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5e45fffad6195f302ba68e.png)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李白1.结合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2.深入赏析,掌握本文高超的艺术魅力3.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教学重点:1.诗歌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如:大块、假、文章等教学难点:2.诗歌中的用典等艺术手法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的一大乐事。
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环节二:自主习学、〉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目标针对学案设计的问题,学生自学并把答案整理出来〈环节三:讲〉学生展示并点评,教师讲评(1、2、3项自主学习第4项合作学习)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文体。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志气宏放,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风格豪放飘逸。
背景介绍此序约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前后作于安陆。
作品洋溢着蓬勃旺盛的春的气息,光明洞彻,爽朗不尽,将生活升华到诗的高度。
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
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
作者以诗笔行文,洋溢着诗情画意。
序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赠序宴集序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古人在宴集时,常常借着酒兴抒情赋诗,诗写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属于宴集序。
解题文章标题透露了哪些信息?【提示】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作者与从弟)、事件(宴)2、读文章注意节凑,读出情感,读出语文味,挑学生朗读,并评价,教师再范读。
3、积累文言知识:读课文疏通文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f7535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7.png)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文言文,了解唐代文论的背景以及文学思想的演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背景、文学思想以及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且懂得如何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式和词汇。
三、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介绍唐代文学思潮的变迁,为学生介绍《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背景。
2. 解读: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汇,教授相关的词汇与知识点。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3. 学习方法:老师提供相关资料和文献,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和交流,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同时,老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讨论话题,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式教法:老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对文言文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2. 合作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进行独立阅读和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问答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见解,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笔记、口头表现、小组讨论以及课后作业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4eb5979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3.png)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唐·李白[教学目标]1、理解诗文意思,积累文言词语、句式;2、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疏通文意;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珍视光阴、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投影图片:老师最近欣赏了一幅优美的画,是明代画家仇英根据李白的一篇文章创作的《春夜宴桃李园》图。
画面中,一棵参天古树下,几位诗人围几而坐,或举杯畅饮,或欣赏美景,或吟诗作赋,或沉思遐想。
从画面上,老师只能看到这么多。
至于诗人们在欣赏什么美景,吟诵什么诗词,或是又在思考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
大家想不想知道诗人们在做什么呢?想要了解诗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我们就一定要看看创作这幅画的蓝本——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投影课题《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二、知人论世作者及创作背景:本文大致写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李白33岁左右。
此时的李白“酒隐安陆”,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西面后兆山后桃花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各地漫游。
他曾到过汝海、洛阳,据记载:“春日桃园”是汝州八景之一。
所以有人认为这篇小序是在汝州宴游之事。
李白在这一时期常与同宗兄弟来往。
三、文意疏理1、从标题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2、文体常识——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3、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4、疏通字词(1)字音字义筵:yán筵席假:提供,赐予渐:有愧于良有以也:良,的确;以,道理。
高中语文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d18403c359eef8c75ebfb3c3.png)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把握情感,背诵全文。
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式,体会用典的妙处。
2、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作者情感。
3、体会李白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豪情逸兴。
【知识链接】1、金谷春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
