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_世俗化表象背后的宗教执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来偶尔读一本十七世
的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尔写的
《思想录 》, 其中有一段话, 读 后似乎得到了一点新的感悟。

他说 :
受到打击就要恼怒
但 是由于还有与之结合在一起的
其他根本的好东西, 所以这一 点就是十分可愿望的 ; 一个人 受到打击而并不因此怀恨的, 乃是一个被损害和需要所压垮 了的人。

父亲之受打击而不怀恨, 倘说只是为了吃饭而甘受损 害 ,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 那“需 要” 又是什么?我慢慢地省悟 到, 正是这 “需要” 才是父亲 被压垮的真正原因 。

“与之结合 在一起的其他根本的好东西, 所以这一点就是十分可愿望 的 ”, 这段话可谓鞭辟入里之 论。

帮老板推走我, 不唯是为 了生存, 在老板与儿子二者之 间的选择, 他选择了帮老板让 儿子受辱, 这一讨好行为, 足 以消弭老板的怒气, 还可以博 得老板的欢心与信任, 这就是 “需要 ”。

有了这, 对父亲大有 好处, 他不但可以稳固地在饭 店里做下去, 说不定还有在将 来被提升的希望。

这便是 “根 本的好东西 ”。

很可怕,我怀疑父亲的灵魂 深处是否隐藏着这可怕的东西。

可是时至今日, 我仿佛还 不时看到类似将儿子推出去的 事例。

千百年来造成的 “精神奴 役的创伤” 的消除, 是何等的 艰难呵!
(摘自《晨昏断想录》,三联 书店 2006 年 4 月版,定价:19. 80 元)
美国:
世俗化表象背后的宗教执

□ 于 歌
一般人在看待美国时,都把 它看作是非常世俗化的国家。

所谓的世俗化,是指国家在 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们心理上 已经摆脱了宗教影响或束缚的状 态,主要表现为:
1.政治与宗教的分离。

政府 不得参与宗教活动,国家公务人 员的公务活动不得受宗教的影 响。

表现在立法上,就是法律规 定, 国家不立某种宗教为国教, 政府不得偏袒或迫害任何一种合 法的宗教。

2. 公民的绝对的信仰自由。

政府不得干预公民的信仰自由。

3.社会生活不受宗教的清规 戒律的束缚。

比如人们生活追求
奢侈豪华、追逐物质利益等等。

从表面上看起来,美国的国 家和社会确实有以上的特征。

在法律和社会制度上,美 国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而且 从立国以来就是如此。

美国宪 法禁止政府设定某种宗教为国 教,禁止政府干涉或参与宗教 活动。

国家公务员无论有怎样 的狂热的宗教信仰,都不能以 公职身份参加宗教活动;公务 员的宗教活动只能以私人身份, 并且是在公务时间之外。

这体 现着政教分离的原则。

在美国,无论你是天主教 徒、还是基督教徒、佛教徒或者 伊斯兰教徒或某种新兴宗教的信
一个很大特
点就是禁欲
主义,天主教
徒则将禁欲
刻苦修行甚
至对自身的
摧残当作通
向天国的必
由之路。

美国
人的物欲主义态度似乎与这些宗教精神相悖,只有世俗化到拜金主义盛行的国家才会出现与美国相类似的物质主义态度。

政教分离、信仰自由、以及生活的奢侈和对物质的追求等等,使得一般人们都认为:美国是一个极端世俗化的社会,美国文化的主流是世俗主义、现世享乐主义,真正的宗教信仰在美国已经衰落。

但其实,这种看法是一种误解,被美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没有看到美国的社会和国家的实质。

实际上,美国是一个非常宗教化的国家,基督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国民心理上起着主导作用。

依据美国盖洛普的调查,在美国,有95% 的人“信仰上帝”,其中,86% 为基督徒,基督教徒中,60% 的人为新教徒,28%的人为天主教徒,10%为东正教。

其余信仰犹太教或伊斯兰教。

成年人中,70%的人从属某个教堂。

这几个反映国民信教程度的数据,美国在全世界主要国家居最高。

其中可以看出,基督教占绝对的优势,其主体又为新教。

据美联社调查,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化在体育娱乐上的时间和金钱要多得多。

例如,1990年,美国人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人数 3.88亿人
次,而出席宗教活动的人数则为52亿人次,比看比赛的总人次多出13倍;1992年捐给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为567亿美元,而棒球、橄榄球、篮球三大联赛的总收入只为40亿美元,两者相差14倍。

