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基底动脉狭窄常见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4d4a7f59eef8c75fbfb394.png)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杨小辉刘红龙(五四一总医院,山西运城043800)【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23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主要病因是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房纤颤、脑梗死史、吸烟等。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眩晕或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皮质盲或偏盲、肢体运动障碍。
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预后差,病死率及致残率高。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能提高生存率和减少致残率,在治疗时间窗内溶栓能明显改善预后。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治疗DOI :10.19435/j.1672-1721.2018.35.10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早由Caplan 在1980年提出。
该病发病率较低,但病情危重,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早期诊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本研究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23例TOBS 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以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1岁~83岁,平均年龄56.9岁。
既往有高血压17例(73.9%);高脂血症11例(47.8%);糖尿病7例(30.4%),均为2型糖尿病;心脏病史11例(47.8%),其中合并心房纤颤8例;有缺血性脑卒中史6例(26.1%),其中4例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吸烟史13例(56.5%);饮酒史4例(17.4%)。
所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除外头颅创伤或心脏手术引起的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血管痉挛导致的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ce778ad4d8d15abe234ed3.png)
系统 供 血 不 足 的 表 现 以 及 平 衡 障碍 、 眼视 力 减 退 。2组 比 双 较 ,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差 P%0 0 ) . 5 。见 表 l 。
表 1 2组 临 床 特 征 比较
病 的 人 群 预 防 :1 ( )药 物 治 疗 : 括 抗 血 小 板 和 抗 凝 治疗 , 包 降 脂 治 疗 , 糖 治 疗 和 降血 压 治 疗 。( ) 入 治 疗 : 过 MR 降 2介 通 A、 c A、 S 等 检 查 手 段 , 时 筛 查 出 脑 动 脉 狭 窄 的 患 者 , T DA 及 积 极 给 予 介 入 治疗 , 动 脉 内 支 架 置 入 术 、 脉 内 膜 切 成 术 及 如 动
11 临床资料 .
全 部 病 例 为 2 0—4 0 91 0 90 ~2 0—2在 我 院 神 经
性 隧道 里 , 向 相对 垂 直 固 定 , 右 椎 动 脉 会 合 为 基 底 动 脉 走 左 后 , 侧 支 循 环较 丰 富 , 其 因此 完 全 梗 死 的 机 率 相 对 小 , 以 常 所 引起 后 循 环 供 血 不 足 的表 现 , 头 晕 、 鸣 、 心 、 衡 障 碍 、 如 耳 恶 平 双 眼视 物 不 清 。 目前 , 国脑 动 脉 硬 化 的 患 病 率 日益 增 加 , 我
境 , 快 、 定 的 情 绪 。其 次 是 二 级 预 防 , 愉 稳 即对 已发 生 脑 血 管
并经 统 计 学 处 理 揭 示 这 两个 系统 动脉 狭 窄 的 不 同 临床 特 征 。
2 结 果
脑动脉狭窄与脑卒 中、 性 脑供血 不足有 密切关 系 , 慢 不
论 是 颈 动 脉 系 统 狭 窄 或 椎 基 底 动 脉 系 统 狭 窄 均 可 引 起 相 应
医院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8e9d1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1.png)
医院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护理常规【概述】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延髓、小脑、脑桥、中脑、丘脑和枕叶皮质,该系统大血管闭塞会严重致残或导致死亡。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一项新技术,可有效预防脑缺血发作,大大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
【临床表现】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相应脑区灌注不足,或栓子脱落造成的脑栓塞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短暂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min,多在th左右,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2.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无论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还是脑梗死都是较严重的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若不经过有效的治疗,会进一步发展为脑梗死,出现眩晕、呕吐、四肢瘫痪、共济失调、意识障碍、高热、肺水肿、消化道出血甚至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3.辅助检查CT、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检查、磁共振平扫+增强、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P(脑血容积、脑血流量、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方法可协助诊断。
【治疗原则】1.口服抗凝药物。