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
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
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
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
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
石崇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
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
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蹁跹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
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2、关于谢安及谢氏子弟谢安——(320-385)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人。
谢安少年时聪颖好学,胆识过人;15岁时善玄学,成为新一代名士领袖。
40岁前,高卧东山,放情山水,朝廷多次征他为官,都被谢绝。
40岁后,一为国家出力,二为支撑谢氏门面,才“出山”。
谢安为东晋朝廷服务的20多年中,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遏制了大司马桓温篡晋的图谋,延迟了晋祚;二是在谢安的统筹安排下,由谢氏骨干统领的“北府兵”,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保护了江南的民族文化,延缓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后,谢安主张趁胜北伐,一统华夏,但遭到东晋统治集团司马氏的排挤,被出镇广陵(今扬州),不久谢安抑郁去世。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
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儿媳——王凝之之妻。
具有“咏絮才”。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六单元第3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六单元第3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77cdd8b9d528ea81c7799d.png)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宣城中学彭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文中字词,疏通文意。
2、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篇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体会宴会的欢乐以及诗人觉得人生短暂的生命态度。
2、整合语言,凝练的组织语言表述观点。
3、阅读比较,在比较中看待作者情感与态度的不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李白对待生命的积极与乐观。
2、品味序文的中透露出的人生短暂当及时行乐、珍惜光阴,并以高雅之趣味消解人生如寄的悲哀。
教学设计思路:本文作于李白在安陆。
公元727年后李白来到安陆不久,经李长使介绍,入赘许家,妻子许紫烟为其生有一儿一女,儿子伯禽、女儿平阳。
他们的爱情是相当美满的。
李白在安路居住十年,是“酒隐安陆”的十年,是人生观、事业观形成时期,写了大量的名篇佳作。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就是这时期的文章。
文章整散结合,韵律感强,适合诵读。
字词难度中等,部分字词理解需要反复涵咏、讨论以及教师点拨,所以诵读环节安排较多。
本文记述作者与其堂弟们,相聚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之乐的情景。
主旨叙说人生短暂,当及时行乐,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设计让同学们品味李白所写的宴饮之乐,并能感受在行乐中表现出的高雅趣味。
虽时光易逝却能够以积极乐观之心态去消解人生短暂的痛苦。
以及在比较阅读鉴赏中体会李白有别于其他文人的乐易生悲的人生感叹,别树一帜的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命的浪漫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前面学过的李白诗文导入。
设计意图:体现选修课意识,本书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且选择李白诗歌散文尤多,我在教学处理时是将不同单元的李白诗歌散文放到一起集中学习,有诗歌《越中览古》《苏台览古》《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还有这篇散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由宴到酒,由酒到杯,由杯到觞,由觞到联想到一次文人雅事——“曲水流觞”。
设计意图:这是本文设计的辅线,引起下面的内容。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b341f3ad51f01dc381f105.png)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宴游的小序。
文章虽然只有一百二十多字,但却比较全面地记叙了游赏缘由、游赏过程、自然景物、同游人及其思想情绪,文字凝练,机构紧凑,一气呵成,意绪贯通。
此文安排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六单元,重在品味古代散文文气鲜活之特征。
古人在记宴游类的散文中大多充满着对宇宙人生的感慨寄托,而李白独特的个性气质更使这篇文章文短韵长。
【学情分析】在前面几个必修模块的古诗文积累和练习之上,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较为浅显的古代散文,因此此篇散文字词知识方面只需重点提示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
学生接触的李白诗文较多,对其个性已有充分把握,因此比较容易理解本文的情感。
而同类比较则是学生比较生疏的地方,因此学习此文需要做的是把以前学过的相关散文与之做比较,让学生充分领略古代文人欣赏山水宴集赋咏时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比较阅读同类文体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置身文境,吟咏求气,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中典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宴集序”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精神风貌。
【教学方法】指导诵读、问题讨论【教具准备】CAI课件、常规教具【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二、作者及文题(一)请几位同学用一两句诗介绍你心中的李白形象。
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8c2bc2998fcc22bcd10dd3.png)
三维目标
提炼的课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手段运用
积极的人生态度 态度是重点,文风、章法是难点
学案 教学资源选择 教 环节 导入 从李白的诗风导入 激情导入,引起兴趣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学 过 程 学生如何学 激发兴趣
教师如何教
诵读 读通畅,读出味道
可以范读,可以让学生试 读 1、 学生自学文字,老师指出 1、 疏通文意 几个重要的词语 2、 赏析美妙的句子 2、 赏析要注意语言组织 2、 让学生挑选一个自认为精 3、 人生观 美的句子,赏析,写出 3、 感悟人生态度,发言 1、 字词的落实 把握情感,味道
探究
3、 探讨作者的人生观,从中 发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堂检 测内容 拓展 背诵 理解 预习内 预习一下一课 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置
1、作者认为有哪些乐事?我们有哪些乐事?
