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动机分析——基于银行经营效率的角度
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理论分析

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理论分析2003年第 1期中山大学叶勤提要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跨越国界的发展,它正日益成为世界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
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跨国并购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连。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跨国并购是多动因推动、综合平衡的结果。
关键词跨国并购动因世界直接投资^ n 世纪 8><#004699'>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V一直是世界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据联合国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2000年跨国并购交易额占世界直接投资交易额的 9O,O1%。
跨国并购的兴起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且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研究仍然是跨国公司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其中,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现象背后所孕育的动因是任何理论研究所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跨国并购的动因是指跨国公司实施并购行为的动机和目的。
跨国并购行为面临不同的东道国、行业和且标公司,其具体动因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因此,跨国并购是多动因综合推动、动态平衡的结果。
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这种区别背后的共性,以寻求更大范围地推广、运用。
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跨越国界的发展,然而影响国内并购的动因是否适用于跨国并购,却还有待进一步地实证检验。
近年来,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动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 7个方面:目标公司价值低估、获取财务协同效应、适应国际环境变迁、获取市场势力、获得规模经济性、传递或获取厂商优势,以及获取速度经济性。
一、目标公司价值低估由于东道国股票市场低迷、汇率下降引起目标公司价值低估,是推动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
Gonzalez,Vasconcellos和 Kish等学者发表《跨国并购:价值低估假说》,分析证明了目标公司价值低估是跨国并购的动因之一。
他fI]采用 1981—19<#004699'>90年外国投资者并购美国 76家企业样本,并利用 q比率研究价值低估学说对跨国并购价值低估学说的适用性。
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与效应分析

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与效应分析【摘要】外资并购国企在当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从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动机分析中,涉及经济、技术、管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外资并购行为的发生。
在效应分析中,将探讨外资并购对于国企经济、技术、管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揭示其在不同领域中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结合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本文将对外资并购国企的利弊进行权衡,指出其存在的风险与机遇。
还将对未来外资并购国企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对于国企改革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外资并购国企、动机分析、经济效应、技术效应、管理效应、社会效应、利弊权衡、发展趋势、国企改革启示1. 引言1.1 介绍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外资并购国企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收购国有或私营企业的股权或资产,以获取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或重要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外资并购国企成为了全球经济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全球化浪潮兴起,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涌入。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国有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化,但由于体制问题和管理不善,许多国企面临破产和改组的困境,这为外资并购国企提供了机会。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中还包括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贸易体系变革的影响。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和资源也纷纷展开并购活动。
外资并购国企也是各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是各国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战略选择。
外资并购国企的背景对于我们深入探讨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和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2 阐述外资并购国企的重要性1. 扩大国企经营规模:外资并购国企可以帮助国企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
浅析并购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金融观察Һ㊀浅析并购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张㊀扬摘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全球金融的自由化程度提高,加之借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业的并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㊂银行业通过并购来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㊁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以达到占领更大市场份额的目的,改善经营状况的目的㊂随着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㊂我们应该在学习国外银行并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效率,进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经营情况㊂关键词:并购;商业银行;影响一㊁银行并购概述并购,取其通俗含义为兼并和收购的意思㊂兼并又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方式,吸收合并是说一方将另一方完全吸收进自身的公司,被吸收方法人消失,而新设合并是指二者通过合并的方式创建新法人㊂而收购是指一方通过一定的方式购得另一方的产权,被收购方的法人资格依然存在㊂而并购指的是包含着两种经济行为,是根据相关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企业控制权的转移行为㊂其实无论是兼并还是收购,商业银行间的这种行为都是为了谋求更高的利益而进行一种扩张行为,并期望通过并购能够提升银行的经营状况,实现银行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一种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的,一种是由市场力量主导完成的㊂政府主导完成是