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媒体应对原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编:周蕾
学子论文选登 NEWS WORLD
迟钝、坐失良机。 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
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全媒体”的时代。 在传统上认为,在事发 24 小时内发布权 威 消 息 主 导 舆 论 是 平 息 事 件 的 关 键 ,即 “黄金 24 小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突 发事件发生后常常能在网络上快速传播 开来,并形成强大的舆论。针对这一现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黄金 24 小时 法 则 ”,提 醒 各 级 政 府 管 理 部 门 :在 全 媒 体时代,政府管理部门也要提升危机处理 的反应速度。因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 府如果没有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提供事 件的真实信息,主流媒体不及时公布真 相,就可能谣言四起,形成错误的舆论场, 对社会稳定、突发事件的及时正确处理及 群众对事件的认识,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 影响。所以,政府新闻发言人必须要在第 一时间告知媒体和公众事情的真相,政府 部门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时消除公众心中 由于信息不足而产生的疑虑。
152
记者必须从多思维角度报道新闻、表达社 会心声。□
参考文献 ①车永波,《全媒体探索:全新的媒体 传播方式》[J].《新闻战线》,2010(3):79 ②范文霈、崔晓慧,《网络学习环境 下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电 化教育研究》,2008(5):33 ③Robert Ennis,“Critical Thinking:A Streamlined Conception,”Teaching Philosophy,vol.14(1991),NO. 1,P6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院 2011 级新闻与传播硕士)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 突发事件 媒体应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全球 化进程逐步加深,突发事件成为我国政府 需要面临的问题。在突发事件来临之时,政 府相关部门进行新闻发布便成为处理突发 事件中关键的一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推 行和实施对于国家政府的形象传播以及危
. 机A管ll理有R着i重g要ht的s现实R意es义e。r目v前e,d我.国政
府对于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存在着诸多不 足,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
2007年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 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定义是“突 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 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
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 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突发 性。2、多重性。突发事件具有多重性即过 程的不确定性,时间的紧迫性,后果的威 胁性。3、连锁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同 其他事件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若是处 理不当,可能会使一个小小的突发事件引 发一个大的社会性的突发事件,从而产生 连锁性负面效应。4、紧急性。突发事件因 其事关安危,破坏性强,问题极端严重,在 处理时间上具有不可怠慢的紧迫性。突发 事件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其容易成为社会 和媒体关注的热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对
其的处理方式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公信 力。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 通桥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权威、全 面地发布信息,有助于公众了解事件的真 相,避免传言和谣言的扩散,进而拥护、支 持和配合政府处置突发事件;有利于政府 把握舆论导向,稳定局势,避免因事件没 有妥善处置,引发新的“传播危机”。
二、新闻发言人媒体应对原则
1、第一时间原则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发布 信息,可以抢占舆论先机,掌握舆论的主 动权。第一时间原则要求政府在突发事件 发生后,要迅速出击,先发制人,切忌反应
闻的客观性,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公正性 和深刻性。
2、培养新闻记者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记者选择新闻、 报道新闻,考虑受众心理,思考新闻价值, 预见事件结果,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将 注意力集中于当下问题,寻找相关信息等 都是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这有助于新闻记 者对问题的深刻认知,并进行更好的报 道。同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要从新闻记 者与受众的互动中得来。 3、注重对新闻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 培养 新闻专业学生是“准记者”,对其批 判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在
开设的课程中植入批判性思维,同时开设 专业课程,并就新闻专业中如何应用批判 性思维做出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就把这种思想浸入新闻理念,才能在以后 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对批判性思维有理性 的认识和良好的运用。
结语
全媒体时代,一些新闻记者并没真正 了解全媒体的特点以及它的媒介生态环 境,也没有了解自己在这个时代所具备的 能力,以及这种环境下可以做什么,不可 以做什么。这实际就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 问题。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新闻记 者独立精神的培养,在全媒体时代仍会有 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新闻报道,新闻
NEWS WORLD 学子论文选登
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媒体应对原则
○孙 榕
【摘 要】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近些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危机新闻发布制度逐步完善。但是从以渤海湾漏油事 件、“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代表的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也暴露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在应对危机、发布新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 题。在全媒体时代,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急需学会如何与媒体沟通,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更是需要提升应对技巧。
2、人文关怀原则
. All在突R发i事gh件t的s新R闻e发s布e会rv上e,d有.些新
闻发言人一开始就陈述事件的情况,进展 如何,政府是如何迅速的采取措施,但往 往忽略了这时公众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 最需要的是情感沟通,心灵交流,而不是 “汇报式”的陈述。因为在突发事件中人 们受到伤害,情绪会很激动,感到愤怒,作 为政府的代表—— —新闻发言人需要了解 他们的恐惧、伤心和愤怒,从情感上赢得 他们的信任。如果一上来就陈述对事件的 看法,即使观点正确、措施及时也不一定 能得到他们的认同。
在任何重大的突发性事故发生以后, 首先是关注人的伤亡,对遇难者家属表示 慰问,这是政府首先应有的人文态度,也 是与群众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契机。如果 没有人文主义情怀,不以“以人为本”的 思想为出发点,新闻发布活动不但不成 功,新闻发言人也很难和群众、记者产生 精神共鸣,产生交流。
