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记叙 (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3)议论 (4)说明
3、表现手法:衬托、渲染、对比、用典、想象、联想、象征 等。
4、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层层深入、铺垫照应、 首尾呼应等。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 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 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答 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十种 景物,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 光图。抒写诗人归田之后的快慰心情。
2 .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 也可以称为工笔。
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三) 借代
真题讲解 《陇西行四首 (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三) 借代
作用 使语言简练含蓄,生动形象,突出特点。
(四) 比拟
定义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分类
把事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四) 比拟
(八) 其他修辞手法
排比、通感、设问、反问、顶真、互文等。
考查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常规古诗鉴赏答题套路】 1、根据出题要求,点明形象特征、表 达技巧、思想感情或者个别词句的含义。 (提出观点) 2、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论证 观点) 3、总结效果,明确思想感情。(升华 主题)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四) 比拟
作用 使描写的对象更加活泼生动。
(五) 对偶/对仗
定义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 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
(五) 对偶
示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 对偶
真题讲解
《雁儿落 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 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倾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 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示例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邓剡《唐多令》)
(四) 比拟
真题讲解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定义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
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一) 比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本体 出现 出现 不出现
喻词
喻体
像,好像,仿 佛,似,犹如..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不出现
出现
(一) 比喻
示例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手法 和阐释表达效果。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 复、互文等。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 和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 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 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一) 比喻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 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五) 对偶
作用 语言简练,整齐对称,音节整齐,意义集中含蓄, 富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六) 双关
定义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 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六) 双关
尤其要注意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关系 区别 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的 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法。而 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 果的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 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 也不是绝对的。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二) 夸张
示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二) 夸张
真题讲解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 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相得 益彰。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 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 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 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七) 反复
示例
诗•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七) 反复
作用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示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竹枝词》)
(六) 双关
示例 子夜歌(其一) ①
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注:①东晋乐府民歌。
(六) 双关
作用
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七) 反复
定义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 或句子。
(七) 反复
示例
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全句写时时有春风 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 居生活的清静、自得。
类题指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选择其中两种修辞说出其表达效果。
思维轨迹:由题干可知,答题范围是整首诗,“哪些修辞 手 法”“选择其中两种”说明修辞手法最少有三种。题干还要 求 指出两种修辞的表达效果,说明在指出修辞的同时还要指出诗 句哪里体现出了这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步驟1)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拟人的修 辞手法。 (步骤2)比喻作用:将那些只知道吮吸百姓血汗的贪 官污吏的丑恶本盾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夸张作用: 将那些吞食 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的丑恶形象生动地 勾画了出来。对比作用:“健儿无粮百姓饥”与官仓 鼠朝朝入口进行对照,将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鲜明地 摆在了读者面前。拟人作用:作者用一个“君”字是 把“官仓鼠”当作人来称呼,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答出两种即可)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 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 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 功树名,出将入相。”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 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
知识方法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 何运用的。 第三步:析效果。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答题范式】 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
类题指津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 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步骤3)作者借此表现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刺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五种,即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说明。古诗鉴赏中,描写、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表达技巧之描写
(一)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对象本身。包括白描和细节描写。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1. 白描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二) 夸张
作用 突出特点,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三) 借代
定义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另一个要表达的事物。
分类
用部分代表全体;特征代替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
(三) 借代
示例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二)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 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 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示例
《陌上桑》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二) 夸张
真题讲解 《雁儿落 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 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倾田。床边,放一册冷淡 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 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 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注] 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 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一) 比喻
真题讲解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一) 比喻
真题讲解 《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点点青如靛。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一) 比喻
真题讲解 《雁儿落 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 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倾田。床边,放一册冷淡 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一) 比喻
真题讲解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 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一) 比喻
作用 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化平淡为生动,易于理解接受
Hale Waihona Puke (二) 夸张定义对事物的形象、数量、性质、程度等等,进行夸大(也有 缩小的,但以夸大为多)
分类
夸大缩小数字;夸大或缩小性状;做不可能之事。
(二) 夸张
示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典型例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 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 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 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在前三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 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 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 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 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020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学习目标】 1、感知高考真题,学习、运用诗歌鉴 赏中的常规表达技巧。 2、熟悉高考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置与 考查角度。 3、对点训练,规范答题,完善要点。
表达技巧分类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设
