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卷及传统装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手卷及传统装裱
浅谈手卷及传统装裱
一、什么是手卷?
“手卷”是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亦称“长卷”或“图卷”。

传统的手卷,往往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

视点分布在画面的上下左右,随处皆有,没有一个固定的视点,这就使得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这是中国画独有的书画样式。

这样的布局和形式的创作难度很大,作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笔墨功底和纵横自如的布局经营能力。

历代名家手卷均有诸多迷人的特点,艺术品位非凡。

手卷便于保管,故而经久不衰。

二、手卷的尺寸?
手卷画心的长度不一,其中比较短的大约在一米到两米之间,不包括引首和跋文。

长的手卷画心一般有八、九米,加上引首和跋文就更长了。

最长的手卷画心能达到二十米左右。

手卷的高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汉代纸张宽度大约是三十多厘米,长度基本在四、五十厘米之间。

早期的纸本手卷是由许多张宣纸衔接起来的,宽度是固定的,长度比较自由。

宋代的绢幅宽是六十厘米,手卷多用半开绢,正好是三十厘米,后来形成一种规律,这种宽度正适合几案视野高度。

现在手卷尺寸仍然多以此为标准,也有更高的手卷,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厘米。

超过五十厘米的就称作“高头大卷”,这种尺寸比较少见,很气派,如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

三、如何观赏手卷?
手卷多为画家倾情精心之作,不轻易示人,仅作自我赏玩,或与同道共同品赏,故为古代文人雅士所珍视。

观赏手卷时,首先由主人清洁几案、净手焚香,调和身心,然后再取出手卷,徐徐展开,与人共赏。

现在观赏手卷的时候,主人要擦拭几案后,带上白线手套,带上口罩,防止近观谈笑中有唾液污染。

手卷不是用来悬挂的画作,主要是供文人雅士、私人交谊时于案
头展赏之用,是用来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极具雅趣,通常不会全部展开。

现在举办手卷展览时,为了便于观众了解手卷的全貌,在展览通柜中全部展开,有其他书画形式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手卷是艺术品位很高的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展开手卷,自右至左,依次为“天头”、“引首”、“画心”、“尾纸”,以及连接各部分的“隔水”。

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结构严密,潇洒自然,既表现“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方寸之内,纳环宇之姿”的辽阔境界。

观赏手卷大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入之愈深,所见愈奇”的艺术效果。

四、手卷的组成部分及装裱规范?
善作手卷者,通常要比一般书画家在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上高出一筹。

手卷不仅便于案头展阅和临摹,而且适于保管、纸绢不易损坏老化,寿命长久。

所以从古至今手卷倍受书画家和收藏家的重视和亲睐。

手卷装裱十分讲究,而且难度很大,需要很有经验的裱画师根据画面的风格及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色彩效果典雅庄严,全卷布局协调统一。