同样,在参加社会组织方面,据美国学者伍斯诺(R o b e r t W u t h now )的调查,在上个世纪末,有2/3的美国人从属于某个宗教组织,而只有1/5的人从属于工会或商会。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货币上至今印有“我们坚信上帝”的
字样,美国的“爱国誓词”也说:“我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以及它所代表的共和国,一个
国家,归上帝主宰”。

在美国的
总统就职仪式上,新任美国总统
也必须手按《圣经》,向《圣经》宣誓。

这些做法,就笔者所知,
在世俗化成为主流的今天的其
它国家已经很少见,这反映着美
国人的强烈的宗教情绪。

美国自建国以来,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起主导作用
的一直是所谓的“W A S P”人群,他们在今天也被认为是美国社会
的主流群体,体现着美国的主流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所谓的“W A S P”人群,也就是既具有白种“盎格鲁萨克逊人”血统,又是“新教徒”的人群。

在这里,清教徒信仰或路德宗信仰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许多华人在美国生活数辈,经济上也颇为成功,但也经常有种边缘人的感觉,感觉没有融入其主流人群和文化,其原
因,就是美国的主流仍然由“W AS P”在把持着。

美国自建国以来,绝大多数总统都是基督教徒。

美国在历史上留下重要业绩的总统几乎都以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而著称,其
仰者等等,国家都保护你不受任何来自政府或者民间的宗教迫害。

这体现着信仰自由的原则。

美国每年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带有明显邪教性质的宗教出现,一些在本国受到取缔的邪教往往最后跑到美国去寻求庇护和发展,这是因为宗教自由是美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而美国国家与社会普遍尊重这种权利的缘故。

美国对一些邪教的镇压,理由也只能是他们违背了具体的世俗的法律,如果不构成违法,即便是其有许多违背公德或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政府只有听之任之,奈何不得。

美国人狂热地追求财富,追求舒适豪华的物质生活,也让人们认为美国是一个非常世俗化的国家。

美国主流人群追求生活的舒适和豪奢,生活的富裕也让别国百姓羡慕向往。

中产阶级的富裕的生活一直引导世界工业化国家的消费潮流,并不断地将消费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美国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可以与过去皇室贵族的气派相比拟。

一般注重意识形态的国家或宗教性国家都鄙视物质享受,或者将追求物质当作是罪恶。

社会主义初期的苏联与中国的共产党人,以及现在伊斯兰世界的宗教领袖们都将追求物质享受当作是恶行,早期的欧洲清教徒的行为的
中,有些总统因基督教信仰而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美国第一任总统国父华盛顿
在总统就职典礼上,亲吻《圣经》,手按《圣经》宣誓,并且在正式誓词之外,另外说了一句“我宣誓,我祈求上帝的保佑”。

以后历届总统都向《圣经》宣誓,并在就职演说中祈求上帝的保佑。

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命令所有军官把向士兵宣读祷告文作为一天的开始,并于1776年7 月开始自己的部队配备随军牧师。

自此以后直到今天,美国军队一直保持着士兵作战前祷告并在军队中配备牧师的习惯。

那么,为什么美国这个国家在现代仍然保持着这么强烈的宗教性?为什么美国这个国家每当出现世俗化浪潮时就有强烈的回心力量将其拉回宗教的轨道来?
其原因在于,美国这个国家根
本就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国家,而是由一些因为宗教原因而迁移北美大陆的新教徒所创建的宗教国家,这些新教徒建国的目的是在新大陆实践新教理想,在新大陆实现新教的宗教目标。

因此,美国一开始就是一个建立在新教徒意识形态之上,为新教意识形态所驱动,为实现新教徒意识形态目标的国家,新教的价值观是这个国家产生的动力,也是这个国家以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

追溯历史,我们会看到,美洲殖民地的形成和建设,以及美国的立国和建国,都源于基督新教特别是清教徒思想的影响。

在英属法属殖民地时代,前来美洲大陆定居的,主要是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

一般国内的教科书,都把他们当作是在欧洲大陆失去土地或坐奸犯科而被流放到美洲的贫下层居民,说他们
在欧洲是罪犯或贫民,到美洲大
陆是为了在新殖民地寻求土地、
寻求生计,或者是不得已而为
之。

