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病的穴位

合集下载

神阙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神阙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神阙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神阙穴概述神阙穴又称天突,是人体穴位中的一个重要穴位。

它位于胸骨上端中央凹陷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之一。

神阙穴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下面将详细介绍。

神阙穴的作用1.调节心脏功能:神阙穴位于胸骨上端的凹陷处,正好位于心脏周围。

按摩神阙穴可以刺激心脏神经,调节心率和心血管功能,有助于提高心脏健康。

2.缓解胸闷胸痛:神阙穴是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按摩神阙穴可以消散胸腹间的湿气和气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胸闷胸痛的症状。

3.调节消化系统:按摩神阙穴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改善消化功能,并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

4.舒缓情绪:神阙穴位于胸骨凹陷处,通过按摩神阙穴可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压力和情绪紧张。

神阙穴的功能主治神阙穴的按摩和刺激可以用于以下疾病的辅助治疗和缓解症状:1.心脏病:神阙穴按摩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担,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2.胃病:神阙穴按摩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有助于治疗胃病和缓解胃痛、恶心等症状。

3.呼吸系统疾病:神阙穴按摩可以舒缓呼吸肌肉的紧张,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

4.焦虑和压力:神阙穴按摩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内源性镇静剂的释放,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除了以上功能主治,神阙穴的按摩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质量,还有助于促进代谢,减轻衰老迹象,增加精力和活力。

如何按摩神阙穴按摩神阙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揉按法: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揉动神阙穴,每次持续揉动2-3分钟,每日2-3次。

2.旋转法: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神阙穴20-30圈。

3.推拿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神阙穴,轻轻推拿按摩,每次持续约5分钟。

在按摩神阙穴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姿势,例如坐姿、站姿或躺姿,放松身体,专注于按摩并享受按摩的舒适感。

注意事项1.孕妇和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神阙穴的按摩。

胃疼怎么快速缓解穴位

胃疼怎么快速缓解穴位

胃疼怎么快速缓解穴位胃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不管是因为食物过多、不消化、胃溃疡、胃炎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胃疼,都对我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医院看医生,所以了解一些快速缓解胃疼的穴位,能够帮助我们在家就能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可以缓解胃疼。

1. 臊脾腹腰穴:位于胃脾经脉上,当肋缘下第七肋间凹陷处。

用手指轻柔地按摩或者用拇指的指腹用力按压该穴位,每次按揉约1-2分钟,有助于舒缓胃部不适和胃疼。

在按摩过程中,如果感觉到酸胀或者胃部舒展感加强,那就是说明按摩的穴位正确。

2. 大横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距离肚脐约四横指宽度。

使用拇指的指腹用力按压该穴位,每次按压约1-2分钟,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疼。

3.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相当于人体的胃部位置。

使用拇指的指腹用力按压该穴位,每次按压约1-2分钟,有助于缓解胃痛和胃酸倒流引起的不适。

4. 天突穴:位于胸骨正中央,两侧锁骨之间隆起的部位。

使用两手的拇指的指腹用力按压该穴位,每次按压约1-2分钟,有助于缓解胃部肿胀和疼痛。

5. 曲池穴:位于胸部正中线,第六肋间的外侧中点。

使用拇指的指腹用力按压该穴位,每次按压约1-2分钟,有助于缓解胃胀食积引起的疼痛。

6. 大陵穴:位于肩胛骨与颈椎之间的肩部凹陷处。

用手指轻柔地按摩或按压该穴位,每次按摩约1-2分钟,有助于舒缓胃部不适和胃疼痛。

在按摩这些穴位时,可以选择坐着或躺着的姿势,放松身体,配合深呼吸,帮助放松和舒缓身体。

按摩时可以用力适中,以不感到疼痛为宜。

每天按摩几次,每次约1-2分钟,效果会更好。

此外,除了穴位按摩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法缓解胃疼。

如:1. 饮用姜水:将生姜切片,用沸水冲泡,每天饮用一到两杯姜水,有助于舒缓胃部不适和胃疼痛。

2.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缓解胃疼痛。

穴位养生促进胃肠蠕动

穴位养生促进胃肠蠕动

穴位养生促进胃肠蠕动穴位养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通过按摩或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胃肠蠕动是消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它的健康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的穴位,并分享一些按摩和刺激这些穴位的方法。

