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节气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赤道低气压带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赤道以南
赤道以北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纬线附近北对称
自30°纬线向南移
自30°纬线向北移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成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单圈环流
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3.三圈环流
地球自转使其偏:如果去除假设“地球不自转”,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考虑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如下图所示:
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4.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3.C 4.D
【解析】3.多风的天气有利于雾的消散。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故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风力较弱,C项正确。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光照较强,都有利于雾的消散,故排除A、B、D三项。
C.天津逐渐进入冬季D.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答案】1.C 2.B
【解析】1.图甲所示,依据纬度变化规律为自北向南纬度数减小,为北半球,则20°-30°之间出现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正确;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0°~10°盛行东北信风,排除A;10°~20°盛行东北信风,排除B;30°~40°盛行西南风,排除D;故选C。
②风带由气压带产生如果忘记风带风向,可通过气压带推理;
③风带的风向是指近地面风向。
高压低压相间插,一撇一捺向低压。
4.不同视角的三圈环流示意图
知识点2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地球公转使其移: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情况下,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如下图所示:
(1)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瓦胡岛阵性降水多发期间,控制该岛的大气环流是()
A.热带气旋B.西南季风C.盛行西风D.东北信风
【答案】3.D
【解析】3.结合材料可知,瓦胡岛阵性降水多发期间为夏季。瓦胡岛位于21°30′N,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该处位于东北信风带控制区,东北信风从海洋携带水汽在该岛屿受到地形的阻挡抬升形成降水,D正确;该地基本不受西南季风和盛行西风的影响,BC错误;结合材料“受岛屿内高大山地影响,夏季阵性降水多”可知该岛降水为地形雨,不属于气旋雨,A错误。故选D。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主要是对大陆西岸)
低纬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和
赤道低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主要看风向,从内陆吹来的性质干热,从海洋吹来的性质较湿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1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低,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气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7月份,亚欧大陆上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的气压中心印度(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北半球气压中心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原来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30°S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如图所示。
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上升气流,对应近地面的低气压带,可能为赤道低气压带或副极地低气压带。
下沉气流,对应近地面的高气压带,可能为极地高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的。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半球偏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个纬度,即“移动不同幅”。
(4)判断季节可参照副热带高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案例:
纬度30°~40°
冬季:盛行西风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地中海气候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冷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风带名称
位置
风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和
极地高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
中纬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和
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2023·重庆卷)美国夏威夷地区瓦胡岛(21°30'N,157°50'W)大范围连续性降水少,但受岛屿内高大山地影响,夏季阵性降水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图所示:
5.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①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下图。
②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丁;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
题型01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北半球各纬度区间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下沉气流D.30°~40°盛行西北风
2.自甲图至乙图,能正确反映的地理信息是()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
纬度10°-20°
冬季:信风带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考点1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近地面气压低,温度低近地面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近地面气压低;气流下沉,则近地面气压高。
第09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考点提取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023重庆卷,8题,3分,控制该岛的大气环流是,气压带风带分布
2023全国乙卷,37(2)题,8分,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022广东卷,9题,3分,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气压带风带分布
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
(2021·浙江1月卷)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1.C2.B
【解析】1.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乙为赤道低压带,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
2021全国甲卷,11题,4分,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的主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季风环流
2022浙江1月卷,27(1),2分,甲地冬季主导风向为,东亚季风环流
2021山东卷,14-15题,6分,北部沿海克拉香天气的出现的原因及出现时间段,南亚季风环流
世界气候及其影响
2024北京卷,14题,2分,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地理特征,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
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其中,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属于热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属于动力成因。
记忆要点:①根据气压带的中心纬度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的名称风带则识记低纬信风,中纬西风,高纬极地东风(风向也要识记);
2.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考点2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冷高压
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2.自甲图至乙图,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B正确,排除D;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代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排除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逐渐进入夏季,排除C;故选B。
题型02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知识点2
东亚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夏季风
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风
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南亚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夏季风
西南季风
高温多雨
4.该地位于北纬30°N—40°N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故D项正确。
考点二
知识点1
海陆的热力差异: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
结果: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命题趋势:近几年高考题重点考查大气环流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查方式有直接考查大气环流分布的各种变式图,更多考查方式是创设情境进行考查,以气候、大气环流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为背景资料,对大气环流分布、大气环流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考查。
考点一
知识点1
1.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024甘肃卷,18(1)(3)题,12分,描述图中岛屿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与推测环南极海域叶绿素水平变化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气候特征及成因
2023辽宁卷,18(1)(3)题,12分,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与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气候成因及特点
2023浙江1月卷,28(1)题,4分,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气候特征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