2.外科手术由于椎基底动脉位置深,毗邻结构复杂,故目前极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
3.支架成形术近年来,血管介入治疗,尤其是支架成形术在椎基底动脉狭窄治疗方面的应用逐渐普及和规范,【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缺血症状特点及持续时间、加重或减轻因素;评估有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否影响生活自理能力,有无意外伤害的危险;了解辅助检查结果。
【护理要点及措施】1.术前护理(1)做好眩晕护理。
(2)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观察用药反应,使用抗凝药物期间,穿刺点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抗血小板药物饭后服用,询问有胃部不适,观察大便颜色。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饮食,保证营养供给,防止便秘。
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者给予鼻饲饮食,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老年人头晕与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
![老年人头晕与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865aee6aeaad1f346933fba.png)
p e e t n M eh d 1 1 c s s ed rd z y p te t o s r a in g o p rv n i . o tos 0 a e l e iz a i n s( b e v t r u )we ee r l d c n r l d wih 1 0 c s s o u - o r n o l o to l t 0 a e fo t e e p te t s r ie a d h s i l e n t e d c 1 h c - p( o to r u ) a i n e vc n o p t i d a d o h rme ia e k u c n r 1 o p .Th a in s we e c e k d wih c r b o a — az c g e p t t r h c e t e e r v s e c l r MRA.Th i i ,bo d s g r l o o g lt n we eme s r d ua e l d l o u u ,bo d c a u a i r a u e .Re u t Th a e o e t b o a i ra t r t e — p o sl s er t fv re r b s1 re y a h r a o ce o i t n ss i h b e v t n g o p a d c n r l r u r 1 2 s lr t s e o i n t eo s r a i r u n o to o p we e 8 . a d 2 c o g n 2 ( P< O O ) Th l e e p e wih . 1. e ed r p o l t
均 进 行 脑 血 管 MR 检 查 和 血 脂 、 糖 、 血 四 项检 查 , 查 既往 病 史 , 访 追 踪 6个 月 。结 果 老 年 头 晕 患者 椎 基 底 动 A 血 凝 调 随 脉 硬 化 狭 窄栓 出 率 为 8. , 照 组 为 2 , 12 对 2 两组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 O O ) 老 年 人 发 生 头 晕 和 椎 基 底 动 脉硬 化 狭 P .1 , 窄者 多合 并有 高血 压 、 尿 病 ( < O 0 )观 察 组 纤 维 蛋 白原 ( I ) 对 照 组 高 ( < 0 0 ) 国际 标 准 化 比 值 (N 糖 P .5 , FB 较 P .5 , I R)较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6fa68802d276a200292e63.png)
临床资料 : 本组 T B 患者 6 例 , 3 例 、 2 , OS 0 男 7 女 3例 年
龄3 7 3— 2岁 、 均 5 . 平 6 5岁 , 其中 5 7 0— O岁者 占 7 % 。既 往 5 高血压病 4 5例 、 心病 3 冠 0例 、 尿 病 l 糖 9例 、 脂 血 症 l 高 6
知障碍 6 ; 少 见 表 现有 大脑 脚 幻觉 2例 , 例 其他 癫痫 1 。 例
1 、 4例 中脑性斜视 及核间性眼肌麻 痹各 1 ; 例 眼震 5例 ; 瞳孔
认为 T B 肢体活动障碍轻、 O S 发生率低且持续时间短, 本组 发现 6 .% 的病例 出现不 同程 度 的偏 瘫 或 四肢瘫 , 83 以轻偏
瘫多 见 , Uo 等报 道 比例相 当。其原 因可能 为基底 动脉 与 sn 深穿支 闭塞 ; 大脑后 动脉 闭塞 累及 到供应 中脑 、 大脑脚 或 内 囊后肢 的中央支 ; 丘脑梗死时 因脑 水肿影响 内囊 。本 组资料 中, 觉障碍及共济失调 相对 少见 , 由于小 脑侧 支循环 丰 感 除 富、 缺血症状相对少见 以外 , 还与 有些 患者起 病 即存在 意识 障碍 , 法配合完成相关查体有关 。深浅感觉 障碍与 丘脑及 无 其附近 内囊缺血受 损有关 ; 累及 小脑 及丘脑腹外侧 核时可 当 出现共济失调 。 颅脑 C , T尤其是 M I D 检 查对 T B R 或 WI O S的早期诊 断 具有 重要意义 , 多显示与临床一致 的多发新 鲜幕上和幕卞 的 多发梗死病灶 , 影像学特 征表 现在 双侧枕 叶 、 叶、 颞 丘脑 、 小 脑、 中脑及桥 脑等部位 同时发现 两个 以上部 位 的病灶 , 出 若 现 双侧 丘脑 内侧对称蝶形病灶 和 ( ) 或 中脑 中线 附近病灶更 具特 征性意义 。本研 究 中 M / R 提示 , 双侧 梗 死灶 的发 生率 高达 8 .% , 3O 中脑梗死发生率 高于脑 叶和 小脑 , 由于供应 是
椎-基底动脉多发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多发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e7e3f404a1b0717fd5dd13.png)
【 关键词 】 椎 一 底动脉 多发狭窄 ; 基 支架成形术 【 中图分类号 】 R 7 34 4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 7 8 ( 00 1 2 9 0 0 2— 3 6 2 1 )6— 19— 2
后循环缺血事件在临床 上经常见到 , 导致脑缺血 发作和脑
21 0 0年 8月 第 3 2卷 第 1 6期
H b i dcl o ra .O 0 V l 2 A zN . 6 e e Me i un 12 1 . o 3 . u o 1 aJ
21 99
・
论 著 ・
椎 一 底 动 脉 多发 狭 窄支 架 成 形 术 临床 分析 基
微 导 丝 头 端 插 过 血 管 狭 窄 处 , 于 其 远 端 ; 沿 微 导 丝 插 入 球 位 后
多部位 、 多病变等特殊情况 , 在制定血 管 内介入 治疗方案 时 , 需 综合考虑 手术 的可行性 、 临床治疗效果 、 治疗风 险等 因素 , 出 做 个体化的设计 。我 院 自2 0 0 6至 20 0 9年对 2 0例椎 一 动脉多 基底 发狭窄的患者进行 了血 管内介入 治疗 , 报告如下 。
置 人 支 架 后 再 处 理 远 端 狭 窄 。 ( ) 动 脉 开 口部 支架 的 释 放 要 3椎
1 1 一般资料 .