一、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部外侧凹陷中央,是一个常用的胃肠蠕动穴位。

按摩曲池穴可以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部不适。

按压这个穴位时,可以使用拇指或食指,用适度的力量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

二、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三寸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刺激胃肠蠕动,改善胃肠积食问题。

可以使用拇指和食指轮流按压这个穴位,每次按压1-2分钟,每天可以按摩2-3次。

三、四白穴四白穴位于手背和手腕交界处,是另一个促进胃肠蠕动的穴位。

按摩四白穴可以缓解胃胀、便秘等问题。

用拇指在四白穴上来回按摩,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多次按摩。

四、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中部位,也是一个常用的促进胃肠蠕动穴位。

按摩关元穴可以调理消化系统,缓解腹痛和胃胀。

使用手指在关元穴上方按压,每次按压1-2分钟,每天按摩2-3次。

除了按摩穴位,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刺激这些穴位来促进胃肠蠕动。

例如拍打穴位、热敷穴位、针灸等。

但应根据个人适应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或刺激穴位时应适度,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不适或伤害。

如果患有严重的胃肠疾病,如溃疡或炎症等,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操作。

穴位养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健康养生方法,通过按摩或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但请记住,穴位养生只是辅助方法,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很多现代人三餐饮食不规律,久了之后就造成了胃病,病情发作的时候食不下咽,非常难受,有的人知道中医针灸治疗胃痛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其实还是可以试试的哦。

以下是小编推荐胃痛针灸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胃痛针灸的穴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不仅是胃之募穴,而且是八会穴之腑会,治疗胃腑之病变。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为胃之下合穴,凡胃脘部疼痛,无论虚实,均可用本穴治疗。

具有通调腑气,和胃止痛的作用。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和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宽胸理气等作用。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

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可用于治疗脾胃方面的病证。

胃痛针灸具体操作脾胃虚弱:以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按为主症。

治疗上以灸法为主,针刺用补法。

取穴上加神阙、气海、关元温中散寒。

胃阴不足:以胃脘部灼痛,饥不欲食为主。

慎用灸法,因为灸可使胃阳更盛;一般只针不灸,针刺可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穴位可加用内庭、血海、三阴交养阴清热,益胃止痛。

寒邪犯胃:胃脘部疼痛因感受风寒之邪而暴作,遇寒加重,得温则减。

可针灸并用,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加神阙、胃俞、梁丘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食积伤胃:常有暴饮暴食史,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出未消化之食物,吐后痛减。

禁用灸法,若灸只会加重食滞。

针刺用泻法,在基础穴位上,加用梁门、下脘、里内庭消食化滞,行气止痛。

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可连及两肋,喜叹气,常因情志刺激而发作。

针灸用泻法;除了基础穴外,还可用肝经上输募配穴法泻肝气,即期门和太冲穴。

淤血阻滞:胃脘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通加剧。

临床上本证一般不提倡用针刺治疗,以手术疗法为主。

如情况紧急下可用针刺治疗,但仍需注意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

胃痛的原因1、胃寒痛:胃寒痛证见喜手按热饮,痛时持续,伴吐清水,胃寒,手足冷,脉沉迟,舌苔白腻。

老中医教你按摩五个穴位助消化

老中医教你按摩五个穴位助消化

张璐说胃肠按摩五穴位缓解肠胃不适秋季是肠胃疾病的高发季,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腹痛的现象,还有人会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常见的肠胃病。

肠胃问题除了通过饮食来改善,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不适。

足三里穴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就能治好。

四缝穴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

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如果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

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

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下脘和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章门穴章门穴在人的侧腹部,取穴时可以把手贴在脸上,肘尖这时候对的位置就是章门穴的位置。

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双手的手掌.去按揉这个部位一直到发热为止。

这种方法具有舒肝健脾的功效。

外关穴在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大约2寸的位置处是外关穴所在的位置,此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

对于一些胃部不好的患者在吃饭之前的半小时便可以对外关穴进行顺时针按摩,能有效地促进胃液中消化酶的分泌,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胃部食物的消化。

