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_湖南红色旅游之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湘文化: 湖南红色旅游之魂
伍慧玲
(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
摘要: 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中的一种,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湖南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湖湘文化是湖南红色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精神品质资源。
湖南的红色旅游只有彰显湖湘文化特色, 才能提升其独有的旅游魅力。
关键词: 湖湘文化; 红色旅游; 品牌
中图分类号: G1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 949X( 2008) - 01- 0031- 0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新的载体。
旅游离不开文化, 只有与文化结合的旅游才能保持魅力长久不衰, 文化也离不开旅游, 只有紧紧抓住旅游这个新载体的文化才能彰显其独特的吸引力。
湖湘文化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 因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有着特殊的贡献。
三湘四水的灵性孕育了湖南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再结合湖湘文化营造的人文精神, 湖南红色旅游的湖湘特色魅力就会更放异彩。
1.湖南红色旅游得益湖湘文化的三大魅力决定人们旅游
的动机之一是慕名, 湖湘文化作为历史文
化精髓沉淀的产物, 早已名声远扬, 其精神魅力、人格魅力、社会魅力无疑都会增强湖南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1.1 湖南红色旅游得益湖湘文化的精神魅力
湖湘文化的精神魅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心忧天下, 这种精神的人格化表现即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生命态度, 勇于承担天下家国的重任, 不以一己私利为进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刘少奇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 把“心忧天下”的情怀和走出旧中国阴霾的奋斗实践紧密结合, 引领革命潮流, 从而使湖南成为了红色历史的经典; 二是百折不挠, 湖南人民历来能为追求理想而坚忍执著、义无反顾, 被人称为“吃得了苦、耐得了烦、霸得了蛮” 的“骡子脾气”,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为宪法流血第一人的宋教仁、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 他们身上淋漓
尽致地体现这种精神; 三是敢为人先,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及左宗棠等引进西方技术开办洋务、宋教仁与黄兴等革命推翻帝制、毛泽东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无不彰显湖湘文化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 四是兼容并蓄, 湖南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有两次大移民, 土著居民中的苗、瑶、侗及土家族与外来移民长期相处,本地民族强悍、刻苦的习性与移民所有的开拓精神与进取意识相互融合, 形成了顽强坚毅和灵性飘逸相结合的湖湘文化, 塑造出湖湘红色人物坚强柔韧的性格特征, 构成了湖南红色旅游重要的精神内涵。
1.2 湖南红色旅游得益湖湘文化的人格魅力
湖湘文化有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根本所在, 是湖湘人的气质、风气、价值观等, 湖湘文化造就了湖湘人将个人命运捆绑于国家命运的巍然正气。
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说: 湖湘文化中最有成就、最有特色之处就是在一千多年的湖湘文化历史上所涌现出的一代代知识群体, 由于他们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 勇于承担知识创新、社会道义的责任, 充分发挥了知识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故而成就为一代代卓有历史贡献的人才。
从楚文化的代表屈原开始, 到濂溪周氏( 敦颐) 、湖湘学派、王船山、魏源、郭嵩焘、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 湖湘文化及其载体湖南人都起到“开风气之先”或“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一批批湖湘志士经邦济世、匡扶社稷的作为, 更彰显湖湘文化的人格魅力。
尤其甲午战争以后, 民族危机深重, 湖湘子弟将这种文化风格贯穿到政体改造运动中, 在近代数次政治现代化运动中显示出了它那不同凡响的力度。
