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物理11月质量检测考试总结整理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册物理11月质量检测考试总结整理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B.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C.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
D.研究汽车在陡坡路段有无翻倒危险问题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
2.关于力、重力和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画力的图示时,力的作用点可不画在受力物体上
B.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
C.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形状规则的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那么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如果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那么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一个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必受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
D.要使物体保持直线运动,一定要对它施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力
4.如图所示,粗糙的A、B长方体木块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B木块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但仍然保持静止,则B木块受力个数为
A.4 B.5 C.6 D.3
5.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可能指向地心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D.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
6.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

若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类比成()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7.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

若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类比成()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8.小洪同学乘出租车从校门口出发,到火车站接到同学后当即随车回校.出租车票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为16.2km
B.路程为0
C.11:48指的是时间
D.11:05指的是时刻
9.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段与AB平行,CB段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到t2时刻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
B.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D.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10.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下列比赛中可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
B.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
C.研究女子3米板冠军施廷懋的跳水动作
D.研究女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杜丽射出的子弹轨迹
11.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1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发现前方发生事故时以3m/s2的加速度紧急刹车,停在发生事故位置前,那么刹车过程中前2s内的位移与最后2s的位移的比值为()
A.4 B.3 C.2 D.1
12.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时刻开始,物体的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
标轴的交点分别为和,由此可知
A.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13.物体以20m/s的速度由坡底冲上一足够长的斜坡,当它返回坡底时的速度大小为
16m/s,已知上坡和下坡两个阶段物体均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但上坡和下坡的加速度不同.则物体上坡、下坡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4:5 B.5:4 C.2:3 D.3:2
14.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给定的时间间隔t内()
A.加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B.初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
C.末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D.平均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
15.在运用公式v t=v0+at 时,关于各个物理量的符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 t、v0、a 才取正、负号
②在任何情况下a>0 表示加速运动,a<0 表示做减速运动
③习惯上总是规定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a>0 表示做加速运动,a<0 表示做减速运动
④v t的方向总是与v0的方向相同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6.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连接两个小球A、B,它们都穿在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计滑轮的质量,当两球平衡时OA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θ,O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球B的质量为m,则
A.A球的质量为
B.A球的质量可能小于B球的质量
C.滑轮轴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
D.细绳的张力大小为
17.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木块1和2、2和3间分别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1、2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木块3和水平面之间无摩擦力。

现用一水平恒力向右拉木块3,当三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1和3两木块间的距离为(木块大小不计)( )
A .2m g
L k
μ+
B .12()m m g
L k
μ++
C .12(2)2m m g
L k
μ++
D .122()2m m g
L k
μ++
18.如图1是一款可调握力器,可简化为图2.通过调节右侧旋钮可令弹簧下悬点在A 到B 间移动,从而使弹簧初始弹力在0到25N 之间变化,已知弹簧下端处于A 点,弹簧与水平杆成53°,当其调节到B 点时,弹簧与水平杆成37°,已知AB 间长3.5cm ,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800N/m
B .900N/m
C .1000N/m
D .1200N/m 19.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均属于矢量的是( ) A .路程和位移 B .速度和时间 C .质量和长度 D .力和加速度
20.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92打破亚运会记录夺冠。

这是由于他在这100米中 A .平均速度大 B .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D .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二、多选题
21.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 的动摩擦因数
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2
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 .当52F mg μ=
时,A 的加速度为1
3
g μ B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C .当F >3 μmg 时,A 相对B 滑动
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1
2
g μ 22.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光滑的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 .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 点,另一端从B 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 点靠近(C 点与A 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 .由
B 到D 的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大 B .由B 到D 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
C .由
D 到C 的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大 D .由D 到C 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
2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传送带上有质量均为m 的三个木块1、2、3,中间均用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中木块1被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行,三个木块处于平衡状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cos mg L k
μα
+
B .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sin cos )mg
L k
αμα++
C .2、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1、2两木块之间距离的两倍
D .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都将保持不变
2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等腰三角形均匀框架顶角30BAC ∠=︒,一均匀圆球放在框架
内,球与框架BC、AC两边接触但无挤压,现使框架以顶点A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从AB边水平缓慢转至AB边竖直,则在转动过程中()
A.球对AB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球对BC边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球对AC边的压力一直增大
D.球的重心位置一直升高
25.已知A与B所受重力分别为G A=10N,G B=20N,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如图甲乙所示.现在用大小为8N的力F,分别作用在A、B 上,则各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是
A.甲图中,A不受摩擦力,B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8N的摩擦力
B.甲图中,A受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2N;B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6N C.乙图中,A受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2N;B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9N D.乙图中,A受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2N;B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2N 2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有两块木板AB、BC,两块木板紧挨在一起,木板AB 的长度是BC的3倍.一颗子弹以初速度0v从A端水平射入木板,并恰能从C端射出,经历的时间为t,子弹在木板中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v
A.子弹到B点的速度为0
4
v
B.子弹到B点的速度为0
2
t
C.子弹从A到B的时间为
4
t
D.子弹从A到B的时间为
2
27.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这连续三个1s32
B.这连续三个1s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2:1
C.这连续三个1s发生的位移之比为5:3:1
D.这连续三个1s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1:1:1
28.如图所示,两个相似的斜面体A、B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静止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关于斜面体A和B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一定受到四个力
B.B可能受到四个力
C.B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D.A与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三、实验题
29.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据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的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弹力F距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