另外,在吃完饭之后,我们对其进行按摩还能更好地促进胃排空,大大减少胃部的负担。

在对手部外关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的力度需要稍微重一点,以穴位处有酸胀的感觉为宜,能很好地对穴位处产生良好的刺激,起到预期的养胃功效。

能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

能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

能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脾胃虚弱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消化不良、胃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

调理脾胃虚弱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对于常见的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足三里穴——调和脾胃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以下,腿骨前外侧的肚肌中央的一条线上。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道症状。

二、中脘穴——健脾开胃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央,海底穴上方1.5寸的位置。

刺激中脘穴可以健脾开胃、增加食欲、改善营养吸收。

三、关元穴——补充气血关元穴位于下腹正中央,在肚脐下方三横指的位置。

刺激关元穴可以补充气血,增强胃肠道组织的修复能力,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症状。

四、太冲穴——益气养血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个拇趾骨底部的凹陷处,也是脾胃经的起始点。

刺激太冲穴可以益气养血,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营养不良、气血不足等症状。

五、内关穴——平衡脾胃功能内关穴位于手腕的中央,当两手握拳时,内关穴就在两腕伸出的中央点上。

刺激内关穴可以平衡脾胃功能,缓解胃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综上所述,刺激以上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虚弱的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刺激穴位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损伤身体。

常见的刺激方法包括按摩、针灸、艾灸等。

除了穴位刺激外,中医养生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调理脾胃虚弱,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开朗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关注自己的脾胃健康,加强保健意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体质。

总之,脾胃虚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针对其症状,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饮食等方法进行调理。

建议大家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消化压力、做好脾胃方面的保养,以保持身心健康。

按摩手上四大穴位调理胃病

按摩手上四大穴位调理胃病

按摩⼿上四⼤⽳位调理胃病随着现代⼈类⽣活节奏的加快,⼯作压⼒的增⼤以及晚上熬夜的普遍化,早上没时间吃早餐或者及匆匆忙忙随便吃点已经成⽴上班族的⼀种常态。

这样持续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胃部的不适,很容易患上不同程度的胃病。

胃⼝差、胃部不适、胃胀等给⼈带来了⽆穷的健康隐患。

出现这种症状后,除了就医外,可以找到和胃相对应⽳位进⾏按摩,促进⼈体经络的疏通,调节阴阳平衡,启动⼈体⾃⾝免疫系统,因⽽修复受损的细胞。

⼈体⼤多的疾病都与经络不通,阴阳失调有关,⼈体内的12条经络及360多个⽳位虽然各司其职,但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遵循五⾏相⽣相克的机理。

⼈体的⼿上有四个⽳位对于胃病有着很好的调理作⽤。

劳宫⽳劳宫⽳在⽆形中属⽕,⽕⽣⼟,⽽脾胃属⼟。

经常按摩劳宫⽳,能够促进⾎液循环、改善精神紧张、促进⾷欲。

内关⽳(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处)属⼿厥阴⼼包经,点揉此⽳能宽胸理⽓,宁神和胃。

治疗⼼悸失眠、胸胁痛、冠⼼病、风湿性⼼脏病、胃肠官能症等。

外关⽳与内关对应,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尺⾻与桡⾻之间。

可治疗头痛、颊痛、⽬⾚肿痛、⽿鸣、⽿聋等头⾯五官疾患。

内外关⼀起治疗刺激,治疗作⽤可加倍。

⼤陵⽳⼤陵⽳(腕横纹掌侧的中点)在五⾏中属⼟,对应着脾胃,可看成是⼼包经上⼀味很经典的“健胃消⾷⽚”,按揉此⽳可降胃⽕、祛⼼⽕、提升胃动⼒。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都可通过这个⽳位来进⾏调理。

经常按摩⼿上的这四个⽳位,对于调节肠胃有很好的作⽤,除了⾃⼰按摩外,如果感觉⾃⾝按摩的效果不突出,您可以选择雅核康推出的“核疗养⽣⼿串”进⾏按揉,⽽且可以两个⽳位同时按揉,因为核桃融合“按摩、毫针、针灸”所有优点,所以按摩的⼒度、深透度、持久性、均匀性更突出。