实际上不然,当初到美洲大
陆寻找新生活的人,许多是有着
宗教目标的基督教新教教徒,其
中主要成分是与英国国教圣公
会产生冲突的英国卡尔文宗的
清教徒。

在这些人中间,很多人
在欧洲大陆拥有丰厚的财产或
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迁移美
洲,或者是为了摆脱欧洲天主教
势力的压迫或来自英国圣教公
会的迫害,或者是受分离主义态
度驱使而要在新大陆建立一个
新教统治的新天地。

人们所熟悉的最先到达美洲
的“五月花号”船上的移民,就
是一些有着被通缉的背景的英国
清教徒。

这些人的主体是英国斯
库卢比地区的清教徒农民,领袖
是当地的大富豪布鲁斯特及牧师
罗宾逊以及他们的学生布赖特福
特等人,布赖福特后来做了普利
茅斯殖民地的总督。

这些人当初
在英国的时候,因为在家乡斯库
鲁比地区举行新教教徒的非法聚
会,被政府及国教的特务检举,
而面临入狱危险。

于是他们从波
士顿港出发逃往新教国家荷兰,
希望在那里避难,并且能维持他
们的信仰生活。

但在荷兰的阿姆
斯特丹及莱登城,出身农民的他
们不能适应那里的城市生活,与
当地的新教徒发生了冲突,加之
荷兰与西班牙签订的十三年和平
条约即将期满,天主教大国西班
牙的威胁日益迫近,于是,这些
人又筹措资金,逃亡美洲大陆。

他们于1620年末到达北美,然后
在北美法吉尼亚地区建立了普利
茅斯殖民地,成为美洲的“开发
之父”。

宗教分离主义也是美洲新大
陆移民的一个来源。

分离主义一
直是宗教史上的一个传统现象,
当某种宗教派别不容于当地的风
土文化或其主体宗教时,这种宗
派往往就会产生分离主义倾向,
即离开其所处风土文化或主体宗
教,而另辟生活之地,或者是自
立宗派。

基督教以及犹太教和伊
斯兰教的“信仰之父”亚伯拉罕
就是分离主义的先驱,当初他生
活的地区中东城市乌尔盛行拜物
教以及多神教,为摆脱拜物教和
多神崇拜的影响,在年逾古稀的
时候,亚伯拉罕舍弃了居住数代
的家乡乌尔以及安逸舒适的生
活,带领族人踏上了迁移跋涉之
旅,走向上帝赐予的“流着奶与
蜜的”应许之地迦南。

当年迁居
美洲新大陆的基督新教的教徒,
有许多人也是抱着这种分离主义
态度而离开了世居的欧洲的,他
们来到北美,抱着在那里建立一
个完全脱离天主教影响的实践新
教信仰新天新地的梦想。

对于他
们来说,新大陆就如同亚伯拉罕
当年迁居的中东迦南地区一样,
是上帝应许的“流着奶与蜜”的
地方,是实践真正信仰也就是基
督新教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将
摆脱旧大陆欧洲的天主教势力的
影响,建立起能够真正实现神的
旨意为神所喜悦的新天地。

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也是
因为早期移民北美的多数人都是
新教教徒,而主要殖民地多是清
教教徒的缘故。

清教徒是信仰新教中卡尔
文主义的英国教徒,之所以被
称为清教徒,因为这些人主张
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因素
和影响,净化英国国教,建立纯
正的新教教会。

英文中的清教
徒、清教主义就含有清纯、净化
的意思。

稍微熟悉宗教史的人都知道,英国国教圣公会虽然号称信仰新教,但其因来路暧昧,所以带有很深的天主教痕迹和影响,基本上可以说仍然是天主教体系。

当初宣布英国国教改为新教的,是国王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宣布改宗,并不是因为信仰新教,而是为了摆脱禁止他离婚的天主教会的束缚。

该国王因为想废除生不下男孩的王后,想离婚另娶,但被反对离婚的天主教教会所禁止,因此,一怒之下,宣布国教改为新教,新教则同意了他的另娶计划。

这样改宗的英国的国教会虽然号称新教,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的信仰和习俗,这些天主教的信仰和习俗一直是国教会内部真正的信教徒的不满和改革对象,新教徒因此发起了改革教会的运动,他们将自己的改革运动称为净化国教的运动。