前期的主要方式,但是在这种方式下,行政指令高于市场的实际情况,导致与市场脱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后期逐渐更加注重市场的主导作用㊂经过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整体上逐步完善和成熟㊂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大量的外资银行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形成了巨大的冲击㊂因此,研究并购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升并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㊂二㊁并购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购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通过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来体现㊂而绩效评价体系也是为了方便企业的所有者能够更清晰直接的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因此形成的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估的方式和方法㊂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一般是以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作为基础数据开展的评估,从正面来看,对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㊂增加收入㊂通过并购,一方面,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大,在竞争中具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商业银行可以获得新的客户源,再充分运营核实的营销渠道,也能到帮助提高商业银行的收入㊂降低成本㊂一方面,通过并购的方式,合二为一,可以节省银行间的交易费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并购,银行拥有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可以帮助降低银行的研发费用㊂并购后,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可以帮助提升效率,降低成本㊂提升资本充足率㊂由资本充足率的算法可知,增加银行所只有的资本或者降低银行所拥有的风险加权资产都可以达到提升资本充足率的目的,银行的并购使得两家银行合二为一,无疑能够增加银行所拥有的总资本,进而实现提升资本充足率的目的㊂提升银行市值㊂银行间的并购对于银行的经营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通过并购能够扩大规模,帮助更好地实现收益,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好消息,因此会推动银行的股票价值上涨,提升银行的市值㊂三㊁实现银行高效并购的建议由上述分析可知,高效的银行并购对于银行本身来说是一个利好的因素,可以为银行带来一系列的积极影响,帮助改善银行的经营情况㊂但是我国银行并购业务起步和发展相对国外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在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和有些经验的基础下,我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致力提升银行并购的效率㊂(一)构建良好的商业银行并购环境一方面,政府应该尽量少地干预商业银行的并购行为,使其尊重市场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指导作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银行并购行为,推动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并购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㊂(二)商业银行需要制订合理的并购策略这对于商业银行的并购来说应该是首要考虑的㊂合理的并购策略能够帮助商业银行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并且推动整个并购有计划按时完成,确保并购质量㊂(三)商业银行需要重视并购后的组合成功的商业银行并购需要在完成并购计划后,高度重视后期的整合㊂并购后的整合是指需要从企业文化㊁人力资源㊁组织架构等三大方面着手进行调整,重新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㊂四㊁结语商业银行的并购行为对于提升银行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㊂通过并购行为,商业银行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从而提升营业额,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资本充足率和银行市值㊂但是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并购发展相对较慢,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和优秀经验,从政府机构出发应该为商业银行并购提供良好的环境,从企业自身出发应该制订合理的并购策略并重视并购后的组合,以期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㊂参考文献:[1]陈静如.并购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11):168-169.[2]曹玲玲.并购重组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检验[J],时代经融,2016(1):77,79.[3]桂昌念.浅析商业银行并购行为[J].商贸纵横.2014.(15):41-42.[4]吕宏芬,岳甚先.中国商业银行的并购效率和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3):91-92.[5]曹坤婧,薛明珠.中国银行与民生银行并购后的经营绩效研究与比较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365-366,369.作者简介:张扬,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投行部㊂39。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因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因素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越来越受到重视。
选择合适的经营区位对于银行的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金融等多个层面,对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政治环境是选择跨国经营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政治稳定、国际关系良好的国家通常是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首选区位。
这些国家的政府对外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保护,为银行的跨国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国际政治关系的稳定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
其次,经济因素也对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的发展水平、市场的规模和潜力、消费者的购买力等都是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市场规模大的国家和地区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美国、欧洲等地经济发达,市场规模大且消费者购买力强,因此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重要目标地区。
金融因素也是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金融市场的健康程度、监管政策的完善程度、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等都对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产生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金融市场较为成熟、监管政策完善、金融体系稳定的地区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重要选择,因为这些地区的金融市场健康,监管政策完善,有利于银行的全球化战略实施。