正是一批批湖湘人坚忍不拔、一身浩然正气, 极力谋求国家生存与百姓安宁, 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因此可以说湖湘文化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为历史感和献身精神, 使命感和创新精神, 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
1.3 湖南红色旅游得益湖湘文化的社会魅力
2007 年5 月份公布的《2007: 中国文化品牌报告》指出: 在58 个全国文化品牌中, “湘字号”品牌有17 个, 高居全国第一, 其中包括“湖南卫视”、“长沙歌厅现象”、“星沙湘绣城”等,
超过了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是当代湖湘文化散发的魅力。
文化
收稿日期: 2007- 12- 22
作者简介: 伍慧玲( 1972- ) , 女, 湖南新化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31
2008 年1 月湘潮
是一个民族根之所系, 脉之所维。
千百年来湖南人民共同创造的湖湘文化是精神财富, 在这种文化精神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博于学问、睿于明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人文传统, 还有在理学、实学、文学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丰硕成果。
当代湖湘文化的社会影响和社会魅力扩大了湖南的知名度, 近现代湖湘文化是当代湖湘文化的母体和根基, 当代湖湘文化的成绩更加衬托了近现代湖湘文化的先驱作用。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 他一生勤政好学, 谋国之忠, 知人之明, 无人能出其右, 湖湘文化锻造出来的湖湘人正直、磊落, 当中国近代革命处于梁启超所说的“不有行者, 无以图将来; 不有死者, 无以召后起”的关键时刻, 湖南人谭嗣同沿着历史的选择, 头颅一掷, 义薄云天! 这种带有悲剧色彩的敢死精神的社会影响力不可忽视! 湖湘文化因湖湘人而扩展社会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提升了湖南红色人物的价值, 也为湖南红色旅游提高知名度奠定了基础。
2.湖湘文化增强湖南红色旅游的品牌效应红色旅游是指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
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 内涵丰富, 真实直观, 具有独特精神价值。
2.1 湖湘文化精神凸显湖南红色旅游的独特性人们说起
湖南的红色旅游, 首先就会想到湖南这片土地
所出现的优秀人物和与之相联系的历史事迹及其所留下的遗址、遗物, 吸引人们踏上红色之旅的正是湖湘大地的神奇特质以及湖湘文化的深刻意韵。
在湖湘土地上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突出表征, 它能够吸引游客参观游览、缅怀先烈的革命精神, 达到放松身心、提升精神境界又享受湖湘特色风情的神奇功效。
湖湘红色人物带有一定的传奇性, 尤其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 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罗荣桓、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粟裕、黄克诚、谭政等) 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独树一帜。
这支神奇的革命队伍, 这些革命家的成长足迹和成长经历充满浓郁的湖湘传统和文化熏陶, 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电视湘军拍摄的《恰同学少年》, 再现毛泽东、蔡和森等湖湘青年在湖南一师求学知识和探讨革命的历程, 引来了国民对于这块红色圣地的景仰和崇拜之情, 从而掀起一股新的“红流”。
这是湖湘文化和湖湘的独特力量。
2.2 湖湘文化特色增强湖南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文化是旅
游业的灵魂, 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是旅
游地吸引力的渊薮。
旅游的实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的差异使得旅游者能够对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思考。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 目前一半以上的国际游客是为了参观有关文化遗迹或文化娱乐与艺术欣赏而来, 最受欢迎的文化吸引物是历史纪念地。
对17 种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潜力调查也表明, 其中人文考古物旅游居于榜首( 约占75%) 。
湖南的人文景观以及湘籍革命家群体的活动故址和革命纪念地旅游资源在全
32国占绝对优势。
这些丰富深刻的史料史迹是湖湘大地孕育和培植的, 因留下湖湘地理与人文印记而独具特色。
湖南红色旅游的纪念物与纪念地以及湖湘人物所承载的湖湘文化特色, 是湖南红色旅游中一种垄断性、无法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是湖南红色旅游吸引力的源泉。
例如, 毛泽东- - 响铛铛的名字, 即使是走下神坛, 其文韬武略依旧独步中华上下五千年。
贺
龙- - 两把菜刀闹革命; 彭德怀- - 上万言书这些人物身上都流着湖湘血液, 践行着湖湘精神, 有着湖湘文化的光荣传统, 他们的史迹和故居是湖南红色旅游的品牌产品, 对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2.3 湖湘红色精神扩大湖南红色旅游的影响
