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2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彤管有炜.(yè) 邶.风(bèi) 垝.垣(wěi) 归荑.(tí)
B.踟蹰
..(chí zhú) 静女其姝.(shū) 尔卜尔筮.(shì) 城隅.(yú) C.载.(zǎi)笑载言静女其娈.(luán) 咥.(xì)其笑矣说怿.(yì)
D.隰.(xí)则有泮愆.期(qiān) 汤汤
..(shāng) 渐.(jiān)车帷裳
2、以下选项中两个短语
....全含
..通假字的一组是〔〕
A.爱而不见贻我彤管
B.匪女之为美夙兴夜寐
C.于嗟鸠兮犹可说也
D.士贰其行隰则有泮
3、以下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此时几乎万人空巷
....,大马路虽宽,也有人满为患之虞。

B.安居工程实施的消息传来,小羊圈的老住户弹冠相庆
....,这下他们能有新房住了。

C.新的班主任对我们的关怀无所不至
....,从学习到生活,到娱乐到处关怀着我们。

D.如果我们为了特别政绩而把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掩盖起来,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B.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入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

C.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两个学校的同学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会。

二.古诗文阅读,默写,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1分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①,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

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未尝有愠喜之色,惟遏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秫谷,可酿酒。

5、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 )
A.博学善属文属:通“嘱〞
B.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况:比
C.州郡觐谒觐:拜见
D.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反:通“返〞
6、比较以下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选出推断正确的一项(3分) ( )
①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②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以宋元嘉中卒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7、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任真自得〞的一组是〔3分〕〔〕
①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②征著作郎,不就
③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④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⑤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⑥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⑤⑥
8、以下对原文的表达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年少心怀高尚,博学多才,性情率真,乡里人都十分看重他。


B.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

C.陶渊明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D.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9、翻译下面句子〔9分〕
〔1〕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2〕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3〕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10、阅读乐府诗《长歌行》,完成〔1〕〔2〕两小题。

〔8分〕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①。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②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③徒伤悲。

【注释】①晞:晒干。

②焜:明亮的样子。

③老大:年老。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2分〕
〔2〕.比、兴是汉乐府诗常用的艺术技巧,请找出诗中的两个比兴句,分别分析它们的作用。

〔6分〕
11、任选3题,补写名句,每题2分,共6分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春望》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短歌行》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5〕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6〕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归园田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15分〕
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异常火爆,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老外〞已超过3000万人,有100多个国家,25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

不仅如此,一些欧美国家的大批“汉语〞爱好者,远涉重洋来“东方取经〞,来中国求学深造。

与此同时,为满足更多“老外〞学习汉语的需求,中国将在全球设立100所孔子学校。

正如曾经20次访问中国的泰国公主诗琳通所说:“汉语是很有魅力的语言。


然而,面对“老外〞对汉语的高涨热情,国人慢慢地冷淡了自己的母语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报纸、杂志、影视屏幕的“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戏〞到大同学、中同学、小同学暑期英语班的异常火爆、一枝独秀,已成为近年来司空见惯的现象。

翻开某些学者的专著、论文、学术报告,也不免错字频出,令人不忍卒读;而用中文写不好大学毕业论文的也大有人在。

这里只罗列几例:比如,笔者近读一位知名作家写的新书。

书中引用了一段毛主席语录,“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

一对照原文,短短一句话少了两个双引号,多了三个字。

大作家的学问做到这种份儿上,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又如,扬州一位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的同学,替邻居代写一份建房申请书。

岂料,一篇不够百字的文章,且不说词不达意,居然还有28个错别字。

再如,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方克平教授曾痛陈,他的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英译汉〞词汇贫乏,用词不准确的现象相当特别,“有些翻译过来的文章简直不像汉语〞。

更离奇的是,就连在央视做嘉宾解说的各别大教授也将“小篆〞
读作“小隶〞,让人笑掉大牙……大学者尚且如此,而学问不及他们的一般人的汉语水平又会怎样?真让人不得而知。

如此荒诞至极的“天下奇闻〞居然出现在“吃文字饭〞的“知识界〞当中,这不仅是“中华母语〞的不幸,更是教育界的悲伤。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而又神圣的语种之一,不仅展示着东方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魅力,还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踪迹和民族“记忆〞,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和传播载体。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将为更多的“老外〞所接受和运用。

而作为我们中国人,架起通往世界的桥梁,惟一凭借的是自身的文化优势。

如果连中国话都说不明白,连中国字都写不清楚,中国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毋庸讳言,如果今天我们漠视母语,不精通、不会用母语,不仅是一个缺乏个性特征的民族,还将是一个“愚蠢的民族〞。