操作更加便捷、轻松。

1、将⼿串套在⼿掌处,⽤⼀只⼿的劳宫⽳压揉另⼀只⼿的劳宫⽳实现双⼿劳宫⽳的对揉;2、将⼿串戴在⼿腕处,⽤⼀只⼿的劳宫⽳然后⽤先后按揉内关⽳、外关⽳、⼤陵⽳。

胃病扎针扎什么穴位

胃病扎针扎什么穴位

胃病扎针扎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胃病扎针扎什么穴位1. 患胃病扎针扎什么穴位2. 胃病怎样对症扎针治疗3. 扎针为什么能治疗胃病*二、胃病如何调理*三、胃病吃什么好胃病扎针扎什么穴位1、患胃病扎针扎什么穴位 1.1、用“老十针”方。

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内关、足三里(双)穴。

中脘、下脘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

内关穴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腋胸等,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捻转补泻法。

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酸胀麻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补泻泣。

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1.2、用“新十针”方。

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天枢(双)、公孙(双)、气海血。

中脘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

内关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穴,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腋胸等,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捻转补泻法。

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感酸胀麻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补泻法。

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

公孙穴直刺0.5-0.8寸,施捻转补法,使患者局部有沉胀痛感。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本方能加强脾的助运化功能,促进胃的腐熟水谷作用,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2、胃病怎样对症扎针治疗 2.1、脾胃虚弱以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按为主症。

治疗上以灸法为主,针刺用补法。

取穴上加神阙、气海、关元温中散寒。

胃脘穴的功能主治

胃脘穴的功能主治

胃脘穴的功能主治胃脘穴的简介胃脘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胃脘部位,距离人体的正中线三寸。

胃脘穴是胃经上的一个穴位,也是胃经中唯一的重要穴位。

胃脘穴的定位方法在寻找胃脘穴的定位时,我们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

具体定位方法如下: 1. 坐姿定位:采用坐姿的方式,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可以感到拇指根骨(中指和拇指相连的那块骨头)。

2. 手指定位:将两只手的中指相互并拢,然后将两只大拇指放在拇指根骨的上方。

胃脘穴就位于两只大拇指的指尖所包围的范围内。

胃脘穴的功能主治胃脘穴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主治,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功能主治:1.调理胃气:胃脘穴有着调理胃气的功能,可以帮助胃部的消化功能更加顺畅。

对于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缓解胃炎:胃脘穴的刺激可以缓解胃炎症状,减轻胃痛、胃酸过多等症状。

3.改善食欲不振:胃脘穴刺激可以增强胃脘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食欲不振的情况,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4.调节肠胃功能:胃脘穴的按摩刺激可以改善肠胃蠕动,缓解便秘、腹泻等问题。

5.减轻胃部压力:胃脘穴的按摩可以起到舒缓放松的作用,帮助减轻胃部的压力,放松紧张的胃肌。

使用胃脘穴的注意事项使用胃脘穴进行按摩和刺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和力度:刺激胃脘穴时应该保持力度温和,避免过度刺激引起不适。

2.偶尔使用:按摩胃脘穴可以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但不宜频繁使用,一周一到两次即可。

3.禁忌人群:孕妇、月经期的女性以及有严重胃病的人不宜按摩胃脘穴。

4.不宜空腹使用:最好在饭后或者在进食后30分钟左右进行胃脘穴的按摩。

结语胃脘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对于调理胃肠功能以及缓解胃痛等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力度、频率以及禁忌人群,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如果您有胃部不适的问题,可以尝试按摩胃脘穴,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

胃病应捶打什么穴位

胃病应捶打什么穴位

胃病应捶打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胃病应捶打什么穴位*二、胃病的西医治疗*三、胃病的中医治疗胃病应捶打什么穴位1、胃病应捶打太阳穴将左、右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放在两侧太阳穴上,从轻到重,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具有疏风醒脑、明目止痛的功效。

2、胃病应捶打百会穴将左(右)手的掌心放在头顶正中百会穴上,从轻到重,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1分钟,具有醒脑、安神、除烦的功效。

3、胃病应捶打风池穴双手做抱头状,拇指螺纹面分别放在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上,做按揉动作1分钟,力量从轻到重、从重到轻,具有疏风清脑、通络止痛的功效。

4、胃病应捶打膻中穴将右手拇指螺纹面放在胸前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膻中穴上,做顺时针、逆时针点揉1分钟,具有宽胸理气、清热除烦的功效。

