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护理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6-06-06T15:54:43.5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作者:史其贤
[导读] 产后早期乳汁淤积,及时干预处理,可使乳腺管早通畅,缓解临床症状。

南京市江宁医院母婴保健区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乳汁淤积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01月分娩的产妇发生产后乳汁淤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实验组早期采取措施,采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加手法按摩加挤奶后用生土豆片外敷于患处。

对照组热敷、按摩、哺乳后挤奶;观察是否有利于乳腺管提早通畅,减少并发症,减轻临床症状。

结果两种护理方法均对乳房肿胀程度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的乳房硬肿明显少于对照组,乳腺管的通畅早于对照组。

结论产后早期乳汁淤积,及时干预处理,可使乳腺管早通畅,缓解临床症状,减轻产妇痛苦,减少并发症,产妇乐于接受,且深受医务人员好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产后乳汁淤积;护理干预
产后乳汁淤积是产褥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在初产妇中较为常见。

乳汁淤积时,乳房出现肿胀疼痛、乳晕变硬、乳头相对缩短、宝宝吸吮困难,甚至硬结形成,如不及时处理,轻者影响母乳喂养,重者可引发急性乳腺炎,甚至出现乳房脓肿。

严重影响产妇产后身体恢复,产妇也因疼痛而拒绝对新生儿的哺乳,以至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不利。

更是临床上产后发热的常见原因。

因此,我院顺应时代潮流,推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并于2014年1月成立了母婴保健区,并采用仪器+手法按摩+生土豆片外敷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除了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乳汁淤积外,还能解决母乳喂养失败难题。

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01月在我院分娩的发生产后乳汁淤积的60例产妇,其中年龄在21-32岁,均为足月分娩、单胎、新生儿体重2200g以上,Apgar评分≥7分,所有产妇均无其他并发症及母乳喂养禁忌症。

1.2方法
1.2.1 抽样原则随机将60例产妇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给予早期采取措施:采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双侧乳房进行射频治疗后轻按摩、顺乳、挤奶后外敷生土豆片、挤奶与哺乳交替进行,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给予安慰,增强治愈信心。

对照组30例,予常规乳房护理:哺乳前进行适当热敷、哺乳后挤奶等措施。

1.2.2 操作方法实验组:预约产妇到环境温馨的诊室,给予亲切的安慰、解释、消除精神紧张恐惧的因素。

产妇取平卧位,清洁双侧乳房局部皮肤,先采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双侧乳房进行射频电疗30min。

使用前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均匀涂抹偶合剂于极片上,将两个极片置于两侧乳房,紧贴乳房四周,露出乳头,外用腹带绑紧。

开机,治疗项目选择乳腺管不通。

能量由小至大缓慢增加,以使产妇感觉合适为宜,每过10分钟将能量向上调整10。

治疗时间为 20~30 min,也可根据乳汁淤积程度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时间。

治疗结束后行手法通乳。

护理人员手温适宜,动作轻柔,拇指与食指紧贴乳晕处,向胸壁内后侧做挤压动作。

并用另一手扪及乳汁淤积部位,边按摩边按乳腺导管走向及呈放射状由乳腺外缘向乳头汇聚轻轻挤压,按摩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逐渐加大力度,且轻重适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宜。

疑有脓肿形成时,勿用力挤压肿块部位【1】。

每侧乳房大约按摩20min,尽量使乳汁多排出。

再配合吸奶器或新生儿间断吸吮。

并于挤奶后外敷切成厚约2mm左右的新鲜生土豆片(常温既可)。

避开乳头和乳晕,贴敷于乳汁淤积处,以保鲜膜包裹乳房固定。

每次哺乳或挤奶后,更换一次土豆片(一般约1-2小时);对照组:用40-45℃的热毛巾热敷乳房,3-5min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从乳房根部向乳晕做螺旋按摩,力度适中,重复3-5次,哺乳后挤奶。

1.2.3 研究方法及用具采取观察法和测量法。

产妇乳房的疼痛可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乳房硬度亦可分为3度:Ⅰ度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胀痛;Ⅱ度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胀痛;Ⅲ度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胀痛[2]。

2 结果
2.1 护理3d乳房硬度比较护理3d中对两组产妇乳房硬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护理方法均对乳房肿胀程度有明显改善,但实验
组较护理前更有显著变化,与对照组差异较大。

详细数据分析可见表1所示:
3 讨论
3.1产后乳汁淤积常见于初产妇,是产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是乳腺管不通或者哺乳困难,再加上产妇的喂养技巧不妥,或者过早进食等,从而导致乳汁的分泌增加[3],其临床上多表现多为乳房肿胀,疼痛,局部有硬块,乳晕处变硬,乳头相对缩短,婴儿不易含住乳头,有的还会引起乳头皲裂[4],甚至伴有发热等症状。

如乳房肿胀继续发展,可导致急性乳腺炎、乳房脓肿。

从而影响母乳喂哺。

新的乳房护理干预措施,能在常规乳腺护理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乳腺管早通畅,减少并发症。

3.2通过对60例产妇的乳房护理效果对比表明,实验组产妇相比于对照组,乳腺管通畅早,乳房硬度小,乳汁淤积消失快,疼痛感轻。

产妇能积极配合,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5]。

此外,由于动作轻柔,环境舒适,产妇恢复迅速。

因此,新的乳房护理干预措施及时有效,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3.3我们护理工作中,注重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做到产后30min内早吸吮,72小时内勤吸吮,对防止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静.穴位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0(1):145
[2]范爱霞,崔文,仝荣娟.乳汁淤积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61-62.
[3]张新芬.产后康复仪治疗对产后产妇泌乳时间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25(12):146.
[4]王乐霞.穴位按摩联合产后康复治疗治疗乳汁淤积症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9):66.
[5]刘萍,张爱梅,刘蓓蕾.产后早期乳汁淤积的护理干预,2012,33(15):2127-2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