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二轮复习历史通用版课件第三部分 世界史 高考研究课(四)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 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解析:材料“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农业的破产来
实现的”表明工业的发展是靠牺牲农业,故 B 项正确。 答案:B
4.“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
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 75%,而日用消费品占 25%。”材料
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理清发展线索
——历史时空、特征要记牢
(一)经济上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确立
[练中贯通]
1.1920 年,苏俄 1 卢布的价值相当于 1918 年 1 卢布的 1/188,
相当于 1913 年的 1/1 300。这从侧面反映出
(
)
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
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
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
B.努力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决定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主张用市场手段发展大型国营企业
解析
3.(2017·郴州模拟)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
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
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
来,斯大林模式
(
)
A.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
工业化与农 业集体化政

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 业,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 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以维 护社会主义政权
考查点(二) 罗斯福新政
[考法研究] 3.(2015·全国卷Ⅰ)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
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
(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的比较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 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 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 论被称为反凯恩斯主义,他们并不是主张放弃国家干预经济, 而是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材料的核心信
息是 1932 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
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
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基础。 (5)采取的措施全面且行之有效。 (6)罗斯福的个人能力。
2.警惕两个易错 (1)从计划和市场的角度认识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 运行模式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区别。 ②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 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 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③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 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他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
的发展,缓和了矛盾,所以获得了历史的青睐。
答案:C
[关键点拨] 1.简析一个原因: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2)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4)20 世纪 30 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
不是提倡节俭,故 A、C 两项错误;青年人获得工作和工资,
得到救济的同时,工资大部分寄回家里,让家庭成员也得到社
会救济,间接扩大社会的救济面,故 B 项正确;材料与培养
青年人的爱家精神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2018 届高三·太原摸底)如图是 1932 年 4 月美国某报刊刊登
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题,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列宁说:“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
上建立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后来又说:“如果我
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
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
地道道的大傻瓜。”这种认识上的变化反映了列宁(
)
A.坚持严格的生产和分配制度
3.明确一个体现:斯大林模式优越性的国际体现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在推行社会主义工 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 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体制。与当时 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斯大林模式 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 化模式。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为当时 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 借鉴,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表现 出鲜明的开创性与巨大的优越性。
选 B 项。A 项错误,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故排除。C 项
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
故排除。D 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排除。 [答案] B
2.(2014·全国卷Ⅰ)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
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
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高考研究课(四) 信息文明的探索 ——现代前期的世界 (1917~1945 年)
[三维坐标]
[阶段特征] 20 世纪上半期(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至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 化模式创新与调整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政治上,俄国十月 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面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 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 新模式,而苏俄(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有成功也有 失误。文化上,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 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
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由材料
“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
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
4.“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
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
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 (
)
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 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
解析:罗斯福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当时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使农民获得土地应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与题意不符,
故 A、B 两项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发生了席卷世界的资本主
义经济大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限制进口,因
而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大幅减少,导致价格暴跌,故 C 项正
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加大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因而不
会出现题干中农产品价格暴跌的情况,故 D 项错误。 答案:C
“战时”与“共产主义”相结合, 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 全面运用
战胜国内外敌人,同时实现从 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 主义
政策
特点
根本目的
新经济政策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 ;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 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 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 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 主义,建立社会主义
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
解析:材料反映了货币贬值问题,但不能体现阶级矛盾尖锐,
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相当于 1918 年 1 卢布的 1/188,相 当于 1913 年的 1/1 300”,体现了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属于 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苏俄 1 卢布 的价值”,反映了卢布尚存在一定价值,故 C 项错误;西方 国家的封锁属于外因,货币贬值的根本原因是其自身经济问
(
)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解析:由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
中所占比重很大,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的显著特点。
答案:B
[关键点拨] 1.掌握三大举措:苏联(俄)在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
十月革命后,苏联(俄)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 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这三大措施在农业方面产生了 不同影响。 (1)余粮收集制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 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超越了生 产力发展水平。 (2)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减轻了农民负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只是 一个短暂性的措施。
(3)农业集体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但过度牺牲农民利益,后来也没有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使 得农业总产值下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集体化也没有 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2.简析一个原因:苏联取得工业化建设成就的原因 (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 (2)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 (3)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粮食、原料、资 金等便利条件。 (4)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二)经济上 ——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改革
[练中贯通]
1.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 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造
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蓬勃发展
B.土地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C.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解析: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没有发生土地改革,且土地改革
C 项错在“依赖”,实际上苏联对外资的利用有限。[答案] D
[深化理解] 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现代化的突破性进展首先表现为 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其伟大意义在于它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创
立了社会主义现Hale Waihona Puke 化模式,为国家的现代化开创了一条崭新
的道路。
政策
特点
根本目的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
)
A.肯定罗斯福扶助农民恢复发展生产 B.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C.讽刺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 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 解析:此漫画作者意在讽刺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漫画内容没有涉及社会保障和罗斯福借 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故 B、D 两项错误。 答案:C
2.1933 年 3 月,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在让 25 万
名失业青年获得工作的同时规定每人每月工资 30 美元,但必
须扣除 25 美元寄回家中。此做法
(
)
A.旨在提高青年人节俭意识 B.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救济面
C.极大压缩了社会消费能力 D.培养了青年人的爱家精神 解析:经济大危机下此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社会消费能力,而
深化历史理解
——挖掘背景、联系见解高
考查点(一) 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法研究] 1.(2016·全国甲卷)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
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 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
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解析] 材料信息“德国公司负责”体现的是利用外国资本
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和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一脉相承
的,故选 D 项。A 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也不符合史实;B
项错误,因为此时的苏联正在迈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