5、胃病应捶打内关穴胃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病症,轻者片刻会自然恢复,但严重者会有痉挛疼的表现,中医认为,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是导致胃气不和引发疼痛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按压两手的内关穴来缓解疼痛。

方法: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之一,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取穴位后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在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10-15分钟即可,按压时力度以感觉到有一种酸麻胀感一直向腋窝传导为佳。

左右手可轮换按压。

胃病的西医治疗1、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

酌情短期禁食,然后给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利于胃的休息和损伤的愈合。

2、鼓励饮水,由于呕吐腹泻失水过多,患者在尽可能情况下多饮水,补充丢失水分。

以糖盐水为好(白开水中加少量糖和盐而成)。

不要饮含糖多的饮料,以免产酸过多加重腹痛。

呕吐频繁的患者可在一次呕吐完毕后少量饮水(50毫升左右),多次饮入,不至于呕出。

3、止痛。

应用颠茄片、阿托品、654-2(山莨菪碱)等药均可。

还可局部热敷腹部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治疗胃痛的克星——尺胃穴

治疗胃痛的克星——尺胃穴

治疗泄泻
急性泄泻
急性泄泻多由饮食不当、感染等引起。刺激尺胃穴可以帮助调整胃肠道功能,缓 解腹泻症状。
慢性泄泻
慢性泄泻多由于慢性肠炎、肠道菌群失调等引起。刺激尺胃穴可以帮助改善肠道 功能,从而缓解慢性泄泻。
03
尺胃穴的针灸方法
针灸前的准备
01
02
03
诊断明确
对于胃痛患者,首先需要 明确诊断,排除严重疾病 如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 孔等。
针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 注意事项 • 针灸前应告知患者针灸可能带来的不适感,如疼痛
、酸胀等。 • 针灸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免影响
针灸效果。 • 针灸后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 禁忌 • 对于孕妇、儿童、体质虚弱者应慎用针灸疗法。 • 对于急性炎症、感染、皮肤破损等患者应禁用针灸
患者准备
患者需要排空膀胱,取仰 卧位,双腿自然放松。
医生准备
医生需要洗净双手,选择 合适的针灸针和消毒棉球 。
针灸的穴位选择和针刺方法
尺胃穴定位
尺胃穴位于上腹部,脐中 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处。
针刺方法
医生用右手持针,快速刺 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进 针,深度约为1-1.5寸。
针刺方向
根据穴位定位,针刺方向 应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 垂直进针。
尺胃穴的名称和定位在历代医书中均有传承和记载,如今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仍广泛应用。
尺胃穴的定位和分布
尺胃穴位于上腹部 ,脐中上3寸,前正 中线旁开2寸处。
左右各有一穴,共 计两穴。
分布区域为胸骨下 缘与肚脐连线的中 点向两侧旁开2寸处 。
尺胃穴的功效和作用
尺胃穴具有疏肝和胃、降逆止痛的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泄泻等胃 肠道疾病。

治疗胃病的穴位

治疗胃病的穴位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
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
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
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
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
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
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
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

天枢的作用功能主治

天枢的作用功能主治

天枢的作用功能主治简介天枢是中医药中的一个重要的穴位。

它位于人体胃脘部位,是胃经的第25个穴位。

天枢的作用功能主治有很多,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具体的作用功能和主治。

作用功能1.健胃消食: 天枢穴是胃经的起始穴位,按摩天枢穴可以刺激胃部,促进胃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从而增强胃肠道的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2.缓解腹痛: 天枢穴是腹部的重要穴位,按摩天枢穴可以缓解腹痛和腹胀,对于消化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3.调理肠道: 天枢穴与肠道有着密切的关系,按摩天枢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和腹泻等肠道问题。

4.增强免疫力: 按摩天枢穴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内自愈能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5.舒缓情绪: 天枢穴位于胸口正中部,按摩天枢穴可以舒缓紧张情绪,缓解焦虑、疲劳、失眠等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主治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天枢的主治范围很广,具体如下:1.胃病: 天枢穴是胃经的起始穴位,长期按摩天枢穴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胃病,如胃寒、胃炎、胃酸过多等。

