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站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区域社会经济及人口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西宁市人口发展状况
2.1.3西宁市市区经济发展概况
2.2 西宁市综合交通情况
2.2.1.公路及运输现状
2.2.2.对外交通状况
2.2.3公共交通概况
2.2.4铁路运输状况
2.2.错误!未定义书签。
航空运输状况
3 社会经济及运输量发展预测 (8)
3.1 西宁市历年经济、人口、客运量分析 (8)
3.2预测模型与方法 (9)
3.2.1一元线性回归 (9)
3.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0)
3.3西宁公路客运量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客运站的工艺计算 (13)
4.1设计生产能力确定和工艺流线图 (13)
4.2建设规模需求 (14)
4.2.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D (14)
4.2.2发车位数M (15)
4.2.3日均发车班次N (15)
4.3建(构)筑物建设规模计算 (15)
4.3.1站务用房面积的计算与确定 (16)
4.3.2辅助设施 (17)
4.3.4站前广场面积的确定 (18)
4.3.5停车场面积的确定 (18)
4.3.6发车位面积的确定 (18)
4.3.7其它设施 (18)
5 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19
1项目背景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
36万人,占总人口25.55%。
佛教、伊斯兰教,道
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
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赋予了串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宁显现出包容,勤劳、开放。
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
西宁机场以每年客运吞吐量以33%的速度递增,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
“兰一西一拉”(兰州一—西宁一拉萨)通讯光缆工程,使电话通讯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
西宁经过近5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步入了崭新阶段。
目前,西宁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各占50%以上。
全省90%的调入商品和80%的调出商品经西宁中转,对全省其它州、地、市、县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2 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情况
2.1.1区域社会经济及人口概况
西宁工业已形成以机械、轻纺、化工、建材、冶金、皮革皮毛、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机械工业技术力量雄厚,机床、工程机械及各种工具等产品的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纺织工业从纺纱、织造、后整理到服装制品;轻工以灯泡、塑料制品等为主,品种不断增加;化学工业已形成以化肥、制药、氟化盐、硫酸、红矾钠、润滑油等为拳头产品的支柱行业;建材工业在充分开发利用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已形成水泥、沥青、保温材料、PVC低发泡板、舒乐舍板、石膏及其制品等系列产品;冶金工业拥有全国最大的电解铝厂——青海铝厂和列入全国500强的西宁钢厂及生产硅铁出名的青海山川铁
合金厂,成为冶金工业龙头;食品工业在坚持地方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乳制品系列、三刺系列、虫草系列等保健、营养食品,多数产品已蜚声国内外。
能源、电力充裕,有年产100多万吨煤矿一座。
黄河上游可建设13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30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360亿千瓦时,现已建成龙羊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28万千瓦,李家峡水电站已开工建设,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加上市内已有的火电、水电等中小型电站,使西宁电网电力资源极为充沛。
西宁农村经济有一定基础,粮食产量18万吨,油料1.8万吨,蔬菜、肉、禽、蛋、奶自给有余。
牲畜年存栏数51万头(只)。
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生力军。
西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外贸进口总值超过1.6亿美元,实现出口创汇1.2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有硅铁、机床、轴承、绵纱、骨胶、蚕豆、量刃具等十余种。
三资企业不断壮大,已成为西宁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宁是全省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商业贸易中心。
市场建设成绩显著,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近2万个,从业人员6万人。