此外,文化和语言因素也对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文化和语言相似的地区更容易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因为这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当地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认知度。
例如,由于香港与大陆文化和语言相对接近,很多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重点选择香港作为起点,通过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的因素既与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有关,也与文化和语言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进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时,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地区开展跨国业务,以实现自身的全球化战略目标。
《2024年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范文

《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运作模式以及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1. 理论概述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通过购买东道国企业股权或资产,以实现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或完全合并的行为。
这一行为涉及的理论包括企业成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
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快速获取东道国的资源、技术或市场,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扩张。
2. 跨国并购的动因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追求规模经济、实现协同效应、获取战略资源等。
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获得东道国的技术、品牌等战略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跨国并购的运作模式1. 运作流程跨国并购的运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尽职调查、谈判签约、交割整合等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需明确并购目标,制定并购计划。
尽职调查阶段需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的财务、法律、技术等方面的调查。
谈判签约阶段需确定交易价格、支付方式等条款,并签订并购协议。
交割整合阶段需完成股权交割,并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
2. 支付方式跨国并购的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支付等。
企业需根据自身财务状况、资本市场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四、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1. 面临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国际化经验、对东道国法律法规不熟悉、文化差异大等。
此外,还可能面临估值风险、整合风险等。
2. 解决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我国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其次,加强与东道国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惯;再次,采取分阶段整合的策略,逐步实现目标企业的融合;最后,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降低并购过程中的风险。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分析近年来,中国国内企业在海外的跨国并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放和加快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结果。
本文将分析中国企业在海外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原因1.获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市场份额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海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快速提升自身实力,加速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加产能和市场份额。
2.扩大企业国际化程度跨国并购是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有效手段。
如今,许多中国企业正在寻找国外市场,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国际化程度,打破国界限制,开拓全球市场。
3.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优势已经逐渐消失。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企业开始进行转型升级。
跨国并购成为了这些企业一种重要的转型选择。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二、优势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可以快速获取海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提升实力。
这些方面的提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2.加速产能建设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通过收购现成的经营资产和人员来加速产能建设。
这些资产和人员有可能是创立多年的,并且已经在当地拥有很好的声誉和客户群。
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削减建设风险,而且可以快速进入当地市场。
3.增加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其他企业,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这对于业务扩展和市场拓展非常重要。
三、面临的挑战1.政策限制目前,许多国家都对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设置了政策限制,或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反垄断审查。
这给企业带来了压力,需要更加谨慎的执行商业计划、选择海外合作方。
2.文化差异企业跨国并购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操作,如果不能成功克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在企业合并后的经营过程中出现不可挽回的错误。
合理化管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及优劣势是企业不能忽视的问题。
我国银行业偏好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动因分析

我国银行业偏好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动因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银行业偏好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一现象,从定性和实证分析两方面探究其原因,以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境外战略投资者;中资银行一、前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国际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与巨大挑战。
为了优化产权结构,提高银行业的资金充足率,提升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银行领域出现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些大中小银行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纷纷引入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