学子论文选登 NEWS WORLD
迟钝、坐失良机。 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
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全媒体”的时代。 在传统上认为,在事发 24 小时内发布权 威 消 息 主 导 舆 论 是 平 息 事 件 的 关 键 ,即 “黄金 24 小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突 发事件发生后常常能在网络上快速传播 开来,并形成强大的舆论。针对这一现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黄金 24 小时 法 则 ”,提 醒 各 级 政 府 管 理 部 门 :在 全 媒 体时代,政府管理部门也要提升危机处理 的反应速度。因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 府如果没有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提供事 件的真实信息,主流媒体不及时公布真 相,就可能谣言四起,形成错误的舆论场, 对社会稳定、突发事件的及时正确处理及 群众对事件的认识,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 影响。所以,政府新闻发言人必须要在第 一时间告知媒体和公众事情的真相,政府 部门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时消除公众心中 由于信息不足而产生的疑虑。
152
记者必须从多思维角度报道新闻、表达社 会心声。□
参考文献 ①车永波,《全媒体探索:全新的媒体 传播方式》[J].《新闻战线》,2010(3):79 ②范文霈、崔晓慧,《网络学习环境 下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电 化教育研究》,2008(5):33 ③Robert Ennis,“Critical Thinking:A Streamlined Conception,”Teaching Philosophy,vol.14(1991),NO. 1,P6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院 2011 级新闻与传播硕士)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 突发事件 媒体应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全球 化进程逐步加深,突发事件成为我国政府 需要面临的问题。在突发事件来临之时,政 府相关部门进行新闻发布便成为处理突发 事件中关键的一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推 行和实施对于国家政府的形象传播以及危
. 机A管ll理有R着i重g要ht的s现实R意es义e。r目v前e,d我.国政
府对于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存在着诸多不 足,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突发事件的界定
2007年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 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定义是“突 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 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
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 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突发 性。2、多重性。突发事件具有多重性即过 程的不确定性,时间的紧迫性,后果的威 胁性。3、连锁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同 其他事件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若是处 理不当,可能会使一个小小的突发事件引 发一个大的社会性的突发事件,从而产生 连锁性负面效应。4、紧急性。突发事件因 其事关安危,破坏性强,问题极端严重,在 处理时间上具有不可怠慢的紧迫性。突发 事件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其容易成为社会 和媒体关注的热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对
其的处理方式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公信 力。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 通桥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权威、全 面地发布信息,有助于公众了解事件的真 相,避免传言和谣言的扩散,进而拥护、支 持和配合政府处置突发事件;有利于政府 把握舆论导向,稳定局势,避免因事件没 有妥善处置,引发新的“传播危机”。
二、新闻发言人媒体应对原则
1、第一时间原则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发布 信息,可以抢占舆论先机,掌握舆论的主 动权。第一时间原则要求政府在突发事件 发生后,要迅速出击,先发制人,切忌反应
闻的客观性,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公正性 和深刻性。
2、培养新闻记者独立思考能力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记者选择新闻、 报道新闻,考虑受众心理,思考新闻价值, 预见事件结果,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将 注意力集中于当下问题,寻找相关信息等 都是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这有助于新闻记 者对问题的深刻认知,并进行更好的报 道。同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要从新闻记 者与受众的互动中得来。 3、注重对新闻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 培养 新闻专业学生是“准记者”,对其批 判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在
开设的课程中植入批判性思维,同时开设 专业课程,并就新闻专业中如何应用批判 性思维做出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就把这种思想浸入新闻理念,才能在以后 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对批判性思维有理性 的认识和良好的运用。
结语
全媒体时代,一些新闻记者并没真正 了解全媒体的特点以及它的媒介生态环 境,也没有了解自己在这个时代所具备的 能力,以及这种环境下可以做什么,不可 以做什么。这实际就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 问题。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新闻记 者独立精神的培养,在全媒体时代仍会有 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新闻报道,新闻
NEWS WORLD 学子论文选登
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媒体应对原则
○孙 榕
【摘 要】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近些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危机新闻发布制度逐步完善。但是从以渤海湾漏油事 件、“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代表的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也暴露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在应对危机、发布新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 题。在全媒体时代,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急需学会如何与媒体沟通,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更是需要提升应对技巧。
2、人文关怀原则
. All在突R发i事gh件t的s新R闻e发s布e会rv上e,d有.些新
闻发言人一开始就陈述事件的情况,进展 如何,政府是如何迅速的采取措施,但往 往忽略了这时公众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 最需要的是情感沟通,心灵交流,而不是 “汇报式”的陈述。因为在突发事件中人 们受到伤害,情绪会很激动,感到愤怒,作 为政府的代表—— —新闻发言人需要了解 他们的恐惧、伤心和愤怒,从情感上赢得 他们的信任。如果一上来就陈述对事件的 看法,即使观点正确、措施及时也不一定 能得到他们的认同。
在任何重大的突发性事故发生以后, 首先是关注人的伤亡,对遇难者家属表示 慰问,这是政府首先应有的人文态度,也 是与群众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契机。如果 没有人文主义情怀,不以“以人为本”的 思想为出发点,新闻发布活动不但不成 功,新闻发言人也很难和群众、记者产生 精神共鸣,产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