商业门类齐全,商品丰富,购销两旺,市场繁荣。
国民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较上年回落了0.6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1949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21亿元,增长5.0%,对GDP的贡献率为1.61%;第二产业增加值227.39亿元,增长19.2%,对GDP的贡献率为65.9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达到193.75亿元,增长22.92%,对GDP的贡献率为65.37%,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5.59亿元,增长10.6%,对GDP的贡献率为32.43%。
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的格局。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4.4:51.6:44.0发展为4.5:53.9:41.6。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9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7.26亿元,增长23.62%。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9%。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99亿元,增长22.31%。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2854万美元,增长10.78%,其中:进口24502万美元,增长16.08%;出口38352万美元,增长7.63%。
全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58.86亿元,增长20.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45亿元,增长27.3%。
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9.10元,增长12.20%;农民人均纯收入3943.60元,增长16.07%。
2.1.2 西宁市人口发展状况
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79万人,增加2.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2.9万人, 较
上年增加3.66万人;农村村人口84.89万人,减少1.23万人。
城镇化率61.02%。
在常住人口中,市区人口112.21万人,增加5.0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61‰。
2.1.3西宁市市区经济发展概况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较上年回落了0.6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19494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21亿元,增长5.0%,对GDP的贡献率为1.61%;第二产业增加值227.39亿元,增长19.2%,对GDP的贡献率为65.9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达到193.75亿元,增长22.92%,对GDP的贡献率为65.37%,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5.59亿元,增长10.6%,对GDP的贡献率为32.43%。
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的格局。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4.4:51.6:44.0发展为4.5:53.9:41.6。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2 西宁市综合交通情况
2.2.1.公路及运输现状
1.城市道路网现状
主城区路网仍采用方格网布置形式,城区道路系统由四条东西干路、十一条南北干路、一条环路,并辅以次干路和支路组成,路网骨架为“四横十一纵一环”。
规划“四横”是柴达木路-祁连路-互助路、八一路-东大街-西大街-五四大街、南绕城路和凤凰山路。
规划“十一纵”是西城大街、茶卡路、海湖路、新宁路-小桥大街-宁大路、同仁路-海南路、长江路-南川东路、建国路、湟中路、民和路、东民和路和团结路。
规划“一环”由天峻路、西山一路、通海路、西山二路、南山二路、凤凰山路、部分西平高速公路组成。
(第81条)执行情况:“四横十一纵一环”主城区路网建设中除凤凰山路、西城大街、南山二路、西山二路尚未建成,通海路、西山一路正在建设,其余道路均已建成,未形成“一环”。
规划同仁路、天峻路、西山一路、通海路、凤凰山路为城市快速路,(第82条)
执行情况:同仁路高架部分作为城市快速路已建成通车,天峻路、通海路、西山一路城市快速路正在建设;凤凰山路尚未建设。
29.规划五四大街、南绕城路、小桥大街、南川东路为城市生活性主干路,柴达木路-互助路、西城大街、通海路、天峻路、湟中路、民和东路为城市交通性主干路,它们的服务对象分别是城市公共交通和汽车交通。
(第83条)执行情况:城市道路等级均按总体规划道路等级执行,未改变。
规划老城的南、北大街和东、西大街为城市商业大街,滨河南路为城市林荫大道。
(第84条)
执行情况: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道路性质按城市总体规划未改变。
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为“十”字型,总长约60公里。