2.消化系统疾病: 天枢穴的健胃消食作用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包括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腹胀等。

3.肠道问题: 天枢穴的调理肠道作用可以缓解便秘和腹泻等肠道问题,对于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肠道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4.疼痛缓解: 天枢穴是腹部的重要穴位,按摩天枢穴可以缓解腹痛和腹胀,对于腹部疼痛和痛经等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免疫调节: 天枢穴按摩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天枢的作用功能主治十分广泛,对于胃病、消化系统疾病、肠道问题、疼痛缓解和免疫调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需要技巧,应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并且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心脏病患者等,应谨慎使用天枢穴按摩。

缓解肠胃不适的三大穴位

缓解肠胃不适的三大穴位

缓解肠胃不适的三⼤⽳位
当你胃肠不适,有纳呆少⾷(消化不良、⾷欲不振)、便秘腹胀等症状还不想吃药时,可以按摩⾝上的⽳位进⾏缓解,快让你的家⼈朋友⼀起来看吧!
上脘(上管、胃管、胃脘、上纪)
为任脉、⾜阳明、⼿太阳之会。

取⽳:仰卧,⼈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胃中上逆,喉间频频发出急促之声),纳呆,泄利。

配伍:配丰隆⽳治纳呆;配天枢⽳、中脘⽳治嗳⽓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中脘(中管、上纪、太仓、胃脘)
为任脉、⼿太阳与少阳、⾜阳明之会,胃之募⽳,⼋会⽳之腑会。

取法:仰卧,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消化不良;肠鸣,泄泻,便秘,便⾎。

按摩:⽤指端或掌根在⽳上揉,约揉2~5分钟;或⽤掌⼼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下脘⽳(下管、幽门)
为⾜太阴任脉之会。

取⽳:仰卧,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

主治:腹胀,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可疏导⽔湿。

按摩:循经向下推按。

注:以上内容仅作科普和建议,症状严重需⽴即就医。

#健康热⼒计划##秋季健康不打烊##健康科普##中医#。

胃痛按什么穴止痛

胃痛按什么穴止痛

胃痛按什么穴止痛胃疼按压什么穴位1、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

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

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

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4、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

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5、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胃痛的原因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弱等。

他的种类很多,有隐隐作痛的慢性胃痛,也有突然发生急剧痛的急性胃炎。

甚至在工作中或步行中都有可能发生令人冷汗直流的剧烈胃痛。

这样的症状大都是因为急性胃炎以及俗称“胃痉挛”的疾病所造成的。

急性胃炎是胃壁粘膜发生炎症,并且伴随着疼痛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原因是暴饮暴食、食物中毒、药物中毒,或发热性疾病发作时的症状之一。

在某些时候,极度的紧张状态也可能引起神经性胃炎。

不管如何,当疼痛发生时,要立即安静下来,症状便会逐渐缓解下来,但不会完全消失,便是这个疾病的特征。

此时,仍需依靠穴道疗法达到止痛的效果。

中医治疗胃痛的7个偏方1、陈皮5克,元胡20克,醋适量,以上前两味用醋炒后研末,每次服用1-2克,每日服3次,适用于胃痛。

胃病艾灸疗法穴位单桂敏!胃病艾灸哪里最有效?

胃病艾灸疗法穴位单桂敏!胃病艾灸哪里最有效?

胃病艾灸疗法穴位单桂敏!胃病艾灸哪里最有效?展开全文胃病艾灸哪里最有效:其实有些人的胃病可能是刚开始,症状不太严重,这种情况的话可能吃点药之类的就好了,但是如果你的胃病已经好多年了,在不吃药的情况下想要缓解,那么香怡艾灸养生指南觉得最合适的办法就是艾灸治疗胃病了,因为在我的博客里面以前也写过胃病艾灸的文章,没事了大家可以翻翻看,很多人十几年的老胃病坚持艾灸基本上都好了。

