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1、意思——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 准。
2、以成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开展为 根底,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 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 择。它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 方 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
3、但是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需求,都是万 物的尺度,于是当人们意见分歧时, 就没有可依据的客观真理可以说哪个 对﹑哪个错。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认为人人都 应该成认自己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改善自 己的灵魂。
5、影响:
〔1〕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种 重要表现。
〔2〕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第 一个“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的哲学家。
〔3〕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 产生深远影响。
②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特别强调人的价 值。
〔四〕研究的对象:
〔1〕用人的眼光去考察一切 〔2〕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
组织和伦理标准等。
〔3〕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五〕代表:普罗塔哥拉
约前481—前411,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最 重要代表人物,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家,著名 的政治活动家。与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是至 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辩论知识, 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据说晚年因 “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 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而 遇害。
•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雅典 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他关心的主要是关于伦理道 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 •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 人。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 看作是追求真理的圣人,几 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 的地位一样。
4、主要思想: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 “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强调人们应当
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他的妻子赫拉
宙 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到家
斯 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
和 赫 拉
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幽会的地方,单独伤心垂 泪。发誓再也不回家。宙斯想出了一个计策,使 妻子和他和解。他佯装同一个双目明亮的仙女结 婚。他娶了一个木偶,给他穿上衣服后用几头大
起初,普罗罗塔哥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
到雅典,埋头沉思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人们

大喊:“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与其把时间耗在 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正
罗 巧啊,那会儿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成的缺吃
塔 哥 拉
少穿愁苦着。而老普的实用主义,恰对众人的心 思。人既然是万物的尺度了,那么,咱就不管是 非曲直,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因此,老普一炮 走红,四面八方的小青年们,纷纷揣着银子投奔
同: 〔1〕根本上是属于同一时代 〔2〕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认为人 生的幸福和伦理道德是人类应当探究的重要问题。 〔3〕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 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都肯定了人的价值, 否认绝对权威。 异:〔1〕智者学派为到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 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无视道德追求功利。
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习惯和法律是相对 的〕
(1)积极意义: 1、否认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
尊严和权威。
2、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古希腊人 文精神的源泉。
〔2〕局限性: 1、它只是包含合理的成分,并非十足的真理 2、在自然世界里,把人视为衡量万物的尺度,看
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欧提勒士振振有词地回 击说:“如果我胜诉了,那么根据法院判决我当然不用付钱; 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我也不应付钱,总之,我决不会付钱。 〞 面对这个“半费之讼〞,法官真不知所措。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①以自我为中心 ②注重实利,无视道德
没有人自愿做恶,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认识你自己,知识来源于教育——知识就是道德 〔或道德就是知识,或知德合一〕
“我无知,所以我求知〞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他认 为哲学不能单纯研究自然,而应该研究人及其 社会。“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格言。 所谓“认识你自己〞就是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 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 的善,改善人的心灵。
课标要求和学习要求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 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时期人文 精神的根本内涵。
3.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这一观点,体 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
〔5BC中叶以后〕
课前思考:
• 1〕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 智者学派?〔原因和背景〕
轶 到老普门下求学。老普开场职业教师的生涯。

