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哈尔滨市第一五六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哈尔滨市第一五六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庄子批评仁义礼,古今多数人遂以为他主张不仁不义。

其实庄子的善恶观非常复杂,非直线性思维所能把握。

《庄子·养生主》里有“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以此为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察见庄子的善恶观。

而与儒家做比较研究,则可使我们深切认识到庄子的主张。

②儒家总体上是倾向于立名的。

《论语》:“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义成了成名的一个必要条件。

客观地讲,儒家对名的这种态度,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倒向为求名而修德,甚至把仁义当成博取名利的敲门砖。

③庄子主张,“为善无近名”。

显然与《老子》“善行无辙迹”相通。

老子此语是说行善非但不能求名,而且要不留痕迹。

庄子认为善行的最高境界是行善而不自知,其次是自知但不留痕迹,故不为人所知。

怀持这样的思想,自然不会求名。

朱熹批评道,为善固然不能求名,但也不能为了避好名之嫌而不去为善。

笔者以为,说庄子“畏名之累己”是合适的,说他为了逃名而不为善并告诫他人不为善,则是误解。

如前所述,庄子不是否定为善,而是否定近名,崇尚为善而不知自己在为善之“上善”。

行善若此之人,才是真正的圣贤。

④“为恶无近刑”一语令古今学人困惑不已,因为它的言外之意似乎是,不犯刑之恶是可以为的。

其实庄子反对的是为大恶。

但世人接受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又批评庄子鼓励人们避重就轻,没有诫人不为“小恶”。

徐复观则辩护道,精神落到现实生活中总是要打折扣的,“为恶无近刑”只是出于无可奈何,不是庄子本义的说法。

对此,笔者并不认同。

实际上庄子认为,人就是人,没必要也不可以被要求成为圣贤;“小恶”只要对人对已都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就应该加以宽容。

⑤儒者心中时刻盘旋着明确的善恶意识,总想以“善”去“恶”。

庄子则认为,一个人尤其不能自以为善而去指摘他人,《渔父》就将“好言人之恶”视为八疵之一,因为对“善”的过分强调,必使宽容精神渐次遗失,从而对他者造成一些伤害。

相对地,庄子提出“虚而待物”“不谴是非”,强调不责于人,因其所是而是之,正体现了那种“万物皆照”的包容精神。

⑥我们知道舂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如何重建社会秩序,成了先秦诸子共同面对的时代问题。

儒家认为,既然礼崩乐坏导致乱象,出路便是将礼乐制度重新扶植起来所以他们力推仁义礼乐的教化,以使世人生德于心,最终治国平天下。

庄子则认为,如果把仁义礼立为标准来齐同天下,那就等于在宰割天下,因为这种做法没有顺物之自然,其实质是以善的名义强制他者,使天下人沦为仁义礼的“辕下之驹”。

在此意义上,所谓的善也就变成了恶。

庄子其实认为,个体之间只要不相为害,就不需要仁义礼的约束和严刑峻法
的强制,便能形成一种整体的和谐。

⑦需要注意的是,庄子批评仁义,绝非怂恿世人向下沉沦,为不仁不义之举。

我们需要具体分析其善恶观:在善的问题上,庄子反对为求名利而行善,反对临人以德、以“善”去“恶”的教化传统,倡导不自以为善之“上善”;在恶的问题上,他一方面诫人行恶,一方面又主张宽容“小恶”。

无论是践行“上善”,还是宽容“小恶”,都是玄德的体现。

只有这样,人伦才不至于紧张,人我之间才能变得和谐,每一个个体才能自在地生长发展。

(摘编自汪韶军《庄子善恶观探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批评过儒家的仁义礼,因此古今多数人认为他主张不仁不义,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B.只有做到庄子的“为善无近名”,崇尚为善而不知自己在为善,才能说是真正的圣贤。

C.朱熹批评庄子“否定为善”是恰当的,但批评庄子“否定近名”则背离了庄子的本义。

D.庄子主张不拘泥于明确的善恶意识,强调因其所是而是之,体现了庄子的包容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用《渔父》将“好言人之恶”视为八疵之一的事例,进一步阐明庄子不责于人,具有宽容精神的善恶观。

B.文章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将庄子的主张和儒家的主张进行了比较分析,使我们能更准确理解庄子的善恶观。

C.第④段作者从大恶和小恶两个层面阐释了庄子“为恶无近刑”的内涵,即精神到现实中总是要打折扣的。

D.本文多次从古今学人对庄子主张的误解入手,辩证剖析,正本清源,深入探究了庄子善恶观的应有之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主张是倾向于立名的,容易引导人们以仁义之名去博取个人名利,作者对此持明确的反对态度。

