易错点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主题解读牵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易错点专题训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主题解读牵强
【典例分析】
一、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
“他弹断了多少根?”
“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撂,可他记成了八百。
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
谁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
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
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
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
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攒动得显著。
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
庙院中衰草瑟瑟,蹿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
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
“我告诉他等我回来。
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
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
“他说让您甭找他。
”
“什么时候走的?”
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小痞子的心上人)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
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几去?不如在野羊坳说一冬天书。
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
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
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
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
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
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
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
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茫茫雪野,皑皑群山,天地之间攒动着一个黑点。
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
他去找他的徒弟。
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
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
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
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
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
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着。
火光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野羊、狐狸和鹞鹰……
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是瞎子!”
“就因为咱们是瞎子。
”老瞎子回答。
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
”
“你真那么想吗?”
“真想,真想……”
老瞎子把篝火拨得更旺些。
雪停了。
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
“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
“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
“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
”
“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
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
“一千二?”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
”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是一千二。
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
”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
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
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
山谷中鹞鹰在盘旋。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几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有删改)【小题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老瞎子和他的师父都是智者勇者,都历经了世事沧桑和梦想幻灭,都通过追加两百根琴弦来给徒弟留下活着的目标和希望。
B. 小说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又前后照应。
老瞎子离开那么久的原因篇首并未详细展开,先设疑;文中再通过回忆叙写原因进行照应。
C. 小说中“雪停了。
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从侧面预示着小瞎子在万念俱灰后又重新获得活着的支
撑。
D. 小说语言优美,有一种诗意苍凉的韵味。
文中反复对群山和雪野加以渲染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使小说具有诗化特点。
【小题2】
1. 小说的题目“命若琴弦”意蕴深远,请结合对此题目的理解分析小说的主题。
【小题3】
1. 本文最后两段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赏析。
[知识点]
其他小说,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史铁生(1950-2010),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
【小题1】D
【小题2】①人的命就像琴弦,拉紧,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②要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即使希望落空,也要好好活下去。
③人生有很多痛苦和磨难,要永怀美好的希望,并把希望一代一代向下传递。
【小题3】①情节前后照应,有助于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并使结构更加严密。
②“无所谓从哪几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强调了生命追求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升华了小说主题。
③把一老一小置身于广阔苍茫的山水天地之间,自然的浩瀚伟力与人的渺小脆弱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深远的思考。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思想内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错,文中的环境描写起到渲染烘托悲剧命运的作用,有这些描写文章更生动更具文学性。
没有的话也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及故事的发展,因此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故选D。
【小题2】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小说标题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首先要理解小说标题在文中的作用,小说标题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交代文章写作情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
然后考生结合文本内容联系标题的作用总结概括答案。
标题“命若琴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文本内容“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可得出:人的命就像琴弦,拉紧,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从“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
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
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
’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可得出:要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即使希望落空,也要好好活下去。
从“‘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
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
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得出人生有很多痛苦和磨难,要永怀美好的希望,并把希望一代一代向下传递。
【小题3】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小说结尾的意蕴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联系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
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
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
结尾两段照应前文“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
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
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
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攒动得显著。
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
庙院中衰草瑟瑟,蹿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有助于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并使结构更加严密。
最后一句“无所谓从哪几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强调了生命追求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升华了小说主题。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的描写把一老一小置身于广阔苍茫的山水天地之间,把人的渺小脆弱与自然的浩瀚伟力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深远的思考。
【强化训练】
一、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
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
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
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
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
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
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他不信,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老瞎子的心弦断了,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是空的。
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
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那意思就是说:目的本来没有,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
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张无字的白纸……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
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
老瞎子把他拖进一个山洞,他已无力反抗。
“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
“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
“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
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
”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
”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小题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便为整篇小说定下了悲凉的基调,让你感觉到一种直逼心底的生命的沉重与无奈。
B. 与老瞎子相比,小瞎子对世界和人生则有更多的憧憬和向往,青春的躁动在血液里奔腾跳跃,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瞎子的可爱和他的自不量力不切
实际。
C. 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
D. 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小题2】
1. 结合原文说说小说中的“药方”和“命若琴弦”各有什么含义。
【小题3】
1. 结合老瞎子的形象,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旨的认识。
[知识点]
史铁生(1950-2010),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重要词语含义
[答案]
【小题1】A
【小题2】“药方”喻指虚设的目标,希望,有如神和上帝,是生活的依托。
“命若琴弦”意为:生命就像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美好的目的,弹好就够了,即使希望落空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
【小题3】文中的老瞎子①努力进取,坚毅顽强;②技艺精湛,疼爱徒弟;③责任心强,传承大爱。
本文主旨:我们普通人也会像老瞎子那样遭遇意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危机面前我们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美好的愿望或目标,用这个希望和目标激励自己坚强活下去,即使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要给下一代树立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勇敢坚强地活下去。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不切实际”表达有误,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哪怕他身有残疾。
C项,“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表达错误;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悲凉,而是坚韧的毅力、对生命过程执着的追求和美好的期盼,是强烈的生存动力。
D项,“流毒深远”,于文无据。
故选A。
【小题2】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含义,要求考生能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词语的表现力。
做题时,首先要通读原文,然后文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药方”在小说中多次提起,它是放在琴槽中的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也是老瞎子的师父放在那里留给老瞎子的希望,同时也是老瞎子再次把它放到琴
槽中留给小瞎子的希望,它是一种虚设的目标,是一种既定的希望,是一种生活的寄托,是一种美好的遐想,展现出的是生命的情怀。
老瞎子的师父对老瞎子说,“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文中也说,“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可见,整个小说讲的就是人活着,总得有目标有希望,总得拉响生命的“琴弦”,否则,人就会丧失活下去的勇气,对于盲人是这样,对于正常人更是这样。
“命若琴弦”凸显出生命如同琴弦一般,拉紧便能够弹好,弹好了就已经够了,这里展现出的是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美好信念,突出的是一份美好的目的,人生便是如此,即使希望落空,但只要有活下去的勇气就可以了。
考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即可。
【小题3】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可以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去把握,也可以在事件中或与他人的对比衬托中把握。
概括小说主题,可以依据小说中人物、题目、情节、关键词句等综合归纳。
老瞎子是一个努力进取、坚毅顽强的人,在他得知自己被一个谎言骗了五十年之后,他终于明白了师父的用心,所以,老瞎子不但要坚强活下去,还要用这个谎言去“骗”小瞎子,这是对小瞎子的爱,也是传承大爱的方式;文中说,“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自己生命垂危,
还要去拯救徒弟,可见老瞎子是一个责任心强的人;文中还写到,“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这说明老瞎子的技艺相当精湛。
文章围绕“谎言”展开,先写老瞎子追逐谎言,去实现这个谎言;后来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直到他发现“一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这时他才发现了这是一个谎言,“他明白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他明白他师傅的用意,认同谎言;“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他传承谎言。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体现出人是大自然中渺小的一部分;从老瞎子的经历中可以懂得:生命的价值在于有所追求,无论是谁、什么命运,都要为希望而奋斗,也就是说生命的意义不在生命的结果,而在生命的过程。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二百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
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
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
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竞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
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
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
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
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
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
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
梦中,他似乎看到了那条河。
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
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
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
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
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
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
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
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二十三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
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
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三十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
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
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
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