问、反复、互文、顶真、双关等。 2、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衬托、渲染、对比、用典、想象、联想、象征 等。
4、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层层深入、铺垫照应、 首尾呼应等。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 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 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答 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十种 景物,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 光图。抒写诗人归田之后的快慰心情。
2 .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 也可以称为工笔。
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三) 借代
真题讲解 《陇西行四首 (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三) 借代
作用 使语言简练含蓄,生动形象,突出特点。
(四) 比拟
定义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分类
把事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四) 比拟
(八) 其他修辞手法
排比、通感、设问、反问、顶真、互文等。
考查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常规古诗鉴赏答题套路】 1、根据出题要求,点明形象特征、表 达技巧、思想感情或者个别词句的含义。 (提出观点) 2、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论证 观点) 3、总结效果,明确思想感情。(升华 主题)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四) 比拟
作用 使描写的对象更加活泼生动。
(五) 对偶/对仗
定义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 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
(五) 对偶
示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 对偶
真题讲解
《雁儿落 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 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倾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 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示例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邓剡《唐多令》)
(四) 比拟
真题讲解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定义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
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一) 比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本体 出现 出现 不出现
喻词
喻体
像,好像,仿 佛,似,犹如..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不出现
出现
(一) 比喻
示例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手法 和阐释表达效果。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 复、互文等。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 和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 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 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一) 比喻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 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五) 对偶
作用 语言简练,整齐对称,音节整齐,意义集中含蓄, 富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六) 双关
定义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 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六) 双关
尤其要注意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关系 区别 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的 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法。而 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 果的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 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 也不是绝对的。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二) 夸张
示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二) 夸张
真题讲解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 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相得 益彰。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 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 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 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七) 反复
示例
诗•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七) 反复
作用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示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竹枝词》)
(六) 双关
示例 子夜歌(其一) ①
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注:①东晋乐府民歌。
(六) 双关
作用
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七) 反复
定义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 或句子。
(七) 反复
示例
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全句写时时有春风 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 居生活的清静、自得。
类题指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选择其中两种修辞说出其表达效果。
思维轨迹:由题干可知,答题范围是整首诗,“哪些修辞 手 法”“选择其中两种”说明修辞手法最少有三种。题干还要 求 指出两种修辞的表达效果,说明在指出修辞的同时还要指出诗 句哪里体现出了这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步驟1)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拟人的修 辞手法。 (步骤2)比喻作用:将那些只知道吮吸百姓血汗的贪 官污吏的丑恶本盾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夸张作用: 将那些吞食 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的丑恶形象生动地 勾画了出来。对比作用:“健儿无粮百姓饥”与官仓 鼠朝朝入口进行对照,将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鲜明地 摆在了读者面前。拟人作用:作者用一个“君”字是 把“官仓鼠”当作人来称呼,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答出两种即可)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 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 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 功树名,出将入相。”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 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
知识方法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 何运用的。 第三步:析效果。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答题范式】 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
类题指津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 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步骤3)作者借此表现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刺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五种,即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说明。古诗鉴赏中,描写、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表达技巧之描写
(一)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对象本身。包括白描和细节描写。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1. 白描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二) 夸张
作用 突出特点,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三) 借代
定义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另一个要表达的事物。
分类
用部分代表全体;特征代替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
(三) 借代
示例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二)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 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 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示例
《陌上桑》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二) 夸张
真题讲解 《雁儿落 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 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倾田。床边,放一册冷淡 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 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 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注] 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 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一) 比喻
真题讲解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一) 比喻
真题讲解 《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点点青如靛。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一) 比喻
真题讲解 《雁儿落 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 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倾田。床边,放一册冷淡 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一) 比喻
真题讲解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 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一) 比喻
作用 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化平淡为生动,易于理解接受
Hale Waihona Puke (二) 夸张定义对事物的形象、数量、性质、程度等等,进行夸大(也有 缩小的,但以夸大为多)
分类
夸大缩小数字;夸大或缩小性状;做不可能之事。
(二) 夸张
示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典型例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 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 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 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在前三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 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 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 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 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020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学习目标】 1、感知高考真题,学习、运用诗歌鉴 赏中的常规表达技巧。 2、熟悉高考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置与 考查角度。 3、对点训练,规范答题,完善要点。
表达技巧分类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设
问、反复、互文、顶真、双关等。 2、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