红色, 象征着革命, 象征着变革, 是对一切美好事业的追求, 是人类文明走向新征程的曙光。
红色旅游的所在地都凝聚着一种精神, 湖南红色圣地凝聚了湖湘人民在各个历史阶段, 为了不断追求进步解放, 推动社会变革,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 “党和人民骆驼”的任弼时, “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徐特立,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 “对党忠诚,对敌斗争狠”的贺龙, 莫不体现出卓厉敢死、勇承使命的湖湘精神。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继承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引领革命潮流, 播种红色圣地, 展现了一部近现代史画卷, 凸现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红色精神。
湖湘红色人物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 在中国革命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许多游客来湖南进行红色旅游就会追究这种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精神。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这副对联虽然过于狂放, 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湖南人及湖湘文化对近世中国所担当的崇高责任和产生的影响力。
在现在的农村, 很多人家还在堂屋张贴毛主席像; 在城市, 不少司机朋友把印有毛主席头像的平安符悬挂在车内, 对此, 我们似乎不能简单视之为个人崇拜或伟人神化, 因为这其实是一种红色精神的影响, 它浸染在寻常百姓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当中, 它渗透进了百姓的常规思维和生活习惯。
3.弘扬湖湘文化打造湖南红色旅游的特色品牌湖南红色
旅游的魅力之一来自于湖湘文化, 因此要发展
湖南红色旅游, 提升湖南红色旅游地位, 必须凸显湖湘文化功能, 打造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湖南红色旅游品牌。
3.1 着力开发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为红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比较典型的红色旅游项目有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乌石彭德怀故居; 长沙宁乡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望城雷锋纪念馆、浏阳秋收起义旧址; 株洲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纪念地、红军标语楼/岳阳平江起义旧址、任弼时故居; 张家界贺龙故居等景点。
目前湖南各处红色旅游的开发以单一的观光旅游为主, 大多是以故居、纪念馆、塑像的形式, 因此各红色景区在外在形式上一个模样, 除了说的不同, 看到的却是大同小异, 不能给游人不同的视觉冲击, 也使得游玩了一处红色景区就不愿再去其他地方了, 造成吸引力相对较小的红色景区的闲置。
当前的主
伍慧玲> > > 湖湘文化: 湖南红色旅游之魂
要任务是将红色旅游资源抽象的文化内涵用具体的物化产品或动态过程加以外化, 为旅游者所欣赏、感受。
湘潭韶山、宁乡花明楼、湘潭乌石等景点是领袖故里红色旅游项目, 这
些地方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刘少奇和彭德怀的家乡, 是极具盛名的革命纪念地, 湖湘文化在他们身上有深刻体现, 这些伟人的特殊气质与风采, 是与其故里的特色地域与文化特质相连的, 奠定了他们成功的基础。
因此领袖故里的环境和氛围与整体布局要突出湖湘文化特征。
毛泽东酷爱中国古籍, 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又善于把握新潮流、勇于创新, 因此其环境和氛围应突出幽深、雄威、静谧、和谐等特点; 刘少奇
同志露而不显, 更加擅长经济建设, 其环境和氛围应体现经营的细致、优美、开阔的特色; 一代名将彭德怀坚定、果断, 其环境和氛围应体现坚毅、顽强、豪勇的风采。
这种自然环境特色形成优势互补的伟人故里游, 会给人思索无限、回味无穷、印象深刻。
旅游开发要充分挖掘和整理这些资料, 不断丰富领袖形象、突出领袖特点。
旅游活动同样可以就地取材, 设想一下: 夏天, 夜幕降临, 在毛泽东故居, 搬起乡村小竹凳坐在门前的开阔地方, 聆听一位老爷爷摇着大团蒲扇讲毛泽东小时候放牛、上学、对父亲叛逆等故事, 会是一种怎样的回忆和乐趣。
3.2 着力打造湖湘文化精神的湖南红色旅游品牌湖南有
得天独厚的知名文化- - 湖湘文化, 它是长期以来
在现今湖南境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文化, 具有独特
个性。
湖湘文化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成长的沃土, 湖湘文化精神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革命精神的载体。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身上体现了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 关注政治、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批判继承、兼容并包的创新精神; 卓厉敢死、勇承使命的献身精神。