胃病艾灸疗法穴位推荐:关于胃病艾灸穴位的话,香怡艾灸养生指南想说的是主要艾灸几个穴位,上脘,中脘,下脘以及天枢穴,肚脐、加上足三里这几个穴位就好了,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加上胃俞穴,并且长期坚持艾灸就好了!!上、中、下脘三个穴位,他们被称为“护胃三剑客”,并且这个三个穴位中,中脘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到的,可以说是补脾治胃病、胃痛必灸的穴位!上中下脘位置:天枢穴:神阙穴:足三里:胃俞穴:然而,胃痛时仅灸中脘往往是不能够快速止痛的,所以,胃痛难忍时我们不妨再加上内关穴和足三里,同时艾灸这三大穴位,对于止胃痛来说往往更加快速,因为它们具有疏肝理气、温胃散寒、调补脾气、健中和肠的功效,往往能够快速的帮你缓解胃痛。

而足三里堪称人体穴位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不管是专家还是入门级的灸疗爱好者,无不知其“大名”。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和中医常说的“脾胃是后天之本”是相通的。

没有了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五谷杂粮就不能转化为人体的气血,强身健体就无从谈起。

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一说。

平时按揉或艾灸此穴,对保健大有裨益。

关于穴位的艾灸时间,个人建议每个穴位艾灸半个小时左右,舒服了可以多艾灸一会,不过有些人可能长期的老胃病,艾灸时间太久可能病邪抵抗力比较厉害,会导致疼痛加剧,遇到这个情况的话每个穴位刚开始艾灸15-20分钟,艾灸一段时间之后身体慢慢适应了在增加艾灸时间即可了。

另外关于艾灸器具的话,推荐用双孔灸盒或者随身灸,如果是用双孔艾灸盒那么就可以用长艾条,如果是用随身灸那么就配合艾柱使用。

胃俞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胃俞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胃俞的作用及功能主治胃俞的定义和位置胃俞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经络穴位,也称为脾胃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具体位置是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位于脊柱第11胸椎棘突下的旁开2横指处。

胃俞的作用胃俞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以下主要作用:1.调节胃肠功能:按摩胃俞可以刺激和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功能,缓解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

2.调理脾胃功能:通过按摩胃俞,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等。

3.缓解胃痛:按摩胃俞穴位可以缓解胃痛和胃胀的感觉,特别是对由胃气上逆引起的胃痛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4.调节胃肠道的神经功能:胃俞通过神经途径与胃肠道有着密切的联系,按摩胃俞可以调节胃肠道的神经功能,缓解胃肠道的紧张状态,减轻胃肠道痉挛和反酸等问题。

胃俞的主治功能胃俞作为中医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以下主治功能:1.脾胃虚弱:胃俞穴位可以补益脾胃,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2.胃气上逆:按摩胃俞可以通过刺激胃俞穴位来缓解胃气上逆引起的胃灼热、胃痛等症状。

3.消化不良:胃俞穴位对于消化不良有明显的调理作用,可以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帮助消化食物,减少胃痛、腹胀等症状。

4.胃酸过多:按摩胃俞穴位可以调节胃酸的分泌,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灼热、酸痛等症状。

5.胃病康复:胃俞穴位可以促进胃部血液循环,增加胃部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有助于胃病的康复。

如何按摩胃俞穴位按摩胃俞穴位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具体方法如下:1.就是利用你的手向下找到脊柱的最高点,就有个凹陷突出来的骨头突起,那个就是第七胸椎。

脊柱有12个胸椎,数到下面更突出的一点,那就是胃俞,两个胃俞一起按摩。

2.用手指按在胃俞穴位上,用适度的力度做旋转按摩,感觉到有酸胀酸胀的感觉为宜,每天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次按摩2-3次。

3.可以配合适当的按摩油或按摩膏进行按摩,增加按摩的效果。

4.按摩时可以边按摩边放慢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增强按摩效果。

胃痛难忍,这两个穴位一针见效 攒竹穴:祛风明目,清热明目,祛风通络 睛明穴:明目疏风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胃痛难忍,这两个穴位一针见效 攒竹穴:祛风明目,清热明目,祛风通络 睛明穴:明目疏风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胃痛难忍,这两个穴位一针见效一、尺胃穴尺胃是我发现并命名的治疗胃痛和胃病的一个穴位,位于右侧上肢太渊与尺泽连线的中点,即孔最下1寸处。

