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
在课改的推动下,地理教学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为宗旨”,形成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核心的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快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争取课堂的最佳效果,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一、学生角色转换,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的教育,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这些问题也正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各国、各省、市或经济代表团领导人参与和讨论国际事务和经济合作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到国家或部门领导人的位置,让他们以决策人的身份去考虑问题、去解决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以后,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有实力、有能力,这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办法。
例如,黄土高原疏松的黄土,植被又遭人为的破坏,暴雨一来,水和大量的泥沙滚滚入河,致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闻名的“地上河”,历史上经常决堤改道。
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完黄河多泥沙的原因后,说:“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认为解决黄河泥沙的关键是什么?经费该投放在什么地方?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于是,“治理黄河泥沙的关键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是种草植树”、“经费应该用在黄土高原的治理方面”等正确的答案自然由学生说出。
老师马上肯定:“完全正确!”“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应该退耕还牧,种草植树。
”“国家和联合国都拨了一笔经费,帮助那里的人民进行小流域治理”。
学生们体验了一次为国家决策正确的自信感觉。
再例,目前出国留学较为盛行。
在讲美国一课时,让学生扮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留学生,假期要到芝加哥大学去看望同学,问:你可能经过哪些地形区?学生看着地图回答:“将要经过落基山、大平原、到达五大湖畔。
”又问:“假设你在哈佛大学留学,要到芝加哥大学去度假,你将要翻越哪座山脉?”学生读图后自然说出:“阿巴拉契亚山脉”。
这样学生又当了一次留学生。
又问:“假如你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汽车专家,到美国考察一定会去哪个城市?”学生答:“去底特律(汽车城)。
”再问:“假如你是银行家,一定会关心美国哪个城市的信息?”学生答:“纽约(美国最
大的金融中心)。
”还问:“假如你是国家主席,访问美国必去哪个城市?”学生答:“华盛顿。
” ……
总之,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扮演国家领导人、市长、省长、厂长、专家、某代表团长、留学生等等,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
中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性,有极强的求知欲。
作为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如讲中国的气候中“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这一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气温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因而我在上课一开始时就讲了2007年春节期间我们广东省部分地区交通瘫痪的故事,让学生来分析影响这次交通瘫痪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当学生分析是雪灾来临时,我进一步问“雪灾来临意味着什么”,学生答是“气温低”,我顺势问学生“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国冬季气温的情况呢?”同学们此时已是情绪激动,兴趣极浓,进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水道渠成。
当然,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方式,或用谜语、成语导入;或用名言词导入;或用一个事件……总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
如,我讲“我国的降水分布东西差异”时,我先说一个小事件,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而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则在学完新知识后方能知晓。
这样,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就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三、构建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情感。
“生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联合体。
课堂教学中,作为“主导”的教师与作为“主演”的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是一对多的形式,学生多了,教师的“导引”就可能不周全。
因此,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补充,它可以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互通有无,互助互进,古人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往与协作的重要性。
如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规范的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进而养成一种积极的讨论问题的习惯。
我们现在的班级队伍庞大,集体讨论就有可能出现无政府状态,课堂教学的“生生互动”也就可能流于形式,为了确保课堂互动的高效性,“合作式学习”就是实施课堂讨论的最可行的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如何合作呢?我觉得应分三步进行,即“分组学习,组内合作,组间交流”,这样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求证,最后在教师的导引下予以总结,达成共识。
如,我在讲“我国水土流失的情况”时,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讨论“黄土高原区、东北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三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让生各自查找资料,搜集数据,分析各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异同,进而明确这一环境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负担轻了,对知识点把握的也牢固了,可谓成效显著。
在教学中可适当设计一些竞赛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比如:在进行“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时,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将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从图中再现出来,比速度、比准确,评出优胜小组。
这样,赛前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赛时全身心的投入,赛后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败者誓不罢休,以待再战。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既练习了学生把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总之,要让学生把学习地理,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
这不仅可以积极地减轻学生负担,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