(所有物理量都是国际单位)
30.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甲中与B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 N.
(2)图乙中一定沿着OA方向的力是______ (选填“F”或“F′”)
(3)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筋都应与木板平行
C.两次拉伸橡皮条,只要使橡皮条伸长到相同长度即可
D.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3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选取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
(1)将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可知该物体做_______直线运动,若直线与–x方向的夹角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填“越大”或“越小”).
(2)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5 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
答:____________段纸带(填“a”“b”“c”“d”或“e”).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8.00 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0 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2.
32.某学生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

实验时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伸长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钩码个数01234567
弹力F/N0 1.0 2.0 3.0 4.0 5.0 6.07.0
弹簧伸长的长度
0 2.00 3.98 6.027.979.9511.8013.50
x/cm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F-x图线。

(____)
(2)根据F-x图线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解答题
33.在某次抗震救灾中,训练有素的一名武警战士从悬停的直升机上通过一根竖直的长绳在离地面28.45m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由于时间紧迫,武警战士想尽快滑到地面,所以
4m/s减速刚开始以重力加速度加速下降,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武警战士以加速度为2
下降.已知该武警战士落地的速度不能大于3m/s.长绳的下端恰好着地,当地的重力加速g=10m/s.求:
度为2
(1)武警战士下滑到地面的总时间;
(2)武警战士加速下降的距离.
3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kg和2kg的木块A和B,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200N/m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A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
(1)最初静止时弹簧的形变量;
(2)B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形变量;
(3)整个过程中A上升的高度.
35.平静的水塘正上方有一小球,球距水面h1=3.2m,池水深h2=1.6m,小球从静止释放后落入水中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到池底后又在淤泥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又知其
g m/s2)求:
陷入淤泥深度h3=0.2m。

不计空气阻力。

(取10
(1)小球在水中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2)小球从开始下落到最终陷入淤泥静止所用的时间。

36.一辆汽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内经过相距24m的A和B 两点,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0m/s,如图所示,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A点与出发点O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研究物体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参考系,否则物体的运动性质无法确定,故A错误.
B.参考系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故B错误.
C.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宇宙飞船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将其视为质点,故C正确;
D.汽车在陡坡路段有无翻倒危险问题时,汽车的形状与重心的位置都与翻倒危险的可能有关,不可以将其视为质点,故D错误.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在画力的图示时,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

故A错误;
B.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得知,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但压力与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不能说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

故B错误;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木块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的弹力。

故C正确;
D.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说明物体有加速度,因此一定受力,故A正确;
B、如果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可以不受力,故B错误;
C、一个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可以只受竖直向下的力,例如竖直上抛,故C错误;
D、要使物体保持直线运动,可以是不受力情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先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处于静止即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所受合力为零,则A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否则合力将不为零,即AB之间没有摩擦力;
与物体B发生相互作用的有地球、水平桌面及A物体,则B物体受重力、桌面的支持力、A对B的压力及水平力F,因在拉力作用下,物体B相对于地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B 受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故B受五个力,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地球是个椭球体,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故A正确;
B. 重心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与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不一定在几何中心,故B错误;
C. 当用弹簧秤吊着物体加速上升时,物体超重,拉力大于重力,故C错误;
D.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不变,但所受重力变小,故D错误;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中“上涨”类比为速度增大,“减缓”类比为加速度减小,所以“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为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即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中“上涨”类比为速度增大,“减缓”类比为加速度减小,所以“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为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即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A正确,BCD错误。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B.出租车走路线为曲线,故对应的里程为路程,故路程为16.2km,由于又回到了出发点,故位移为零;故AB错误;
C.11:48指的是下车的时刻,故C错误;
D.11:05指的是上车的时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明确位移与路程的定义,根据初末点间的直线距离确定位移,知道出租车行走轨迹为曲线,所以里程只能为路程;同时明确时间和时刻的定义,能准确判断对应的数据的意义.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中“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可知,本题主要考察x-t图,根据图像规律可分析本题。