2 0例患者 , 中男 1 , 8例 ; 其 2例 女 年龄 4 6 5~ 8
岁, 平均年龄 6 . 0 2岁。术前均经头颈多层螺旋 C T血 管成像法
( T 或 头颈 数 字 减 影 脑 血 管 造 影 ( S 确 诊 为 椎 一 底 动 脉 C A) D A) 基
( S ,5例 患者 未见 狭 窄复发 , 循环 缺血 症状 改善 , D A) 1 后 未见新 发脑梗 死 ; 生 支架再狭 窄 3例 ( 发 6枚 支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0d73cb0c22590102029d13.png)
【 e od 】 T p f e a l t y ydo ec n a m i s t n M I K y rs w o s a a e n r ,l i a f ti , R ot b irra s h m i c n e ao l
基 底动脉尖综合征 (o fh air r a n rme T po te sa at ys do , b l e y
t r mb g n ssa d t e man h g ik f co a y e tn i n c i ia nf sa in f h o o e e i n h i ih rs a t rw sh p re so . l c lma ie t t s o n o TOBS we e d v r ef re a l o s iu i— r i e s , x mp e c n c o s d s o t r a c .d s v me to y b l n bn r lt ft ep p l . ub n e imo e n fe e a sa d a o ma i o u isMR1wa n fi o t n t o st OB a l i g o i . n l so l y h so e o mp r t a meh d o T S e r d a n ss Co c u in y TOBS wa r ep o n s s u a l i g o i a d c mp e e sv e t n yi r v h u vv aeo ep t n s t swo s r g o i , te ryd a n ss n o r h n i et a me t b r ma mp o e t es r i a r t f h a i t hTOBS l t e wi .
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40bf0db52acfc789ebc991.png)
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作者:严民力戚观树代建峰侯群牛国忠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年第01期[摘要]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术后ISR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1日在我院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55例,对其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及术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CDI)、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55例患者有65处椎基底动脉狭窄,共置入支架65枚,术中1例出现后循环急性梗死,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技术成功率98.18%(54/55),血管术前狭窄(74.24±12.90)%降至术后(2.69±5.30)%(P间为(24.16±13.94)个月(3个月~4年),CDI随访25例,CTA随访23例,DSA随访7例。共12例患者13处支架(13/65,20%)出现血管直径缩短≥50%的ISR。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2型糖尿病、病变血管成角扭曲致ISR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7.59,6.70。结论 2型糖尿病、病变血管成角扭曲是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再狭窄;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4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1_0038_03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1.15缺血性脑卒中约25%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狭窄是脑底动脉环的后循环系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2]。目前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经皮腔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存在血栓形成、脑出血、ISR以及过度灌注等并发症,尤其是支架成形术后有着较高的再狭窄率,而再狭窄同样可以影响脑血流动力学[3~7]。故了解ISR的相关因素,从而预测、预防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相当重要。本文回顾性研究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CDI、CTA、DSA常规随访结果,比较ISR组与非支架内再狭窄(Non_in_stent restenosis,NISR)组的临床、病变特征,探讨可能预测ISR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1日在我院行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的55例患者,男44例,女11例,年龄39~77岁(65.94±9.41岁)。术前因椎基底动脉狭窄导致的后循环脑梗死41例,TIA 5例,后循环缺血(仅表现为头晕)9例。调查及记录比较患者各项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2型糖尿病、长期吸烟、长期饮酒、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及随访时间等。这些指标均根据高血压、糖尿病既往病史及行支架成形术住院时最后诊断确定;术前总甘油三脂(TG)>150.00mg/dl、术前总胆固醇(TC)>220.00mg/dl、术前低密度脂蛋白(LDL_C)>100.00mg/dl、高同型半胱氨酸为异常,术前高密度脂蛋白(HDL_C)>75.00mg/dl为有利因素。长期吸烟史定义为平均抽烟10支/d以上,连续5年以上。长期饮酒史定义为平均每天饮白酒2两以上,连续5年以上。脑血管造影重点观察:病变血管成角扭曲、病变位于椎动脉开口处、病变血管长度、病变血管术前狭窄、病变血管术后残余狭窄、支架长度及支架直径等。设备及支架:通用Innova 4100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欧洲公司),冠状动脉支架系统(INVASTENT VOLO)(意大利INVATEC公司),冠状动脉钴铬支架系统(Skylor CO_CR)(意大利INVATEC公司),支架系统(PALMAZ GENESIS on OPTA PRO)(Cordis Europa N.V.),颅内动脉支架系统(Apollo)(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1.2 治疗:术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凝血指标,常规行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以判断脑组织结构并排除颅内其他疾病。