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八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教课方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课方案
生物的变异教课方案
第一课时
一、教材剖析
教课目的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种的差别。
2.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别的原由是生物的变异。
3.经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研究。
使学生能够描绘:
(1)生物的变异是广泛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由:不一样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别第一决定于遗传物质,其
次与环境有关。
( 3)生物变异的种类:可遗传变异 (因为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行遗传变异( 仅因为环境的改变造成)
(二)能力目标:
1.经过对图片的察看和剖析,培育学生察看、发问、表达的能力。
2.经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研究的实验”,突出对科学研究能力的培育和科
学方法的训练。
尤其重视训练学生办理数据和剖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说调
查结果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领会到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课要点:经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研究,使学生能够描绘:
1.生物的变异是广泛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由:不一样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别第一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种类:可遗传变异(因为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行遗传变异( 仅
因为环境的改变造成) 。
教课难点:
剖析生物变异的原由。
二、学情剖析
1、学生对变异的现象很熟习,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可能浓重。
2、学生很爱进行研究实验,但部分学生合作研究能力不够。
3、学生依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可能会依据课本上的结论直接得出,需要教师引
导学生注意研究中的议论题。
4、对变异的原由地剖析,经过教师的解说和研究议论,大多半学生能够弄清楚。
三、对重难点的解说和自学、研究指导
1.本节课的要点经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研究以后,再经过沟通议论和教师指导均
能解决。
2.难点的解决: a. 学生在研究以后得出的实验结论大多半是课本上的变异的原由,
与实验数据的解读有关性不大。
应当指引学生依据大、小花生的均匀值得出因此结论。
b.接着,利用研究实验中的议论题地回答得出变异产生的原由。
3.在小组研究中,有些小组对丈量数据的办理和剖析以及做曲线图有困难,教师应当增强指导。
4.关于研究实验中的议论题,主要依赖小组间的沟通和议论解决,教师能够指引学生举一些常有的实例帮助理解。
四、教课资源
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课本。
2、大、小花生果实若干,坐标纸。
五、教课方法
自学,学生研究,师生议论,教师解说。
六、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研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问题:花生果实的大小是因为品种不一样吗?
假定:不一样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均匀值)是由品种的特征决定的。
结论:大花生的均匀值大,小花生的均匀值小,这是因为品种的不一样(基因
有差别)决定的,但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还受环境的影响。
1、变异的种类及原由:
a.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惹起的
b.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由环境改变惹起的
2、生物性状与基因和环境间的关系:
表现型(性状) ==基因型(基因构成) +环境
七、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概括
本节内容有两大多半 , 在第一部分中 , 生物变异的广泛性和惹起变异的要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
而研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别” , 是为了提升学生办理检查数据和剖析数据的能力。
联合学生的实质状况 , 本设计把学生的研究活动放在可行进行 , 有益于充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育起创建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达成对变异原由的教课。
教课方法设计讲堂组织设计
1.为了使教课更为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自然界中的现象
再现到学生的眼前,特利用课本图片进行直观教课。
2.为了实现能力目标,便于让老师捕获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真
实想法。
采纳师生互动商讨式教课,指引学生作出假定、拟订计划、实行计划、采集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沟通。
1.为了培育学生的团联合作精神, 提升学习效率,把学生疏成6-7 人一组睁开活动。
2.在“对某一性状变异的深入研究”的学生活动中,每小
组的 6 -7 人自由选择分工。
基础知识
生物变异的观点
不一样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别第一决定于遗传物质 , 其次与环境有关。
生物变异的种类
能力培育
突出对科学研究能力的培育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训练学生办理数据和剖析数据的能力。
解决举措设计
经过学生活动“找特点、找差别”,让学生察看 P40 四幅图片,概括 :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种的差别。
1.对先本性和后本性近视进行剖析或对先本性卷发和人工卷
发进行剖析。
2.达成课本 P45练习 1 和配套练习册 P19-20 的第 2、 3、 7、11题。
让学生活动找出列举特点中的可遗传变异和不行遗传的变异。
解决举措设计
在拟订实验研究方案时 , 关于大、小花生的短轴长度的丈量方法 ,
可让学生睁开宽泛的商讨。
各小组采集数据制成曲线图并进行图形剖析和议论。
感情培育解决举措设计
对生物学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八、教课过程
(一)引入
1.利用配套练习册P21第 15 题,培育学生的自然审雅观。
2.学生列举常有的变异实例。
3.一句结束语 : 大自然是这样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那是因为生物的变异。
回首和利用俗语引入课题:在本章开始我们学过:生物界广泛存在着变异现象。
俗语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是怎么回事。
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先让学生阅读课本 40 页第一段内容和四幅图片,引出“一、生物的变异现象”的
教课。
提出问题,引出研究:同学们对上述变异及前方研究过的各种相对性状(由变异产生的),你对某一性状的变异做过深入的研究吗?引出“二、研究 : 花生果实的大小的变
异”的研究活动。
1~ 3 指引学生达让学生疏组研究,教师巡回指导,而后小组沟通,并利用议论题
成共同的结论。
以后,再利用议论题 4~ 5 以及教师举例,师生剖析总结出变异的种类及原由,重
申生物的性状与基因构成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当堂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45 页练习 1 和配套练习册(甘肃省配发)19~21 页的 2、3、 7、 11 和 15 小题,学生不会的,教师帮助解
答。
九、教课过程流程图
十、教课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