普罗泰格拉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狡辩家。 一天,一位叫欧提勒士的青年要拜他为师学习诉讼和辩 护。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塔哥拉 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他打赢第一场官司再付。一年满师 后,欧提勒士却迟迟不替人打官司。
普罗塔哥拉十分生气,向法院提出起诉。他对学生说: “如果你在我们的案子中胜诉,按契约你应向我交付学费; 如果你败诉,那么也应按法院的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你 非得付学费不可。〞
高中历史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何谓“人文主义〞?
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注重人的感受、强调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这样一种思想文化观念,叫做人文 主义〔也叫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心人,洞察 宇宙,探索人生;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人类之王。宙斯经常离
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适在周室衰微 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 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所 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 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 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 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 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 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 攻击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 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 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 是古今教师的楷模!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 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之 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 死 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
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
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场混乱,最后
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克雷波乌斯
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苏格拉底之死?
“我们曾向克雷波乌斯 借过一只公鸡,请不 要忘记付钱给他。”
〔三〕概念:智者指向人传授有关辩论、演说、修 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并收取报酬的教师,这些职业 教师自称为“智者〞,形成了智者学派。也称 “哲人学派〞。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为他们巧言 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狡辩学派〞。
特点:
①并非统一的流派,也无统一的学说,但在思想倾 向上有共同之处
〔研究主题从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关注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和伦理标准等。〕
区别: 孔子侧重在社会方面; 苏格拉底侧重在个人方面。
孔子与苏格拉底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假设干 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 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假设干 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 处。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 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 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一样,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 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 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第二、他 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你如何评价苏格拉底的这种做法?
• 热爱知识,坚持真理,对后世的最大奉献, 是他首先树立了教师的风范。
• 公正正直,坚持正确意见; • 对世俗成败不介于怀; • 虽然在受到不公正的死刑判决后也不肯违
犯国家的法律而求生, • 勇敢殉道,为青年树立了刚正不阿的楷模
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局限性:
〔1〕首先,对知识的内涵认识片面、狭窄,美德 与知识之间不能画等号。
〔2〕其次,美德与知识的关系并不成成正比
〔3〕完全不把客观规律放在眼里,片面地夸大人 的主观能动性。
苏 格
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
拉 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
底 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
“认识你自己〞
〔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5〕强调知识和道德教育,“知德合一〞
学说
进一步探究:隐士与熊的故事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 来打搅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 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 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这那么寓言说明了什么
“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同处
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 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彩。
但是,目标上,孔子从君 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 人的个性开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前5-前4C
• 2〕什么是智者学派?〔概念〕 • 3〕智者学派研究的内容、主张分别有
哪些?影响如何?〔主张和影响〕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
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在广阔奴隶的劳动根底上, 古希腊的文化迅速开展起来〕〔经济〕
2.民主政治的开展〔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 希腊的民主政治到达顶峰〕〔政治〕
3.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地位的提高
〔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 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4.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奠定了思想根底
〔二〕产生: 在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
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 庭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 代辩。
由于社会的需要,出现了一批“教授智慧 的教师〞,即“智者〞。他们向人传授说 话的艺术——修辞学,争辩的艺术——雄 辩术,据理论证的艺术——辩证法。
不到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易陷
3、在文明世界里,无视道德对人的影响,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给随意性 和个人主义翻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 社会和谐安康开展。
〔六〕智者学派的影响:
• 1、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表达。〔如疑心 神的存在、认为政治制度是人们协议产生 而非神规定、反对奴隶制本身等〕
• 2、思想启蒙和解放作用。〔如强调人作 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认了神 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无视
了道德对人的影响。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城
邦制度。
3、代表:苏格拉底
的 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车子,让这个木偶坐在牛车
神 上。然后走街串巷。车夫沿途告诉别人,车上坐
话 的是宙斯的未婚妻。


• 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十分愤慨。她来到华美
无比的牛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衣服和帽子撕成破布,
她把对手的面纱扯下来,这才使她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头人。于是她
笑了,她终于和丈夫一同回到了奥林匹斯山。赫拉天资国色,但她除了

对宙斯的爱以外,对别的神从来没有产生过爱情。
斯•
从故事当中我们能够了解到什么?







事 •1〕这些神都具有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
•2〕他们会妒忌、会爱、会恨。
•3〕希腊众神的人格化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 主义色彩。
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苏格拉底那么强调道德哲学,他认为人 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
〔3〕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更重视 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一样点: 1、出生的时代很接近; 2、容貌都谈不上好看 3、所处的时代也很相似; 4、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5、强调道德的价值; 〔前469-399年〕 〔前551-479年〕 6、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 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 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