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变血管的结构以及侧支循环的状况。所有患者在术前3~5d口服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1次/日。术前30分钟,苯巴比妥针0.1g肌注。所有支架术后患者均4h后拔除动脉鞘。且服用阿托伐他汀片20mg 1次/晚,维持终身,并连续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天,氯吡格雷75mg/天共3个月,3个月后选用拜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两者中任何一种长期口服。所有患者术后常规随访时间为3、6、12个月,以后每年1次。或因脑血管病再发来院复诊。临床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电话随访。随访的复查中包括CDI、CTA和DSA等。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首先对全部19个临床观察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2 结果2.1 椎基底动脉支架术后结果:本组共55例患者有65处椎基底动脉狭窄,共置入65枚金属裸支架,其中基底动脉共3处狭窄病变,植入3枚;椎动脉62处狭窄病变,共植入62枚;共5例患者为椎动脉串联狭窄病变,其中1例椎动脉串联病变后循环缺血患者术中出现头晕加重、言语含糊、左侧肢体肌力下降,术后即刻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梗死病灶。术后第三天头颅CT显示后循环系区域中多发脑梗死灶,经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未留有后遗症。技术成功率98.18%,术后残余狭窄均≤20%,血管术前狭窄(74.24±12.90)%降至术后(2.69±5.30)%(P,选用氯吡格雷21例(占38.18%),所有患者均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mg 1次/晚。平均随访时间为(24.16±13.94)个月(3个月~4年),CDI随访25例,CTA随访23例,其中共12例患者13处支架(13/65,20%)出现≥50%的ISR。2.2 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2.1 临床特征分析结果:见表1。临床特征各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其中ISR组2型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NISR组(83.33%、44.19%,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讨论ISR可致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时可致脑梗死。Antoniou等[4]报道对1099个病人,共1117条椎动脉实行了椎动脉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97%。Taylor等[5]经DSA检查随访44个病人(48处椎动脉开口病灶,共植入48个支架)平均7.7个月,发现48%(23/48)处ISR。Hatano等[6]DSA随访104例,6个月ISR率为9.6%(10/104)。本文研究中55例患者有65处椎基底动脉狭窄,共置入支架65枚,平均随访时间为(24.16±13.94)个月(3个月~4年),得出病变血管成角扭曲是椎基底动脉内支架成形术后ISR的危险因素(RR 6.70,P人(共植入63枚支架)平均12.5个月,发现27%(17/63)处ISR,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V1段扭曲(危险比3.54,P预测系统。血管扭曲可以预测支架内再狭窄与本文研究结果一样。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种情况分析考虑,成角扭曲的病变的血管与直的血管经支架成形术治疗不同点在于:扭曲成角血管经支架成形术治疗后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病变血管被拉直;另一种是病变远端形成新的扭曲(图1)。两种结果均有一个特点,即相同条件(血管直径、病变血管狭窄度、支架直径、释放压力)下,成角扭曲处血管内膜与支架之间的局部压强均高于直的血管,而压强大可能导致血管内膜撕裂或者持续高压力刺激血管内膜。从上述分析中可以了解到支架容易刺激或损伤成角扭曲病变的血管内膜,导致支架内再狭窄。本文研究中还发现2型糖尿病与支架内再狭窄成正相关(RR 7.59,P尿病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脑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而国内外糖尿病相关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预测因子报道较少。在冠脉支架扩张成形术领域,2型糖尿病是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因子已得到众多研究的支持[8,9]。鉴于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研究,2型糖尿病导致椎基底动脉成形术ISR的可能是胰岛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和病变血管成角扭曲是椎基底动脉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加大随访频率,避免发生脑梗死等并发症。同时期待将来能设计出专门针对成角扭曲血管柔韧性及支撑性均衡的支架,早日应用于临床。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12): 862-868.[2]刘新峰,主编.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9-252.[3]Caplan LR, Wityk RJ, Glass TA, et al.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PosteriorCirculation registry[J]. Ann Neurol,2004,56(3):389-98.[4]Antoniou GA, Murray D, Georgiadis GS,et al.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proximal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J]. Vascular Surgery,2012,55(4):1167-77.[5]Taylor RA, Siddiq F, Suri MF,et al. Risk factors for in_stent restenosis after vertebral ostium stenting[J]. Eudovascular Therapy,2008,15(2):203-212.[6]Hatano T, Tsukahara T, Miyakoshi A,et al. Stent placement for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ostium: angiographic and clinical outcomesin 117 consecutive patients[J]. Neurosurgery,2011,68(1):108-116.[7]Zhou Z, Yin Q, Xu G, et al. Influence of vessel size and tortuosity on in_stent restenosis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in the vertebral artery ostium[J].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11,34(3):481-487.[8]Berta B, Ruzsa Z, Barczi G, et al. Long_term clinical follow_up after drug_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for bare metal in_stent restenosis[J]. Inter Cardio,2013,26(3):271-277.[9]Nishio K, Fukui T, Tsunoda F,et al. Insulin resistance as a predictor for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stenting[J]. Inter Cardio,2005,103(2):128-134.。
