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城》看比喻的审美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围城》看比喻的审美功能
江林森
(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摘要:审美是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比喻是文学不可或缺的一种修辞手段。

比喻充分挖掘了语言美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了语言的美的所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比喻;审美;《围城》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的主要功能是它的审美功能。

正如王希杰先生所说“修辞格充分挖掘了语言美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了这种语言的美的所在。

因此,修辞格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正是因为这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比喻,使《围城》在中外文坛史上始终保持着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围城》中的比喻其卓尔超群处在予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特定的语境、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语境是进行修辞活动的环境,比喻运用是否恰当。

完全取决于语境的制约。

妙喻之妙,首先在于它高度地适应了特定的语境。

另一方面,比喻本身也能影响语境,为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促进事态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一点在《围城>中显得尤为突出。

如:
①这春气鼓动得人心像耍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
生机透芽的痛痒。

②天空早起了黑云,漏出疏疏几颗星。

风浪像饕餮吞吃的声音。

白天的汪洋大海,这时候全消化在广大的昏夜里。

上述几例为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促进事态的发展刨设了特定的语境。

例①中,正是这春天蓬勃的生气和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烘托了气氛。

尽管“春来了只有向人的身心里寄寓,添了疾病和传染,添了奸情和酗酒打架的案件,添了孕妇。

”但却给方鸿渐带来了新的希望。

例②中,鲍小姐对方鸿渐的“爱情”缺乏一定的情感基础。

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寥解旅途的寂寞孤独。

例中的比喻。

预示着方鸿渐此次爱情希望的渺茫。

二、创设了特定的审美意象。

比喻不仅能刨设语境.同时还能创设特定的审美意象。

如:
慎明道:“关于B ert i e结婚离婚的事。

我也和他谈过。

他引一句荚国古话。

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茏。

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茏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

不过。

不说是鸟笼。


回忆……,她就是‘女人’,‘女人’就是她。

”以这份女人心去看世界,苏青看到的是婚姻在女性生活中的地位。

在《小姐辩》中,苏青说离了婚的、一直未能嫁人的,是要比嫁了人的低一等的。

在她看来,女人首先是应该结婚的,没有丈夫,没有儿女的女人是悲惨的,就像《过年》中的“我”,除夕之夜冷冷清清。

是何等的凄凉。

苏青认为“女子爱情成功了就用不着事业,事业成功了便得不到爱情”。

男人主宰着女人的生活。

丈夫的好坏在女性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苏青是把女人的归属定位在男人的旁边的。

苏青认为女性的悲剧是女人的“性别”造成的。

四、技巧的运用
张爱玲讲究语言和技巧,同样是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你却可以从中触摸到颜色、气味、声音乃至人的肮脏与无奈.小奸小坏的空虚与无聊。

她喜欢从细小的地方展示人心的丰富与叵测。

无论张爱玲用怎样的语言,用怎样的技巧.文字的表达效果总能达到极致,闪烁着智慧的灵性。

有时。

看似一种简单的景物或动作描写,实际却蕴含着人物深刻的心理变化.甚至通过这种心理,读者能够抓到人物的本质。

当曹七巧在“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的窗前.看季泽在弄堂里向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到底是在写风还是在写季泽的动作,任凭读者想象。

“白鸽子”透露出七巧对于季泽的爱,张爱玲将这爱欲描绘的心神摇荡。

张爱玲在语言上对<红楼梦》进行模仿,写景状物追求古典意境。

比如写月亮,“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156泪珠。

陈旧而迷糊。

”但是在这些充满古典韵味的景与物的后面.赫然而立的是被扭曲与戕害、人生的孤独与痛苦等纯粹现代的主题。

在张爱玲那里,对古典审美风格的追求与对现代主题的表现融合得天衣无缝。

苏青则不同.她仿佛不怎么讲究语言同技巧,怎么想就怎么写,她的文章如同她的讲话,快人快语,口无遮拦。

在她的作品中.把职业妇女的难和苦,用最明白易懂的大白话写出来,虽无精雕细刻的修饰。

却充盈着“天涯若比邻”的广大亲切,唤醒了古往今来无所不在的妻性母性的回忆。

张爱玲说:“在没有人的地方。

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愉”。

而苏青说:“这个房间里就只有我一个人.这个世界上就只有我一个人了吗?这般孤零零地又叫我怎过下去呢?”苏青将自己的生活融人到现实社会中.而张爱玲却在现实生活中划出了一块自己的天地。

她们对生活观察的出发点不同。

导致了同时代的西个女性作家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参考文献:
【11张家平.两种关照——张爱玲与苏青作品比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51—54页。

[21-王清眷.张爱玲苏青艺术风格的不同特点.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07一108页。