科目:
教师: 年 月
授课时间:第 日
周
星期
单元(章节)课题 本节课题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春夜宴从弟》 1、 2、 理解文意,理解关键字词。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把握情感,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 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就近取例。 3、比较《兰亭集序》 《滕王阁序》 ,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6f9f132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a.png)
《春日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利用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翻译词句,疏通文章大意;2.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和真挚情怀;3.深入赏析,体会本文高超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1.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飘逸潇洒、豪情纵横的诗意;2.理解作者看似消极,实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温故法、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手上拿的课本是《唐宋散文选读》,那么请大家回顾一下,唐朝和宋朝有哪些文学名家呢?例如我们之前了解过的“唐宋八大家”即“唐宋古文八大家”。
生: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曾巩、韩愈。
师:没错!说到苏轼,大家还记得这一段文字吗?朗诵: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大家的记性不错!北宋的苏轼在中秋之夜思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即苏辙,在饮酒之后写下了这个千古名篇,阐发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而在唐朝,也有一位名家,他略有不同,于春天的晚上饮宴,继而写下阐发哲理的名篇,更幸运的是,他得以和自己的堂弟们欢聚一堂,不用忍受离别之苦,大家猜他是谁呢?给一点提示,提到他,人们总会想到月亮、宝剑和美酒。
生:李白。
师:那我们就开始学习新课——《春日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1. 破题春夜→时间 宴→事件 人物→李白与诸从弟(刘祯《赠从弟》) 桃李园→地点 序→文体序:文体的一种,可分为书序、赠序(举例“初唐四杰”王勃的《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宴集序(举例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宴集序:指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或者独游后自作。
2.正音,老师带领全班朗读课文,感受文章。
秉b ǐn ɡ烛夜游 琼筵y án 羽殇sh ān ɡ 3.疏通文意,邀请学生翻译字词夫(句首语气词)天地者,万物之逆旅(旅舍,客舍)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旅客,旅行者)也。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6课 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6课 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0045cebd4028915f804dc2fa.png)
第26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
2.欣赏文中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手法。
3.背诵这篇课文。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流露出诗人的恬淡胸怀。
后两句描绘了一幅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涵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一、作者简介详见《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背景简介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
作者以诗笔行文,洋溢着诗情画意。
虽然是序文,却和李白的诗一样飘逸俊爽。
宴,设宴招待。
从弟,堂弟。
“从弟”后省“于”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羽觞.(shānɡ) ②秉.烛(bǐnɡ) ③独惭.康乐(cán) ④琼筵.(yán) 2.辨形组词。
①⎩⎪⎨⎪⎧秉秉烛夜游乘乘法 ②⎩⎪⎨⎪⎧伦天伦纶纶巾③⎩⎪⎨⎪⎧惭惭愧渐逐渐3.词语释义。
①浮生若梦: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②天伦:天然的伦次。
③琼筵:美好的筵席。
琼,美玉。
4.名句填空。
①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②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知识梳理1.通假字。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通“叙”,畅叙2.古今异义。
(1)大块..②..①假我以文章①古义:大自然。
今义:大的块头。
②古义:错杂的色彩、花纹。
今义:作品。
(2)群季.俊秀古义:弟弟。
今义:季节。
3.一词多义。
(1)良⎩⎪⎨⎪⎧良.有以也:实在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优秀感我此言良.久立:很良.庖岁更刀:好的,高明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美好的(2)假⎩⎪⎨⎪⎧大块假.我以文章:借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因求假.暂归:假期假.此科敛丁口:借4.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311992832cc58bd63186bdb2.png)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习目标:1.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炼课题、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案(一)一、阅读文本1、学生熟读课文2、参看注释疏通文意二、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之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的人。
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李白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2.了解背景本文写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定,但大致可以知道是开元二十年(732)前后,李白“酒隐安陆”(今湖北安陆)初期所作。