但在当前各家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我国银行业又出现了偏好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倾向。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得出导致这种倾向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现象的动因所在。
二、对我国银行业偏好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动因的定性分析(一)外部因素首先,中资银行引入境外投资者的外部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及管理层的大力支持。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政府放开了外资金融机构入股我国商业银行的限制,开始尝试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2003年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明确了外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相关规定。
2004年,银监会管理层曾多次表示,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的变化是外资银行给中资银行带来的催化剂,银监会欢迎鼓励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与中资银行开展各种股权形式的合作,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而相比之下,我国在2006年才基本上解决国内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商业银行的法律障碍。
另外,加入wto后,为了与国际金融业接轨,我国开始实行金融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策略,这使得我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成了必然趋势。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我国的金融改革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条件下依靠中资金融机构自身的机制转换来完成,又考虑到国内的战略合作伙伴难以引发制度上的根本变革,而引进国外的资本则能够带来新的生产力要素,因此,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是获得理想改革成效的必要条件。
浅谈银行并购问题

浅谈银行并购问题摘要:银行并购实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当前银行并购的根本动机在于获得市场势力,减少竞争压力,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
文章介绍了我国银行并购市场的发展与阶段性成果,分析了制约我国银行并购的障碍,并对银行并购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银行并购;成果;障碍;对策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国际银行业强有力并购浪潮的冲击,以及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也发生了若干起银行并购活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为防止外资银行可能垄断国内金融业,国内银行业必须通过合适的并购途径,增强综合实力。
一、我国银行并购市场的发展与阶段性成果(一)我国银行并购市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国际银行业强有力的并购浪潮的冲击,以及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也发生了若干起银行并购活动。
主要有:1994年中国建设银行收购香港工商银行40%的股份,并更名为建新银行,1998年增股至70%, 2002年实现全资并购;1995年将许多城市的城市信用社合并组成城市商业银行;19%年广东发展银行收购中银信托投资公司;1997年中国建设银行托管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海南发展银行并购重组28家城市信用社;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了英国西敏银行所属西敏证券亚洲有限公司,并与香港东亚银行联合组成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投资银行并入国家开发银行;1999年中国光大银行整体收购原中国投资银行;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友联银行;2001年福建兴业银行收购浙江义乌市商城城市信用社,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收购浙江瑞丰城市信用社,中银集团重组为中银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招商银行收购盘锦市商业银行;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收购香港华比富通银行,兴业银行收购佛山市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收购泉州市商业银行。
在外资并购中资银行方面,从19%年起,外资金融机构以参股方式并购中资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成为其市场进入战略的重要内容。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问题及对策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20权和决策权等,这样才能在确保总部对境外经营机构的相对集中管控的前提下,实现对境外机构管理层的约束,进而有效降低境外资产的运营风险。
(二)提高境外资产管理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有效预测、规避风险和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风险的前提,而风险防范和应对的最终目的在于防止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应当从把握好境外投资的战略决策环节入手来提升其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首先要明确进行境外经营的战略意义,例如获取战略性资源、开拓境外市场等,这些战略目标和动机必须细化;其次是要明确境外项目投资的选择标准,例如从东道国国别选择和入驻方式等;最后是要对境外机构的战略角色进行定位。
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境外资产管理时的目的性较强,合理控制境外资产的风险。
(三)优化境外资产管理的控制活动要优化境外资产管理的控制活动,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是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不能替代业务控制活动,必须根据境外资产的运营特点设计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的业务控制活动;二是要建立规范科学的财务报告和管理制度,从而来防范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要有效利用内部控制的牵制机制,即从构建境外机构管理层的权利制衡机制入手来防止个人权利过大,进而损害境外国有资产的问题。
结束语:随着国有企业在境外资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其境外资产管控成为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在境外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国有企业突破其境外资产管理的困境和难点,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1]汤媛媛,杨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监管与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研究,2017.03[2]卢享光.浅议如何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进行有效监督管理[J].现代商业,2014.11[3]卢永真,姜华欣,胡迟.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途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02[4]周煊.中国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01浅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问题及对策梁圆皓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 201900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以实现各种资源全球最佳配置为目标的企业在境外的直接投资活动发展迅猛。
