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
应用
摘要:为了解决城市水生态出现的问题,“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是改变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关技术的应用对城市建设有促进作用。

一方面可以明显提高城市抵抗雨洪的能力,降低城市内涝对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修复已经被工业发展破坏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引言
风景园林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对于城市生态功能发挥具有积极作用。

新时期,人们对于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及建设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依托海绵城市理论指导风景园林规划已经成为一种全新趋势,其能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实现水资源的高效控制和利用,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建设水平。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在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通过人工与自然的方式对径流进行合理控制,实现城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措施。

2014年,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提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优先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和科学结合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基于灰绿生态要素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渗、滞、蓄、净、用、排”,以应对极端降雨事件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以及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及其与风景园林规划的关联性
2.1建设要求
现阶段,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在实际应用中,为确保海绵城市理论方法应用的科学性,首先海绵城市最基本的能力在于实现城市地表水的高效处理,在城市集水、吸水、蓄水、净水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对城市既有的水系统进行维护,该维护过程应重视维护方式的科学性,使得城市水系统运行处于最佳状态。

其次海绵城市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其要求在关注城市水系统控制应用效果的基础上,保护城市的生态效益,即在新时期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应注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最后海绵城市的建设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在实际的规划建设中,其需要将城市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和园林工程结合在一起,从整体层面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升海绵城市的整体效益。

2.2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的关联性
风景园林规划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能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创造绿色、舒适的生活环境。

新时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规划城市风景园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

一方面,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其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风景园林规划阶段,系统使用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能实现城市水土环境的有效改善,这为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和使用提供了思想指导。

另一方面,海绵城市是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包含了较多的内容,风景园林本身是海绵城市中生态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据海绵城市相关原理进行风景园林规划,不仅能提升风景园林的规划质量,而且能提升海绵城市整体的建设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3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3.1道路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作用,比如园林内树木可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园林内植物可吸收
水分,平衡地下水位;园林内储水装置的设置,可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
利用率;营造美观的景观环境,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
求等。

基于此,在具体规划设计园林景观道路之际,应当考虑生态环保、节约资
源及实用性的需求。

首先,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能够对场地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
自然生态环境及周边环境,根据整体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合理地设计园林道路,以保证道路设置并不会破坏植物的分布,保证植物的密集性。

其次,需要客观地
分析道路建设是否会破坏自然环境,从低影响开发的角度出发,适当地调整道路
设计方案,以保证道路施工对自然生态的影响较小,促使植物能够持续健康地生长。

再次,为了保证园林景观具有较强的储水能力,还要选择透水性较强的材料,以保证所建设的道路透水性好,可使路面积水渗透到地下输送管道,集中储水。

最后,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在道路两侧设置座椅及垃圾桶,以供人们休憩
及处理垃圾。

3.2建设雨水花园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建设人工水体,将其作为雨水花园,
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循环再利用。

人工建设的雨水花园时城市景观
园林的一种,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生态景观进行欣赏,还可以再城市洪涝以及干
旱时期发挥出作用。

通常雨水花园主要是由乔灌木、草地、花卉以及人工水体等
组成,其中人工建设的水体,像是池塘可以对城市周围的雨水进行收集,然后通
过设计的管道将这些雨水输送到净化位置进行循环再利用,而菜地以及花卉则承
载着雨水吸收以及净化的功能。

首先,雨水降落或者流入草地和花卉中,其可以
对这些雨水进行吸收,同时雨水也可以在草地以及花卉种植的绿地渗透到地下,
对地下水进行补充。

另外,人工水体中的植物则可以对吸收水体中以及雨水中的
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避免水体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实现对雨水的净化作用。

人工水体中的水体在经过净化后,可以是实现对水资源的储存,然后利用管道系
统再去对绿化带进行灌溉,或者用于城市街道情况,可以进一步提升雨水资源的
利用效率,避免城市内涝灾害的形成。

针对这些内容,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人员在
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采用下沉或者倾斜道路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式,不仅可
以提升园林景观的层次性,也可以让雨水更好的汇集到水体中。

对于景观中植物的选择,要根据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尽量选择一些本土化、净化能力强、有观赏性的植物。

3.3城市内涝处理
新时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以城市的环境保护为根基,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风景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起到关键作用,新时期,出于城市内涝问题处理和环境保护需要,还可通过海绵城市理论指导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

首先规划人员应全方位地调查城市的自然环境状况,了解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区域的地质、水文、气候状况。

其次规划人员应深层次研究城市绿化植被的生物性能,熟悉这些植物的生长状况。

最后在考虑园林土地渗水能力、地下水情况的基础上,规划人员可系统化地进行园林建设面积、树木种植规划,并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做到风景园林与城市建筑物的协调,这样才能使得城市地表多余的积水通过园林渗透到地下,大大提升城市地面的渗水性,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结束语
风景园林规划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新时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能充分发挥风景园林吸水、蓄水、净水的能力,减少城市地表水,提升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

新时期,规划人员只有深刻认识海绵城市的基本原理,理清海绵城市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关联性,并深化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各个规划环节、要素中的应用,才能有效地提升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城市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畅.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2,45(11):103-104+197.
[2]陈炜林.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智能城市,2021,7(03):33-34.
[3]施雯雯.论“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与思考[J].现代园艺,2020,43(18):92-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