这些精神是湖湘
文化孕育的湖湘精神。
因此, 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要挖掘这种文化精神, 让游客一踏入湖湘大地就能够感受这种精神的影响和熏陶, 能够感受这种精神的震撼力。
文化在旅游开发中不但地位重要, 而且运用领域十分广阔, 在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旅游促销, 甚至在旅游交通和旅游购物中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浏阳河酒因一曲《浏阳河》的知名度而家喻户晓, 足见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也提供了一个厚重文化如何轻松表达的实例。
因此, 只有将旅游规划和开发建设根植于文化的土壤之中, 牢牢把握旅游的文化内涵, 才能开拓视野、把握文脉、发掘深度、创新品牌, 开发的旅游产品才能蕴涵湖湘文化精神, 才能提高红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广泛发掘本土文化资源, 民族民间文化、原生态文化、古民居文化都体现出地域特色, 体现出民族精神, 这种体现民族精神的旅游产品才是特色品牌。
3.3 大力开发有湖湘特色的旅游副产品旅游副产品有旅
游纪念品、旅游美食、旅游购物等, 游客
对红色旅游的回味和记忆更多的是来源于享受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和保存具有品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红色旅游纪念品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商品, 除伟人像章、纪念章外, 各红色基地可以依据景区、景点的特色开发和生产自己的品牌纪念品。
例如: 韶山可以开发故居风景明信片、草鞋斗笠蓑衣、竹瓢竹笔砚、还有“一旦柴”式的缩微故居等产品; 花明楼有桃花园
式的田园风光, 可以开拓出扁担锄头犁耙等农用缩微工具, 还有原生态农耕明信片等。
努力挖掘和思考, 其实里面蕴藏无限商机。
有人比喻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这张名片有极高的收藏与鉴赏价值, 如杭州王星记的扇、苏州的双面绣、福州的寿山石、洛阳图库的唐三彩、西安图库的铜车马等等。
湖南“一旦柴”式的伟人故居完全能够成为湖南红色旅游的名片! 精美的盛茶水竹筒、闪闪的红星纪念章、悠悠情思的红军草帽等都具有开发价值。
还有, 湖南自古有“湖广熟,天下足” 的说法, 美食、购物旅游资源丰富, 地方特产丰盛, 整合这些特
色资源, 结合红色旅游的特点, 可以开拓出南瓜饼、红薯米、荞麦粑等红军粮系列红色旅游商品, 臭豆腐、红烧肉、毛家菜、毛家酒等一系列的湖南红色旅游饮食等。
这些产品迎合当今源于自然的健康生态产品要求, 丰富了湖南红色旅游的内容, 又能凸显湖南红色旅游的湖湘特质。
3.4 培育具有深厚湖湘文化基础的旅游人才红色旅游展
示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事、物, 如果对这
一段历史没有很深的了解, 就无法让游客完整地认识到红色旅游的意义。
红色旅游景点不同于自然景点,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导游员的讲解至关重要。
目前湖南各红色旅游点的导游员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并没有很深的研究, 对景点的介绍停留在背诵导游辞的阶段, 无法满足游客了解更多、更深的要求。
导游员还需要有诸如唱湖南伟人唱的革命歌曲、模仿他们的声音和语言, 生动展示他们独有的革命活动等, 如果导游具有这些方面的能力, 其效果将是非常不同的。
目前湖南各红色旅游点的导游员对伟人经历、特殊历史阶段理解不够深刻, 高素质、高水平的导游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当然, 培育深谙湖湘特质的红色旅游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导游外, 还要培养和造就其他方面的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 如需要具备理解和把握湖湘饮食、娱乐、购物等方面特色能力的人才, 还需要精通湖湘文化的其他旅游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智能.试论湖湘文化与湖南旅游之关系[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11).
[2] 李建华,杨利辉.试论湖湘文化对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长沙大学学报,2004(9).
[3] 万里.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2004(3).
[4] 刘宏燕.文化旅游极其相关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5)增刊.
[6] 杨荣彬.革命纪念馆与红色旅游[N].中国旅游报, 2005.3.14.
[7] 钟建辉.文化与旅游联姻[J].云南观察,2005(9).
[8] 朱有志,刘云波等.当代湖湘文化应该实现10 大转换[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李明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