跨国并购的本质与动因

跨国并购的本质与动因跨国并购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通过收购,合并或全资控制方式,获得另一个国家企业的产权或控制权。
一般来说,跨国并购有三种主要的动因:市场扩张、资源整合和机会利用。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跨国并购的本质以及动因。
首先,市场扩张是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
通过并购,企业能够迅速进入新市场,提高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
当市场饱和或竞争激烈时,企业可能会通过并购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另外,跨国并购还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新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以加速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通过市场扩张,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其次,资源整合也是跨国并购的重要驱动因素。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其他公司的生产设备、技术资源、人才和品牌价值等。
通过整合资源,企业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通过并购,企业还可以扩大产能规模,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资源整合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还可以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机会利用是跨国并购的另一个重要动因。
企业可能会利用并购来抓住市场机会或应对市场变化。
例如,在某些行业中,由于技术进步、政策变化或市场趋势的改变,一些企业面临困境,这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并购的机会。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取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实现快速增长和市场进入。
此外,跨国并购还可以帮助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或实现多元化发展,以应对竞争和风险。
综上所述,跨国并购的本质是企业通过收购,合并或全资控制方式,获得其他国家企业的产权或控制权。
市场扩张、资源整合和机会利用是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进入新市场,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利用机会,应对市场变化和抓住商机。
跨国并购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跨国并购的本质与动因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增长、发展和盈利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市场和机会的过程。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思考

2023-10-28•引言•国有商业银行概述•境外战略投资者概述目录•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实践与经验•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政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外资银行的进入01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逐渐增加,对国有商业银行构成了竞争压力。
资本充足率与风险管理02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寻找解决方案。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意义03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获得资金注入、风险管理技术和国际业务拓展机会,有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动因、策略选择及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进行分析。
研究目的与方法02国有商业银行概述国有商业银行定义国有商业银行是由国家或政府拥有或控制的商业银行,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无限责任股东和政府直接监管等特征。
国有商业银行特点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影响力,通常享有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和支持。
国有商业银行定义与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历了多次改革和重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
发展历程目前,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等,它们拥有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和客户基础,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现状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与现状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必要性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带来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拓展国际业务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等。
通过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学习国际最佳实践和经验,加快自身改革和发展。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投资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投资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按照贸易与发展会议对跨国并购的定义,跨国并购包括跨国并购和跨国收购,其中跨国并购是指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成为一家现有的企业;跨国收购是指收购一家现有的当地企业或外国子公司的控股股份,即10%以上的股权。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跨国并购与一般并购的根本区别在于并购方和目标企业位于不同的国家/地区。
由于跨国并购还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无法简单的将跨国并购看作国内并购在地理上的扩展,从而直接把基于国内并购发展出来的并购理论直接用来解释跨国并购。
特别是考虑到跨国并购需要面对更高的风险,完全有必要分析并购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而不是国内并购的原因。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因素来解释跨国并购的动因,但既然跨国并购同时被视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模式,那么显然不能简单地将宏观因素作为外部变量。
Rossi Volpin(2004)在研究跨国并购的决定因素时就侧重于国家之间在法律和执法上的差异。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投资者保障越好的国家发起跨国并购的交易数量越多。
这一结果表明,跨国并购通常是从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国家到收购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国家的并购,起到了对世界各地企业管制制度衔接的作用。
在分析了拉美地区1998-2004 年868 例并购活动的基础上,Pablo(2009)发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投资者的保障条件会影响企业发起跨国并购交易的可能性。
这项研究认为,目标企业所在的国家有更好的经济和营商环境或资金成本比较高,会加大跨国并购的可能性;收购企业国家产权保护水平较低则会对跨国并购的可能性产生负面影响。