东西向主要沿南绕城路、东西大街、五四大街、柴达木路布设;在南川主要沿新城大街、南川东路、长江路布设,在北川沿小桥大街向北并利用原有铁路部分线路布设。
(第89条)
执行情况:正在编制轨道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在城区的对外入口布置4处外来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在城区八个片区设近100个市内机动车停车场。
(第92条)
执行情况:城区八个片区截至2008年共设置机动车停车场281个(包括地下停车场),停车场存放周转量按每个泊位每天6次计,共计每天可停车次7.2万次。
对外入口处外来机动车停车场正在编制专项规划。
2.2.2.对外交通状况
西宁至塔尔寺、西宁至大通2条高速公路分别于2005、2006年建设完成通车,109国道已完成西宁至倒淌河一级公路建设,227国道二级公路已完成建设通车。
101省道二级公路已完成建设通车。
2.2.3、公共交通概况
我市共有61条公交线路,1712辆公交车,公交线路网密度为5.05每KM/平方;万人公交车拥有量为16.67标台,车均客运量为22.56万人次;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53230辆。
西宁市社会营业性停车场面积一览表
2.2.4铁路运输状况
建设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内564公里。
(第73条)
执行情况: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青藏铁路复线(西宁市——格尔木市段)正在建设。
21、宁大支线大通站向北延伸至张掖与兰新铁路接轨,宁大铁路城区段局部向东推移至北川河以东。
预留大通站站场改扩建铁路用地。
(第74条)
执行情况:宁大铁路正线线位在城区段尚未改动至北川河以东。
22、在兰青铁路北侧,规划预留复线用地,为兰青铁路电气化做准备。
(第75条)
执行情况:兰青铁路电气化复线已建成,于2009年4月1日投入使用。
23、规划西宁编组站为一级三场,远期为二级四场。
预留西宁编组站改扩建铁路用地。
(第76条)
执行情况: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和兰新二线的建设,西宁站将成为青藏高原铁路客运枢纽站,现西宁编组站的改扩建规划已完成编制,准备实施。
24、青藏线西格段电气化改造,在西宁西站规划预留铁路站场改扩建用地60公顷。
(第77条)
执行情况:青藏线西格线段电气化改造未进行,在西宁西站规划铁路站场改扩建用地60公顷。
已预留。
2.2.5航空运输状况
西宁市今年来积极发展民用航空运输,为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国内、省内航线和航班,开辟国际航线,使西宁更好地与国内航空运输网络相衔接,西宁曹家堡机场已经完成了二期改扩建工程,并投入使用;三期改扩建工程正在实施中,机场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开通多条国内航线,开辟了西宁-香港国际航班。
到2005年,完成西宁至大连、郑州、桂林、海口、厦门等地航线的通航任务,到2020
年,达到与全国所有省会城市通航目标。
(第78条)
执行情况:到2008年末,西宁机场已开通了西宁至北京、上海、广州、拉萨、海口、西安、成都、青岛、杭州、重庆、乌鲁木齐等航线。
26、开通西宁至格尔木、玉树等地的省内支线航班。
完成西宁机场航站区改造任务。
团结路以东城市用地建设应满足机场净空要求,不宜建设学校、医院等对噪声影响敏感的单位。
在西宁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内,不允许建设任何影响机场电磁环境的设施、构筑物。
(第79条)
执行情况:西宁至格尔木省内支线已开通,2009年6月1日将开通西宁至玉树支线航班。
团结路以东城市用地建设全部按机场净空要求严格控制。
3 社会经济及运输量发展预测
3.1 西宁市历年经济、人口、客运量分析
背景资料:设定统计年度是2001年,2001年的日旅客发送人数由上述现场统计得出,其它统计年度的数据通过历史资料获得,见表1。
表1 案例客运站预测基础数据
3.2预测模型与方法
适用于公路客运量预测的方法很多。
根据本次项目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西宁市社会经济与道路旅客运输发展的特点,拟采用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测。
3.2.1一元线性回归
一元线性相关回归分析预测法,是根据自变量X 和因变量Y 的相关关系,建立x 与y 的线性关系式,其关系式中求解参数的方法是统计回归分析法,所以X 与Y 的关系式就称回归方程。
一元线性相关回归方程的一般式为:
Y=a+bX
其中,Y 为被解释变量,X 为解释变量,a 为常数,b 为回归系数。
利用最小二乘进行参数估计,已知一组样本观测值(i
i X Y ,),(i=1,2,…n ),要求样本
回归函数尽可能好地拟合这组值,即样本回归线上的点
i Y ˆ与真实观测点i Y 的“总体误差”
尽可能地小,或者说被解释变量的估计值与观测值应该在总体上最为接近,最小二乘法给出的判断标准是:二者之差的平方和最小。
即在给定样本观测值之下,使Q 最小。
21
)ˆ(i
n
i Y Y Q -=∑=
2
1
))((i n
i
bX a Y
+-∑
根据微积分学的运算,当Q 对a 、b 的一阶偏导数为0时,Q 达到最小。
参数a 、b 确定后,有Y=a+bX 3.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模型(多元线性)的形式是:im m i i i X b X b X b b Y ++++= 22110ˆ
如果仅考虑两个变量,模型形式为:
01122
y b b x b x =++
其中系数m b 、b 、b b ,,210 仍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即令随机误差ui 的平方和为最小,令:
∑∑∑
++++-=-=
=
2
2211022
)]([)ˆ(im m i i i
i
i
i X b X b X b b Y
Y Y
u Q