基底动脉狭窄 手术标准
![基底动脉狭窄 手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244fe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d.png)
基底动脉狭窄手术标准
基底动脉狭窄是指基底动脉(颈动脉内膜)发生狭窄,可能导致脑血流不足,甚至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治疗通常是在药物治疗无效或者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考虑的。
手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和狭窄程度,手术治疗的标准取决于患者的症状和基底动脉狭窄的程度。
通常来说,如果狭窄严重并且出现了症状,比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手术治疗就是必要的。
2. 影像学检查,通常需要通过颈动脉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狭窄的程度和位置,以确定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手术适应症,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包括症状性严重基底动脉狭窄、症状性中度基底动脉狭窄(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以及无症状性高度基底动脉狭窄。
4. 手术方法,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颅内血管成形术
(angioplasty)、支架植入术(stenting)和颈动脉内膜内膜切除术(endarterectomy)。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特点。
5. 术后管理,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有效的康复和护理。
总的来说,手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标准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变特点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的。
在确定手术治疗的标准时,需要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全面评估和决策,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实验室相关因素分析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实验室相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6d78c6a1c7aa00b52acb1e.png)
8例 (/6 2 %) 83 , . 2 2 出现 > 0 5 %的再 狭 窄 。 支架 术前 上述 指 标 在 再 狭 窄 组 和 无 再 狭 窄 组 中无 明 显 差 别 ( > . )支 架 术 后 3 1 P 00 ; 5 —2 个 月 复查 时再 狭 窄 的 8例 患 者 血 清 h— R I一 、N — Hc sC P、 6 T F a、 y及 u 水 平 高 于 无 再 狭 窄 的 2 L A 8例 患 者 , 者 比较 有 明 显 差 两 异 ( < . ) 结 论 症 状 性 椎 基 底 动 脉 狭 窄 支 架 置 入 术 后 患 者 血 浆 h — R 、 一 、N — Hc P 00 。 5 sC P I 6 T F d、 y及 U 水 平 增 高 可 能 是 再 狭 L A
随 着 血 管 内技 术 的 发 展 , 管 内支 架 成 形 术 有 效 性 与 安 全 血
14 术 后 随 访 .
性 已 大 大 提 高 . 已成 为 治 疗 颅 内 外 动 脉 狭 窄 的 主要 方 法 之 一 . 且
患 者术后 36 1 月各 随访一次 , 、 、2个 以后 1 / 。影 像 学 随 次 年
M口 AL目口 T 工 B医 检 l E工 L 口A口Y E E 学 验 A B N
工 N A - A L 7 I 工 N口 U B m 只 Y gI E -4 -
症 状性椎 基底 动脉狭窄患 者支架置入 术 后再 狭窄实 验 室相关 因素分析
杨 玉峰 张殿 印 侯 玉 芹
32 + .1 ( .5 26 .6 05 8 1 + .5)
50  ̄ . ( .5 24 .7 18 7 83  ̄ .2)
疗 效 不 佳 的 症 状 性椎 基 底 动 脉 狭 窄 患 者 . 有 患 者 均 经 全 脑 血 管 所 造 影 确 诊 , 中行 支 架 治 疗 3 其 6例 , 2 男 4例 , 1 女 2例 , 龄 3 7 年 4 7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7例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7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8f61dbd15abe23482f4d17.png)
院而 来 的 1 患 儿 均 有 糖 皮 质 激 素 使 用 3d以上 的用 药史 , 8例
致使患儿 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 , 而这 1 因 8例 患 儿 的 P D 试 P 验 均 是 阴性 , 示 不 能 仅 凭 结 核 菌 素 试 验 阴性 就 排 除 结 核 性 提 脑 膜 炎 。影 像 学 检 查 结 果 对 诊 断 有 一 定 的 参 考 意 义 , 于 早 由 期 脑 水 肿 不 明显 , 颅 C 显 示 未 见 异 常 , 随 着 病 程 的 进 头 T 但 展, 颅 C 头 T可 提 供 预 后参 考 。 ]
的9 7例 T A 患 者 , 经 头颅 C 或 MR 排 查 , C 颈 椎 片 确 诊 。全 部 病 例 均 按缺 血性 脑 血 管 病 给 予 治 疗 和 预 防性 用 药 。结 I 均 T I T D、 果 经 过 1 ~ 1个 月 治 疗 后 的 随 访 ,7例 完 全 缓 解 ,4例 部 分 缓 解 ,1例 无 效 , 5例 恶 化 造 成 暂 时 性 或 永 久 性 神 经 功 能 缺 周 4 2 l 1 TI 的 病 因 以高 血 压 及 颈 椎 增 生 改 变 最 多 , 重 与反 复 者 预 后 差 。应 早 发 现 、 治 疗 , C 和 颈 椎 A 加 早 T D 损 , 中 4例 死 亡 。结 论 其
[ ] 敬文 琴 , 泽珍 , 政 ., J 结 核 性 脑 炎 误 诊 3 2 熊 胡 'L b o例 分 析 [] J.中
华 妇 幼 临床 医学 杂 志 ,0 6 2 2 :91 0 2 0 , ( )9 —0 . [] F n eaS no Tu eclssi hlrn J .E r a il 3 o sc a ts J. b ruo i nc i e [ ] u R do, d J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6e0e6325c52cc58bd6be1b.png)
32 临床 特 点 .