【详解】
A.t1到t2时刻,图像中CB段与OA平行,所以甲、乙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相同,之间的距离不变,故A错误;
B.0~t3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与乙车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故B错误;
C.在x-t图中,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图象中的OC段与AB平行,所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故C正确;
D.t3时刻甲车的位移与乙车的位移相同,故D错误。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研究运动员的跳水动作,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研究子弹轨迹,子弹的大小和形状能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D正确.
11.A
解析:A
【分析】 【详解】
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 0015 5s 3
v t a === 刹车过程中前2s 的位移为:
()22101111 1523224m 22
x t at +⨯+⨯⨯-=v == 反向看成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2s 的位移为反向的前2s 的位移为:
22221132m 6m 22
x at ⨯⨯=== 则刹车过程中前2s 内的位移与最后2s 的位移的比值为4;
A .4,与结论相符,选项A 正确;
B .3,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1,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由图可得:

得: 对比可得
,a=1m/s 2,v 0=0.5m/s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点睛】
由图象写出与t 的关系式,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到加速度和初速度,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由于上坡、下坡的位移大小相等,上坡的平均速度为
20m/s =10m/s 2
v =
上 下坡的平均速度为 16m/s 8m/s 2v =
=下 故上坡与下坡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0s :8
s =4:5 故A 正确,BCD 错误。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根据2012
x v t at =+可知,在给定时间间隔t 内,位移的大小,既与初速度的大小有关,又与加速度的大小有关,与末速度无关,ABC 错误;
D 、根据x v t =⋅可知,决定位移大小的是平均速度,D 正确。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运用公式v =v 0+at 时,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 、v 0、a 才取正、负号;故①正确。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

当a >0,v <0,物体做减速运动;故②错误,③正确。

在加速运动中末速度和初速度同向,在减速运动中v 的方向与v 0的方向可能相反;故④错误。

故选A 。

16.C
解析:C
【解析】试题分析:分别对AB 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
由几何知识得:Tsin2θ=m A g Tsinθ=m B g 故m A :m B =sin2θ:sinθ=2cosθ:1;m A >m B .故AB 错误;绳子上的张力B m g mg T sin sin θθ
==,滑轮轴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 222
F Tcos mg sin θθ
==.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C 。

考点: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隔离法对两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关键是抓住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结合几何关系将两个小球的重力联系起来。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木块1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110kx m g μ-=
对木块1和木块2整体受力分析,受总重力、总支持力、右侧弹簧的拉力和总摩擦力,有
212()0kx m m g μ-+=
木块1与木块3之间的总长度为
122x L x x =++ 由以上各式解得
12(2)2m m g x L k μ+=+
故选C 。

【点睛】 本题关键抓住匀速运动的状态,然后灵活地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到弹簧的弹力,最后结合胡克定律得到总长度。

18.C
解析:C
【解析】弹簧在A 点时处于原长位置,设原长为x 0,AB 间长度为l=3.5cm=0.035m ;弹簧到
达B 点时长度为x ;则由几何关系可知: 0000
0.035sin16sin127sin37x x == 解得:x 0=0.076m ;x=0.101m ;则可知,当弹力为250N 时,形变量△x=0.101﹣0.076=0.025m ;则由胡克定律可知,劲度系数k=250.025
F x =∆=1000N/m ;故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故A 错误;
B .速度是矢量,时间是标量,故B 错误;
C .质量和长度都是标量,故C 错误;
D .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矢量和标量的明显区别是矢量有方向,而标量没有方向,两者的运算法则也不同.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平均速度的概念可知,距离相同,时间越短时平均速度越大,可知他在这100米中平均速度大;
A .平均速度大,与结论相符,选项A 正确;
B .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起跑时的加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二、多选题
21.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当时,A 、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计算得出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B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A 对B 的摩擦力为 ,地面
解析: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当52
F mg μ=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332
F mg ma μ-= 计算得出3g
a μ=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B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1f ,A 对B 的摩擦力为2f ,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3f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知道1f 与2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f 和2f 的最大值均为2mg μ ,3f 的最大值为
332f mg μ=
故当302
F mg μ<≤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故B 错误;
C .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
F ′2mg ma μ-='
对A 、B 整体,有
332
F mg ma μ''-= 计算得出
3F mg μ'= 故当332
mg F mg μμ<≤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3F mg μ> 时,A 相对于B 滑动,C 正确;
D .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
31222m F mg mg mg μμμ=-=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12
g μ ,D 正确。

故选ACD 。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当轻绳的右端从B 点移到直杆最上端D 时,设两绳的夹角为2θ.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
2Fcosθ=mg
得到绳子的拉力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当轻绳的右端从B 点移到直杆最上端D 时,设两绳的夹角为2θ.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
2Fcosθ=mg
得到绳子的拉力
2cos mg F θ
= 所以在轻绳的右端从B 点移到直杆最上端D 时的过程中,θ增大,cosθ减小,则F 变大,选项A 正确,B 错误;
CD .当轻绳的右端从直杆最上端D 移到C 点时,设两绳的夹角为2α.设绳子总长为L ,两直杆间的距离为S ,由数学知识得到
sin S L
α= L 、S 不变,则α保持不变.再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两绳的拉力F 保持不变。

所以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故D 正确,C 错误。

故选AD 。

23.BD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