Hyun Kim(2010)则针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发达国家对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交易进行研究,发现资本市场规模、贸易额、共同的语言和距离是跨国并购的显着动因。
海外并购对中国银行业外向发展的影响分析

海外并购对中国银行业外向发展的影响分析近年来,中国的银行业呈现出日益走向国际化的趋势,海外并购成为其外向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海外并购是指中国银行在境外收购或合并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
这种战略动作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外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海外并购对中国银行业外向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海外并购扩大了中国银行的全球业务和市场份额。
通过海外并购,中国银行得以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拓展业务范围。
这不仅能够对银行的规模和利润带来增长,同时也增强了中国银行的国际化竞争力。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中国银行通过并购取得的跨国品牌影响力,提升了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其次,海外并购推动了中国银行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进行海外并购时,中国银行不仅仅是为了扩大业务范围,更重要的是借鉴并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与被并购的外国银行进行合作,中国银行能够学习到国际先进的金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自身水平。
这种技术和管理的引进对中国银行的外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海外并购还带来了国际经验和资源的积累。
中国银行通过海外并购,能够积极吸收目标企业的经验和资源,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比如,通过某一次并购,中国银行可以获得对方银行的高净值客户、跨国企业客户等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中国银行开展跨国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海外并购在对中国银行业外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是文化差异和风险管理的复杂性。
中国银行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往往面临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银行合作的问题。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在商业决策和管理方面出现困难,需要中国银行加强对跨文化管理的学习与应用。
此外,风险管理对于海外并购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银行需要更加注重对风险的评估和预防,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此外,海外并购还面临政治和法律法规层面的挑战。
在一些国家,政治和法律法规环境可能对中国银行的并购造成阻碍。
这要求中国银行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要充分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政治和法律法规,确保并购的顺利进行。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 支持配合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改革开放后,响应我国“走出去”战略,诸多中国企业投身 到了国际竞争当中去,主动进行海外投资。
• 支持配合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商业银行改革完毕,成功上市后效益不断提升,资本充分率、 不良贷款率等主要指标日益改善。
(5) 推动并购后旳全方位整合
跨国并购企业要足够注重并购后旳整合工作,涉及业务 整合、组织架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和企 业战略整合等,银行业还要注重IT系统旳整合。首先要认识 到文化整合旳主要性。中资银行海外并购面临着企业文化 旳差别和冲突,还有国家文化、银行业文化、监管文化和宗 教文化等差别。实施文化整合要使并购双方建立相互信任、 相互尊重旳关系,抱着尊重和沟通旳态度,寻找不同企业文 化之间旳交汇点,经过多种手段,形成新旳更具有包容性旳 企业文化。第二是管理架构整合。第三是业务资源整合。 第四是人力资源整合。最终,中资银行要秉持求同存异旳 方针,力求目旳银行与本行旳发展战略趋于一致,若只是在 某些方面存在非原则性旳差别,原则上应该包容。
• 制定了清楚旳国际化战略布局和途径
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
• 把握中资企业“走出去”旳历史机遇
服务“走出去”企业为己任,在区位选择上注重和中国有紧密贸易往 来旳地域,为大量走出去旳中国企业提供了跨境金融服务。
• 目旳银行多选择资产优良旳小型银行
付出相对较少旳对价就能取得该银行旳经营控制权;这些银行业务 发展潜力巨大,依托母企业旳品牌影响,在本地投资发展旳中资企业和本 地旳优质企业成为工行旳客户,提升业务发展旳速度。
(3) 甄选恰当旳并购目旳
银行进行跨国并购旳一种主要动因就是获取目旳银行 某方面旳比较优势来支撑本身旳成长或是突破被并购国旳限 制或障碍,例如目旳银行所拥有旳产品业务、境外分支机构、 客户资源等,也就是说该并购应该体现出一定旳战略意义,要 根据本身旳发展战略考虑并购对象是否对本行旳发展战略形 成优势互补。一般情况下,并购互补型较强旳银行能够取得良 好旳协同效应,增进中资银行本土业务和海外业务旳同步发展。 同步,中资银行能够优先选择自己了解旳银行进行并购。在规 模方面,应该考虑“先小后大”旳原则,小型银行价值判断比 较简朴,比较轻易取得目旳行旳经营管理权,并购成功旳机率 较大,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旳目旳银行大多选择资产优良旳小型 银行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与跨国银行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效率与金融安全

整个银行体系的经营绩效连年下滑,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寡
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 。我 国银行业 的竞争强 度 同其他市 场
经 济国家相比,仍属于 竞争强度偏 弱 的水平 ,规 模经济不
信 贷资金配置效 率)分 别进行 的研究 表明 :我 国 占主体地
位的国有银行在 经营效 率上不但 远远 低于 国际 同行 ,而且
低于股 份制商业 银行 ;中国的信贷 资金 配置是扭 曲而低效
率的 ,一方 面 ,国有 银行 存 在严 重 的 “ 贷”现象 ,另一 惜 方面 ,对经 济增 长做 出巨大贡献 的中小企 业 ( 特别是 富有 效率的 民营中小 企业)得不到相应 的资金支持 。
业结构论 , 为银行绩 效低下 主要 是 由于国有商业银 行处 认
于垄断地位 ,主张 引入 竞争从 而提高银 行整体绩 效 ;二是
产权代表者 ( 营者)和外国机 构投 资者 “ 或经 合谋” ,强 化
由于改革 的路径依赖 以及 政府对 银行业 的严格 管制 ,当前 国有银行仍 占垄 断地位 ,非 国有 银 行 的竞 争力 明显不 足 ,
这个结论显得过 于简单 。
在 2 世纪 9 年代 ,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范围 o o 内银行间的并购风潮使得银行业的行业集中度上升、单个
银行 的规模显著扩 张。不仅如 此 ,信 息技术革 命 的迅 速推 进 引发 了世界范 围内银行业 的传统业 务和 产业组织结 构 的 深刻变化 ,使银行业 出现分散 化和集 中化 并存 的趋势 。针
摘要 : 改革 的成功与 否决定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 。中国 银行 银行 业改革和打造 国家金融安全体 系的核心是银
中资银行国际化动因、经验借鉴及策略分析

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动因、经验借鉴及策略分析摘要:银行国际化是指商业银行由国内银行发展成为跨国银行的发展过程,它揭示商业银行跨越国界发展的趋势。
本文首先回顾了银行国际化的动因理论,总结了作为发展中国家银行的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动因;梳理了全球银行国际化的三次浪潮及其典型案例对中资银行的经验借鉴,进而提出了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策略。
