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轻型卒中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血脂水平比较(x±s,mmol/L)
2.3不良反应:两组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n(%)]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作为心内科常见病症,具有病情重、进展迅速等特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该病的发病机理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心肌细胞供氧、供血严重不足。

药物治疗该病的原则在于改善心肌代谢,扩张冠状动脉。

曲美他嗪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西药,但临床实践结果显示[4],单一西药治疗的效果不理想,中西医结合是首选方式。

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痛”“胸痹”范畴,治疗应以“理气化痰、益气活血”为主[5]。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一种以川芎嗪和丹参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川芎嗪具有促进脂类代谢的作用,活血化瘀,降脂;丹参则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机体炎症反应。

二者共同发挥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的功效。

本文对诊治的冠
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曲美他嗪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分
析应用效果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本文中,联合治疗治疗7d后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心绞痛发
作次数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曲美他嗪单药治疗。

此外,联合
治疗治疗后的TG、TC和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升
高,表明联合治疗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分析其中的原因,曲美
他嗪作为抗心肌缺血药物,通过增加氧利用率,保护心肌细胞。


参川芎嗪注射液降低了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

二者发挥协
同作用机制,从而有利于血脂改善[6]。

治疗安全性方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并未增加治疗风险,符合临床用药标准。

综上所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
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血脂水平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王阶,熊兴江,邢雁伟,等.冠心病血瘀证标准规范、生物学基础及循证评价-基于病证结合的“证候”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8):1-6.
[2]李静,宋莉丽.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临
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2):505-508.
[3]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4]肖福龙,宫丽鸿.中西医结合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MDA和SOD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8):1900-1902.
[5]王阶,陈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
志,2018,59(5):447-450.
[6]李世良.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10):92-93.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轻型卒中临床研究
黄四春张忠胜(清远市人民医院清远518000)
摘要: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轻型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发病24h内的120例急性非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单发豆纹动脉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组(为治疗组,入组60例,完成试验56
例)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组(为对照组,入组60例,完成试验57例)。

采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0d后复评NIHSS,1个月时mRS评分,了解1个月的治疗效果、短期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1周后复查前述指标,观察出血性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

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0d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个月后进行两组mRS评分比较,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组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急性非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单发豆纹动脉梗塞,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

关键词:轻型卒中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非大脑中动脉狭窄单发豆纹动脉梗塞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0)07-0024-02
轻微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对轻型的卒中(TIA)患者来说,在90d以内,再发生卒中的风险是10%~20%左右,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48h可再发卒中事件。

我国学者实施的CHANCE[1-3],在对轻型卒中、暂时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对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和疗效,得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TIA)中的优势。

最近针对CHANCE研究的亚组分析[4]显示,梗塞灶模式不同对双抗治疗的获益是不同的,多发脑梗塞较单发脑梗塞相比,前者获益更大;单发梗塞灶患者获益较小。

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选择性抑制游离和血栓相关性凝血酶。

其单独或者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性已经得到证明,然而临床获益仍然存在争议[5-7]。

基于上述双抗治疗对轻型卒中的优势,及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塞的安全性和可能的优点,本次研究开展了临床开放、随机试验,通过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阿加曲班+阿司匹
林,对于急性非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单发豆纹动脉梗塞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连续纳入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非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单发豆纹动脉梗塞患者120例。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TIA以及急性脑梗死(满足发病24h内入院,MRI检查DWI成像提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急性梗塞灶,NIHSS评分0~4分),MRA提示梗塞灶的供血大脑中动脉不存在狭窄;②住院期间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即NIHSS评分增加2分或者更多,排除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非脑血管原因。

排除标准:①具有明确的栓塞源(比如房颤、最近心肌梗塞、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梗塞灶同侧颈内动脉狭窄等);②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的血管病变(比如夹层、动脉炎和烟雾病)。

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签署知情同意书。

组别例数TG TC HDL-C LDL-C
对照组治疗组t P 56
56
2.37±0.56
1.72±0.38
7.187
0.000
6.38±1.28
5.42±1.20
4.095
0.000
1.26±0.36
1.62±0.41
4.938
0.000
3.62±0.31
3.02±0.26
11.097
0.000
组别例数皮疹眩晕头痛心悸总发生率
对照组治疗组
χ2 P 56
56
1(1.76)
1(1.76)
1(1.76)
0(0.00)
1(1.76)
0(0.00)
0(0.00)
1(1.76)
3(5.28)
2(3.52)
0.209
0.647
1.2治疗方法:将2010年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作为依据,对两组均进行降脂、改善循环等治疗,针对性处理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对血糖、血压合理控制,并引导合理进行康复训练。