即便我们在经济上取得高速发展,物质生活得到显然改善,而精神文化素养跟不上去,终究会在全球竞争中败下阵来,赔掉“老本〞,甚至输掉将来。

全球“汉语热〞的“盛世〞景象,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务之急是需要我们的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营造振兴“母语〞的氛围,积极投入到纯洁母语、规范使用母语的努力中去,为汉语迈向世界再创辉煌。

12、以下作为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异常火爆或国人“母语荒〞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学汉语的“老外〞超过3000万人。

100多个国家,25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而且一些欧美国家的大批“汉语〞爱好者,远涉重洋来“东方取经〞,来中国求学深造。

为满足更多“老外〞学习汉语的需求,中国将在全球设立100所孔子学校。

B. 学者的专著、论文、学术报告,报纸、杂志、影视屏幕,错别字层出不穷;央视做嘉宾解说的各别大教授也将“小篆〞读作“小隶〞,让人笑掉大牙,一般人更不必说。

C. 假期英语辅导班异常火爆、一枝独秀,而语文辅导班不见一个;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英译汉〞词汇贫乏,用词不准确相当特别,“有些翻译过来的文章简直不像汉语。


D. 曾经20次访问中国的泰国公主诗琳通说:“汉语是很有魅力的语言〞;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将为更多的“老外〞所接受和运用。

13、以下理解符合作者写作此文动机和目的的一项是〔3分〕〔〕
A. 保护展示东方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魅力、根植于中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世界上最古老语种之一的汉语。

B. 品味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踪迹和民族“记忆〞、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标志和传播载体的世界上最神圣语种之一的汉语。

C. 宣扬体现中国人民族个性特征、架起通往世界桥梁的唯一凭借的自身文化优势的汉语。

D. 呼吁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不能漠视、不精通、不会用母语,要纯洁母语,规范使用母语,为汉语迈向世界再创辉煌。

14、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老外〞对汉语的高涨热情,国人对母语的慢慢冷淡,说明汉语对外国人来讲是很有魅力的语言。

B. 全球“汉语热〞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给我们国人制造了压力又带来了动力。

C. 相形于国人的“母语荒〞,老外的“汉语热〞不仅使我们国家蒙受耻辱,更使我们中华民族遭受伤害;不仅昭示着我们“中华母语〞的不幸,更说明了我们教育界的悲伤。

D. 我们要大力营造振兴“母语〞的氛围,否则,我们就会失去自己的母语,甚至失去自己的精神文化支柱,而被外国人占领,从而失去在全球中的地位、资本、将来。

15、面对全球“汉语热〞与国人“汉语荒〞的现象,作为中同学的你有何感想?联系现实对如何振兴“母语〞提出你的建议。

〔6分〕
四.选考内容。

本部分分选考一和选考二,考生可从中选择一个作答。

〔16分〕选考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爱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拼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道:“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地步。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我们就去‘仿膳’,你小时侯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关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16、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2分〕
答:
17、“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试猜测母亲当时的内心活动。

〔5分〕
答:
18、简要分析文中“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6分〕
答:
19、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特别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纳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是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选考二:有用类文本阅读,人物采访
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呼唤着我。

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爱,慢慢地,这种喜爱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存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

〞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

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

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关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苦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

所以,我并不埋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历经苦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

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或许湿得厉害些。

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王洛宾: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

关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

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我是这样写的:“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

〞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20.第①节访谈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是
指。

〔2分〕
21、“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

〔2分〕.
22、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3分〕
23、对王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用脑袋开门、关门就是学武艺B.辉煌存在于继续不断的努力中
C.二十年不可能堆起喜马拉雅山D.广泛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成功
24、从全文看,王洛宾将一生奉献给民歌创作的原因很多,以下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青年时代喜爱音乐艺术并接受了专业训练 B.西北民歌的激烈吸引与创作冲动C.早年为去法国留学而开始关注西北民歌素材 D.挫折中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抚慰E.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它是民族语言的美化F.中年时代受到哈萨克谚语的启发G.从小就想在音乐创作中拥有辉煌
五.语言运用,12分
25、将以下的一则消息改为一句话新闻,字数在25字范围内:〔5分〕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百余名香港特区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

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先,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加强民族凝集力方面已经发挥并且将继续发挥着庞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

把它们作为法定的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为此委员们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国家的法定假日。

据介绍,在香港,这4个节日当天或翌日已都成为了法定假日。

26、请阅读冰心的一首小诗,仿照其形式,另选描写对象,编写句子。

〔7分〕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六、作文,60分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下面是一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年度人物名单以及相关颁奖词。

费俊龙聂海胜———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巡天遥看,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或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

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

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浮现华丽的奇迹……
李春燕———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垅里行医。

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青藏铁路建设者———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思念他们,思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
不仅是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感动你我的故事,你发现了吗?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