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列宁哲学思想
一、列宁哲学的形成
二、列宁哲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 基本内容 三、列宁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背景一:国际背景
社会历史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
渡; 帝国主义矛盾的激化,促发了第一次世界 大战,由此也酝酿着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 命;
当时自然科学领域涌现出许多新发现,引 发了科学革命; 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内部出现了修正主义
1.党性原则 一是哲学立场和路线上的学术派别性 二是哲学背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利益上的党派 性
哲学党性原则的方法论意义:
(1)必须以“两条思想路线”为尺度来 识别某些哲学家复杂思想的本来面目。 (2)善于分析一切重大原则斗争和争论的背景。
(3)应选择哲学为政治服务的方式。
2.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 (2)真理的实践性或真理的标准。 (3)真理的辩证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 理的辩证关系。 第一,“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 第二,“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 逾越的鸿沟” 第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区分是既确定 又不确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 的传播和发展
——列宁哲学思想
哲学教研部 马忠莲
第一章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贡献
第二章
列宁哲学思想
第一章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贡献 第一,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明了“辩证唯 物主义”术语 第二,先提出了物质的定义 第三,阐明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第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第四,列宁运用一般和特殊的辩证法、统 一和多样的辩证法,认为落后的俄国完全可 以选择一条具有俄国民族特色的建设社会主 义的新道路。 最后,运用前进和倒退的辩证法、原则性 和灵活性的辩证法、书本原则和实践效果的 辩证法,对“姓社姓资”的争论作出富有哲 学智慧的回应。
三、列宁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分析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
二、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 第一,正确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 格尔辩证法的关系 第二,科学地阐明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有机 统一 第三,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作了具体的 阐述和论证 第四,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作了精辟 的论述和发挥
三、普列汉诺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第一,第一个详尽地考察了马克思以前的历 史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问题
辩证法与认识论具有内学与认识论也是同一的
(四)第四个历史时期是向社会主义工 业化过渡,这一时期的主要著述有: 《日记摘要》、《论合作制》、《论我 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 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 (这也被人们称为列宁的遗言)
重点和特点是运用历史辩证法,探索落 后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反对从人的主观愿望出发,主张 从客观事实出发
2.指责对社会规律客观性的歪曲,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运动出发,论证社会经 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3、列宁还批判经济派轻视理论工作的经验 主义观点,阐述了革命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 (二)第二个历史时期是革命转入低潮,列 宁的主要代表作是l908年撰写的《唯物主义 与经验批判主义,重点是阐述唯物主义认识 论。
一是注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 学,来分析和解答时代的课题;
二是注重理论同各时期的斗争实践 的联系; 三是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实 践的最重要的问题,相应把马克思主 义学说的某一方面突出出来。
二、列宁哲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基本内容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第一次准备和实行俄 国革命,青年列宁的主要代表作是1894年 发表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 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重点是阐述唯 物主义历史观。
在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都必 然会遇到以下困难:
革命容易建设难。 开始容易完成难。 国有化容易社会化难。 唯书容易唯实难 集权专权容易分权督权难。

列宁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内容:
在《论合作制》中,列宁提出了经济建设的构想。 在经济建设上,需要着重注意和掌握的有三点: 一是俄国战争结束后,工作重心的转移及其意义。 二是列宁特别关注发展生产力的方式。 三是列宁在商品经济建设问题上所实行的 “分离”:六个分离.ppt
《日记摘要》:关于文化建设的构想
文化建设上需要着重注意和掌握的三点:
第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实 质,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第二,辩证地对待资本主义的文明和文化。 第三,文化建设在进程上要深人细致, 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和《宁 肯少些,但要好些》:政治建设的构想
哲学
虽无小用,但有大用; 虽无近用,但有远用; 虽无浅用,但有深用;
1、客观性思维方式
(1) 求真 (3) 求是
(2) 求实 (4) 求理
2、辩证思维方式
(二)运用哲学思维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经验教训及由此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实际谋 略方式
1、在认识社会主义问题上,应根据实践 生活经验,而不能根据书本 2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据,出发点和模 式上,应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和辩证性的哲学 思维方法 3、发展生产力的方式上,应根据目的和效 果来选择手段 4 、对社会主义的评价和态度上,应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效果
第二,提出了关于社会发展的“五项因素”公式: 1、生产力的状况; 2、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 3、在一定的经济 “基础” 上生长起来的 社会政治制度;
4、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 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 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 5、反映这种心理特性的各种思想体系。 第三,辩证地考察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历 史发展的影响
列宁的真理观的方法论意义:
其一,有助于澄清真理观上的 一些模糊认识 其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 一,要求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3.实践观 关于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这一思想的方法论启示在于:一 切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都要接受发展 着的实践的检验。
4.认识论
“(1)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 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
背景二:国内背景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的时 代任务 总结科学成果,捍卫马克思主义
问题
这一时代背景给列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 问题:
一是无产阶级革命;
二是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三是创立新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俄国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 理论指导。
方法
列宁采用三种方法回答问题:
首先,列宁运用了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法,探索俄国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重点介绍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和阶 级斗争状况理论
其次,列宁运用了对立和统一的辩证法、 目的和手段的辩证法,论述了利用“国家资 本主义”这一形式和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三,列宁运用了革命和建设的辩证法, 制定出了落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体构 想和行动纲领。
“(2)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 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 “(3)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 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
(三)第三个历史时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 俄国十月革命准备时期,列宁的主要代表作 是1914、1915年写作的《哲学笔记》,重点 研究的是唯物辩证法。
1.建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阐述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 的原则
第四,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和个人 在历史上的作用
普列汉诺夫与列宁的分歧
一、俄国革命领导权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否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三、是否进行武装起义 四、工农联盟问题 五、如何看待民粹派革命的历史遗产 六、对十月革命的评价 七、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评论 引人注目的是,普列汉诺夫在逝世前不久对自己的妻 子说:“在我们的争论中,乌里扬诺夫—列宁是对的, 而我——普列汉诺夫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