但这个运动一开始就遭到了掌握着政权与教权的政府和国教教会的镇压和迫害,在镇压和迫害当中,大量的清教徒逃到了真正的新教国家荷兰,前面讲的最先到达美洲的“五月花号的”的人群就是在此背景下逃出的清教徒。

留在英国本土的一部分清教徒则与教权和政权继续做着周旋与斗争,最后,在各种政治经济因素促发下,发生了英国的著名的清教徒革命,清教徒掌握了政权,建立了共和制政体。

在清教徒领袖克伦威尔死后,保皇党复辟,英国恢复了旧体制。

由逃亡的清教徒们建立的美洲殖民地,在宗教上,一直与英国本土的宗教处于对立状态。

美洲大陆的宗教主流为清教徒和路得宗,英国的国教则为天主教与新教的混合体圣公会安力
甘宗。

安力甘宗作为英国国教就
如前面所说一直是清教徒改革的
对象。

在美国独立战争及18世纪
二十年代,英国本土和美洲殖民
地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
“伟大复兴”运动,这场运动,表
现在英国,是卫理循道宗教派的
产生,虽然此教派也反对安力甘
主义,力图改革英国国教,但与
清教教义很多地方截然对立,没
形成多大势力,英国仍然被国教
控制。

这场运动表现在美国,则
是新教教义的普及和强化运动,
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新教教义在新
大陆被强化的运动,这场运动最
后导致了新教公理宗、长老会、
浸信会的进一步振兴,清教徒也
被这些教派吸收,从而与英国国
教彻底在思想上脱离了关系,并
形成了进一步对立。

宗教“伟大复兴”运动进一
步促进了美洲殖民地人群的主体
意识,进一步加强了殖民地与英
国本土的在宗教上和政治上的离
心力,为独立战争做了思想和意
识形态的准备。

研究美国历史的专家都承
认,美洲新大陆与英国本土上的
宗教对立,以及发生在独立战争
前夕的宗教大复兴运动,实际上
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比如,
美国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就
认为宗教大复兴运动为美国独立
战争播下了思想的种子。

美国学
者桑多斯(S an d oz)在《法的政
府》一书中说,
“独立宣言所表达
的美国精神,发端于十八世纪三
十年代的宗教大觉醒运动。

”马
斯登(G eor g e Mars d en)说:“十
八世纪的宗教伟大复兴运动为清
教和民主革命之间提供了桥梁。


由于“即使以血淋淋的末日
般的战斗为代价”,基督徒也要
废除奴隶制度,所以南北战争就
不可避免。

南北战争开始之后,
众多的基督徒投入了战争。

据美
国的历史学家讲,基督徒们把战
争看成了一场捍卫基督精神的战
争。

约翰·布朗是一位在现代中
国也为许多人所知的南北战争时
的美国的英雄,他在战争期间因
为挑动奴隶造反和武装解救奴隶
而被处死,被处决前,他说上帝
给他的使命就是让他消灭南方的
奴隶制。

马斯登说:“当南北战
争进行的最激烈的时候,北方人
往往将联邦军队的前进等同于基
督王国的前进”。

南北战争结束后,关于北方
的胜利,林肯说:“加理森的逻
辑和道德力量,以及国家和军队
中的反对奴隶制的人民成就了这
一切”。

加理森是指靠基督教说
教来鼓吹废奴主义并产生很大影
响的新教浸信会教友威廉加理
森。

加里森当时鼓吹,为了废除
奴隶制这一罪恶,让联邦毁一千
次也在所不惜。

基督徒们对奴隶制的厌恶,
来源于对基督教精神的执著。


个可以容忍虐待他人的制度,一
个完全地剥夺了他人自由的制
度,在基督徒们看来,也就是罪
的制度,它与基督教的“爱人”的
精神相违背。

正是这个基督教的
爱人的说教,驱使美国人废除了
奴隶制。

以后,这个说教让美国
确立了保护幼儿不受虐待的家庭
立法,并让美国不停地对其他的
社会制度予以苛病。

美国没有接受社会主义,也
是因为基督教的缘故。

美国建国时期,欧洲正处于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初期
发展阶段,以后随着美国的发
展,欧洲的社会主义也蓬勃发
展。