在装裱过程中要做到托裱平正,裁切准确,镶转精致,衔接严密,每一处细节处理均合乎规矩。

手卷主要由内外两个部分组成:
1、手卷外部组成部分:包首、题签;轴片、别子、丝带、天杆。

包首:『包首』是指手卷在卷合后包在外面防止磨损的部分,具有装饰及保护的作用。

包首部分通常用宋锦,这种锦缎特点是色彩丰富,一般是在五种颜色以上,使手卷的外观显得富丽堂皇,色彩丰富却不杂乱。

做包首用的宋锦要选择图案花纹比较大,圆形图案的直径大约在三厘米左右,整体颜色偏重。

包首的宽度要根据手卷的粗细确定,只要包过来后重合一厘米就可以,不必太多;高度与手卷高度完全相等,不可以少于手卷的高度。

题签:『题签』是贴在包首部分的标签,紧贴着上杆右侧,使人毋须展开长卷,便先知晓此卷的名目和内容。

『题签』宽度为1。

6厘米至2厘米左右,长度是手卷高度的三分
之二或十分之七,即使题写的文字比较少,下面还会空出很多,也不要用短『题签』。

如果『题签』的文字较少,可以用小字分成两排注明画作完成的时间和作者名字,及作者当时居住处所等,还可以钤有作者名章。

『题签』颜色多用浅褐色纸签,内容主要是写明图卷名称和作者名字等。

轴片:『轴片』又称『堵头』,是用象牙、骨头、玉石等质料做成。

用胶粘贴在尾纸轴心两边,堵住纸心的空洞。

标准的手卷轴心是用尾纸直接卷成的空筒状纸心,现在比较简便,直接用细木杆卷在里面,两边直接贴上轴片,外观效果是一致的。

玉石『轴片』的颜色很丰富,有玛瑙色、浅绿色、乳白色等,轴片必须与『别子』的颜色配套一致。

别子:『别子』是指用来别住手卷开口的裱画材料。

在手卷天杆的顶端,即在『天头』和『包首』的衔接处缝有一条丝带,丝带末端有枚精巧的玉制或骨制的『别子』。

标准『别子』的正反两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别子有一长一短回曲,不同于古书和印泥盒用的单一直型『别子』。

古代手卷所用别子常常根据根据所用材料分别称为『玉别子』或『骨别子』。

手卷全部装裱完成后,卷合起来,然后需要用丝带缚住。

『丝带』的一端缝在『包首』的顶部,『丝带』的另一端穿过『别子』中间的孔洞,对折缝合在一起,然后用『丝带』捆缚好手卷,再将『别子』插在『丝带』内加以固定,毋使手卷松散。

古代的手卷『别子』多选用很好的玉石雕刻,现在的『别子』多用一般石料或塑料代替。

丝带:『丝带』又称『八宝带』,是用来缠缚手卷的织有图案的锦带。

『丝带』的长度要根据手卷的粗细确定,缠缚两圈后,『别子』恰好在『上杆』左侧一寸的位置,不要使『别子』在手卷的底部,影响手卷平放时不稳。

在把『丝带』固定在『天杆』上的时候,不可以在『天杆』下面中间处穿洞缝合固定,这样在手卷展开时,有破洞的『天头』使平整
精致的手卷现出了不该有的丑陋疤痕,破坏了手卷良好的艺术效果。

天杆:手卷『天杆』和立轴的『天杆』不同,手卷的『天杆』比较细小,称为『米贴』、『卷竿』。

其规格一般高0.6厘米,宽0.5厘米,高头大卷只能在1.2厘米左右。

『天杆』的质量要求是很高的,首先要精选木材,通常多以红、白松为之,因为其具有韧性,不易变形。

木料须干燥、不腐朽、不变形,无疤痕。

对于带木油的木料应坚决弃用,否则木油渗出,定会污染裱件。

经虫蛀的木料,须清除干净,并采用相应的措施补好后方可使用。

『天杆』的制作要规范,平面平直,弧面角度相等对称,忌讳半圆弧度,偏方圆为佳。

2、手卷内部组成部分:天头、引首、隔水、拖尾四个部分。

天头:『天头』用在卷首开端,起保护画心的作用。

『天头』的质料多为花绫,但是花纹不明显为宜。

『天头』的花绫颜色一般用比较稳重的浅蓝灰色、浅灰绿色、蛋青色或浅灰色等冷色为宜,不宜用暖色或亮丽的颜色,更不要用花纹突出的化纤绫子,颜色单一,并且要配合画面做到协调统一。

标准手卷的『天头』长度为53厘米,一般不可以超过60厘米,虽高头大卷也不宜太长,60厘米长就可以了,高科根据装裱形式确定。

『天头』下料裁切的高度是手卷大镶转和小镶转加撞边并且回边之后要多出0.6厘米用作回边之用。

在天头部分一定不要有撞边(俗称包边),现在机裱为了简便省时,撞边从头到尾全部包边,手卷如果用这种装裱方法是很不讲究的。

『天头』和『包首』这部分虽然没有撞边,但是回边后的高度与大镶转和小镶转手卷(包括撞边)全部回边后的高度是完全一致的。

传统手卷包首与天头重合的部分都是在全部绷平后起下来,然后用重物压干的办法将两部分粘贴在一起。

可是『天头』与『包首』压在一起的时候势必会因为潮湿缩回去一点儿,整幅手卷就在包首部分出现略窄现象,这是传统装裱无法解决的问题。

现在庞琦先生通过反复实践,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其方法很简单:在『天头』与『包首』回边后,然后将包首与大托覆背纸镶接起来,在『天头』与『包首』中间夹入单层用浆糊刮平
的与此卷天头所用的绫子一致,(不是普通用宣纸托平的绫子)作为浆口部分,和大托覆背纸等宽,同时做好镶天杆的两层部分。

