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大全
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看出图画变大了,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A。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B.小孔成像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答案:B
解析: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B。

小孔成像、影子、日食等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
D.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D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A不符合题意;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的人音色不同,“闻其声便知其人” 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色,C不符合题意;
D.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改变弦振动的长度,从而改变弦振动的频率,这是
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D。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4、如图为一款超声驱狗器,使用时,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噪声而躲开,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

对超声驱狗器发出的声音分析正确的是()
A.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C.常温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发声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答案:D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A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C不符合题意;
D.超声驱狗器发出的声音为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无法听到,D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D。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
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5、如图所示为一种夏季使用的汽车冰凉座垫,它通过生物冰快速激发成型技术研制而成。

座垫内物质通常情
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就会慢慢转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

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人坐在
上面会感觉凉爽。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座垫内物质是非晶体
B.座垫内物质熔点高于人体温度
C.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吸收热量
D.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发生了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D.座垫内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就会慢慢转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属于晶体,AD不符合题意;
B.物质要熔化需要达到熔点并且继续吸热,人体的温度高于物质的熔点,B不符合题意;
C.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发生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C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C。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熔化过程是吸热过程。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热。

6、根据生活经验,下列两个物体中质量相近的一组是()
A.一支中性笔和一条狗B.一块抹布和一盆水
C.一个足球和一个铅球D.一个手机和一本物理书
答案:D
解析:A.一支中性笔的质量约为10g,一条狗的质量约为10kg=10000g
A不符合题意;
B.一块抹布的质量约为30g,一盆水的质量约为2kg=2000g
B不符合题意;
C.一个足球的质量约为500g,一个铅球约为4kg=4000kg
C不符合题意;
D.一个手机的质量约为200g,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00g,D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D。

根据常见物体的质量,结合质量相接近的物体,解答。

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答案:B
解析: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C正确,不符合题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B.
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水蒸气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8、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B.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小误差
C.人们可以想办法消除误差
D.造成误差的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
答案:C
解析: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是不能消除误差,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选用精密仪器测量、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误差是不
可避免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不可以做到消除误差,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D.误差的产生原因一般有:人为因素,即由测量人所造成的误差,包括估读、视差等;测量工具因素,即由
于测量工具的准确程度所造成的误差等。

即造成误差的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C。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
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