【31王艳芳.生活的智慧与思想的智慧——苏青张爱玲比较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113--116页。

是被围困的城堡f ort r ess e ass i69f e。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遮出来。

鸿渐。

是不是?”鸿渐摇头表示不知道。

两个比喻修辞文本创设了。

围城”这一特定的审美意象,其中的寓意耐人寻味。

方鸿渐始终固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但因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他既无法改变这个社会。

同时又不甘心溶于这个社会。

因而,事事为“围城”所困。

方鸿渐是位受严格的传统家庭教育和西方先进文化熏陶的青年知识分子。

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个典型。

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美好理想.但就是这样一个混乱不堪、危机四伏的社会使得他一次次地从希望走向失望.最终沦为一个乞讨职业、渴求生存的人。

正是这黑暗的专制制度,最终导致了方鸿渐从希望走向绝望。

他的婚姻、他的事业、他的生存以及他所有的人生愿望必然走向“围城”之中。

三、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和地域色彩
各个民族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以及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因而比喻各具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一部《围城》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其间粲然多彩的比喻无不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和地域色彩.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深刻体现着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刻的人生体验和高超的文学技巧。

如:
①鸿渐也每见她一次面。

自卑心理就像战时物价又高涨一次。

②他知道他们来意是探1:/气。

便一字不提,可是他们精神和说话里包含的惋惜。

总像圣诞老人放在袜子里的礼物。

送了才肯走。

以上几例都带有浓郁的文化和地域色彩。

例①,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四大家族的专制统治。

国统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孙柔嘉的姑母曾经留学美国。

年轻时出过风头,现在大纱厂里任要职。

总以为侄女儿配错了人,对方鸿渐的能力和资格坦白地瞧不起。

因此。

方鸿渐每次见到她都有一种自卑感,且愈演愈烈。

这里,作者用“战时物价”作喻,贴切自然、生动风趣、耐人寻味。

极富时代性。

例②中,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的节日,富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四、剖析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围城》以精练浓缩的笔墨塑造出一系列人物。

如方鸿渐、孙柔嘉、赵辛楣、苏文纨、李梅亭等等,莫不独具个性、富有概括力地凸现在读者眼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小说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活动、矛盾冲突的展现。

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创造力。

在这方面,比喻的作用功不可没。

如:
①方鸿渐洗了澡。

回到舱里,躺下又坐起来,打消已起的念头仿佛跟女人怀孕要打胎一样难受。

②大学同学的时候。

他老远看见我们脸就涨红。

愈走近脸愈红,红得我们瞧着都身上发热难过。

我们背后叫他“寒暑表”……
以上几例对剖析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①,鲍小姐似乎不经意的一句“咱们俩今天都是一个人睡”,勾起了方鸿渐无限情思。

“自己拿不定主意.又不肯死心”。

在这里作者用“女人怀孕要打胎”为喻,自然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诙谐。

酣畅淋漓地勾画出鸿渐当时的内心世界。

例②中的“寒暑表”使方鸿渐内向、脑腆的性格跃然纸上。

五、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
<围城》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和民主革命战争.但作者的笔触不是直接描写时代战争的风云突变和战场上的奋力拼杀.而是把那个变动的社会作为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通过知识分子的爱情、事业和人生的起起落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围城》中的比喻将社会的惶惑、人世的悲凉和人生的无奈、悲哀。

描写得十分真实而深刻。

他对时代的感悟和体验、对人世和人性的观察深刻而独到,作者往往选取那些便于显示人性的平凡琐事或截取某个生活片段来反映社会的变动、世代的炎凉以及人世的沧桑。

如:
①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

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

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

还需要外国招牌。

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

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②她的平淡,更使鸿渐疑惧。

觉得这是爱情超强烈的安稳。

仿佛飓风后的海洋波平浪静。

而底下随时潜伏着汹涌翻腾的力量。

以上几例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恶痛绝。

例①渗透着作家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深刻而独到的感悟.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本质。

例②,比喻本身充满了诗意.且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为后来发生的事情打下了基调。

正是这一个个清新自然、贴切生动的比喻,拓展了小说的想象空间和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得到审美愉悦和情感体验.从而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参考文献:
【1】[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

[21[美)K W巴克.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4。

p】[古希腊)亚里斯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6。

【4】陈汝东.认知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10。

【5】钱钟书.七缀集【M】(修订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

【6】张炼强.修辞理据探索【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5。

阴谭永祥.汉语修辞荧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7。

【8】胡有清.文艺学论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杜,1992.4。

【9】谭学纯、唐跃、朱玲.接受修辞学【M】(增订本),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6。

【101唐跃、谭学纯.小说语言美学【M】,舍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6。

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