在全卷绷平时,使包首部分完全拉平,高度和手卷整体完全一致,而且又薄又软,不易出行折痕。

最后在砑光去边之前,小心剪掉单层绫子。

这样,手卷包首部分边缘不留任何痕迹,又非常平整,十分精致美观,解决了手卷手工装裱的烦恼。

隔水:『隔水』又称『隔界』,是用来把手卷的天头、引首、画心、尾纸等四个主要部分隔开,既能显示出每个部分的独立性,又能使内容丰富的手卷形成一个整体。

『隔水』一般为浅色,如米黄色或月白色,长10.9厘米。

根据手卷高度的变化可以适当加宽为11至12厘米,高头大卷也不可以超过15厘米。

『天头』与『隔水』部分衔接时,『天头』在上,『隔水』在下,这段的『隔水』在裁切时要多出来0。

25-0。

3厘米做浆口,其他衔接部分『隔水』均在上,这样就可以保持所有的『隔水』宽度是一致的。

大镶转的隔水高度是引首或画心加上拉圈之后的高度,不能与画心或引首高度等同。

引首:『引首』是指在手卷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部分,是专门用以题写图卷名称或对此图卷的高度概括及品评。

『引首』多以篆、隶书体题写画名或赞辞,若是后人评价或鉴定的语句写在卷首也可以用楷书。

『引首』中概括与品评词句多为四字,与天头和画心之间用『隔水』分开,成为独立的部分,是开卷时首先见到的内容,并且对此卷题材起导引作用,故称『引首』。

『引首』的长度不固定,短者有不足100厘米,长者有200厘米或更长。

在没有题写『引首』之前装裱手卷,这段空白纸方的长度基本是100厘米。

『引首』部分用纸或绢的颜色通常为浅米色、仿古色,要比画心的整体颜色偏暗一些,尤其是旧画新题『引首』时,一定要根据画心色彩选择『引首』所用纸或绢的颜色,选择不当会喧宾夺主。

『引首』题字务必根据画心风格和气韵确定字体及书写的粗细、大小和浓淡,避免突出题写文字,造成干扰观赏主体画心。

题写『引
首』用纸和字体一定要注意与画心的色调风格协调一致。

『引首』部分可以根据需要有卷首题记,也可以根据手卷高度、空间位置画有图案,图案的形式内容不限,但是要感到若有若无,不需要突出图案。

图案的作用一是填补空隙,二是配合字体大小需要突出一种情趣,避免喧宾夺主。

尾纸:『尾纸』又称『拖尾』,是手卷最后部分。

手卷独到之处就是后面多留有比较长的尾纸。

『尾纸』的长度不固定,短则135厘米,长可1000厘米左右,以供名家赏玩时题写跋文。

如果此卷在装裱之前已经有了自己或他人题写的跋文,无论跋文多少,都要放在尾纸的前面,然后在跋文后镶有『隔水』,在『隔水』之后再镶接空白『尾纸』。

有的手卷流传久远,不断揭裱,尾纸的跋文不断增加,跋文的长度常常是画心的几倍或更长。

『尾纸』的颜色可以用白色宣纸,也可以用浅米色、仿古色宣纸;可以用生宣,也可以熟宣,尽以生宣为宜。

如果『引首』和『画心』都已经很旧了,在重新装裱的时候,『尾纸』部分多用仿旧纸,这样比较协调一致。

大镶转:大镶转中『画心』和『引首』部分有拉圈,跋文和尾纸部分是完整的宣纸,不需要有拉圈,即使跋文题写高度小于画面也不要用拉圈,可以用同样颜色的宣纸加宽,感觉和跋文的宣纸基本一致,成为一体。

