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5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21 伶官传序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21 伶官传序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21 伶官传序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21 伶官传序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官传序
[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莫能与.之争
D.当与.秦相较
【解析】B项,动词,给;A、C、D三项均为介词,和。

【答案】B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一夫夜.呼 B.函.梁君臣之首
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
【解析】A、C、D三项中的名词“夜”“东”“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木匣子装"。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得不对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解析】B项,应是“负锦囊而前驱"。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B.忧劳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古今异义词语的掌握情况。

古今义相同的一项应为B项,均为“忧虑辛劳”的意思。

A项,“人事”,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C项,“至于”古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以至于";今常作另提一事的连词.D项,“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方法处理”。

【答案】B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迹.(事迹,事情的始末)
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D.及凯旋而纳.之(收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实词的意思。

A项,“原”是动词,推究,推其本源.
【答案】A
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琪,字台秀。

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

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

一日,铎召縠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
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

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
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

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

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


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
..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
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
..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梁祖受禅
..,征入,拜翰林学士。

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

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

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

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

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
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
....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

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

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

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B.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C.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D.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疏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意思是“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奏章陈述治国的策略”,排除A、C两项。

“国计使"为官职名,排除D 项。

故选B.
【答案】B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D.“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

A项,“进士”科目在隋朝时开始设立。

【答案】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

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立成,出语不凡.
B.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

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
文坛名宿李谿所推崇。

C.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

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自责请辞。

D.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的斥责并被罢相。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诬告"错,李琪擅改试摄名衔是事实,因此萧顷对此事的告发不是“诬告”。

【答案】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

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
译文:
(2)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

译文:
【答案】(1)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有任用。

"(关键词:昌、罔、宜)
(2)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关键词:请、排沮、相崔协)
【参考译文】
李琪,字台秀。

父亲李縠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李琪十三岁时,所作词赋诗颂,被王铎大加赞赏,但王铎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

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里派人带着《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李琪,他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
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

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能任用。

"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谿父子凭借文学才华而知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谿。

李谿看后很惊异,匆忙中倒穿着鞋子就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年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是后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知名,后来考中了进士。

天复初年,李琪被授予武功县尉的职位,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担任谏官宪职,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他必定会上奏章评论,文辞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

梁祖接受禅让登基,征召李琪进入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梁祖谋划天下,李琪凭借学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写的文书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宠爱优待超出同辈。

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天下。

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庭很和睦。

贞明、龙德年间,当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戒惕谨慎深沉缜密,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

中书省回答皇帝的问话,多按李琪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

恰逢李琪委任官吏,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李琪改“摄”为“守”,被萧顷上奏告发,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李琪被赵岩等人所救,被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
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

同光初年,李琪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

同光三年秋天,各地发大水,国家财富不够充足,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奏章陈述治国的策略。

李琪所呈奏章有数千言。

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不久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

等到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获罪,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李琪当时是御史大夫,安重诲在御史台门前擅自杀了殿直马延。

李琪虽然曾经上奏章弹劾过他,但言辞意旨模棱两可,不敢直言安重诲的罪行,因为这件事李琪推
托有病,多次上奏章请求退休,朝廷不允许,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从这以后,李琪更受掌权的重臣的猜忌,凡是李琪上奏章说的事,无不听到风声就横加阻止。

长兴年间,李琪死于福善里家中,享年六十岁。

[语言表达层次(C])
10.在下面文段空缺的A、B、C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前后语意连贯、句式协调。

多少次,我们不遗余力地去追寻那远方的神奇,A________________。

我们欢呼雀跃翘望高悬天际的彩虹,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却没有用心聆听窗外小鸟婉转的啼唱;我们千里跋涉去寻觅奇花异卉,却没有意识到路边蔷薇细细的馨香。

【解析】根据最后一句可知,仿写后,前后分句必须构成“我们……(怎么做),却……”的转折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结构搭配也要一致,前后分句的联系要合乎情理,文意要畅通。

【答案】(A)却忽视了身边点点滴滴平凡的美好
(B)却没有留意草丛间露珠七彩的光泽
(C)我们满怀渴望去探寻传说中的仙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