关键词:中资银行;国际化;经验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一、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动因分析1.银行国际化的动因理论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其从事国际化经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其基本动力源于取得比较优势、规避经营限制、降低税收负担以及分散经营风险等方面。
从国际化的目标来看,其与一般的企业国际化并无差异。
已有的国际贸易或投资理论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或者说银行国际化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产生的。
第一是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不同国家的金融壁垒的存在,导致竞争程度存在差异,进而银行之间的经营效率存在差异,而效率高的银行形成比较优势,有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的动力和能力。
第二是资本流动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本具有天生的逐利性,正是由于各国资金成本的差异,银行业经营边界得以突破,导致国际资本的流动,进而使得国家和地区间的资金成本趋于一致。
第三是三分类理论,该理论在产业组织理论基础上将国际化银行分为跨国零售业务银行、跨国服务业务银行和跨国批发业务银行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银行都有相应的比较优势和不同的银行国际化程度。
第四是国际生产综合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国际化需要具备如下优势:所有权优势,即银行具有或获得东道国没有的优势,如先进的技术、管理、创新能力等;内部化优势,即国际化的银行能够将以上综合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进而提高经营绩效;区位优势,即国际化的选择区位是那些具有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的区域。
2.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动因通过对银行国际化理论动因的回顾可以发现,以上理论的创立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银行业国际化经验的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跨国并购分析———以哈利姆银行和南非标准银行为例

中国工商银行跨国并购分析———以哈利姆银行和南非标准银行为例作者:程义涵来源:《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 2018年第4期中国工商银行跨国并购分析——以哈利姆银行和南非标准银行为例程义涵(山东科技大学财经系,山东济南250001)[摘要]近年来,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由于国际货币格局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逐渐加剧,各国银行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为了谋求生存纷纷采取合并和兼并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实力和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工商银行是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之首,它的海外并购在中国具有代表性。
因此本文以工商银行并购为例,通过使用财务指标法和DEAMalmquist分析对两次并购(印尼哈利姆银行、南非标准银行)进行绩效分析,并分析其海外并购战略。
分析结果表明工商银行两次并购均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两次并购的平均生产率指数大于1,但是对印尼哈利姆银行的并购相对而言效率较低,总体而言达到了跨国并购效率最优的状态。
[关键词]工商银行;跨国并购;财务指标分析;DEAMalmquist分析;并购效率1引言近年来,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目标的的主要途径之一。
各大型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努力将业务延伸到世界各国。
工商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大银行,自1998年工商银行首次进行海外并购,2006年实现中国银行业首次跨国并购,是我国银行业并购发展的风向标。
工行最先在香港地区开设银行业务,逐渐扩展至东盟地区和非洲国家,尤其是开拓与中国有密切经贸关系往来的新兴国家和市场,随后工行通过跨国并购巩固在欧洲的地位,最后突破美洲市场开展业务。
本文以工商银行跨国并购印尼哈利姆银行和南非标准银行为例量化分析并购绩效,并通过对比两次并购得出相应的结论。
2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现状2.1中国工商银行概况通过分析2012至2016年中国工商银行资产负债表可知,该银行经营状况良好。
2012年至2016年工商银行总资本净额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的1,299,014上升到2,127,462(百万元),增长约39%。
国外跨国银行并购中国商业银行的动因及影响

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O .25SC I ENCE &TECH NO LOG Y I NFOR M A TI O N 学术论坛1跨国银行并购概念跨国银行并购是指跨国银行通过收购股权、直接出资等方式取得目标(被并购)银行的所有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使其成为并购银行的分支机构,或合并成一个新的跨国银行的行为。
在一定条件下,目标(被并购)银行可以拓展为其他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等。
本文所提到的国外跨国银行即指外资银行。
2新一轮跨国银行并购的特点从2005年开始,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跨国银行并购浪潮。
从发生并购的数量和频率上看,这一时期的跨国银行并购活动远不及前几个时期。
但这一时期跨国银行并购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这些新特点将对今后跨国银行并购趋势乃至世界金融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2.1股权收购成为跨国银行并购的最主要形式跨国银行并购有多种形式,而近几年跨国银行并购的形式主要以股权收购为主。
如2005年6月,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以每5股公司股票置换1股裕宝银行股票的换股形式收购德国裕宝银行,金额为154亿欧元;2006年2月,法国巴黎银行收购意大利国民劳工银行48%的股份,价值约为90多亿欧元。
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经过几十年跨国银行并购浪潮的洗礼,各国的跨国银行都积攒了雄厚的实力,加上政治等非市场经济因素,并购银行没有能力改变被并购银行或者目标银行的法人地位。
并购的结果多为并购银行获得被并购银行的经营权;或者不获得经营权,仅仅是以参股的方式进入目标银行。
因此,股权收购成为了最适应当前并购现状的形式。
2.2并购的领域不断拓宽先前的跨国银行并购一般是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并购,而近年来的银行跨国并购往往是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混业并购、实现银行业务全能化[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 荣 海 2 ,
(. 1 上海 财经 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3 ;2 昆明学院 经济系 ,云南 昆明 60 1 ) 0 43 . 5 18
摘 要 :从 商业银行 经营效 率的 角度研 究 了中 国商业银行跨 国并购 的动机 。首先指 出 出于 中 国商
中国建 设银 行 以 7O OO万美 元收 购美 国 MG香港 子公 司
资 料 来 源 :099—20 9 09中 国并 购 报 告 》 和 中 国 并 购 网 。
2 0 .2 O 6 1
20 8 O 6-
中 国建 设 银 行 收 购 美 国 银 行 持 有 的 美 国 银 行 ( 亚
洲 ) 股 份有 限公 司 10 0 %股 权
中 国 工商 银 行 买 人 印 尼 的 哈 利 姆 (  ̄m)银 行 9 % Hi o
20 ,2 0 6 l
股权
中国银行斥资 96 亿美元收购新加坡 飞机租赁有 限 .5 责任 公 司 10 0 %的 股 份
中 图分 类 号 :F 7 . 267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7 (0 0 405—6 0 7 8 5 21 )0-050 6
表 1 中 国商 业 银 行 历 年 跨 国并 购 统 计
时间 购并 内容
中国 工 商银 行 与香 港 东 亚 银 行 共 同 收 购 国 民 匮 敏 银
中 国工 商 银 行 收 购 澳 门 诚 兴 银 行 7 .% 股 份 99 中 国 民生 银 行 出 资 32亿 美 元 收 购 美 国联 合 银 行 控 .