李白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西面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各地漫游。
李白在这一时期常与同宗弟兄来往,常有诗文唱和。
此文应是作者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堂弟时所作。
自主案(二)一、 教师指导根据上节课自主情况,重点讲解文言知识二、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琼筵.( ) 秉.烛( ) 羽觞.( ) 从.弟( )2.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 )3.一词多义(1)良⎩⎪⎨⎪⎧ 良药苦口利于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良辰美景奈何天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2)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大块假我以文章 乃悟前狼假寐(3)会⎩⎪⎨⎪⎧ 会桃花之芳园 相如闻,不肯与会 会天大雨,道不通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4)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凡事如此,难可逆.料4.古今异义(1)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李白[(见《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关介绍]。
[知背景]此序约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前后作于安陆。
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27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
在这里,他娶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养育了一双儿女。
十年期间,他西入长安,东游吴越,南泛洞庭,北抵太原,留下了百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据记载“春日游园”是汝州“八景”之一。
故有人认为这篇子序写的是汝州宴游之事。
[知常识]1.从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从父弟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比从祖弟与自己的近一些。
对立称谓是从兄。
今世将从弟、从兄合称为从兄弟。
2.天伦之乐:“天伦”原指自然的道理,代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常用于书面语言当中。
“天伦之乐”指父子、兄弟、夫妻、亲戚之间的关系,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
这个词语只能是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友之中。
3.文人宴会:唐代文人雅集宴会,几乎都必有诗歌唱和活动。
文人把流连诗酒、往来酬唱视为风流雅事,常将这些诗作结为集子以广流传,这在唐代非常盛行。
而这些雅集酬唱活动中又每每形成相对集中、固定的诗人群体,对诗歌艺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通假字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畅叙二、古今异义1.大块假我以文章..古义: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泛指著作;比喻暗含的意思;关于事情的做法2.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三、一词多义1.逆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动词,迎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动词,违背2.若①浮生若.梦动词,像②若.毒之乎代词,你3.假①大块假.我以文章动词,借②乃悟前狼假.寐形容词,假装4.伸①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抒发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动词,陈述5.良①良.有以也副词,确实②感我此言良.久立副词,很③良.庖岁更刀形容词,好的,高明的④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形容词,美好的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诗:作诗,咏诗(2)名词作状语古人秉烛夜.游夜:在夜里2.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咏:诗歌(2)动词的使动用法飞.羽觞而醉月飞:使……飞,快速传递3.形容词作名词幽.赏未已幽:幽雅的景致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者……也”,表判断)②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者……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①况阳春召我以烟景(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况阳春(以烟景)召我”)②大块假我以文章(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大块(以文章)假我”)一、了解行文脉络桃花园序春夜宴从弟赋诗罚酒赏花传杯二、把握文章主旨本文抒写了作者与堂弟们春夜宴饮于桃花盛开的园林,赋诗咏怀,畅叙天伦之乐的情趣。
看似思想境界不高,实际并无消极思想,而是表现了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子全是表现作者愉悦心情的一组是(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②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③序天伦之乐事 ④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⑤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③④⑤解析:选D ①②是作者无法实现理想之下的无奈感叹。
2.对本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B .文章的开头,李白说天地是世间万物赖以寄存的旅舍,光阴岁月不过是千年百代的匆匆过客。
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梦幻一般,尽情欢乐能有几时呢?作者已经流露出一种感伤的情怀。
C .作者和堂兄弟们聚会在桃花园。
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
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大家饮酒吟诗畅叙天伦,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辰啊!这时,他把人生的宠辱浮沉轻轻挥去,借酒放歌。