B.在庄子看来,把仁义礼立为标准来治理天下,是有违自然之理的,是以善之名强制他人,不利于和谐。

C.庄子主张的“为恶无近刑”意思是说,只要不触犯刑法,就应该加以宽容,没必要所有人都成为圣贤。

D.庄子一方面诫人行恶,一方面又主张宽容“小恶”,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会让世人产生认识上的困惑。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威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

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

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

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

孩子买了,咯咯地嚼
着。

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

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

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

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

那也是作坊里做的。

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

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

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

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

或二斗,或半石。

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

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

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

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

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

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

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

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

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

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

他算卦用蓍草。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

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

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

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

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

一找,果然。

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

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

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

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

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

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

炒米是吃不饱人的。

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

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

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

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

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

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

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

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

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

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

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

焦屑也像炒米一样。

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

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

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

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
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

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

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

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

祖母指挥着,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

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

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

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

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

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写四川“炒米糖开水”,再写家乡高邮的炒米,在对比中凸显食物特点,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 作者在文中多处用细腻的笔触来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

C. 作者在文中讲述了生活中吃炒米的故事,多用口语化的表达,读起来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D. 文章划线句子不写常人心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这体现了作者的幽默乐观。

5. 文章引用《板桥家书》中关于炒米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回答。

6.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达真实的情感,请举例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博物馆文化产业的范畴,是文化产业中最重视创意的一类产业。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利用文化创意理念重新组织博物馆经营活动,将博物馆特有的文化资源按创意产业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整合,形成全新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大类。

有形产品包括各种基于博物馆藏品、特色文化或者博物馆建筑而设计的产品,无形产品包括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服务、教育活动等。

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促进博物馆与社会接轨的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媒介,能推动博物馆与民众的互动,有助于文化的传播。

(摘编自张立《新时代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2期)材料二:
受科技、个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现实常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研发
文化纪念品,设计人员通过提炼文物的文化元素,再加以整合设计,在电脑上呈现出完美的图稿,当将图稿转化为实物时,由于制作工艺不成熟,制作出的实物失去了本该有的神韵。

我国博物馆藏品种类众多,受博物馆管理制度限制,设计人员一般只能隔着玻璃去观察,这导致设计人员对藏品了解不足,影响产品设计。

外国一些博物馆建立了庞大的藏品数字化体系,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调取资料进行研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同质化,虽然地域不同,但很多产品几乎没有差别。

单一的文化产品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不改变博物馆文化产品缺乏创意的现状,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会受到阻碍。

(摘编自黄剑青《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思考》,《科学中国人》2017年第21期)材料三:
从今年2月开始,抖音、淘宝、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平台相继举办“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全国几十家博物馆参与,单日观看量超过千万。

作为闭馆期间博物馆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种新方式,直播备受观众欢迎,成为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

博物馆直播会“火”,既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空闲时间有关,也与博物馆变“活”有关。

博物馆变“活”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博物馆在疫情期间不是闭馆放假,而是转变思维,主动适应,借助直播使传统博物馆变成了“网上博物馆”;另一方面,博物馆直播讲解员把文物讲“活”了。

公众对博物馆直播是否感兴趣,与讲解员的阐述方式、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比如“碑林就是这么任性,让大夏石马这么珍贵的文物看厕所”这样的表述让网友对博物馆、文物产生浓厚兴趣。

很多人都有一种体会:博识、幽默的讲解员与古板、知识贫乏的讲解员,给观众带来的体验是不同的。

(摘编自老鹰《博物馆直播“火”缘于“活”》,《北京青年报》2020年3月25日)材料四:
在陕西文物系统的努力下,陕西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发展。

组织博物馆文化产业工作人员参加“博物馆版权交易培训班”“全国文博系统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培训班”等,让他们接受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使他们了解版权授权、交易维权、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开展法规、政策学习活动,让博物馆文化产业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国家文创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思路和发展形势,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

组织文化产业试点文物单位先后参加“第八届福州‘博博会’”“马泰2018‘一带一路’陕西特色商品展”等国内外大型展会,在展会上组织“新时代,新文博—陕西文物事业新成果暨文创产品展”,加强了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交流。

鼓励博物馆开发种类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使产品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入公众生活,从而拓展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和服务功能,提升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力,满足观众的精
神和物质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发了16个体系的新产品共200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新增具有知识产权的l1大类文创产品共295种,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推出古茶、铜镜等多个系列创意产品。