内, 具有完 备 的临 床资料 ; 中 2 其 2例病 人 中男 性 1 , 3例 女性 9 例, 年龄 4 2~8 , 0岁 平均 6 . 。既往病史 : 并高血 压病 1 2 4岁 合 7 例, 糖尿病 1 , 2例 心脏病史 4例 , 中心房纤颤 3 , 室传导 其 例 房 I 阻滞 1 , 例 脑卒 中病史 4 , 例 吸烟史 8 , 例 饮酒史 6例 。
例 ;9单 侧或 双 侧病 理 征 7 ;1 ) 完全 陛失语 4例 ;1 ) 盲 () 例 (0不 ( 1偏 3 、 质 盲 3例 ;1 ) 觉异 常 2例 。 例 皮 (2 感 1 影 像 学 MRI 现 . 3 表
前庭 神经核受累有关 ; 意识障碍 l , 3例 考虑与中脑 、 丘脑 网状 结
脑梗 死 。结 论 T S 一 种 急 性 重症 脑 血 管 病 , 诊 断 、 治 疗 可 提 高 救 治成 功 率 , 善 预 后 。 B 为 早 早 改
【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 临床特 点; 影像学表现 ; 预后
[ 分 类 号]7 2 R 5 中图 R 4 ;25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编 号】17 — 7 12 1 )5 19 0 文 6 3 9 0 (0 0 3 — 1— 1
构 上 行 激 活 系 统受 累有 关 ,本 组 病 例 中 眼球 运 动 障 碍 1 5例 , 瞳 孔异 常 1 0例 , 为病 变 影 响到 上 丘 , 现垂 直 注 视 障 碍 , 为上 多 出 多 视受 限 , 中脑 较 特 异 的 征 象 。其 次 为双 侧 动 眼 神 经 核 ,— 核 是 Ew
故该病多 以 中脑 、 丘脑等缺血 损害为主要症状 ; 意识 障碍 、 眼部 体征相对较多或首发 , 而感觉 、 运动障碍相 对较 轻或缺如。本组
老年人头晕与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
![老年人头晕与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962868f83d049649b665878.png)
头晕症状在老年人中较多见,多由贫血、血液黏稠度高、脑 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等引起,其中又以后循环缺 血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老年人头晕多见。后循环又称为椎基 底动脉系统,后循环缺血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 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1〕。本文旨在了解头晕与椎基底动
2结果 2. 1 两组 MRA 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 阳性率 78. 61% ( 147 例) ,对照组阳性率为 16. 25% ( 13 例) ,两 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2. 2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 PT、TT、APTT、HDL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IB、LDL、TC、TG 明显升高,两组之间存在 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观察组中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对照组之 间比较,PT、TT、APTT、HDL 明显降低,FIB、LDL、TC、TG 明显升 高,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 05) 。见表 1。
的 SFY3-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胆固 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 LDL)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 ( HDL) 。采用 Stago 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 STACompact 检 测凝血酶原时间( PT) 、纤维蛋白原( FIB) 、凝血酶时间( TT) 、活 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 。所用检测试剂均为随机配套试 剂,标准质控品为仪器配套提供,要求结果在质控范围内。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1. 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x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 χ2 检验。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823855804d2b160b4ec0b0.png)
【 yw r s T po tebsa ydo ;ee r frt n Rs at s Ke od 】 o f h ai snrmeC rba i ac o ; i f o l r ln i k cr
21 0 0年 8月第 4卷 第 1 6期
C i d D u p l A g2 1 Vo. No 1 hnJMo r gA p , u 0 0. 14, . 6
・
1 ・ 3
基 底 动 脉 尖 综 合 征 的危 险 因素 分 析
刘 维洲 瞿 萍 周 先岭
【 摘要 】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 合征( O S 的危险 因素 。方法 选择 T B T B) O S患者 2 , 2例 比较他 们与一般脑梗死患者 的危险 因素 。结果 T B O S最 多见 的原 因为高血 压病 、 糖尿病 和心脏病 , 发生率 其 高 于 一般 脑 梗 死 ( s 0 0 ) T B P < . 1 ,O S患 者 与 一 般 脑 梗 死 患 者 的 空 腹 血 糖值 有显 著 差 异 ( P: 00 1 , 元 .0 ) 二 逻 辑 回 归 分析 显示 在 T B O S组 中空 腹 血 糖 值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x ( )= 0 2 0 P = .0 ) 糖 尿 病 病 史 无 EpB .6 , 0 05 ,
dsae , e r aec i e ta eea crba i aci P < . 1 . e a gicn ieec i ss t el ne g r ngnr eer f t n( s 0 0 ) T r w s s nf a t f rne e h pv hh h l l nr o h e ai i d i f t gb o lcs( B n a i l dg oe F G)b tentogop P= .0 ) i r g t ges na oso e f e sn o u e e ru s( 0 0 1 .Bn yl i i rr s o s hw da r・ w w a o sc e i l o
基底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
![基底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ab015f01f69e31433294de.png)
基底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并对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57例患者,观察其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式、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
结果:入组57例,手术成功56例,手术成功率为98.2%,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8%(9/57),其中有5例缺血性卒中,2例TIA,1例血管夹层,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或重度残疾率为7.0%(4/57m RS≥3分),无死亡。
在8.6±4.5个月的随访期间内,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3例患者症状较前好转,2例患者预后较差。
糖尿病患者20例,其中4例出现缺血性卒中(20%),非糖尿病患者36例,其中1例出现缺血性卒中(2.7%),20%vs2.8%,P=0.030,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可行的,但仍然是一种高风险手术。
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是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主要并发症,术前应充分对患者进行评估,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他们可能是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高危患者。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眩晕113例临床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眩晕113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232e330066f5335b81211d.png)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 t h e J a p a n M o ni r n g S u r g e — l S t u d y[ J ] .H y p e t r e n s ,
2 0 0 8 , 2 6 ( 6 ) : 1 2 5 7 — 1 2 6 5 .
