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节外生枝”而精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因“节外生枝”而精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所有的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面
对课堂的“节外生枝”,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自由,束缚学生表达的欲望,要把
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积极的教学资源,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那么,如何让课
堂中的生成之花更加美丽呢?
一、善待“节外生枝”,生成课堂精彩。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当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结合生活知识和经验,投入到学习中来,我们怎能视而不见、按部就班?相反,
我们应善待课堂中无法回避的“节外生枝”,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用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其中可能蕴藏的教育资源,生发开来,收获的将是无法预约
的精彩。

教学《孔子游春》时,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关于“孔子论水”的那一节,让
学生说体会。

孩子们理解得很好。

我紧接着问:“孔子单单是在说水吗?你们体
会出还有什么目的呢?”学生的悟性挺高的,马上回答出是“以水喻人”,我让
一位学生到前面在“论水”的后面写上“以水喻人”四个字。

紧接着指导全班有
感情地朗读这节,体会孔子教育弟子的方法。

简单讨论后我随手在黑板上接着写
上“循循善诱”四个字。

这时我突然发现上面的“喻”字有问题,反问道:“是
这个喻吗?刚才是哪位学生写的?”我接着说:“请同学们想想,孔子遇水必观,面对着泗水河说出一番宏论,目的是教育弟子要学习真君子的品质,做有德行,
有志向,有情义的人。

所以我们要选‘育人’的育,请刚才那位同学上来改正过来!”学生改过后,有一阵小声的议论。

我就指名让学生说说,其中一位男生说:“老师,我认为用‘以水喻人’没有什么问题的,你看书上说‘水奔流不息,是
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
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这些话
我觉得分明是把水比喻成君子的品行,不就是‘以水喻人’吗?”他的话有一定
的代表性,我课前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是没有放过这个课堂生成,我
让学生分辨一下“育”和“喻”。

经过师生的讨论后,意见统一为:“育人”的“人”是指孔子的学生们,而“喻人”的“人”则指的是真君子。

孔子是借水这
司空见惯的事物来比喻君子的品质,从而不露痕迹地教育自己的学生如何修身,
故应选“以水育人,循循善诱”来概括比较合适。

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让人不
由得赞叹:精彩的语文课并不是能在课前完全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的
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碰撞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这就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二、机智应对教学,孕育灵性课堂。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种思想当前
正深刻影响着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学生“活”起来了,但课堂非预设信息
在课堂中不断产生,常出现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甚至出现“背道而驰”的见解,这
就要求教师力求“生成”的同时不“迷失”目标。

在学习《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对“弯曲不是屈
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这时一位学生提出:
“既然要学会弯曲,再寻找反弹的机会,那么《红岩》中的江姐等革命烈士为什
么不弯曲一下,再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呢,他们牺牲了,是不是白白送掉了性命。


面对此类课堂的生成,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向准确的价值判断,否则,反而会
引起学生价值观的混乱,无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还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
观的形成都是有弊无利的。

三、拓展动态生成,流溢生命光彩。

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回味无穷。

教者教学柳宗元的《江雪》,一路酣畅,即将结束,一位同学突然提出:“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
真的是在钓鱼吗?” “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老师及时把握住这一契机,
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

有的说:“老人是在欣赏雪景。

”有的说:“老人内心
十分寂寞,每一行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

”多妙的发现啊!也有
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可以锻炼人。

”有一位同学大
声宣布他的发现:“他是在钓一个春天!”真是一语双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
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在等待“春天”的到来吗?……热烈的争论,使整个课堂沸腾起来,学生的“头脑风暴”般的思维在这
里进行了互动,得到了激发。

当然,精彩的课堂生成需要高超的调控艺术,不能唯生成而生成,让学生牵
着鼻子走。

当学生的思维走向偏谬时,老师需及时引导调整,抓回散乱的思维,让学生的学习围绕着主路径前行。

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在他们的心里,潜藏着人性的光辉;只要善
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充满人文精神
的温馨,定会生成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

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两只灵耳,随时
随地拣起一根根的“节外生枝”,点亮一个个小小的细节,成就一次次的精彩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