(摘编自雷恺《陕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央广网2019年1月13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对产品的创意高度重视,其按照创意产业规律组织博物馆经营活动,利用文化创意理念加工产品。

B. 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中,博物馆举办的教育活动属于无形产品,根据博物馆建筑设计的文化创意产品属于有形产品。

C.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群众不能到博物馆参观,我国互联网平台联合举办“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D. 博物馆直播“火”起来与博物馆变“活”有密切关系,博物馆直播这一方式的成功标志着文博行业迈入数字化发展阶段。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须经产品设计、工艺制作等流程,最终转化为实物,成熟的工艺是文化创意产品具有神韵的重要保障。

B. 在设计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时,设计者通过藏品数字化体系细致深人地了解藏品,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增强设计效果。

C. 博物馆直播讲解员要想把文物讲“活”,更好地吸引观众,有必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讲究阐述方式,提升表达能力。

D.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等博物馆瞄准低端市场,加大了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力度。

9. 在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方面,陕西文物系统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楚申包胥使于越,越王勾践问焉,曰:“吴国为不道,求残我社稷宗庙,以为平原,弗使血食。

吾欲与之徼天之衷,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

请问战奚以而可?”包胥辞曰:“不知。

”王固问焉,乃对曰:“夫吴,良国也,能博取于诸侯。

敢问君王之所以与之战者?”王曰:“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

饮食不致味,听乐不尽声,求以报吴。

愿以此战。

”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


王曰:“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愿以此战。

”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

”王曰:“越国之中,吾宽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

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

”王曰:“越国之中,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与之,救其不足,裁其有余,使贫富皆利之,求以报吴。

愿以此战。

”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

”王曰:“越国南则楚,西则晋,北则齐,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未尝敢绝,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然犹未可以战也。

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

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疑以发大计。

”越王曰:“诺。


(选自《国语•吴语•勾践灭吴》)
②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严公。

公曰:“小大之狱,必以情断之。

”刿曰:“可以一战。


③非曰:刿之问洎严公之对,皆庶乎知战之本矣。

而曰夫“神求优裕于飨”,“不优,神不福也”,是大不可。

方斗二国之存亡,以决民命,不务乎实,而神道焉是问,则事机殆矣。

既问公之言狱也,则率然曰:“可以一战”,亦问略之尤也。

苟公之德可怀诸侯,而不事乎战则已耳;既至于战矣,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则吾未之信也。

刿之辞宜曰:君之臣谋而可制敌者谁也?将而死国难者几何人?士卒之熟练者众寡?器械之坚利者何若?趋地形得上游以延敌者何所?然后可以言战。

若独用公之言而恃以战,则其不误国之社稷无几矣,申包胥之言战得之,语在《吴篇》中。

(选自柳宗元《非<国语>•问战》)注:严公,《国语》作庄公,避汉明帝刘庄讳改为严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B. 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C. 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D. 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血食”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

多指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B. “宾服”原指诸侯按时进贡朝见天子。

后多指“归顺”“服从”意。

C. “上游”多指紧接着河源而大多奔流于山谷中的河流上段,此处特指地形的有利地段。

D. “社稷”是古代帝王祭祀上天与祖先的地方,后来指代国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勾践灭吴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吴王夫差弱点被抓、大意轻敌之外,主要是越王勾践能卧薪尝胆、以民为
本,以及“问战”中找到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并践行之。

B. 申包胥先是以激将法,分析吴国正盛,试探越王勾践伐吴的决心,再问勾践何以战,最后点出“智、仁、勇”三策,可见,申包胥是一位眼光深远、善于剖析利害的战略家。

C. 柳宗元主要是否定曹刿判断“可以一战”的依据是“狱情”与“神福”,而肯定“申包胥之言战得之”是想指出将士效命才是作战胜利唯一条件。

D. 柳宗元指出《国语》所记载“长勺之役”中鲁庄公和曹刿关于战争的“问与对”大体能“知战之本”,但更认为“务实”和“德治”才是巩固社稷的根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

(2)既至于战矣,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则吾未之信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②。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③。

【注】①翻:通“反”。

②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掠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

③“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开头以“沙漠”“塞垣”等特有景物勾勒了一幅塞外图画,又用白描手法刻画了“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之景。

B.“边城何萧条”一句中的“何”字和形容词“萧条”,强烈地暗示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与忧愁之重,为下文议论抒情做了铺垫。

C.“一到”引出由前面虚实结合的叙事写景到后面议论抒情的转折,又巧妙指出了“边城何萧条”的具体原因:“胡虏”的反叛。

D.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刻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字字含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