但是,美国作为从欧洲文明
中脱体的国家,深受欧洲政治文
化影响,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没有产生过有势力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政党,并且成了反社会主义反共产主义的先锋。

这是为什么?学者们一直研究这个问题。

德国著名学者松巴特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他在《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一书中说,美国的劳动者的生存条件比欧洲劳动者的生存条件要好得多,是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社会物质生活丰富是美国得以抵挡社会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考察。

我们从杰克·伦敦的小说中可以看到,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劳动者的生活也很苦,劳动条件也很差,劳动者的权力得不到保障,在杰克·伦敦的笔下,许多工人包括童工因为苛刻的劳动条件而累死累疯。

同时,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也很大,富者沿袭了欧洲的贵族生活方式,穷者则可能温饱不保。

大家所熟悉的美国的杰出作家爱伦·坡,其实就是穷死的。

他的妻子得了肺病,不仅没钱治,就连保暖也做不到,家里没有充足的被子用,造成了妻子的肺病的恶化,结果他妻子很年轻就去世。

他做诗,说上帝嫉妒他俩的爱情,所以把他妻子带走了,读起来催人泪下。

爱伦·坡以后自己仅靠稿费无以生存,来城市谋生,因为太穷的缘故,有一天在贪喝了竞选人提供的免费酒后,冻死在街头。

爱伦·坡的生活是美国穷人生活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斯坦贝克等作家也描写了美国劳动者的悲惨境遇。

美国的劳动者的生活境遇,说明美国有着社会主义出现的客观物质条件。

所以,很难说是美
国人的生活的富裕使得美国没产
生社会主义。

美国没有社会主义,其最根
本的原因,是基督教势力强大,
基督教思想深入人心的缘故。


会主义的世俗化理论以及其中的
唯物论和无神论,对基督徒来
说,是违背基督教义的,没有精
神上的吸引力,尤其是涉及无神
论时,往往被认为来自撒旦的诱
惑。

共产主义的理想在基督教徒
看来是不可能实现,基督徒相
信,人生而有罪,并且罪孽深重,
靠这样的罪性深重的人来建立共
产主义这样的天国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国只有在神的主导下建
立,人是建立不起来这样的理想
国的。

因此,基督教信徒很容易对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抵制。

美国的一部电影比较形象地说明
了美国社会为什么没有产生社会
主义的原因,说明了基督教思想
深入人心的特点。

这部电
影,中文名称叫《空谷芳草》,主
人公由派克主演。

电影的故事梗
概是:一位贫穷家庭的姑娘,刚
神学院毕业,没有工作,迫于生
计,来到自己父兄劳动的工厂老
板家里作保姆,父亲坚决反对,
因为父亲在劳动时受伤致残,因
此仇恨工厂主一家,认为自己的
姑娘不能去伺候他们。

但是,姑
娘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姑娘受
基督教伦理的影响,认为人不能
仇恨别人,给工厂主作保姆也是
上帝给予的工作,也应该做好,
伺候好主人是自己的本分,于是
姑娘仍然坚持在工厂主家作保姆
工作,并且尽心尽力地去做。


来,姑娘的父亲因为怨叹自己的
命运因此也不信上帝,参加了砸
工厂的运动,在与工厂主的冲突
中开枪打死了工厂主,自己也被
打死,而姑娘则因为善良的心肠
和周到的服务以及处世的智慧,
获得了工厂主一家的喜爱和尊
重,最后嫁给了工厂主的公子,
而且获得了整个工厂的支配权,
从此完全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
生活。

这是一种典型的美国式认
识,也是一种典型的美国式说
教。

也就是,顺服上帝,勤奋工
作,靠善良和智慧以及上帝的祝
福来致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基督教伦理对社会主义思想的
抵抗。

美国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产
生于进步的知识分子之间,比如
哈佛大学的知识分子等等。

进步
的知识分子受理性化世俗化影
响,对基督教持否定态度,因此
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运动。

但因
为没有工人和农民的社会基础,
工人农民的主要力量都让基督教
俘虏过去了,所以,终究成不了
气候。

(摘自《美国的本质——
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
交》,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年12月版,定价:25.00 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