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西路乱弹的音乐特征与传承现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暨西路乱弹的音乐特征与传承现状研究
【摘要】诸暨乱弹又名“西路乱弹”,是浙江省以演唱乱弹为主,并用诸暨地方官话为基本语言的地方戏曲剧种,极具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可以说西路乱弹是诸暨历史与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晶,是一朵盛开在诸暨民间的戏曲奇葩。
本文将描述西路乱弹的古今概况,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低迷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以调动年轻一代及广大群众参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也为中国地方戏曲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路乱弹;诸暨;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优越的人文环境
诸暨被称为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具有悠久的戏剧、音乐、舞蹈、曲艺表演历史,是我国江南戏曲发祥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可以从出土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中发现那时陶器外壁的装饰画已有了一定的艺术造型。
诸暨历来英贤辈出,有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
元末画家、诗人、首创花乳石印的篆刻家王冕等名人。
诸暨之所以人才荟萃,得益于诸暨优秀道德传统的教化,这不仅为诸暨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西路乱弹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西路乱弹的坎坷历史
(一)西路乱弹的起源
在历史上,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诸暨当时是地近京畿,经济文化的繁荣使得各地交流频繁,当时,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地方戏曲剧种南戏就开始在诸暨发展戏曲与诸暨当地语音和戏曲音乐相结合。
明代时杂剧与南戏逐渐销声,随之而起的是昆腔与传奇,当时传奇盛行,又结合兴盛的昆腔,成为了地方演出的主要内容。
以昆腔为代表的明清传奇带动各地戏曲剧种的发展,诸暨西路乱弹就在那时涌现。
(二)西路乱弹的发展
明末清初时期,南北商贸的繁荣促使北方特色的高腔调式传入浙江并与诸暨地方语言和当地的民间戏曲调式相互借鉴与交融,孕育了崭新的声腔系统——西路乱弹。
到了清中叶直至清道光年间,诸暨西路乱弹进入了发展的繁盛期,全县共有80余个班社,演出足迹已遍及周边县市。
但太平天国运动与抗日战争使得兴盛的西路乱弹逐步走向低谷。
1959年,因群众的热烈响应与政府的支持,于1962年4月正式成立“诸暨西路乱弹剧团”,西路乱弹迎来了又一个高潮。
1964年,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和发展,加之社会的变革,剧团演职人员逐渐减少,并于1965年停演,诸暨西路乱弹再一次走向了濒临灭绝的
境地。
西路乱弹停演了近40余年。
到2004年,在“文化强市”战略的推动下,西路乱弹作为诸暨唯一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西路乱弹自此得到了重生。
2008年6月被列入浙江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西路乱弹独特的音乐特色
(一)曲牌特征
“诸暨西路乱弹”曲牌比较丰富,据传多达200多个,但经过多次大起大落的西路乱弹,有许多曲牌以无法复原,在1962年抢救工作中,老艺人们尚能回忆起的曲牌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表演的叫“动作曲牌”;另一种是用笛子或梅花与弹拉乐器伴奏的各种演唱的曲牌。
(二)唱腔特征
诸暨西路亂弹属南戏,在传播中融入昆腔、京腔、徽戏,与诸暨当地语言、音乐相结合演变而形成的多声腔类乱弹剧种。
诸暨西路乱弹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腔,各唱腔又分若干形式,格局严整,自成体系。
“三五七”有起板、小桃红、顶头板、叠板等形式;“二凡”有倒板、流水、紧慢板等五六种形式。
另外,诸暨西路乱弹是浙江所有乱弹中除唱“三五七”“二凡”外唯一有“梆子”腔、来路最清晰的剧种。
在西路乱弹演出时会以一个垫腔为提示音,对乐团发出指令。
一段唱腔唱至末尾时加则表示本段唱腔结束,如“哎——”,则表示还要继续演唱,乐队便会接着重复开头的过门。
这是诸暨西路
乱弹区别于其他地方戏曲的一大特点。
(三)念白特征
诸暨西路乱弹以诸暨地方官话为基本语言,是唯一一个用诸暨本地土话为念白语言的地方戏曲。
诸暨的方言与江南的温文尔雅是背道而驰的,它不是那么的细软优雅,听上去硬而铿锵,这也是诸暨人民豪放热情的体现。
方言既是西路乱弹的特色,却也限制了其只活跃于诸暨周边的命运。
(四)曲调特征
诸暨西路乱弹曲调以“三五七”“二凡”为主,均以笛子及弹拉乐器混合伴奏。
剧情需要时用梅花伴奏者称为“梅花三五七”“梅花二凡”,二者可以互相转换,都是一种紧拉慢唱的曲调,音调高亢,旋律快速。
为便于演员起唱或引起观众注意,在唱前均有套板,先奏过门,中间亦有小过门,但也有开口便唱的“小桃红”转“三五七”等唱法。
(1)三五七:“三五七”为演唱格局极为严正的一个曲牌,分“头”“尾”主调,定弦分尺调、正宫(分男女宫)、小宫之类。
其特点有:①无“托腔”,过门无伸缩性。
每段音节不允许反复演奏,主调上下两句为一宫,以笛子及弹拉乐器为主,演唱自然,和声伴奏演唱;但演唱者可在规定板眼、音节中增加花音,有充分发挥演唱者技巧的余地。
具有音色激越、高亢、优美、清晰的风格。
②“头子”有开口就唱之“小桃红”“起板”“板游板”,“尾”有“落山虎”“硬杀”“尾声”,“主调”中间有“单顶头”“双顶头”“叠板”等曲牌名称。
③唱词字数规定为七字句、十字句,多数唱词在规定间节上并成
偶数亦可。
“头子”等曲牌韵脚则有严格规定。
(2)二凡:“二凡”亦为格局较严之吹腔曲牌,定弦分尺调、正宫、小宫。
以梅花伴奏,称为“梅花二凡”等,唱法分倒板、慢板、紧板、浪板。
通常以笛子为主伴奏,在少数情况下不用笛子,以板胡伴奏为主。
四、西路乱弹的传承现状
(一)现有剧团
2004年,在政府与群众的支持下,西路乱弹再次重生,但因为各种原因如今也只有“十里坪艺术团”一个业余剧团。
诸暨有专业的越剧团,有时演出时会参演西路乱弹,但仍以演出越剧为主。
(二)现有剧目
诸暨西路乱弹剧目较为丰富,主要根据故事情节,特别是人物、性格来定所演唱的曲牌,较著名的有《散潼关》《玉麒麟》《双阳公主追狄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