两组在此基础上行不同方法治疗。

治疗组(阿加曲班+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加曲班(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60mg/d,适当加入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持续泵入24h,持续48h;在48h之后,每天早上、晚上各1次,10mg/次,适当加入生理盐水稀释3h泵入,共持续5d;完成抗凝之后,给予75m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给药方式:口服,1次/d,一直到出院(在21d之后改为单一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首剂用100mg阿司匹林、3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给药方式:口服,第二天给予75m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给药方式:口服,1次/d,继续治疗到出院(21d后改成单一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1.3疗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10d后使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治疗1个月使用改良Rankin(mRS)评分,对短期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1.4安全性评价:入院24h内完善MRI检查,2h内完善凝血系列、血尿便常规、肝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等检查(在对治疗组监测时,应根据说明书定时对凝血进行监测),在治疗7d后使用颅脑影像学头颅CT复查,并对以上指标进行复查,重点关注颅内是否发生消化道、颅内等部位出血。

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或者神经系统体征较前变化,随时复查MR 或者CT;统计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基线资料:本次共纳入120例,纳入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6月,整个过程中完成治疗113例,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组56例,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57例。

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差异小,P>0.05,存在可比性。

见表1。

表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统计有效性
2.2.1AIS(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情况:统计两组治疗前的NIHSS 评分,治疗组(1.84±1.08)分,对照组(1.87±1.06)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0d时,两者相比,NIHSS评分仍然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2。

1个月后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表2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0d后NIS\HSS评分比较(x±s,分)
表31个月后两组mRS评分比较(x±s,分)
2.2.2安全性分析:两组治疗前,经心电图等检查得出,没有见到房颤改变,经颅脑影像学检查得出将出血排除,并进行肝功能、血尿、便常规化验没有见到异常,在治疗10d后,对以上指标进行复查,两组均无明显变化,复查颅脑CT或MRI未见明显出血改变。

两组均有1例入院当日出现消化道出血,经过停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启用止酸护胃等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3讨论
早在1997年,日本学者针对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初步证实阿加曲班治疗效果[5]。

2016年有回顾性观察研究[6]使用日本的诊断程序组合数据库,纳入2010年7月1日—2012年3月31日共计2289例住院患者。

研究显示:阿加曲班是安全的,但是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结局没有额外获益。

2018年我国学者进行研究[7],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5年天津协和医疗中心的14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

该研究显示,两组均没有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亚组分析显示:对轻型卒中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的疗效可能低于高剂量阿司匹林。

与以上研究类似,本研究证实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是安全的,不增加脑出血等事件;与既往研究结论不同的是,本研究显示,轻型卒中治疗,阿司匹林联合阿加曲班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我们的研究能得出与以前研究不同的结论,分析认为可能由于病例选择的不同,比如上述天津协和医疗中心的研究[6],虽然针对急性轻型卒中,但是急性脑梗塞的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穿支型等)并没有应用到数据分析中。

本研究结果提示,阿司匹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非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单发豆纹动脉梗塞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由于本研究样本含量较少,而且是亚组分析,结论尚需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Kleindorfer D,Panagos P,Pancioli A,et al.Incidence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Stroke,2005,36:720-723.
[2]Lovett JK,Coull AJ,Rothwell PM.Early risk of recurrence by subtype of ischemic stroke in population-based incidence studies[J]. Neurology,2004,62:569-573.
[3]Wang Y,Wang Y,Zhao X,et al.Clopidogrel with aspirin in a-cute mino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N Engl J Med,2013,369(1):11-19.
[4]Jing J,Meng X,Zhao X,et al.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Minor Stroke With Different Infarc-tion Patterns: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CHANC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 Neurol,2018,75(6):711-719.
[5]Kobayashi S,Tazaki Y.Effect of the thrombin inhibitor arga-troban in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J].Semin Thromb Hemost,1997,23:531-534.
[6]Wada T,Yasunaga H,Horiguchi H,et al.Outcomes of Arga-troba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therothrombotic Stroke:Obser vational Nationwide Study in Japan[J].Stroke,2016,47(2):471-476.
[7]Chen L,Cao S,Yang J.Argatroban plus aspirin versus aspiri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Neurol Res,2018,40(10):862-867.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P
年龄(year)
发病到入院时间(h)男性[n(%)]
高血压[n(%)]
糖尿病[n(%)]
心脏病[n(%)]
吸烟[n(%)]
饮酒[n(%)]
治疗前NIHHS评分59.19±10.83
11.18±11.67
35(72.9)
27(58.3)
16(33.3)
7(22.6)
31(64.5)
21(57.4)
1.84±1.08
59.13±12.01
12.758±10.89
38(81.0)
30(64.0)
16(33.3)
7(22.6)
27(57.5)
21(44.7)
1.87±1.06
0.982
0.491
0.737
0.605
0.786
0.749
0.306
0.325
0.659
组别10d时NIHSS评分
治疗组对照组t P 2.3±0.95
3.20±1.75
3.501
0.001
组别1个月时mRS评分
治疗组
对照组
t
P
1.3±1.16
1.9±1.66
2.295
0.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