D.诗人以主要笔墨写景,结合叙事、抒情,还运用了不少典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展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天地。
解析:选D “主要笔墨写景”错,李白的这篇序言主要记叙了他和堂弟们相聚桃花园饮酒赋诗的情景。
3.下列对文章的解释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
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以”,缘故。
意为:古人(嫌人生太短)夜里拿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缘故(有道理)啊。
C.“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指天地;“文章”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即“广阔的天地给我提供了如此绚丽灿烂的大好春光,岂能辜负”!表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D.“惠连”是人名,很有才华,十岁就能写诗作文;“康乐”指谢灵运,南朝诗人。
作者用此赞扬诸位堂弟人才俊秀,谦称自己不如谢灵运。
表现了作者与兄弟们畅叙天伦之乐的喜悦之情。
解析:选C 此句只是作者用世俗的人生观引出自己的人生态度,从全文看作者持有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1.善于用典本文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浮生若梦”“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等。
这些典故曲折地传达了作者想要言说的内容,因而言简意丰,蕴含深厚,语言十分凝练。
我们平时多积累典故,写作时便可灵活运用。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的经历这一层外,全是用典。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可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2.情景交融,景美情浓作者以诗笔行文,洋溢着诗情画意。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美景与兄弟们的雅趣融为一体,充实了文章的内涵。
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运用以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写法。
[课内·提炼]李白的快乐李白描述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阳春烟景、桃花芳园、兄弟天伦、醉月歌咏。
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没有请戏班子,没有请名媛弹唱。
一花一草,即有无限趣味;一唱一和,便有幽情萦怀。
快乐不需要大富大贵,快乐只需要天地自然。
人们面对自然“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便可以享受无穷的快乐。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早就说过:快乐较多依赖于心理,较少依赖于物质,更多的钱财不会使快乐超过有限钱财已经达到的水平。
也就是说,快乐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感觉,物质所能带来的快乐终归有限,只有精神的快乐才是无限的。
[课外·延伸]1.沉重的快乐香港一居士闻说净空禅师来港讲经,便拉着他去看自己的珍宝,分享自己的快乐。
到了银行,经过层层的鉴别,再由守卫送到保险库,进入保险箱取出金银珠宝。
居士十分得意地展示着自己的珍宝。
“这些珠宝不敢拿回家,拿回家怕小偷;不敢戴在手上,怕人抢劫。
只好放在银行保险柜里,一个星期去打开看一下。
”禅师说:“如果这样算自己的,那香港所有银楼都是我的。
为什么?我到那里,叫人拿出来给我看看、摸摸,好!收起来,给我保管好。
这有什么两样?也不敢戴,也不敢放在家里,怎么能算是自己的?”居士之乐在于藏珍宝,然而这种快乐带着恐惧。
一周看一次,日日要守卫,在珠光宝气的后面,是时时刻刻的提心吊胆。
与其说是居士占有着珠宝,不如说是珠宝束缚着居士快乐的心。
2.名言警句(1)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2)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德谟克利特(3)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
——布雷默(4)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5)我们曾经为欢乐而斗争,我们将要为欢乐而死。
——伏契克[运用·点拨]李白的桃园之乐,让人感到潇洒飘逸、高雅自然;而居士之乐,则让人感到沉重压抑、羁绊丛生。
对身外之物贪恋,蒙蔽了他快乐的心灵。
人生天地之间,或戚戚于贫贱,或汲汲于富贵。
人心之上,承载着诸多虚名与功利,人心之中,蕴藏着机谋与手段,人心之旁,萦绕着网络与尘埃。
于是人们焦虑烦躁,形容枯槁,却始终不愿停下追逐的脚步。
心的负荷是有限的,当不堪其重之时,人就会崩溃。
我们当学李白,在阳春烟景中,叙兄弟天伦,咏月白风清,放下功名利禄,给心灵一个清净的空间。
而不能学香港居士,一生追求珠宝,却不敢看不敢摸不敢戴。
得宝固然可乐,却也给心灵压上了“忧惧”的巨石。
(时间:40分钟分值:47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自然B.序天伦..之乐事天伦:伦理、道德C.开琼筵..以坐花琼筵:美玉D.飞羽觞..而醉月羽觞:如羽毛般的酒器解析:选A B项,天伦:天然的伦次,此指兄弟;C项,琼筵:美好的筵席;D项,羽觞:酒器,形如雀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C.序天伦..假我以文章..之乐事 D.大块解析:选C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A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
D项,大块:古义指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指体积或面积大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A.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大块假我以文章C.开琼筵以坐花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D.会桃花之芳园解析:选D 都是结构助词,的。
A项,用在句首的发语词;代词,这。
B项,动词,做,享乐;动词,是。
C项,介词,用,拿;连词,表顺承。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C.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D.大块假我以文章解析:选D D项为状语后置,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C.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解析:选D A项,用《庄子·刻意》中的典故,表明人生欢乐有限,今晚要尽情欢乐;B项,用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的典故,目的是赞颂堂弟们聪慧;C项,用晋代石崇《金谷诗序》的典故,既表现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弟“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