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题】陈与义《观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此诗写于1130年夏,抗金形势略有好转。
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
洗甲兵: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明诗人的处境,因国破家亡而颠沛流离,寓居异乡。
B.第四句“送”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词句明净,意蕴丰富。
C.诗歌渲染了用来时和雨后的气势,视听结合,描绘山中暴雨壮阔之景。
D.尾联化用杜甫的诗句,并用典,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的爱国情怀。
15.本诗被称为“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巧妙运用了双关的手法。
请你结合前两联,谈谈诗歌运用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4.C
15.“阴晴”“云”“雨”一语双关,既是自然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
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整个国家风云翻涌、颠覆播迁的形势。
表面虽然写的是自然云雨,但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
名师讲题:
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雨后”错,诗歌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渲染了雨前和雨中的气势,没有写雨后。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首联意思是,老态龙钟的隐士不熟悉农事耕作,却大开窗户正身坐于屋中,看窗外阴晴变化。
“阴晴”运用双关,既是天气的变化,也是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
颔联意思是,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江壑林岭,风起云涌,雨声阵阵。
这里不单写雨景,也是在写时局,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致使金兵势如破竹,这里的“云”“雨”语意双关。
首联和颔联运用双关修辞,把眼前的自然现象、把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感与对现实的焦灼而深刻的思虑天衣无缝般地有机融为一炉,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