・
1 6 2 8 ・
中国药物 与临床 2 0 1 6 年 1 1 月第 1 6 卷第 1 1 期C h i n e s e R e m e d i e s &C l i n i c s , N o v e m b e r 2 0 1 6 , V o 1 . 1 6 , N o . 1 1 [ 4 ] 钟成 玉.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清晨高血压的疗效及 左室肥 厚的逆转作用 [ J ] .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 0 1 5 , 1 5 ( 9 ) : 1 3 4 8 —
较用 检验 , P <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 M R A) 或头 颈 c T血管成像 ( C T A ) 检查 , 确定有椎 基底 动脉 系统 血管狭 窄存在 , 其 中治疗 组 5 7例 , 男性 3 0例 。 女性 2 7 例, 年龄 5 7 ~ 7 3岁 , 平 均( 6 3 ± 6 ) 岁; 对 照组 5 6例 , 男性 2 7 例, 女性 2 9例 , 年龄 5 9 — 7 2岁 , 平 均( 6 2 ± 6 ) 岁 。所有患者病程 2 周 内。 2组之间在年龄 、 性别 、 病程 、 并发症及 血管狭窄程度等 方面 , 组间分布无差异 , 具有可比性 。 纳入标准及排 除标 准 : ① 临床症状 和体征 定位在后循环
引起的眩晕症状 ,在诸多症状 中 , 是 比较 常见 且难 恢复 的。 2 0 1 1 年1 月至 2 0 1 3 年5 月。 采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 恩必
基底动脉中远段狭窄经颅多普勒检测的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中远段狭窄经颅多普勒检测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ecb06f27d3240c8447efa1.png)
且活动度较大,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是由于很多小肠疾病不但侵及肠壁、向腔内发展,而且还穿透肠壁向腔外浸润。
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以致延误了该类疾病的诊治。
在基层医院小肠插管灌肠造影检查是可以进行的,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1929年Pe sque ra[2]首先介绍用十二指肠导管注钡的方法观察小肠,于1967年B ilbao和Dotter设计了一种带导丝的导管才被推广[3]。
20世纪80年代初又见国内文献报道[4],随着小肠导管的改进和插管技术的提高,缩短了插管的时间和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顺从性,从而克服了插管法小肠造影的缺点,使其临床诊断价值愈显重要。
我院开展此项检查旨在早期发现病灶与准确诊断小肠疾病,本组病例特点是症状、体征越明显检出率越高,9例患者没有化验室检查异常的改变,只有5例有化验室检查异常,即3例小肠肠梗阻因呕吐剧烈且进行胃肠减压,出现轻、中度碱中毒早期改变;2例美克尔憩室、多发息肉有慢性失血,也只有轻度贫血;早期发现病灶,给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因此完善检查与临床沟通,必须做到如下几点:积极宣教,善于与患者沟通,消除恐惧感,取得患者配合;造影剂浓度与选择,硫酸钡含量必须在95%以上;粘度为15CPS~18CPS最合适;有良好的耐酸性必须在pH1.5以下的弱酸中不凝固;浓度约35%W/V;如肠液较多改用40%的碘水;低张药物选用65422针剂20mg肌肉注射,低张剂双对比检查能观察到细小病灶,而且能排除功能痉挛引起的假性强直,对鉴别肿瘤非常有意义;插管操作,至关重要,由于上消化道解剖与生理特点,往往金属直头导丝难以一次性完成,我们采用改良方法,根据胃、十二指肠不同的形态灵活变换不同的插管方法,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用两根金属导丝进行插管,即用一直导丝头和一小弯导丝头,有时在高张型及瀑布型胃囊的患者导管头进入贲门后,不是朝胃体部进行,而是向外上方盘绕于胃底部,此时采用M aglint e和He rlinge r二氏的“二回操作法”,如仍不能把导管送进十二指肠时,改用小弯头、直头金属导丝并用,而且小弯头较直头导丝前移1cm,使胃肠导管头微小弯,直接送进胃体、胃窦,再用直头导丝前移导向,把胃导管送进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后,再用小弯头导丝作导向送进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升部,即有弯曲的地方用小弯头导丝,较直的地方用直头导丝,当胃导管头超过屈氏韧带8cm~10cm时停止送胃管,此处造影剂不易返流,如胃液过多即抽肠液后改用40%碘水,胃液不多时用35%W/V稀硫酸钡,严格控制注入造影剂速度,一般以85m l/m in的速度连续灌注在电视监视下观察;密切与临床沟通选择有适应征患者。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眩晕临床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眩晕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20fb3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f.png)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眩晕临床分析韩永强
【期刊名称】《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7(025)008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眩晕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收治的患有椎基底动脉狭窄的100 例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31 例,有效15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显效17 例,有效1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韩永强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强河南阳4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眩晕临床分析