所以裁切的时候,尾纸的高度是画心和引首部分镶接拉圈后的高度。

大镶转装裱工序要求更加严格,拉圈上下的宽度必须完全一致,左右的宽度也要完全一致。

左右宽度可以比上下宽度宽一些,不可以小于上下宽度。

如果上下左右宽度都一样也可以,但是要根据手卷的高度确定,不可以太窄,也不可以太宽。

太窄显得画心引首部分比较拥挤,不疏朗;太宽显得画心小而空旷,影响画面效果。

大镶转拉圈材料可以用白色宣纸或素娟,不可以用白色的花绫,更不能用有颜色的绢绫,这样会破干扰面的艺术效果。

现在有的手卷用深蓝色做手卷画心的局条,外面用花纹粗糙的深咖啡或赭石色锦绫做拉圈,使画面显得混浊不清,这是装裱大忌。

大镶转引首和画心的高度、拉圈上下的高度要保持完全一致,拉圈左右的宽度要完全一致,但是拉圈上下和拉圈的左右可以是两种不同的尺寸。

大镶转手卷内部长度:从右到左依次为天头、隔水、引首拉圈右、引首、引首拉圈左、隔水、画心拉圈有、画心、画心拉圈左、隔水、尾纸共十一个部分。

大镶转手卷内部高度(不包括跋文或尾纸):从上到下依次为撞边、拉圈上、画心或引首、拉圈下、撞边五个部分。

跋文和尾纸部分从上到下包括、撞边、尾纸、撞边三个部分。

小镶转:小镶转的镶接方法与大镶转不同之处就是去掉拉圈部分,小镶转手卷内部长度:从右到左依次为天头、隔水、引首、隔水、画心、隔水、尾纸七个部分;小镶转手卷内部高度:从上到下依次为撞边、画心或引首和尾跋、撞边三个部分。

无论是大小镶转装裱都不可以用立轴的形式。

就是把天头、隔水、画心、尾纸镶接的一起后,再从头至尾通镶绫子边和撞边。

关于『撞边』:手卷装裱样式结构复杂,装裱形式可分为大镶转、小镶转和撞边手卷。

手卷各部分的裱料裁切应遵循一定的尺寸规范,力求通过个部分的颜色、尺寸、装裱形式。

使画面更加美观、协调、考究、有品位。

裱手卷所需的材料颜色应根据画心的新旧程度来选配,使之协调融洽。

一般『撞边手卷』边宽为0.4-0.5厘米,根据手卷的高度,『撞边』部分要适当加宽,高头大卷镶好后撞边不超过0.6厘米。

『撞边』用料为生绢,颜色通常用旧米色、深旧米、浅土黄色、浅褐色、褐色,要根据画心的颜色选配。

装裱手卷注意每一段的接缝避免参差。

从引首、隔水、画心到尾纸,镶好后的长卷每一条接缝的宽窄完全一致,上下边缘在一条线上。

不要靠镶接后全部卷实后靠切齐来统一高度,这样往往会出现拉圈部分宽窄不一,效果很差。

『撞边』部分更要一致,否则会感到全卷粗糙,影响手卷的品质。

手卷装裱标准:
(一)工艺精致,镶口匀细。

(二)展开时平整大方,画面光滑洁净。

(三)手卷内外各部分色彩搭配谐调。

(四)手感柔软,厚薄适度。

(五)收卷后撞边上下整齐,宽窄一致,无参差不齐。

(六)丝带、别子装配方法正确,包首部分与全卷宽窄一致。

手卷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
历史上,不少名画就采用手卷的式样,像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董源的《萧湘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

与其他书画形制相比,书画手卷不像立轴、横披、对联等形制可以装潢、点缀居室,它只适于案头把玩欣赏。

正因为如此,很多大藏家对这一形制非常青睐,若遇名家精品往往不惜巨资予以收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