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的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的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21T14:53:34.86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作者:林春香
[导读] 本文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高中物理教材,运用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依据安德森的知识分类理论,对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模块进行了知识梳理,并梳理出具体物理知识对应的科学方法。
(福建省惠安崇武中学)
摘要:本文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高中物理教材,运用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依据安德森的知识分类理论,对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模块进行了知识梳理,并梳理出具体物理知识对应的科学方法。
之后把梳理出的物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在不同类型知识的背景下研究了其学习过程。
关键词:知识分类;策略;高中物理;概念;规律
研究背景: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要重点培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讨,调查等方法主动的、个性的学习,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起和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研究现状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体系, “知识”对应于陈述性知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技能”对应于程序性知识。
在这一分析框架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被界定为个体对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应用等刚性加工的能力。
由于刚性加工是以特定知识类型为对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实际上只包括三类:记忆事实性知识、理解概念性知识、应用程序性知识。
一、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特点
物理科学是由知识、观念、方法和实验组成的有机整体,而高中物理的知识内容是以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以及公式等)为主线组织起来的。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分为以下六大类:
(1)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习的直接对象,它包括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
(2)物理观念:是人对物质世界的根本认识。
(3)物理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手段,是知识与能力的桥梁。
(4)物理知识结构:是物理学习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组成形式和相互联系。
(5)物理应用:是形式利用物理知识对环境的作用。
(6)物理技能:是形式在物理学习中形成的个体经验,是一个符合客观法则的行动方式,它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
高中物理知识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知识的基础性。
高中物理教育是基础教育,高中物理学习内容多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
(2)内容叙述的概括性。
物理内容本身具有精细性,但由于学生水平的限制,高中物理内容的陈述还不能完全精细化、科学化。
有些内容还只能概括而言之。
(3)物理实验的演示性。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但高中阶段的实验不可能做到精密揭示物质世界,物理实验服务于教学,因而很大程度上具有演示性。
(4)物理问题的预设性。
高中阶段学生所遇到的物理问题大多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
不论例题还是实验,物理情境都具有预设性。
二、高中物理学科内容的特点反映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来,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陈述性知识是学习者直接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的知识,属于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3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陈述性知识被学习者掌握经历3个过程,即习得阶段、巩固阶段和迁移阶段。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每个阶段中,为了使学习者更有效的学习,分别制定与每个阶段学习也理机制相匹配的教学策略。
在习得阶段,学习者主要经历了注意与预期一激活原有知识一选择性知觉一新知识进入命题网络四个学习过程,在巩固阶段,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对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组实现的,在迁移阶段,学习者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寻找相关线索,在认知结构中提取出相关知识。
下面以教学案例解释如何运用三个阶段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导入环节中为了激起学生的注意和唤起学习的预期,采用注意策略和促进预期策略。
在习得阶段的激活原有知识过程可运用表象呈现策略,将言语信息转化成视觉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例如可以通过演示趣味实验或者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等。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习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使学生愿意学习和主动学习,也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