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建筑师”极致适老化设计究竟有多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一级建筑师”极致适老化设计究竟有多牛?
本期案例改造费用
硬装结构:23.6万
人工:20万
软装电器:8.1万
花园绿化:10万
总计花费:61.6万
几近退休年龄的张女士,却在家庭生活中不得不成为主力。
这是一个“橄榄形”的家庭:中年夫妻是核心,一头是耄耋父母,老母亲患阿尔兹海默症、老父亲患帕金森病;另一端,是成年但先天性低智的女儿,时刻不能离人照顾。
生活中,张女士不仅需要时刻照顾家人,还要买菜做饭、做家务、清洁打扫。
由于张女士一家人都是住在一间几十平的两层小房间,很多设施都已经很老旧,且房间布局对于张女士目前一家来说极其不人性化。
一、爆改前,不容忽视的家中安全隐患
隐患1:浴室地面太滑,怕老人有摔倒风险;
隐患2:水温不恒定,老人洗澡有烫伤危险;
隐患3:一人照顾三人,无法24小时监测家人情况;
隐患4:父母经常在无人陪伴下独自起夜;
隐患5:房间拥挤,容易磕碰;
隐患6:楼层太高,老人外出活动困难;
为了能够更方便照顾家人,张女士和她的丈夫决定置换一套底层住宅生活,并联系梦想改造家节目组设计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于是节目组邀请到本间贵史亲自操刀,本间通过观察张大姐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起居习惯,确定了本次改造的关键词:“安全、减负、康复、舒适人居”。
二、爆改后,无障碍智能适老化空间
1、合理的空间规划,打造舒适人居
为了满足张大姐一家五口的收纳需求,设计师通过定制顶天立地
柜、榻榻米等家具来增强储物能力,力求做到实用与整洁兼具。
并将家中采光最好、带卫生间的主卧,留给了两位老人,让他们拥有更明媚、便利的居住体验。
而面积适中的两间次卧,则分别留给女儿和张大姐夫妻俩,既能方便他们其中一位陪护,也可以让另一位拥有独立休息的空间。
2、全屋加装适老化产品、智能监测监控
家中的墙面上,大多都装上了助力的扶手和把杆,辅助老人日常行走。
餐桌的椅子也做成了圆角,减少老人与小孩子的磕碰风险。
卫生间的地板也改成了柔软的材料,减轻摔倒带来的损伤。
装上恒定水温热水器,避免烫伤风险。
老人的房间直通卫生间,让他们更加方便省力的夜间如厕。
家中卫生间的马桶、厨房的橱柜、客厅的沙发、卧室的床铺、板凳的坐垫,都选用了可升降的款式。
既能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自主起身和坐下,也能减轻张大姐手把手搀扶的压力。
由于一家人的作息不统一,设计师为了让他们能拥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在全屋安装了可以感知环境的智能灯控(白天傍晚的色温不同),以及定时开合的自动窗帘。
此外,家中设置了室内、室外摄像头若干,在厨房也安装了监控区域,随时监测到家里人的情况;还加装了睡眠监测、外出提醒、跌倒侦测、生命感知等智能监控,方便张大姐观察一家人的实时动向和状态。
由于张大姐的父亲行动不便,所以设计师将他的床位设置在了靠近门和卫生间的一侧。
同时,在他的床头加装了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床的升降。
还有一个紧急按钮,突然意外时能立即打电话或报警。
3、打造“花园健身房”,增设康复设施
除了以上这些设计,这间130㎡的养老房,还有一个空间不小的庭院,本间贵史也将其充分利用了起来,改造成了一处集锻炼、康复、疗愈为一体的小天地。
再与康复师沟通后,最后规划出最为合理的动
线设计,让两位老人和小孩子仅仅在院子里就可以达到普通运动需求。
地面选用软硬适中的材质,还设置了供一家人使用的锻炼器材,以及帮助患有帕金森的爷爷练习走路的助行器。
除了各种康复设施,花园里还种满了设计师精心挑选的植物,通过五感疗法来唤醒一家人对大自然的感知与向往。
并且专门开辟了一个小菜园,既能自给自足,也能给老人参与劳作的机会,为他们的生活平添一番趣味。
三
好的设计,能让人活得更有尊严
“生命或许会有缺憾,但好的设计,可以让人活得更有尊严。
”此次本间贵史老师通过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通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以及家具配置、生活辅助器具、细节保护等都作了一定调整或修造,更利于张女士年迈的父母和先天性低智的女儿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增强了张女士一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虽然这次的改造,并不华丽高级,但它却能用最简单的方式抚慰人心:改造后的房屋简洁明亮,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也穿插着无处不在的关怀!
本间贵史在设计上,一直表现出匠心细致和人文关怀。
第六季中,他为滕州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姥姥设计的“忘不了的家”,被称为“适老化设计”的教科书,也给其他特殊家庭提供了适老性家装改造的借鉴价值。
第四季中,他为郁女士和她共济性失调症的儿子设计的家,用“比妈妈更细致地去考虑”的设计,让人不再害怕未来生活的每一天……
就像他本人所说的:“与其去做一些很花哨的设计,我更倾向于在安心、安全还有功能性等方面营造一个容易居住的空间环境。
”
生命或许有缺憾,但设计,可以让人活得有尊严。
来源:图片收集于网络,文内部分资料整合于东方卫视和日本设计小站公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整理摘编:时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