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按原文内容将“”处补充完整。
[2]本文选自《______》,成语“_______”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不适合形容伯牙与钟子期之间关系的词语是(_______)
A.知音 B.志趣相投 C.知恩图报 D.心有灵犀
[4]你能写出一句与友谊有关的名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文章标题中的“戴嵩”是_____代画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
尾搐人两股间(__________)笑而然之(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
A.“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两句用具体的行动表现了杜处士对于《斗牛图》的喜爱之情。
B.牧童见到了《斗牛图》后“拊掌大笑”,可以看出他对杜处士的嘲笑。
C.“处士笑而然之”说明杜处士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D.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能随意炫耀自己的宝贝,以免受人笑话。
3. 文言文阅读。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这里是
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办粗饭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1)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还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东:东方问其故故:缘故,原因
B.我以日始出时以:认为始:始于
C.去人近去:距离孔子不能决决:判断,判定
D.孰为汝多知乎孰:谁知:知识
[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改写成间接引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改写成直接引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划两处)
孰为汝多知乎?
[4]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A.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
B.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开水一样烫,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
C.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
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
D.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
[5]读了这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任选角度谈谈你的体会或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讲的是____时期____和____成为知音的传说。
关于二人的故事,古诗中也有提及,如“锺期久已没,____”“故人舍我归黄壤,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志:__________ 太山:________
善哉:___________ 巍巍:________
若:_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
汤汤:___________ 终身:________
[3]把文中最能体现他们是知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6. 文言文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__________)此独以跛之故(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诲:________
②俱:________
[2]在上面的语段中找出描写那个人不专心学习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
”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
[4]志在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
”
9. 文言文阅读。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①意所及,有若成人。
时孙权尝致②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③之群下,咸④莫能出其理⑤。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⑥可知。
”太祖大悦,即施行⑦焉。
[注]①智:通“知”,知识。
②致:送来。
③访:询问。
④咸:都。
⑤理:办法,道理。
⑥校:通“较”,比较。
⑦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
[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
[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富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诀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言文阅读。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年方九岁(__________)知事亲之理(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香侍奉父母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一则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亲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1]翻译字词
①吾:________ ②尝:________
③终日:________ ④寝:________
[2]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
B.拊掌大笑(拍手)
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13. 阅读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①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②步于中庭③。
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②相与:共同,一起。
③中庭:院子里。
④空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字词理解)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
(填序号)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A.想念。
B.想到。
C.想法。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 A.成功。
B.终于。
C.于是。
[2](提取信息)用“”画出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
[3](综合判断)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一词体现出作者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喜悦与兴奋的心情。
B.作者与张怀民一早就约好一起欣赏月色美景。
C.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起因。
D.文章最后几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心情。
[4](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你由这篇古文中对月色的描写,想到了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离《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为加点字注音。
(1)所宝以百数(__________)(2)一日曝书画(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尾搐人两股间_____________
(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作者是苏轼,下面诗句中,也是苏轼作品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下面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向我们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B.文中的《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
C.朗读文言文要注意节奏,“书戴嵩/画牛”停顿恰当。
D.“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