我自己患胃痛,在此处压痛非常明显,之后在临床中发现,凡是胃痛或胃病的病人,都可以在此找到压痛或条索状物等反应点。

因为这个穴位位于中医的“尺肤”部位,对应于胃部,可以治疗胃病,故名之曰“尺胃”。

从尺肤诊疗法看,尺胃穴正好是“中附上......尺外以候胃”。

从经络角度看,尺胃穴治疗胃痛,还与肺经“起于中焦……还循胃口”有关。

所以不管是从尺肤全息定位,还是从经脉循行看,尺胃穴都可以治疗胃痛及一切胃病。

我的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天不忍自秘,公之于众请大家验证。

关于“尺肤”诊疗法,详见本书第四章“其他病症的一针疗法”中的“尺胃穴位的临床应用”。

(尺胃的位置如图1所示)二、脐胃穴脐胃也是我发现并命名的治疗胃痛和胃病的一个穴位,在肚脐左上方(相当于时钟的1-2点处)0.5-1寸压痛点处(见图2),因为在脐部又可以治疗胃病,故名脐胃。

前面曾提及五脏六脏在脐周都有缩影定位,但胃对应于脐周的何处呢?《难经》只讲了五脏的对应部位,没有讲六腑。

我1992年出版的《中医脐疗大全》,曾按太极八卦图在脐部画了一个五脏六腑的缩影定位图,2005年看到薄智云的腹针挂图,也引用了这个图。

但直到今天,我仍在考虑这张图是不是完全正确。

因为我发现胃痛时,胃并没有对应于八卦的艮位(相当于时钟的7-8点处),而是对应于坤位(相当于时钟的1-2点处),如果按病人的左右画太极八卦图,此处则对应于巽位。

今天把这个疑问提岀来,大家一起探讨并请知者教之。

我发现,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胃病患者在脐胃都有压痛点或可以按及动脉的搏动。

除了以上的思考外,还可以结合气街理论。

《灵枢·卫气第五十二》主要就是讲的六经标本和气街的问题。

什么是气街呢?街,是大街的意思,人体除有十二经脉的上下纵向联系外,在胸、腹、头胫这4个部位,还有4条经气聚集循行的横向大街,即“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

中脘穴的位置在哪,怎么曲取穴呢?

中脘穴的位置在哪,怎么曲取穴呢?

中脘穴的位置在哪,怎么曲取穴呢?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在中医的理论中,人体由各个穴位组成,每个穴位对应身体不同的功能,因此,利用穴位原理可以治疗不少疾病问题。

例如,中脘穴就是身体上面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对于治疗大部分的疾病有极大的作用,下面就来看看中脘穴的位置在哪,怎么曲取穴呢?
人体穴位,属奇经八脉之任脉。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恶心、治疗烧心、嗳气、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辅助消化等。

★取穴标准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人体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胃病的穴位
► 中医除了茶疗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
பைடு நூலகம்
穴位治疗法,现在中医专家就教大家穴位按摩法治 疗胃病,效果不错。下面我们来了解下。 ► 穴位按摩法治疗胃病方法: ► 第一、中脘穴。 ►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 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 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 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 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 更佳。
治疗胃病的穴位
► 在我国,胃病患者的比例是相当高的。目前
在治疗上还没有什么特效药,而患胃病的朋 友越来越多,胃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有 可能会一直跟随,现在对胃病患者来说,比 较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中医茶疗调理,石潭秋 古方茶疗是茶疗的领导者,至今为止已有百 年历史,其中 可以 有效的调理身体内部,帮助消减胃病痛楚、 强身健体。
治疗胃病的穴位
最后要采用摩腹疗法,采用坐或卧式, 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 向按摩,约3—5分钟,起身散步片刻,一般 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 ► 提示:这些常见的自我穴位按摩法,一 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 觉稍痛为度。


穴位按摩法治疗胃病的方法就介绍了这么 多,希望上述介绍能给您带来帮助,专家提 示:这些穴位按压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胃病 的手段,真的要调理好胃病,还需要患者在 饮食上多注意。尽量做到定时进餐,每日可 定时进食5-6次,进食量少,能减轻胃的负担, 避免胃部过度扩张;进餐次数多,可使胃中 经常存有少量食物,以中和胃内过多的胃酸。 病重的人最好食用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 松软食品,如面条、米粥等。
第二、天枢穴。 ►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 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 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 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 第三、足三里。 ►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 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 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 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 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 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 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 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