2.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眩晕113例临床分析
3.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粉针
剂、杏丁注射液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比较4.诺新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临床观察5.眩晕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63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u o j u n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fG o u a n g z h o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G u a n g z h o u
51 0 1 2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c o m m o n c l i n i c a l i r s k f a c t o r s o f 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 s t e n o s i s . M e t h o d s
【 关键 词 】 基底 动脉狭 窄 ;危险因素 ;脑血管造影
C l i n i c a l a n ly a s i s o f c o mmo n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 s t e n o s i s C h e t r C h a n g b i n & L i a n g Z h o n g y u ,T i a n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0 9 t o J a n u a y r 2 0 1 0 . T h e y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b a s i l a r a t r e r y s t e n o s i s g r o u p( 3 9 c a s e s ) a n d n o n s t e n o s i s g r o u p( 2 5 c a s e s ) a c c o r d i n g t o a n g i o g r a p h i c r e s u l t s . U n i v a r i a t e a n d m u l t i v a r i a t e me t h o d s w e r e u s e d
国际医药卫 生导报 2 0 1 3年 第 l 9卷 第 2 1 期
I MH G N,N o v e mb e r 2 0 1 3 ,V o 1 . 1 9 N o . 2 l
・
科研课题 ・
影 响基 底动脉狭窄 常见危 险 因素 的 临床分析
陈长 兵 梁钟 宇 田作 军
探讨 影 响基底 动 脉狭 窄 的常见 临床 危 险 因素。 方法 收集 2 0 0 9 年 1 月至 【 摘要 】 目的
t o a n a l y z e c o mmo n c l i n i c a l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b a s i l a r a te r y r s t e n o s i s . Re s u l t s Un i v a r i a t e s t a t i s t i c s s h o we d t h a t
b a s i l a r a  ̄ e y r s t e n o s i s w a s r e l a t e d t o h i g h a g e( f = 3 . 6 1 , P = O . O 1 ) , h i g h s e r u m h o m o c y s t e i n e l e v e l = 2 . 5 7 1 ,
P = O . 0 1 3 ) a n d v e r t e b r a l a t r e y r s t e n o s i s( = 8 . 3 4 , P = 0 . 0 0 4 ) , w h e r e a s h i g h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 d i a b e t e s , h i g h b l o o d
高血脂 、吸烟等指标未达统计学差异 ;二项分类 L o g i s t i c回归发现 :年龄 ( O R:1 . 1 7 , P=0 . 0 0 7)、 血清 H c y 水 平升高 ( O R =1 . 4 7 ,P=0 . 0 4 0 )及椎 动脉狭窄 ( O R =5 . 4 5 , P=0 . 0 1 )是影响基底动脉 狭 窄的主要 危险 因素 ,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结论 影 响基底动 脉狭 窄的主要 临床危险因素。 年龄 、椎动脉狭窄及清 H c y 水平升高是
6 4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s c h e mi c s y mp t o ms o f p o s t e i r o r c i r c u l a t i o n u n d e r g o i n g c e r e b r a l a n g i o g r a p h y w e r e c o l l e c t e d
2 0 1 0年 1月我院住 院有 后循 环缺血症 状并行脑血管造 影的患者 6 4例 。根据脑血管造影 结果将资 料
分 为基底动 脉狭 窄组 ( 3 9 例) 和非狭 窄组 ( 2 5例 ) ,以单 因素及多 因素方法分析其常见临床危险 因素 。 结 果 单 因素分 析发 现 :患者 的年 龄 ( , =3 . 6 1 ,P=0 . O 1 ) 、血清 同型半胱氨酸 ( Hc y ) 水平 ( f =2 . 5 7 1 , P=0 . 0 1 3 ) 及椎 动脉狭窄 ( =8 . 3 4 ,P=0 . O 0 4 ) 都是基底动脉狭窄 的影 响因素 ,而高血压 、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