股公 司 99 .%的 股 权
对 国际市 场竞 争 的 日益 激烈 ,中国商业 银行 正在 进
一
2 o . 0 78
步加 快 国 际 化 经 营 步 伐 。从 表 1 出 , 19 看 9 8年
第3 3卷
第4 期
石 家庄 经 济学 院学报
Ju om ̄ o h i h agU i m t o E o o is f ia un nv i f cn mc S jz e y
Vo . 3 No. 13 4 Au g. 2 0 01
21 00年 8 月
中 国商业 银行跨 国并购 的动机 分析
业银行 自身发展 的 需要 , 自20 以 来 , 中国 商业银 行 跨 国并 购外 资 银行 的事件 正在 大 量 的 出 06年 现 。接 下来 , 以商业银行 经 营效 率为核 心 ,采 用 实证 分析 的 方法 ,测算 出历 年来 有 国际并购 事件 的 商业银行 效 率值 ,进 而对效 率产 生 的差异 进 行 分析 ;同 时 ,分 析 了影响 银 行跨 国并 购 的动 因。
2 o. பைடு நூலகம்0o 7
行下属的西敏证券亚洲有 限公司 ,组建工商东 亚金
融 控 股 公 司
中 国 I商银 行 以 18 港 币收 购 香 港 友 联 银 行 ,改 : 亿 建 为 中 国工 商 银行 亚 洲 有 限 公 司 中 国 建 设银 行 收购 香 港 建 新 银 行 工银 亚 洲收 购 了 比利 时 富 通 集 团 在 香 港 的 华 比 富 通
1 9 98
自 20 06年 以来 ,受 国 际 银行 业 跨 国并 购 浪潮 以及 中 国银 行业 自身发 展 的需要 ,与 中国相关 的跨 国并购 事件 中 ,中国商 业银 行跨 国并 购外 资银 行 的 事 件不 断 出现 。中资银 行 在跨 国并 购的市 场选 择 和 进 入方 式上 ,出于维持 中国经济 增长 速度 所需 的资 源供应 、转换 经 济增长 方式 以及 应对 新形 势下 国家 产 业竞 争 的需 要 ,正在 配合农 业 、资 源行 业 、制造 业 、T T行业 和 服务行 业 “ 出去 ”的战 略 ,着力 M 走
最后 ,得 到 了分析 的结 果。 中国商业银 行跨 国并 购 的主要 原 因来 自于获取 发 达市场 国家的先进 管
理 经验 ,以 实现银 行 经 营模 式 从成 本型 向 市场主 导型 的转 换 ,达到提 高银 行 经营效 率 的 目的 。 关键词 :商业银 行 ;跨 国并 购 ;动 机 ;经 营效率
2 0 .O 0 7 1
以来 ,中国 商 业 银 行 跨 国 并 购 次 数 达 到 了 1 4次 。 其中 ,4次 在 20 06年 之 前 ,并 购 的 都 是 香 港 地 区 的金 融 机构 。这是 因为 香港是 辐射 亚洲 一个 较好 的
2o .】 o 7 1
中国工商银行宣布以约 5 . 46亿美元价格 收购南非标
准 银 行 2 %股 权 0
2o .】 0 7 1
中国工 商银行收购印尼哈里姆银行后成立工银印尼 中国 工 商 银 行 4 . 55亿 港 元 收 购 澳 门 诚 兴 银 行
7 .3 9 9 %股 份
基点 ,中 国的银行 业对 亚洲 经济 和市场 是 比较熟 悉 的 ,在 国家文 化上 相似 点也很 多 ,地缘 关 系上也 更 为接 近 ,对于 并 购 后 的管 理 是 非 常 便 利 的。 1 0次
发生在 2 0 06年 以后 ,并 购 地 区 已经 扩 张 到 了 东南 亚 、美洲 和非 洲 ,并 购金 额也 在增 加 。
2 ( . 0) 1 8
2 0 . 0 89
中 国招 商 银 行 以 13亿 港 元 的 现 金 收 购 永 隆 银 行 9
5 .2 3 1 %的 股 权
2 ( . 0) 8 9
银行
2 2. 00 2
2 o 1 o 3.2
向业 务 国际 化和综 合化 的全 能大 银行迈 进 。 ①
传 统而 言 ,中 国商 业 银 行 的 收 入 主 要 来 自国 内 ,同国际经 营效 率较 好 的商业 银行 相 比 ,海外 业 务 收入 占比相 对较 少 ,与海 外市 场 的收入 占总 收入 的比重在 4 % 以上 的 国 外商 业 银 行 相 差 甚 远 。 0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