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祖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祖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祖父》节选自萧红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她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小说.小说描绘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北方偏僻的一个小镇--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 《祖父》是《呼兰河传》中相对独立的一章,文章塑造了宽厚仁慈的祖父和自由快乐的我两个典型形象,展现了童年生活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作者对这段生活的眷恋与怀念之情.小说艺术风格独特,可引导学生多加体会.但由于是节选,并不能代表整部小说思想内容.所以,教学中,可以以此文为引子,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在细节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我〞与〝祖父〞的人物形象,体会祖孙间的亲密情感.
3.学习文章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4.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独特的艺术风格.
5.调动学生对童年独特的感受,并学会在生活细节中感受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可落实在分析人物形象和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两个方面.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以本文为引子,阅读原著,了解小说原著的深刻思想内容上.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童真.童趣的理解还比较真切,能比较准
确的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赏析.
品味.探究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同时进一步指导学生小说学习的基本方法.读书和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如下几步: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作品
1.本课可以由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导入.《呼兰河传》虽是小说,但与《朝花夕拾》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而且鲁迅还是萧红精神上的导师,那么两部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此处可以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请学生交流作家生平经历.作品资料.由于是自传性质的小说,引导学生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她童年的经历.萧红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她的童年也是极其不幸的,唯一能疼她.爱她的人就是祖父,所以《祖父》这篇文章,是这部小说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让自己若以所思,或是产生联想.共鸣的地方做好批注,读完之后,交流阅读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表述:〝从文中某个人.某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读到或感受到的内容或者本文最精彩的是什么.〞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能在交流中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研读文章,分析人物.
在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从小说的细节描写入手,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阅读思考空间:在这篇文章中塑造的最好,或者是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作者怎样刻画的这一人物,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意义?
明确: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学生基本上会把目光聚集在〝我〞和〝祖父〞身上.指导学生学会从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行为细节中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明确:文中塑造了一位温和宽厚.慈爱风趣.童心未泯的祖父形象(板书).和一个天真可爱,自由快乐的孩子形象,作者着力刻画这两个人物,既体现了祖孙两人亲密的情感,又展示这段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画面.
这个环节,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刻画中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四)品读文章,把握情感:
1.祖父和我,组成了童年生活中充满温情的画面,而且这幅画面还有一个的背景,就是美丽的后花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细细品读,感受一下,这是
一个的后园,用一个形容词填写,并在文中找出依据.
学生可在文中自主发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后园.一个色彩斑斓的后园.一个自
由自在的后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后园等等.但一定要在文章的字词句中找出依据.这个环节,一要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揣摩语言.要提醒同学们关注文中的形容词.关注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关注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
在赏析文章的环节,同时给予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阅读文学作品,其实是对作品
文字本身的细细品味.鉴赏.联想,而学生往往习惯于形象化的事物,在读书的时候,只习惯于抓情节.找结局,对文字本身的理解与想象,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理解力
在退化.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揣摩积累语言,学会圈点勾画,,学会赏析文章. 2.赏析之后,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小说中作者要用这么多抒情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景物呢?
明确: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对后园美景的描写,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快乐.自由的心情.也许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样,普通的园子,但在童年的〝我〞眼中,却是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更重要的是,美丽的后园,
还是我和祖父的精神乐园,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已是历尽人生磨难,且身染重疾,孤
身在外,对祖父的刻画.对景物的描写,对童年并不太多的温馨画面的回忆,也许是
在寂寞的人生中对自己心灵的一点慰藉,流露了作者对这段生活的眷恋与怀念之情.这也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五)深入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