根据极值原理,分别对m b 、b 、b b ,,210 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零(推导过程省略),可得到由m+1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式中:
m
j i X X
X X
L j jt
n
t i it
ij ,2,1, ))((1
=--=
∑=
m
j i Y Y X X
L n
t jt i it
iy ,2,1, ))((1
=--=
∑=
∑==
n
t it
i X
n
X 11
,
∑==
n
t t
Y
n
Y 1
1
∑=-
=m
i i
i X
b Y b 1
回归分析模型的检验方法有多种,主要有相关性检验、回归显著性检验,参数显著性检验等。
相关性检验可通过计算全相关系数进行,计算公式为:
yy
L U R =
式中:
∑==m
i i
iy b L U 1
⎪⎩⎪⎨⎧=+++=+++=+++my mm 2m21
m12y 2m 2221211y
1m 212111
L
b L b L b L L b L b L b L L b L b L b L m m m
21
()
n
yy t t L Y Y ==-∑
R 值接近1,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好。
回归显著性检验、参数显著性检验是通过下列各式计算来进行的。
参数显著性检验的计算公式为:
ii
i L S
b t 1
=
其中ii
iy yy ii L n L L L S )2(--=
回归显著性的计算公式为:
2)
-1,(~1)
22
2n F R
R (n F --= 具体检验过程可参考有关资料。
3.3西宁公路客运量预测
3.3.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数据表格如下:
经计算得 : b=Lxy/Lxx=1601/82.5=19.4
a=ỹ-b x=110.4-19.4*1996.5=-38633.8 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38633.8+19.4x
r=Lxy /√Lxx*Lyy=1601/√82.5*31862.4=0.99为高度相关。
同理得:年末总人口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11327.15+5.9x r=0.99为高度相关
居民人居收入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575885.5+289.6x r=0.99为高度相关
由以上公式可预测出未来十年(2002~2011)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年末总人口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3---1
3.3.2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以日旅客发送量Y与总人口X1、国内生产总值X2存在相关关系,用二元线性回归预测分析数相关数据及计算如下表:
经计算得:L11=-24298.4
L12=L21=9398.2
L Y1=96969.6
L Y2=447669.2
L YY=7622747.6
代入方程组
L11b1+L21b2=LY1 (1)
L12b1+L22b2=LY2 (2)
得b2=13.7
b1=1.3
a=Y-b1X1-b2X2=5374.2-1.3*452.2-13.7*110.4=3273.9
所求的方程为Y=3273.9+1.3X1+13.7X2
其线性相关度r=0.91 为高度相关。
用该二元方程预测的十年(2002~2011)日旅客发送量见表3—1
4客运站的工艺计算
根据客运量的预测结果,运用工艺计算方法,得到客运站的主要生产规模指标。
4.1设计生产能力确定
设计年度是确定客运站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规模的重要依据。
根据交通部《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与建设要求》(JT/T200-2004)规定,设计年度是指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第十年。
西宁市客运中心站设计年度确定为2011年。
杭州市客运中心站设计生产能力即旅客日发送量确定
为:F 日设=9174人/日,α=7500/9174=0.82<1。
所以西宁市长途客运站应为二级车站。
其工艺流线图如下:
4.2建设规模需求 4.2.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D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它是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内,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即高峰期人流量。
它是决定候车厅的最大容量和服务设施面积的主要依据,其数量
确定是按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计算的。
相关标准见
表5-1。
其计算公式为:
D = F 日设·α =9174*0.12=1100(人) 其中:α的取值按照表5-1选取。
表5-1 计算百分比α的选取
4.2.2发车位数M
发车位数是客运站设计的重要指标,它是表示车站同一时刻内能发客班车次
的数量。
按照发车位数的计算公式,本站发车位为:
M =
μκ
ζnp D )1(- =1100*(1-0.1)*1.3/4*30*0.8=13(个)
其中:m ——发车位数;
D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ζ
——过站车载乘率;这里取10%;
κ——增设系数,一般取1.3;
n ——营业时间内平均每小时每发车位发车次数;这里取4; p ——客车平均定员;这里取30;
μ——始发车合理乘载率;这里取80%;
另外考虑设置10个到达车位,所以,该站共需要车位23个。
4.2.3日均发车班次N
影响日均发车班次的主要因素有:旅客日发送量F 、客车定员人数p 、过站车辆换乘系数ξ
以及始发车的合理座位利用率μ等。
μξβ⨯-⨯
=P F N )
1(= 1.2⨯9174*(1-0.1)/30*0.8=413(班次)
其中:N ——日均发车班次;
F ——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ζ
——过站车载乘率;这里取20%;
p ——客车平均定员;这里取30;
μ——始发车合理乘载率;这里取80%; β——不均衡系数,一般取1.2;
4.3建(构)筑物建设规模计算
客运中心建(构)筑物面积的计算与确定,本报告是依据《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关于一级客运站设施配置的要求和规范性附表B关于建设规模的量化方法,结合本站功能定位,分别计算得出本客运中心站各组成部分的建设规模如表5-2所示。
4.3.1站务用房面积的计算与确定
(1)候车厅面积
候车厅面积=1.0m2/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100 (m2)
(2)重点旅客候车室
本客运中心站属于一级汽车客运站,按规范应配备重点旅客候车室,该部分面积一般不能大于候车厅的1/3。
所以,本客运中心的重点候车室按候车厅面积的20%计算,即:
重点旅客候车室=1100 m2×20%=220(m2)。
(3)售票厅面积
售票厅面积主要包括售票室与购票室两部分面积组成。
其中购票室面积,按每窗口前20 m2计算;售票员每小时售票按100张车票计算(可考虑配备部分自动售票机)。
售票室面积,按每个售票窗口6.0 m2来计算。
并设总控室面积20 m2。
即:
售票窗口数E=D/每个窗口每小时售票数=1100/100=11(个)
所以:购票室面积=20E=220(m2)
售票室面积=6E+15 m2=81(m2)
故:售票厅面积=购票室面积+售票室面积+总控室= 321(m2)
(4)行包托运处面积
行包托运处面积主要包括托运厅、行包受理作业面积和行包库房面积。
按照客运站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二级站托运单元为2个;考虑到该客运中心属于二级汽车站,所以,该车站的托运单元取2个。
所以:
托运厅面积=25m2×托运单元数=50(m2)
行包受理作业室面积=20m2×托运单元数=40(m2)
行包库面积=0.1m2/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5 m2= 125(m2)
故行包托运处面积=托运厅面积+行包受理室面积+行包库面积= 215(m2)
(5)行包提取处面积
行包提取处面积=行包托运处面积×β=215×50%=107.5(m2)
(6)综合服务处面积
综合服务处面积包括小件寄存、问讯、邮电通讯、失物招领、信息服务等的面积,即:
综合服务处面积=0.02 m2×旅客日发送量=0.02 m2×9174=183.5(m2)
(7)站务员室面积
站务员室面积=2.0 m2/人×当班站务人数+15 m2=2.0 m2/人30人+ 15m2=75(m2)
(8)驾乘休息室面积
驾乘休息室面积=3.0×发车位数=3.0×13=39(m2)
(9)调度室面积
调度室面积一般按站级确定,一级站一般按20 m2-30m2选取。
本站取30m2。
(10)治安办公室面积
治安办公室面积按按规范取30(m2);
(11)广播室面积
广播室面积按规范取20(m2);
(12)医疗救护室面积
医疗救护室面积按规范取40(m2);
(13)盥洗饮水处面积
盥洗饮水处面积按规范取30(m2);
(14)旅客厕所面积
旅客男厕所面积=1.2m2/人×5%×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5 m2= 81(m2)
旅客女厕所面积=1.5m2/人×4%×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5m2= 81(m2)
(15)智能化系统用房面积
按照规范,车站智能化系统用房面积按照汽车站智能化水平和实际需要,建设时按照300 m2考虑。
(16)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按照汽车站机构设置情况和实际需要,行政办公用房主要包括:计算机房、监控室、管理人员办公室、会议室等,建设时按1000(m2)选取。
4.3.2辅助设施
(1)汽车安全检验台(沟、室)
汽车检验台面积根据检测项目与检测方式,按每个台位100 m2计算,本客运中心设四个检测台位,所以,该部分面积取400 m2。
(2)车辆清洁、清洗台
车辆清洁、清洗台面积根据洗车方式和污水处理与回收系统的形式,按90.0-120.0 m2/个计算;本客运中心设四个清洗台,所以,该部分面积取400 m2。
3.司乘公寓
司乘公寓按日均发车班次,每10班次按20 m2计算,即:
司乘公寓面积=2.0 m2×日发车班次=2.0×413=826m2
4.车辆维修车间
维修车间面积主要包括维修车位面积、辅助工间面积和材料库面积三部分。
即:
维修车间面积=维修车位面积+辅助工间面积+材料库面积= 700+300+200= 1200 (m2)5.其它辅助设施
其它辅助设施按照本客运中心站的经营设想,应建设一定面积的购物、娱乐、餐饮等基础设施。
本部分面积按3000m2考虑
4.3.4站前广场面积的确定
站前广场面积=2.0 m2/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2200(m2)
4.3.5停车场面积的确定
停车场的最大容量按同期发车量的8倍考虑,每个车位占用面积按客车投影面积的3.5倍计算。
即:停车场面积=28×客车投影面积×发车位数=28×40×23=25760(m2)
4.3.6发车位面积的确定
发车位面积=客车投影面积×4×发车位数=40×4×23=3680(m2)
客运中心各组成部分计算确定面积汇总见表5-2所示。
4.3.7其它设施
(1)站内道路,视实际需要确定其规模,暂定为6000 m2
(2)美化绿化面积,暂定为4000 m2
表5-2 西宁市客运中心站主要设施建设规模计算汇总表
5 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
详见后面附图。
参考文献:
《交通枢纽与港站》胡列格等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系统工程》冯树民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